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docx

    • 资源ID:3588908       资源大小:33.3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docx

    1、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一, 绪论1, 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定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它是一个学科群,是包括许多科学的大口袋;(3)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4)它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桥梁;(5)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它是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关系:(1)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2)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指导和统帅关系与事实不符,缺少依据)2, 自然辩证法创立

    2、和发展概况?(1) 自然辩证法创立:1 马恩共同创立唯物辩证法;2 马注重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恩钻研自然辩证法和革命策略,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3 20世纪初,列宁撰写唯批, 捍卫唯物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20年代,苏联学者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随即展开研究、宣传工作;30年代创立学科,并逐步体系化;20世纪30-7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辩证法已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对各国的社会文化、科技事业产生了影响;4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 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在苏东欧失势,自然辩证法也然。(3)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在30年代传入中国,解放

    3、区是学习和传播中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与此息息相关;解放后,照搬照抄苏联,对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产生过较大影响,60年代,毛还大力倡导;改革开放后,邓论孕育成型,邓看重现代科技,倡导”第一生产力“思想,确立”科教兴国“战略;5 当代这个自然辩证法正在重大突破,如扶持高薪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取缔打击“法轮功“、重树科学道德.在哲学层已有反应。3,自然辩证法与现代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建国初期: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着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2)工业化时

    4、期: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是国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制定科技策略的理论基础。(3)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西方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第一篇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4,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积极价值: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历史局限:缺少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

    5、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侵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灵操纵

    6、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利: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弊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区考查,堵塞了人民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形而上学性,思维局限性,以偏概全。6,辨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2)方法:是辨证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

    7、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界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三,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7,系统自然观的科学依据?(1)系统自然观孕育在20世纪30年代,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谋而合。(2)系统观念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体现: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8,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进化的条件?(02年考,重点,新思想、新学识与自然辨证法的耦合)(1)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

    8、: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辨证关系。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阶段截然不同。 进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退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也常常包含着进化;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进化与退化可相互转化。(2)进化是有条件的: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

    9、存在着非纯属的相互作用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四,辨证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期末本章占10分以上,重中之重)9,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韦加:从人类的产生到人类的演化发展整个过程可以称为人类超越自然界的过程,而重要的中介是劳动和实践。)(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最重要的实践;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3)自然界和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现代人的体质、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态的进化也与此同步。10,分析天然自

    10、然和人工自然?(1)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天然自然:客观的、第一性的、无限的;人工自然:人化的、第二性的、创生的、有限的。(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在联系:两者本质统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变动趋势: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天然自然逐渐向人工自然转变。在现代社会中,天然自然日渐消失,人工自然大幅扩充,比比皆是。11,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1)怎样形成: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的,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

    11、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正是依据这种思想,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境。因此,不能把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2)化解方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12,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12、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仍在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型国家。第二篇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58章考试比例很大)五,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考试重点)13,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的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特征:(1)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

    13、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与客观实在的过程和现象相联系,它的具体便是在可控条件下,可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3)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14,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科学价值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三个方面。(1)

    14、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2)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如牛顿力学的机械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观念等。(3)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15,两种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怎样”的问题;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2)科学负载价值说: 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六,科学理论的形成

    15、16,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 02年考!)(1)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或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科学家的兴趣和心智偏好。(2)科学课题的原则: 社会需要原则;理论创新性原则;科学逻辑性原则;现实可行性原则;17,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1 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实验观察与科学理论相互渗透,随时要进行相互转化。2 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但都经过了科学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3 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都有“理论负载”,观察实验的价值取决于科学理论

    16、科学活动是依据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18,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02年考,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各有什么特点?)科学假说是依据科学真实或科学定律,对科学问题做出假定性说明或解释。(1)科学假说的产生条件:出现前所未有的科学事实原有理论的推广和衍生协调理论内部的矛盾纯粹的思维创造 (2)科学假说的特征:有科学依据,合乎逻辑规范思维创造的能动性,个体认知差异较大科学认识的探索性,多数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过渡进化为科学理论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和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构造科学假说是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七,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19,科学理论的逻辑检验和

