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3597300       资源大小:37.7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茆门法:春秋时期,楚庄王作茆门法,茆门,也叫雉门,是楚国的宫门之一。茆门法规定,诸侯、大夫、公子入朝时,所乘之车不得进入宫门,以保证国王安全。云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中,发掘出土了大量记载法律令的竹简,共一千一百五十五枚,容与其丰富。法律令文书有:律十八种、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这批简收录的都是始皇三十年以前的法律令。法律答问:是法律形式之一,是由官方对朝的某些律文、术语和律义以答问的形式所作的解释。这对正确运用法律,更有效地贯彻立法意图,具有重要作用。其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封诊式:是朝的法律形式之一,其中包括审判原则以与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

    2、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廷行事:是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是司法审判的成例。廷行事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已成为律文之外可以援引的成例。具五刑:是朝的一种刑罚。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其法为:“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史载斯即“具五刑”而死。族诛:即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始于文公二十年。后来一直沿用。枭首:即将犯人的头砍下,悬于木杆上示众的刑罚。弃市: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如同母异父相奸,则弃市。不敬皇帝罪:是朝的主要罪名之一。根据律令,不仅对皇帝本人有失恭敬,而且对其命令有所怠慢,都视为对皇帝不敬。

    3、贼杀伤罪:荀子说:“害良为贼。”简中有许多关于“贼杀”、“贼杀伤”的规定,这种行为对封建统治有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镇压严酷,防也特别严密。当论罪的不仅是“贼”本人,而且四邻如果在家,闻号寇而不追捕,也要负刑事责任;典、老虽不在也要负刑事责任。盗徙封罪:是的主要罪名之一。盗徙封,就是偷偷移动田界标志。古时阡陌起田界的作用,时“封”等于田地的阡陌,不准私自移动,否则构成“盗徙封”罪,科以“赎耐”。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政策和制度。凡是引用与当时政策相违的各家学说,议论当时的政策和制度,都构成“以古非今”罪,要处以族刑。非所宜言罪:即说了不应说的话。至于什么是不应该说的话,律无明文规

    4、定。封建统治者可以随便解释,加罪于人。这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法律,此罪以后历代多沿用。投书罪:“投书”指投递匿名信。律规定,见匿名书,不要拆开观看,要马上烧掉。律所以作如此规定,因为这类书信的容多是反对封建统治的语言,统治者害怕扩散。如果能够捕获投匿名书信者,奖给男女奴隶二人,把投信人囚禁,进行审讯。乏徭罪:“乏徭”就是逃避徭役。律规定,凡应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不去报道的叫“逋事”;已经到达服役地点而又逃跑的叫“乏徭”。“公室告”:朝的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是指朝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为公室告。凡公室告,政府则应受理。“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是指朝不允许告官

    5、的案件,如子告父母、臣妾告主人,都属于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这是为了维护封建尊卑关系和主奴关系,反映了在诉讼制度上公开的不平等。“约法三章”:邦攻进都后,曾以废除苛法为号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容是:杀人者,处以死刑;伤人与盗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相应的刑罚。受到人的欢迎。九章律:是汉初萧何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参照律,并结合汉初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的。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共九篇,史称九章律。九章律奠定了汉律的基础,故后世往往把它作为汉律的代称。命法:是汉武帝为与时镇压农民起义而颁布的。主要容是要求郡守以下各级地方官不得隐匿盗贼,并且要与时发觉捕捉归案,如未发觉或未全部捕获,依命法有关郡

    6、守以下官吏皆处死刑。同沉,没也,“敢蔽匿盗贼,没其命也”,故称命法。“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比谓类似。”即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汉朝广泛采用判例断案,“比”能补充律令之不足,对维护封建统治更具有灵活性,但也为司法官吏破坏法制提供了方便条件。自告:汉律称自首为“自告”。指犯罪者在其罪行未被发觉以前,自己到官府报告犯罪事实,可以免除其罪,叫做“先自告除其罪”。自告免刑是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之一。但是,一人犯数罪,只免其“自告之罪”,其余未“自告”者,仍依律科刑。阿党附益:是汉代的主要罪名之一。“阿党”指“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附益”指中央朝臣外附诸侯。阿党附益诸侯王对中

