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1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630111       资源大小:42.1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1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x

    1、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3)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4)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一、作者视窗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成就了一种传说。在苦难中挣扎,在坎坷中抗争,萧红以她别样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

    2、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在那寒冷的漫漫长夜里给人以最为温暖的光辉。这光辉照耀着所有的呼兰河人,照耀着所有热爱她的广大读者。文学上的奋力攀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值得一提的是,萧红能遇到新文学旗手鲁迅,还是比较幸运的。这幸运不仅属于她的文字,更属于那个时代的整个中国文学。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用文字记录的时间,才仅仅9年。而就这短短的9年,萧红的文字一泻千里,从北国向南方蔓延,使她的艺术光彩熠熠生辉。注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

    3、,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这篇小说作为“奴隶丛书”之一于1935年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小说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她还创作了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二、写作背景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

    4、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的否定。小团圆媳妇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又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三、基础梳理1

    5、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涟漪()虔诚()拯救()窗棂() 阙如() 感喟()悲怆() 疙瘩() 荒谬()答案lin yqinzhnglngqukuchungg dami(2)多音字扎 蒙通答案zh/zmng/mng/Mngtng/t2辨形组词 答案婉约/惋惜/蜿蜒倔强/崛起/挖掘裸露/脚踝堆砌/沏茶3成语积累识记(1)战战兢兢: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2)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错点提醒:只用来形容人及车马多,不能用于其他对象。)(3)探头探脑:不断探头看,多形容鬼鬼祟祟地窥探。(4)锦上添

    6、花: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运用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1)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络绎不绝。()(2)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见四名“古惑仔”正在一个家属小区探头探脑窥视,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把长刀。(3)本应为普通百姓“雪中送炭”,结果却变成了给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这显然不公平。答案(1),“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车、马、船等,不可形容声音。(2)(3)4近义词辨析(1)一起一齐【辨析】“一起”指一共,一同。又指同一个处所。例如:两个人坐在一起。“一齐”表示同时,重在“齐”上。运用:明天早上我和你

    7、_去上学。看大片,学英语,让你的眼睛、耳朵和嘴巴_动起来吧!(2)世面市面【辨析】“世面”是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见了世面”指增长了阅历、见识。“市面”指街上商店或摊点多的地方,城市工商业活动的一般状况。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_,也不枉我一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_上的流动摊点也明显减少了。答案(1)一起一齐(2)世面市面一、文本助读结构图示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在愚昧和迷信的观念下“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的叙说,向世人发出了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无需卫道士甚至无需男子来实施的呐喊;作为同性不仅不怜悯同情,反而主动组成“杀人团”以堂而皇

    8、之的理由,把一个个像“人”的女性剿灭虐杀了,这是多么令人颤栗的悲剧。二、小组合作1在小团圆媳妇的三次洗澡中,人们有着怎样惊人的一致表现?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什么?答:答案(1)三次洗澡中,人们的表现惊人的一致,都是先害人后救人,而且自始至终带着看热闹的心态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2)救人说明了人们本性的善良,但是愚昧却使善良的人们面对别人的悲惨时不仅没有人文关怀,甚至麻木到成为残忍的帮凶,因而既救人者又是害人者。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人们的愚昧、麻木乃至残忍。2婆婆为什么那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判他们?答案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

    9、,她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力;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3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小团圆媳妇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笑呵呵的”,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

    10、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从课文中的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团圆媳妇最初是一个天真烂漫、美丽茁壮,有着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健康快乐的女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不断地遭受折磨、摧残,直至死去。小说借此揭露了病态的国民心理。三、师生探究1小团圆媳妇昏死过去时,“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他们是真的善良吗?你是怎样看待的?答案(1)人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们仅仅同情小团圆媳妇受罪,但对这场“洗澡”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在救小团圆媳妇。(2)他们是善良的害人者,自己是害人者

    11、的帮凶,自己却不知道。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他们变得愚昧、麻木,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病态。2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答案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总

    12、之,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3你认为呼兰河传的叙事角度有何独到之处?答案在萧红对于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的运用中,儿童视角作为一个显著的特征,给她的小说带来特殊的审美效果。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我”所特有的心理视角来作出情感评价的,所以常常故意举重若轻,大事小言甚至言不及意。于是出现了艺术的反讽。如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为读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是让叙述者用儿童好奇的目光来观看这一切的,而一个儿童显然是不会完全洞察这一悲剧的意蕴的。对叙述者“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有

