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 资源ID:3591261       资源大小:599.13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1、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设计意思(思路)学生在前面三个半学期的科学知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学习中,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本册教材和前面的教材在设计上有所不同,这册教材的内容不是从科学知识的具体层面展开(可对照课标上的 “ 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 的内容框图)而是对前面七个学期科学课学习的梳理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力图打开学生新的视野,引起新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和认识事物的窗口(三大领域 3个窗口), 进一步弄清原来前面科学课学习过程中

    2、的一些疑惑,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寻求新的探索和发展,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基础。这就是本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意图。二、 教材的基本特点活动更具开放性,探究更具自主性(在教材的各单元、各章节中均有体现)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总结前面科学课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特点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三、教学目标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7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学期,我们期望学生发展: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2、引导学

    3、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微小世界单元分析“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一、作一点说明:1、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1)“微观世界” 所研究的对象指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及以下的粒子。换句话说 “微观世界” 一般指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实际上用我们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2

    4、)微小世界就本单元指的是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节的现象。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小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还有一些藻类、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细菌菌落 (还是属于直观世界范围,有一些是用肉眼能观察的到,只是分辨不出细节) 是否可以这么说:“微观世界” 是已经进入物质内部进行研究;“微小世界” 的研究没有真正进入物质内部。2、有关放大镜和显微镜微小世界虽属直观世界范围,有的用肉眼也能观察到,却很难观察到物质的细节部分。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在观察物质的细节部分时,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东西(单元首页的概述)。所以教材就借机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

    5、镜内容。其目的有两个:A、借助工具延伸人的感官。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来扩大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角,以便观察更细小的东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B、完善一部分以前所学内容的缺失。如 :三上的3单元运用感官一课的P47页的一句话:“眼睛能看到很小的东西,但更小的东西就看不见了。眼睛能看到很远的东西,但更远的东西就看不见了。” 又如:放大镜,学生已经用过很多次(七个学期约20次左右);显微镜也提到了不少的次数。但它们为什么能放大?是怎样放大的?还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它们都一样吗?等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许许多多的疑团,那么教材借机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内容就是为了减少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疑团,弥补所学内

    6、容的缺失。二、本单元的核心概念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教材的结构是什么?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晶体 显微镜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显微镜不断改进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更多的成果光学简单知识主要内容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科学家探索微小世界

    7、的故事教材安排了8个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教学层次第一层次 感知层次(较粗浅) (运用放大镜) 1、放大镜 认识放大镜 放大镜的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的放大能力(倍数) 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器官等 4、放大镜下的晶体运用放大镜观察物质纤维、晶体等 唤醒原有认识 明确研究目标 激发探究兴趣 获得更多信息第二层次 进一步的感知过程 (用显微镜)5、怎样放的更大 “认识”显微镜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7个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明白“ 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要求的提高,发明和改进观察工具促进科技发展”。 。第

    8、三层次 单元总结 应用层次8、微小世界和我们 探索、应用成果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医学和食品工业上,将成果展示式的呈现,让学生去了解。通过本课内容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观察工具的发明、改进能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自然界许多秘密。自然界的微小世界(微观世界)中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观察发现、去探索研究。而这些观察发现、探索研究者,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这些孩子。四、本单元的特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 五、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

    9、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六、本单元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身边物质的兴趣,激发他们了解微小世界的热情。2、在用观察工具观察、欣赏周围物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3、激发学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热情。4、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学习研究带来的便利,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科学探究1、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2、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3、能用图的形式记录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

    10、体图像。4、培养独立探究微小世界的能力(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结果的记录、交流)和整理、归类相关主题资料的能力。5、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三)科学知识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显微镜是由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肯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知道计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简易方法以及放大镜倍数跟镜面凸度的关系。3、了解有关昆虫、晶体的知识。4、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解决几个问题:1、观察工具的解决本单元内容可分两大部分,用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观察。观察工具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观察工具的问题,要鼓励

    11、学生寻找和自制替代的物品和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

    12、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2、培养观察兴趣(1)要让六年级的学生对用放大镜观察感兴趣,启发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行观察,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2)让学生知道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的。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不仅是大小不同,引起观察的兴趣。(

    13、3)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用放大镜观察周围世界的物体,粉笔头,铅笔、钢笔或毛笔的笔迹,各种纸,食品,衣物,植物、泥土等等,希望他们有更多地发现。3、如何发展学生的探究活动(1)逐步提高要求:从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2)启发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3)指导观察、研究的方法。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习如何交流研究成果学习评价的方法学习收集、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片八、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1、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

    14、展。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

    15、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2、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如: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九、分课时分析(一)1.1 放大镜 1、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小部分的更多细节;(2)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的趣味活动(除课本上的外)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3、认识放大镜的作用“它们是什么”( P3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

    16、、疏松;整齐、紊乱)如何猜得到哪张是书写纸 、吸水纸、过滤纸呢?我认为是不是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认识放大镜的作用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第一种: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第二种: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