    7、央集权的君主专制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都处以重刑。酌金律:是汉朝颁布的法律。酌,是一种醇酒;金,是祭宗庙时诸侯所献的贡金。此律是惩罚诸侯在酌祭时贡金不合标准的法律,强制和考察诸侯王忠于汉朝廷态度的法律。左官律:是汉武帝时期,为防和严惩官吏与诸侯王勾结共谋不轨而制定的单行法规。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背离皇帝而到诸侯国去作官,即是左官,要受到惩罚。事国人过律:是汉朝的主要罪名之一。依汉律规定,诸侯王每年役使吏民有一定限额,超限者免为庶人。其主要是防止诸侯王势力发展过大,危害中央集权。僭越:是汉朝危害中央集权犯罪的主要罪名之一。根据汉律规定,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构

    8、成僭越罪。左道:是汉朝危害君主专制犯罪的主要罪名之一。“左道”即邪道,凡以左道蛊惑民众者依律皆处死刑。废格诏书:“废格”,指官吏不执行皇帝诏令,视为侵犯皇权的犯罪。群饮酒罪:是汉代危害封建统治的主要罪名之一。为防止农民聚众造反,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首匿罪:首匿,指主谋隐藏罪人。汉律中的“首匿”罪,主要指隐藏谋反、谋大逆等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凡犯“首匿”罪者皆处以重刑。通行饮食:即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汉律规定以大辟处之。口赋:是汉代赋税的一种。汉代的口赋专指对三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人所征的口钱。原定每人每年纳二十钱供宫廷费用,武帝时又加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之

    9、用,此后每人年纳二十三钱。元帝时改为从七岁起征。汉末,个别地方也有改自一岁起征的。算赋:是对成年人所征的人头税。征收的对象是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每年交纳一百二十钱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胎养令”:东汉统治者为增加劳动力和兵源,奖励人口繁殖,章帝时颁布胎养令,规定妇女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斛,免去其丈夫一年的算赋,以资奖励。“告缗令”:汉武帝时颁布的奖励告发隐匿缗钱逃避纳税的法令。也是抑商政策的措施之一。武帝时,为解决财政困难,向商人征收财产税。为揭发隐匿不报财产或少报者,颁布告缗令,奖励人们告发,以被告人财产的一半赏告者。结果中产以上之家多破产。告劾:汉代的起诉叫“告劾”,一方面是指当

    10、事人自己直接到官府告诉,就是今天所说的“自诉”;另一方面指官府官吏,主要是监察官吏御史和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就是今天所说的“公诉”。两汉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按司法管辖逐级告劾,但有冤狱,可以越级上书皇帝。晋故事:是两晋的法律形式之一。是律之外的制书、诏诰等法律文书的汇编。共三十卷。麟趾格:是东时修定的新法,因议定于麟趾殿,故称麟趾格。“格”是取代“科”的新的法律形式。杂抵罪:晋律规定的罪名。指官吏犯罪可以夺爵、除名、免官等剥夺官爵的方式来抵罪而不受刑罚。这一规定使贵族、官员犯罪享有减免刑罚的法定特权,是后世“官当”制度的雏形。官当:即官员犯徒罪,允许其以官品与爵位抵罪的制

    11、度,也叫“以官当徒”,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律正式出现“官当”之名。此制沿用至宋。登闻鼓:晋时于朝堂外设鼓,有冤屈者可击鼓向皇帝或中央司法长官诉冤,以补救审级限制的弊病。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唐六典:是系统地记载唐朝官制的证书。唐玄宗于开元年间命大臣以周官为模式,按照理、教、礼、政、刑、事六典的体例修订政书。其的主要容是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编制、职责与官员管理制度方面的规定。有关容的历史沿革,分别作注附于正文之下。唐六典根据国家令式记载官制的体例对此后王朝的行政立法有重要影响。租庸调法:是唐代前期的税收制度。依照该法规定,凡受田农民应向国家负担租庸调。租是指丁男每年交纳粟二石或稻三石;调随

