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疮疡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602014       资源大小:21.2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疮疡Word文档格式.docx

    1、(2)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2、辨证分型火毒炽盛证热毒蕴结证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3、调护注意事项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养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平素不要过食膏

    2、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二、手足部疔疮1. 手足部疔疮:手足部疗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 临床表现手足部疔疮发病部位多有受伤史1) 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2-3天成脓,可在指甲背面透现一点黄色或灰白色,或整个甲身内有脓液。待出脓后即肿退痛除,迅速愈合,严重者脓出不畅,甲下溃空或有胬肉突出,甚至指甲脱落。2) 蛇头疔:初起指端感觉麻痒而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势逐渐扩大。3) 蛇肚疔:发于指腹部,整个患指红肿疼痛,呈圆柱状,形似小红萝卜,关节轻度屈曲,不能伸展。4) 托盘疔: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掌

    3、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肿势通常更为明显。5) 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日有啄痛,修去老皮后,可见到白色脓点。第三节 痈定义:痈是指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上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辨证论治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一、颈痈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

    4、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治疗:散风清热、解毒化痰,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风热痰毒证: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外治法: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成脓:切开排脓。引流应通畅,外敷金黄膏。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宜生肌收敛,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溃后: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

    5、如无效可扩创引流。二、委中毒委中毒是发生在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窝部急性化脓性疾病淋巴结炎。第四节 有头疽(一)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痈。(二)特点:多见于中老年,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临床表现部位:多见于项后、背部。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多数有糖尿病史。局部症状 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初期:(一候 ) 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

    6、痛。中期:(二至三候)(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逾盈尺;随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收口期:(四候 ) 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少数病历,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全身症状初期即可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酿脓期全身症状明显,溃后或切开引流后,如脓液畅泄,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有糖尿病者糖尿病症状加重。若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为合并内陷或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三)鉴别诊断1) 发际疮:生于项后部,病小而位浅,范围局限,多小于3cm,或多个簇生在一

    7、起,2-3天化脓,溃脓后3-4天即能愈合,无明显全身症状,易脓、易溃、易敛、但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 脂瘤染毒:患处素有结块,表面与皮肤粘连,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局限,范围明显小于有头疽,约10天左右化脓,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第五节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髂窝脓肿好发于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者髂窝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此处未愈,它处又起余毒流注因先患疔疮、疖、痈,强行挤压或过早切开,或其他热病失于诊治,使火热之毒窜入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而发。病位:

    8、血流慢、肌丰厚、体位低。尤其多见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窝部等。全身症状重于局部,往往脓出热不退。局限成脓迟(14天)。反复迁徙成多发。髂窝流注仅发于髂窝部一侧。初起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步履呈跛行,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微汗,纳呆倦怠。23日后局部疼痛,大腿即向上收缩,略向内收,不能伸直,妨碍行走,但膝关节仍能伸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倘用手将患肢拉直,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痛牵腰部,腹部前突,脊柱似弓状。约710天左右,在髂窝部可触到一长圆形肿块,质较硬,有压痛。约1个月左右可以成脓,因病位较深则见皮色如常,按之中软,波动不甚明显。可在髂窝部或腰部破溃,溃后约20天左右可以收口。愈后患侧大

    9、腿仍然屈曲难伸,往往要经过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余毒攻窜: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暑湿交阻: 解毒清暑化湿 清暑汤等加减瘀血凝滞: 和营活血,祛瘀通络 活血散瘀汤第六节 发颐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常发生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鉴别诊断痄腮: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常有本病接触史。发于颐颌之间,多为双侧性,色白濡肿,酸多痛少,不会化脓。第七节 丹毒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也称丹毒。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生于躯干部者

    10、,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凉血清热、解毒化瘀1) 内治风热毒蕴证发于头面部,皮肤锨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肝脾湿火证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则结毒化脓或皮肤坏

    11、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肄渗湿汤加减。胎火蕴毒证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谑语、恶心呕吐。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2) 外治:外敷法砭镰法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第八节 无头疽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因其初起无头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交深,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四肢长骨者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附骨

    12、疽环跳疽:环跳疽:环跳疽是发生于环跳穴(髋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称股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特点: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溃后难敛,易成残疾,全身症状严重。髂窝流注:患肢屈曲难伸,大腿略向内旋,愈后大多无残疾。第九节 走黄与内陷(一)走黄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误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病因病机:走黄的发生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邪走散,客入营血,内攻脏腑而成。生疔之后,早期失治,未能控制毒势;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或误食辛热之药及膏粱厚味等发物,或妄用艾灸,均可使疔毒走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发生

    13、走黄。颜面为诸阳之会,颜面疔疮多火毒为患,两阳相遇,正邪交争剧烈,故易引起走黄。治疗(二)内陷内陷为除疔疮以外的其他阳证疮疡疾患过程中,因正气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多由疽患者并发,故名疽毒内陷。病因病机火陷 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干陷 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成脓,载毒外出,以致正虚毒盛而成。虚陷 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导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余毒走窜入营。第十节 流痰流痰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骨与关节

    14、结核。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易损伤的骨与关节部位,脊椎最多,其次为膝、髋、肘关节处;起病缓慢,隐隐酸痛,化脓迟缓,脓出稀薄如痰,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损筋伤骨,致痿致残;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全身症状可见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虚弱之证。正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1. 治疗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审虚实、察寒热,分证辨治;常规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2. 外治法初期用阳和解凝膏,回阳玉龙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成脓:脓成则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流畅。溃后,五五丹、红线、阳和解凝膏。成窦道用白降丹或千金散拔管。脓净用生肌散收口加垫棉压迫。

    15、第十一节 瘰疬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累累如串珠状。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发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病程长起病缓慢,初起结块肿大如豆,不痛不红,缓慢增大,三五成串分布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其中夹有败絮样物此愈彼溃,经久不敛,形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初期a. 一侧或双侧b. 肿大如豆的淋巴结c. 成串坚实,推之活动,d. 不热不痛,肤色正常中期a. 结核渐大,与皮粘连b. 有少疼痛或压痛。c. 成脓微红、微热、有波动后期a. 稀薄,夹有败絮样坏死物质b. 易成潜行性空腔c. 肉芽不鲜红、疮周紫暗、此愈彼溃,久不收口,易成窦道。第十二节 窦道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口的病理性盲道。其特点是表现为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管道,有一个或多个外口,管道或长或短,或直或弯。


    注意事项

    本文(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疮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