    17、经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1)逻辑评价是指科学理论是否合乎逻辑,它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相容性评价:是通过与相关理论的比较,评价该理论是否与相关理论相违背。如果被评价的理论与相关理论一致,则是相容的,否则不容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本身是否自相矛盾。没有发现自相矛盾的理论具有自洽性,反之,不具自洽性。简单性评价:分析理论的形式结构是否简单。如果两个理论都能够同样好的解释类似的现象,那么,形式结构简单的理论被称为简单性的理论。(2)经验检验是指直接诉诸经验来检验理论的真伪,但经验检验原则尚未取得共识:经验证实:经验主义、归纳主义、实证主义、操作主义观点反驳证伪:批判理性主义、演绎主义

    18、、证伪主义观点范式比较:历史主义、系统论观点20,逻辑检验和经验检验的困难?理论的鉴别和评价困难重重、异常艰辛:实践是终极标准,但检验无休无止,永无定论:经验论和整体论各有利弊;真正的证实和证伪几无可能逻辑检验也有难言之隐,对逻辑以外得认识无能为力,很难做到完备周详。21,科学修辞手段?科学修辞手段:社会,即使用各种科学传播的理念。理论确立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播的过程,在理论确立后更有利于理论的传播,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范式,成为社会主体的认知倾向,理论便会广泛的传播。科学理论在形成过程中,要经过讨论、交流和正式发表,最终才能成为科学文献或资料。这就需要理论提出者一定的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反映了他个人

    19、对科学公同体的认知倾向和风格把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共同体八、科学理论的发展22、科学理论的三种发展模式(三种发展观)? (1)科学逻辑论的观点:逻辑经验主义注重归纳演绎方法论,认同循序渐进发展模式。科学假说从经验中归纳得来,再借助演绎法推出理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检验。(2)科学进化论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看重猜思演绎反驳方法,认同“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证伪检验的过程。(3)科学社会学观点:历史主义,看重科学文化背景,主张“范式”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循环往复的过程23,常规科学和

    20、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的结构性变动?(1)科学理论由“硬核”和“保护带”组成“硬核”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理论的核心部分,不容反驳“保护带”由一些辅助假设和初始条件组成,可以适当调整或变动,以对付“反常”情况的挑核心“战,保护“硬核”免受侵犯(2)科学理论的发展兴替在宏观层面是渐进与飞跃、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互为前提、交替出现在微观层面是“范式”更新,理论结构性变动(3)常规科学时期,科学理论结构微调:科学发展是原有理论的应用、深化、完善和修改,相当于调整“保护带”(4)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结构更新:“反常”冲击此起彼伏,理论无法自圆其说,假说激烈竞争,“保护带”失效,“丧

    21、失权威,最终“胜者为王”,重建全新“核心”和”保护带“,导致理论的更替。第三篇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九,技术的本质和结构;十,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24,三种技术结构形态和技术演进变迁?(1)三种技术结构:经验型技术结构(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知识型技术结构(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2)技术结构的演化变迁,基本线索是经验型实体型知识型。制约技术变革演化的诸因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技术基础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统治阶级意志25技术认识特征?(1)科学合理性:这是指技术认识要以科学规律为依据,这是实现技术认识目的的必要前提(2)社会价值

    22、性:这是指技术认识是按照人的需要去认识和改变自然的活动,当人的需要改变时,人们创造的人为事物也会随之改变。(3)实践指向性:这是指技术认识过程最终要落实到改造现存事物,以适合人的需要,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4)复杂综合性:这是指技术认识一般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技术实践问题。(5)实用性:这是指技术认识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实践需要。26,技术方法和科学方法对比?技术方法是技术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程序、规则和技巧的总称。(1)共同点:应用已有的认识成果,与可操作性和规则性选题的原则类似,要有信息资料的搜集和调研检验的方式相同,要有数据处理、分析、综合和类比的研究;构思的途径相同,要利用想象、猜测和

    23、灵感。(2)区别: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客观见诸于主观。技术方法是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科学方法注重定理、原理和学说的建树,崇尚理性,扬弃经验,力求解释因果性,解释规律性。技术方法注重规则、程序和手段的确立,崇尚实践技能,重视经验,力求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科学方法强调从特殊到普遍、从整体到分析,科学实验是为了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过渡,要通过对科学假说的证实或证伪来确立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强调从普遍到特殊、从要素到综合,技术试验是为了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要通过技术设计的试验或试错来选择和优化技术方案。科学方法的选择与社会体制社会政治、人文艺术等的关系较远。而技术设计和