    12、乡土所产,丁男每年交纳绢、麻、布等若干;庸是丁男每年应服的劳役二十天,如不去服徭役,则可以折成绢、布代替。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的税收制度。依该法规定,国家“量出而制入”,即预计各县当年开支的总数,按人户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将税金分摊给各户分等负担,每年夏秋两次收集。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过去租庸调法主要按人丁收取税役的办法,为解救当时的财政困难起了很大作用。“三司推事”:是一种会审制度。唐朝重视审慎执法,对大案、疑案常由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此即“三司推事”。较次要的,或外地发生的案件,则由上述三机关的副职或下属去审理,称“小三司”。死刑复奏制:是唐律规定的核准死刑的特殊程序。依唐律规定,死

    13、刑判决须奏请皇帝批准。在对死罪囚犯执行死刑前,还要再次、三次地奏报皇帝考虑,得到许可,才能执行。违反上述程序的主管官员要判重刑。这项制度体现了唐朝注重人命、审慎执法的指导思想。互市:唐朝外贸纳入正轨,出于国防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法律只许在官府监督下的互市,即在边境定点设置若干互市监官职,使中外商人在其监控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禁止中外商人其他方式的贸易,违者处刑。市舶制度:唐朝对海外贸易颇为鼓励、开放。武则天时期在广设置市舶使,是为首置专职外贸官。收取的法定市舶税有三种:一是“舶脚”,二是“抽分”,三是“收市”。这对促进外贸发展有积极意义。宋刑统:是宋朝的正式刑律,也是

    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全称为建隆重详定刑统,共十二篇,与现存唐律疏议几乎完全一样。“条法事类”: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是以“事类”(公事性质)为标准分“门”,将一样性质的敕、令、格、式分别编纂在一起的法规大全。“起请”:亦称“参详”,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它是对律、敕等条文的修正,或是为本无罚则的敕令格式补充规定刑罚,以“臣等参详”起句,附在相关的法规之后。“起请”具有法律效力,而列于其前的相关律文或敕令格式,则成为该“起请”条的参照条文。编敕:又称“宣敕”,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宋代“编敕”是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

    15、效力。后来对编敕进行刑法化,咸平编敕成为一部新刑法。在刑事审判中,编敕地位高于刑统。“指挥”:是“批状指挥”的简称,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它是尚书省、枢密院等中央官署就具体公事发给下级官署的指令,主要用以指导下级官署的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南宋桧专权,滥用指挥,指挥的法律地位提高,甚至与敕令并立。“申明”:是法律解释。折杖法:为宋太祖所创的一种刑罚制度。即“折杖之制”,是把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是宋代统治者慎刑思想在刑罚制度上的体现。刺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刑种。是对犯人施加墨刑,再押送指定场所服役的刑罚。“刺”指

    16、在罪犯脸部等处刺青;“配”指押送指定场所服役。有军役、劳役两种,服军役者又称“配军”。“配”是主刑,“刺”是附加刑。陵迟:是用脔割肢解等办法使受刑人缓慢死去的酷刑。陵迟始见于五代,南宋时成为法定的第一等死刑。“重法地”:宋代规定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犯罪判处重刑的制度为重法地之制,该特定地区称“重法地”,其量刑标准称“重法”。仁宗创立,北宋时共二十六路,重法地占三分之一以上,实施了四十多年。审刑院:是宋代新创的中央司法机关,又称“宫中审刑院”。是宋初的审判复核机关,也有部分审判权。其职掌原均属寺和刑部,是宋初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过割赋税:是宋代不动产买卖契约成立的要件之一。即在买卖田宅的同时

    17、,必须将附着其上的赋税义务转移给新业主。糊名考校法:是宋代为防止考官作弊,在科举考试中创立的一种考试方法。即把考卷上的考生、籍贯等糊封隐没,使阅卷官不知试卷作者,以防徇私。誊录试卷法:是宋代在科举考试中为防止考官作弊而创立的一种考试方法。就是将考生试卷交由专门的书手抄录成副本,再由阅卷官批阅的制度,目的是防止考官以辨认考生字迹和剥换卷首的方法作弊。差遣制: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称为“官”、“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由皇帝灵活掌握,称为“差遣”。其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谏院:宋代将唐代分属于中书、