    17、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二)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1、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2)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3)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有关;2、教学活动“放大了多少倍”时应考虑的问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大小有关系吗?(2)用数字数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确测出放大镜的放大率吗?(3)测放大镜的焦距容易吗?(4)直接阅读放大镜的说明书可以吗?3、教学时可采取的策略(1

    18、)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2)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一种;(3)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4)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5)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6)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三)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2)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2、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1)昆虫世界是一

    19、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进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

    20、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4、相关知识见教学参考书及光盘(1)蝴蝶的翅(2)昆虫的眼睛(3)昆虫的耳朵(4)昆虫的触角(5)草蛉(四)1.4 放大镜下的晶体1、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2、选择“晶体”内容的意义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21、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晶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五)1.5 怎样放得更大1、学生要形

    22、成以下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2、本课主要解决观察工具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3、制作指导;(自制简易的显微镜)4、指导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5、相关知识为什么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显微镜一般构造、原理)答:用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分析、解释:两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不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把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使物距稍大小焦距,物体在目镜的焦距内生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的折射后进入人眼,人们

    23、就会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放得更大的正立的虚像。即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的入射光线通过物镜成像后,再经目镜放大。(六)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在四下、五下分别观察了霉菌和水中的微生物,在前一课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周围常见的物体。1、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重点指向学生的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2、制

    24、作资料卡片(1)培养菌落的方法(2)洋葱切片的制作方法(3)显微镜载片的制作方法(4)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的方法(5)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研究报告的格式(1)制定研究计划小组研究计划课题:需要的器材和工具:准备怎样研究(步骤、方法):分工:怎样收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可自行设计表格):(2)撰写研究报告我们的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的结果:我们的解释:我们收获和问题: 要求: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 让学生尽量按上面的格式,要求去做,不一定要做得很好。(七)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1、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启发学生从居

    25、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课题(课文 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题)。2、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的。不过细菌集合的

    26、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3、如何交流研究成果(1)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展示(由学生主持)各组汇报、展示质疑解答质疑评价(后面介绍)(2)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3)张贴研究成果,供互相参观学习4、评价方法不仅包括成果,也包括态度、合作精神,建议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1)是否围绕生命世界选题(2)有无明确的主题、计划(3)能否围绕主题进行研究(4)能否按计划把研究进行到底(5)课题报告是否包括前一课所要求的(6)能否根据观察结果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7)汇报中表述是否有条理、清楚明白(8)小组是否团结合作(9)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怎样解决。(八)1.8 微小世界和我们学习收

    27、集、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方面的资料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分成几个专题汇报小组。各小组研究确定汇报方式及主要汇报人。(资料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出示文字及图片进行讲解,也可以用录像或光碟,还可以现场实物演示,或操作演示如用酵母菌发面,甚至可以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我的资料卡片类别:在下面相应的项目中打“” (生物、医学、工业、农业、林业、微电子、材料、物质结构) 主题: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的成果资料来源:(报刊、书籍或网站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作者姓名)资料题目:内容:(可以是复印件) 环境和我们单元分析环境和我们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一、单元引

    28、言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从地球上出现人的迹象开始,和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一样,都依靠着地球的整个环境繁衍生息下来,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由于这些年来,人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如: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引发的对原始土地的侵害;由于旅游资源的过渡开发影响动植物之间形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我们乱丢垃圾不注意卫生引起的很多疾病,污染自然界等等,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从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摄取太多的资源,导致整个地球表面重负不堪,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因此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

    29、本单元内容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意义应该是最重要的,形成对人类、对地球一种自我爱护的意识,这样我们的科学教育才有实际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行为是否环保,更多的将会受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和影响 。二、我们的思考(一)垃圾问题成为科学课环境教育研究主题的几个特点。1最贴近儿童生活; 2可操作性强; 3可接受性强;4活动性强; 5探究味浓; 6(二)科学课中研究垃圾问题与其它学科环境教育中垃圾问题进行比较,有何特点?区别?是不是更科学,是不是富有教育效果,是不是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是不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主动探究性?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30、三)如何更好的组织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这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的重心是否发生偏移? 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需求,可以有结构性的制定开展个人和小组活动的研究主题,确立不同内容的研究计划。学生经过四年来的科学课学习,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总结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期望在这一学期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引导他们经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当然某些内容可以有选择的开展,因为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把类似的活动持续下去,结

    31、束本单元的学习后,活动仍可以继续开展。可以把个人研究和小组研究结合起来,第一手资料的获取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广泛性为本单元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活动的重心除了调查过程本身以外,还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从而提高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影响行为。(四)学生的研究成果应该有哪些?如何进行指导,评价侧重什么? 研究成果的内容除了学生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外,更重要还包括学生一种触及心灵的体验和感受。指导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活动前,教师到每个组参与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部分时间是靠同学们相互指导,指出问题。我们还需要沟通家长一起支持、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把活动的影响力从一个孩子带到一个家庭,从而影响社会,这也是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