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64817       资源大小:44.8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Word格式.docx

    1、 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把握的方面: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推敲词句: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体会意象的内涵与特点,从而把握诗歌情感。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出比喻的准确运用即可。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

    2、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情怀。(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答案】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3、,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

    4、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答案】 (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是

    5、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点评】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

    6、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

    7、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3)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4)“日月之

    8、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答案】 (1)A(2)B(3)自己的雄心壮志(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 A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9、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遣词的妙处。“若”字在前面的描写的基础上,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1)A;(2)B;(3

    10、)自己的雄心壮志;【(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B项和观沧海都是写秋季景色。答题时应注意,诗歌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答题时应注意,“若”字,描写日月、星汉都仿佛是从海中升出,如此浩瀚的景象,表现了作

    11、者博大的胸怀与抱负。其胸中容纳的是浩大的景象,自然能反映出其心胸之宽广、博大.体现出其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胸襟。5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唐】王湾(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答案】 (1)“次”“客路”“乡书”“归雁”。(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次”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乡书”指的是思想的书信,也点明了游子的身

    12、份。(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1)“次”“客路”“乡书”“归雁”。【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6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13、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_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案】 (1)寓情于景;断肠(2)深秋晚景图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写景,“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所以说前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借

    14、景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2)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夕阳照耀的古道上。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

    15、一幅动人的深秋晚景图。 寓情于景 ; 断肠 深秋晚景图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感情。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感官)描写夜雪的?请作具体分析。(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 (1)触觉:冷;视觉:明;听觉:声。(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1) “已讶衾枕冷”的“冷”是触觉感知到的;“复见窗户明”的“明”是明亮的意思,是视觉感知到的。“时闻

    16、折竹声”的“闻”字突出是听觉。 (2)明确诗意: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已讶衾枕冷”写天气的寒冷,营造了一种带有凉意的氛围,作者在深夜听到雪落、折竹的声音,暗示作者无心睡眠、内心孤寂凄凉。触觉: 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 【点评】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从写作角度方面,进行解答; 本题是根据诗歌描写的情景对诗人心境进行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诗歌中描

    17、写的景物进行分析。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江 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释】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摩挲:用手抚摸。钓舟:行舟。(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2)请从修辞角度

    18、赏析诗的三四句。【答案】 (1)B(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1)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2)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

    19、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B 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名著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9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 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

    20、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据此可作答。 (2)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21、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本题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理解句意,从意境上进行分析,注意方法的掌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安要求作答。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答案

    22、】 (1)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2)铁马。(1)“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念念不忘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所以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铁马”。 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铁马。【

    23、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留心诗中的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人在诗中的运用的意象进行作答。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观沧海是曹操诗_的第一章,诗中“_”字起统领全诗的作用。(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答案】 (1)步出夏门行;观(2)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

    24、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文所描绘的景色都是登山观望的所见所想,所以全诗用“观”字来统领全诗。据此理解作答。 (2)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此时正值诗人北征乌桓得胜回师之时,看到这景象,以大海自比,以景托志,更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步出夏门行;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创造了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评】本

    25、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线索和基本常识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基础上进行分析,注意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在诗歌中的作用理解。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应傍战场开中“傍”的意思是_。(2)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你从诗中哪些词看出来的?(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靠近(2)重阳节,“九日”“登高”(3)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应傍战场开”意思是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傍:靠近、接近。 (2)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