    18、门下两省的谏官组成专门的机构,叫谏院。谏院负责对中枢决策、行政措施、官员任免等措施提出意见。与御史台合称“台谏”。官般法:又称“官般官卖法”,是宋朝由官府直接从事食盐专卖的制度,是官卖的主要形式。般,即搬运,指地方官政府将官制食盐和收购的民制食盐搬运到销售地发卖。折中法:是宋代的一种食盐专卖办法。由“入中”商人承办食盐专卖的制度,为宋初“工商”的主要形式。太宗年间,由于北方边境军需匮乏,下令商人往边郡入纳粮草,称为“入中”。官府按路途远近与物资性质,优价折酬发给商人特殊的有价证券“交引”,商人凭此到指定场所兑支现金,也可据此购买食盐,贩运赢利。引交法:是宋代茶叶专卖法的一种。即赋予购买“交引”

    19、的茶商以茶叶专卖商地位的制度。茶商购买交引,取得茶叶专卖权,便可凭交引到指定地点提取茶叶进行贩卖。交引是官府发给茶商的提货单,也是专卖许可证。交引是一种可以转让的有价证券。贴射法:是茶商向官府贴纳官买官卖应得的净利后,官府发给贴纳凭证,茶商持凭证直接向园户购茶贩茶的办法。贴射法保障了官府应得的茶利,又减少了官府买卖茶叶所支出的费用。茶引法:“茶引”是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茶商于官场买茶,缴纳百分之十的引税,产茶县发给茶引,凭此引贩运茶可免除过税。这种茶引,类似现代的购货凭证和纳税凭证,同时也具有专卖凭证的性质。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是宋初管理登闻鼓的机关,是受理向朝廷直诉案件的三个

    20、法定机关之一,专门受理诣阙投诉者的上诉状。凡欲向皇帝报告公私利害、朝政缺失、理雪冤案等事,都可经登闻鼓院进状上闻,登闻鼓院不接收的,再向登闻检院进状。登闻检院:简称检院,是受理向朝廷直诉案件的三个法定机关之一,专门受理诣阙投诉者的上诉状。“检”指密封书状。检院处理鼓院不予受理的书状。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接受。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简称“提刑司”、“宪司”、“宪台”。监督管理所辖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府官员。翻异别推制:是宋代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是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重审的制度。翻异,指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别推,指改

    21、换审判官重新审理。法律规定,翻异一般不得过三次,妄行叫冤者,别推时加重刑罚。它对防止冤案有一定作用。大扎撒: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发布的命令称为“扎撒”。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将原有的训令,写成法规,史称大扎撒或扎撒大全,汉语叫令。太宗窝阔台曾重颁。它的特点一是刑罚严酷,大量使用死刑;二是原始性。至元新格:是元世祖至元年间颁行的一部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分为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编。大元通制:是元英宗至治年间成书的一部法律集成。英宗时,命儒臣以“前书”为基础,编成新的法规集成,颁行全国。经世大典:是元文宗时中央官吏奉命修成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综合政书,全称皇朝经世大典。仿照唐宋会要体例。元典

    22、章:是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由前集和新集组成。它以六部划分法规,这种体例,是明律以六部分篇的滥觞。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与吐蕃地区军民政务与有关僧侣的诉讼事务的机构。以国师总领院务。各地僧侣诉讼,大案由地方官审理后上报宣政院。普通民刑案件,则由宣政院在地方的派出机关僧录司审理。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起初,为中央临时派出机构,不久成为一定辖区的固定地方机关。简称“行省”,更略称“省”。是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也是元以后省制的发端。行省设丞相为长官。肃政廉访司:是元代直属中央御史台的负责巡视监察地方行政、吏治的专职机关,监管劝农,简称“廉访司”、“

    23、宪司”。其巡视的围称为“道”。全国共22道。以肃政廉访使为长官。大宗正府:是元代类似前代寺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官员称“札鲁忽赤”。印契税契:是元代法律规定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之一。即书面契约,必须经官府加盖官印,缴纳交易税和契税。元代法律规定,凡一切应该订立书面契约的买卖,均应立契收税。烧埋银:即丧葬费。元朝法律规定,杀人者死,但仍应于家属征烧埋银50两给苦主。即要向犯罪者家属征收50两银子给受害人的家属作为丧葬费。大明律:是明朝律的统称。先后有洪武七年律、洪武二十二年律,到洪武三十年律完全定型。它编制体例仿效元典章,律首为名例律,以下按朝廷中央六部,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