    13、趣”的故事,于是叙述者越是平静,读者越会激动;叙述者越是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悲哀、愤恨而不能自已。可见,情感评价上的儿童视角既增加了作品的心理情感的容量,也增加了作品内部的张力。考点链接小说中记叙的人称小说中的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如祝福中的“我”,这里的“我”是线索人物,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有时,小说中的“我”也是文章的主人公。第三人称,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他”,这一人称叙述,被称为全知视角叙述,它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4同样是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答案和鲁迅一样,萧红对封建传

    14、统思想有着批判揭露,可她的笔触更平静、漠然,甚至让人惊悸于那种平静、沉默下的麻木。她更多哀其不幸,而少了些怒其不争。她从生存本身意义上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视角独特。她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待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麻木的心灵,没有鲁迅那种振聋发聩的呐喊,但有作者悲悯的目光,在那些表面温和平静的故事里头,有着撞击人心的悲凉。鲁迅展示的是人物灵魂的麻木,笔触着力在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对于生命层面的麻木,鲁迅小说没有自觉地涉及。而萧红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他们就是这类人逆来的,顺受了”。萧红表现的是更加本原、更加永恒的苦难,她从存在的意义将生命意识的麻木写到了极致。一、阅读延伸唯有暗香袭文 萧红和她

    15、的文字1938年,萧红在鲁迅先生记的结尾说:“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里的。”她的预见一直被实现着,鲁迅在他去后从来就没有被人忘记过:不管是恶意或者善意的惦记。而她,萧红,去后的岁月,还有几度荒草被人记忆着呢?旧照片上的萧红,鸭蛋脸,大眼睛从容淡定,静静地看着红尘中的交错,却始终没能看穿她与萧军的那场情感纠葛的宿命结果。30年代的中国的文坛,两萧的爱情让多少人“只羡鸳鸯不羡仙”。萧军东北汉子的豪放洒脱,萧红明丽清雅中的温婉脱俗,两个人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倔强,且一样的才华横溢。萧红当时是鲁迅先生最欣赏的文学

    16、青年之一,鲁迅在她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在鲁迅生前与进步文学青年合拍的一些照片中,萧红的一个侧影似一朵开放在月光下的青莲,阴丹士林布旗袍下的轮廓,在旧照片模糊暗淡的背景里滟出些微的艳。呼兰河传八月的乡村小城三月生死场旷野的呼喊牛车上等等一系列反映当时中国各个层次人群生存状态的作品相继从萧红的笔端流淌。简约清丽的文字里,绝无“鸳鸯蝴蝶派”的无病呻吟,也从不花费笔墨在梁实秋林语堂们所谓的“消闲四品”上,她仅凭一支笔反映着当时中国真实的社会,不粉饰,亦无颓丧。一个优秀的作家,作品最大的光辉是他所经营的文字世界是否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是否具有积极的意义,萧红的生死场无疑是一部闪着光辉的作品。萧红,将一

    17、个作家最可贵的品质体现了出来:用心灵写作。她是才女,也是有德行、具内涵的作家。她的容貌也是美丽的,但她绝非现在某些网络中无聊者所说的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萧红的感情生活应该说是失败的。萧军身上的浪子习性与萧红极端坚强、极端自尊外表下女子那颗柔弱、敏感的心之间必然产生的冲突,是两萧爱情走向幻灭的毒瘤。萧军在致萧红的书信中写道:“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情到深处,相互成为彼此的负累,即使如此有才华的一对文坛佳侣一样避免不了陷入爱情的误区。萧军也许是个优秀的小说

    18、家,却不能算是个优秀的爱人。与萧军分手后,萧红在1940年远走香港,生活逐渐困苦,肺病日重。1942年,萧红逝世,年仅31岁。在最后的弥留时刻,她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我们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萧红,一个深情的女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薄命的才女,当千帆过尽,还有谁记忆着她墓上的荒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总还是有些记忆不会湮灭的,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关于伤害,关于希望,或者其他。用萧红自己文章里的话说,希望总存在着的,只要你肯去发现,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

    19、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朵花已经凋谢大半个世纪,红销了,暗香犹在萧红。二、写法迁移小团圆媳妇死后,周围人依旧是麻木的。有二伯有一句话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被婆婆家人和好事的乡亲们折磨而死后竟没能使愚昧的人们产生任何思考,他们竟说出人的生命不如鸡这样的话,麻木迂腐的乌云依然笼罩在呼兰河的上空。我来练笔请结合本文深刻理解这段文字,多角度审题,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答案示例固执与愚昧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

    20、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上帝会与我共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过度固执与愚昧无知造成的。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1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