    24、方法的选择则与社会诸因素紧密相关。十一,技术价值及其社会形成,十二、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27,技术创新特点?技术创新具有创造性、风险性、过程性、周期性、集群性等特点。技术创新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过程的创新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都与技术创新有关。在组织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力和机制等问题,兼顾管理创新和创新管理的平衡。28,技术创新的宏观和 微观机制?技术创新涉及面宽广:(1)技术创新涉及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2)技术创新主体包括决策主体、研发主体、生产主体、市场营销主体、管理创新主体等(3)企业是技术

    25、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外部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经济政策等内部动力:企业产权、经营自主权、管理者创新意愿、员工技术素养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体现在:社会和企业自身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等方面对技术创新得投入能力;企业在产品出口,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产出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实力等方面。29,分析评价当代中国的技术创新浪潮?(02年考,论述)依靠技术创新,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当代中国的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改变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最好,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1998年中国完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研究工作

    26、,目前已经开始运作。30,技术价值和技术理论问题(矛盾论)?(1)技术价值无所不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理论价值、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的未来等。技术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技术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2)新技术冲撞社会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对策:技术人性化+道德伦理变迁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技术尤其是技术伦理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

    27、理、道德产生诸多冲击。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束缚抛弃过时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和道德。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1316章考得较多)十三、科技的社会运行31,古代科技与近现代科技对比?科技的社会运行,古代、近现代全然不同。(1)古代科技发展起伏不定:科学与技术分离,科技创新是分散、零星进行,并无确切保障几乎没有专职科技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多为闲暇者、智者、哲学家、祭司、巫师等;技术发明者多为民间能工巧匠科技教育、传播、交流、推广等极度贫乏。(2)近现代科技逐步趋向社会化、体系化科技第一生产力效应驱动,催生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科技与社会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专门化

    28、、职业化,科学家、工程师构成科技共同体的核心力量科技教育、传播、交流。评审、推广等成为独立社会事业国家把科技创新当作战略产业。32,科技发展的汤浅光朝规律?科技的社会运行具有不平衡性(汤浅光朝规律)(1)区域(空间)运行的不平衡:科学技术活动中心在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形成和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2 过程(时间)运行的不平衡:科学技术子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呈现出指数增长规律(3)科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科学自身逻辑与社会外在选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带头学科,并不断更替,促进科学的发展。(4)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由

    29、于技术自身逻辑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共同作用,造成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促进了国际间得技术转移、技术贸易和技术市场的发展,由此也造成了诸多文化冲突。33,现代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现代科技运作有如下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科学技术子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运行,必然受其他社会在系统,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影响国家战略和科技策略:国家通过战略制定、政策导向、法规约束、研发投入等,保障和 规范科学技术的运行科学奖励制度:注重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使科学贡献得到同行承认、社会承认和科学奖励显得特别重要。技术专利制度:注重技术发明的专利权、专利法和专利制度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基本保障,也是技术成果

    30、有序扩散和合理转化的监控机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学技术活动的复杂性,使其各种因素、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高风险的研发投入更需要社会化中介机构来推进十四、科技的社会建制34,科技活动的社会建制(组织形态、人员分层、内部关系等)?(1)近300年来,科技运行逐渐体制化,形成科技社会组织形态。现代科技体制化涉及面广泛: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制度;知识传播和扩散制度;科技教育制度;科学技术管理体制。(2)近代以来,科技运作组织化、正规化、职业化。科技事业的组织形态:科技工作者组织,如科技学会、科研院所、科研联合体等; 科技出版和学说交流机构;大专院校; 科技决策、咨询和管理机构。(3)科技组织内部的社会分层: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技组织的核心主体学科专业、分工合作、社会角色、社会责任、行为范式(4)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分层:分层依据是专业职称、学术职务、学术声望,同时也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科技分层的金字塔机构,“马太效应“(5)科技组织内部有错综复杂的作用:科技工作者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竞争、冲突等形式展开社会互动,互动的正功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负功能是诱发科技界的矛盾和纠纷。35,比较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特征?(1)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由牛顿范式发展而来,以研究探索为己任,增进全社会的认知能力和水准表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