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

    • 资源ID:3566503       资源大小:41.33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

    1、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使至塞上(唐)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文学常识】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

    2、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注释】(11)(12)(13)(14)(15)(16)(17)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

    3、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

    4、,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赏析】作者出使塞外,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大河,就

    5、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内容概括】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艺术特点】 第一、语言直白、朴素,明晰易懂;第二、诗中有画。【理解与拓展】1.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_3.对这首诗字

    6、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

    7、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5本诗首联交代了_和_ ,时间由朝而暮。6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请你把它描绘出来。7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中的两句诗是:_8诗人自况,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

    8、是:_9诗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燕然。3.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4.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5出使原因,目的地。6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7大漠孤烟直,长河光落日圆。8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9征蓬出汉塞

    9、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阅读训练】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答:_一、1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2.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

    10、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后面的问题。1从景物描写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_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答:_二、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

    11、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2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将落日映衬得更红更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乙】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 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_ ;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

    12、诗词中均暗含有_意思。2.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塞外的奇异风光。答:_三、1.漂泊在外的游子,战争胜利。2.要求:(1)运用描写,(2)合理想象,(3)内容全面,无缺漏。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13、的一项是() 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2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

    14、活的孤寂、艰苦。3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的意志和豪情。四、1.B2荒凉、严寒、空旷、阴沉。3立誓破敌,决战决胜。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11)里白沙堤(12)。【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

    15、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注释】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16、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1)阴:同“荫”,指树荫。(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白堤全长1000米。【译文】从孤山寺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

    17、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赏析】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

    18、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艺术特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内容概括】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钱塘湖春行写出了作者看见早春风景时的开心和对钱塘江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

    19、爱。【理解与拓展】1.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_2.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_3.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4.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答:_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答:_6.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答:_ _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20、。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

    21、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答案:1孤山寺北贾亭

    22、西;绿杨阴里白沙堤。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5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6.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7D8C9.D10.C【阅读训练】一、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答:_一、1.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23、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2.水面、云脚、早鸳、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两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时的景物。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修辞手法:拟人、_表达效果

    24、:_二、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三、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_ _三、1最爱(爱) 2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5、的特点。四、阅读钱塘江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_”终。以“_”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 、_ 。(2)赏析:_ _四、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2.(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这两句着意描绘出早莺、新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原文

    2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学常识】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重要代表作。【注释】(11)(12)(13)(14)(15)(16)(17)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古诗词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