    24、、工律,共七篇。各篇之下又分门类,总计为三十门。洪武三十三年律改重典为中制,明太祖令子严守,自此一直沿用到明亡。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大明令:是明朝洪武元年颁行的令。容是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制度,其按朝廷六部分篇,一直沿用到明亡,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大诰”:是明初一种特别刑事法规,有四篇。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规定每户一本,有者,犯笞、杖、流、徒等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大诰的效力在律之上,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处罚,并且大诰

    25、滥用法外之刑。“重典治吏”是大诰的又一特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教民榜文”:是明初的一种特殊的刑事法规。一般是皇帝的谕旨或经皇帝批准的官府告示、法令、案例。分为“为禁约事”与“申明教化事”两类。悬挂于各级衙门门首与各地申明亭中,法律效力高于律,是“刑乱国用重典”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明成祖死后,这一法律形式被废除。大明会典:是明代的一种法律形式。是以朝廷六部官制为纲的各类行政法规汇编,其体例仿自唐六典、元典章。按明朝官制,分部门汇编有关的法规、制度、政令等规性文件,并按时间顺序排列,显示这些法规制度的发展演变。明朝所创立的会典体例,对清朝有很大影响。充军:是明朝的一种刑罚制

    26、度。是强迫罪犯至外地充当军户的刑罚。按充军的性质分为终身充军、永远充军。迁徙:是强迫罪犯全家迁居千里以外的刑罚。明律中有三条罪名适用迁徙。大诰中常采用“迁徙化外”的刑罚。枷号:是使罪犯戴枷示众受辱的刑罚。唐末已有“枷项示众”,宋元时使用已相当普遍。明朝条例中很多罪名适用枷号刑,大多为轻微犯罪。但武宗时太监专权,用一百五十斤的“大枷”迫害政敌。刺字:是针对侵犯公私财产罪名的附加刑。基本继承了元朝的制度。明律规定凡窃盗、监守自盗、常人盗、白昼抢夺等罪名,正刑之外一律附加刺字。初犯在右臂刺罪名,再犯刺左臂。刺字者刑满后回原籍充当警迹,三年无过,可以起除刺字。廷杖:是皇帝对大臣施加的体罚。在东汉、隋朝

    27、时已有廷杖,但明朝将廷杖制度化,规定由锦衣卫施行,东厂监刑。明朝几乎每一皇帝皆行廷杖。“郭桓案”:明初重典惩贪的典型案例。户部侍郎郭桓因亏空官粮九百万石而被捕处死,株连数万人。国子监:明朝建立了完整的科举选官制度。中央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学生称“监生”,由各地学官选送,可被选拔为官。“黄册”:是明代记载各户状况的户籍。主要容是登记各户户主、丁口、应负担的赋役。是官府征发差役的依据。每十年重编一次。因用黄纸为封面而得名。“鱼鳞图册”:是明代土地登记册,登记各户每块耕地的面积、等级、四至、业主等情况,是官府征收田赋的依据。“里甲”:是明代征发职役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中以丁、粮最多的十

    28、户为里长,每十户立一甲首。十年轮换为官府催征田赋,清查户口。“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役制度。其主要容是简化税制。将过去按地、户、丁分别征收实行,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改为按土地、人丁征收货币与。将过去由纳税户轮流征收解运改为官府自行征收解运。它的意义在于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松弛了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税收开始转为以资产计征,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纲法:是明代两淮盐法道袁世振创立的允许盐商垄断官盐运销的办法。即将手中积有盐引的盐商编入“纲册”,允许商人将纲册据为窝本,每年按纲册发售盐引,纲册上无名字的盐商不得运销食盐。这批盐商由此而获得世袭垄断运销官盐的权利。茶引:明代商人向官府缴纳所规定的物资或银两后,取得的提取、贩卖江南地区商茶的凭证。每引可贩茶100斤。商人按茶引到江南地区茶户买茶,贩运到外地出售。无茶引贩茶为行为。矾引:是明代商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