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doc

    • 资源ID:355325       资源大小:589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doc

    1、 三 年 级数学教案第五册教案全册备课体现新课标思想: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数学,发现问题通过交流、探讨,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从而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它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学期目标:全班学生的上学期期末成绩平均分为81.5分,达标率100%,优秀率41.67%。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在本学期争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学生达标率保持在100%,优秀率争取达到60%以上。教学内容:1、乘法 2、除法3、吨的认识 4、实际问题5、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6、空间与图形7、实践活动(一) 8、2

    2、4时计时法9、统计和可能性 10、实践活动(二)11、总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养成先审题的良好习惯。4、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回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3,初步学会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利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整除”的一些基本概念。5、能用一位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描述现实世界中的

    3、一些简单现象,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一些与一位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6、 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拖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7、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在解决问题时,既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8、直观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9、初步认识角、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划角,会比较角的大小。10、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会应用平行和垂直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11、能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12、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

    4、1千米、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能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13、知道千米和米、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14、认识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好习惯。15、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1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来,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17、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事件发

    5、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18、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本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20、知道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珍惜时间。2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2

    6、、学习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3、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记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5、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6、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教学难点:1、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2、一位数除法的竖式。3、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的实际问题。4、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5、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把日常生活和时间联系在一起,逐步养成时间观念。学困生材料:本班有3名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

    7、继续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措施:1、不歧视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2、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使他们能跟上大部队。3、家校结合。4、多花时间,多花力气。具体措施:1、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学困生。2、上课的时候多关注学困生。3、与家长联系勤(最少一周一次)分析学生一周表现,优点缺点,改进的地方。4、作业盯紧。争取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完不成,通知家长,及时盯住。5、设定每周重点训练学困生的哪方面。6、个别辅导。教学进度表:一、乘 法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一位

    8、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 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养成先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课时:16课时。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教学目标: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教学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细心的小朋友随时可以发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画,请你来观察,出示主题图(观察,你

    9、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广开言路1、 乘法听算练习。5 x 6= 7 x 8= 9 x 9= 8 x 4= 6 x 7= 5 x 3= 3 x 9= 7 x 7= 6 x 8= 3 x 6=2、填空:53表示( )或( )4个8的和可以用( )表示二、新授:1、出示例题图,生自编应用题。商店里买生日蜡烛每盒20 支 ,4盒共多少支?仔细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加法:20+20+20+20=80(本) 方法二:用乘法:204=80(本)追问:5盒这样的生日蜡烛有多少支?2、新学期发新书了,每套书10本,3包书一共多少本?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

    10、:方法一:用加法:10+10+10=30(本) 方法二:用乘法:103=30(本)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二种方法解决运算问题。4、说说你还可以怎么想?5、巩固练习:(1)试一试2,你发现什么规律?(2)P2 T1 、T2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收获?四、布置作业:3、4题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利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边来,不进位的口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有的学生有点懵,还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巩固。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教学目标: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如何进位。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导入:体育老师要为学校选购

    11、一些体育用品,需要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二、新授:1、出示:篮球 足球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50元 40元 20元 10元2、我们要买3个足球,你能帮体育老师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吗?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方法一:用加法:50+50+50=150(元) 方法二:用乘法:503=150(元)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二种方法解决运算问题。(乘法)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讨论4、出示练习:P2 T1 、T2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练习册。教学反思:有了上节课的经验,学生对于乘法知识的理解比较到位,但是在整十、整百乘一位数进

    12、位的口算上面还是不够熟练,对于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掌握的不好,还要多加练习提高速度与正确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进位的口算乘法的算理,结合练习找到规律,进行练习。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如何进位。教学过程:1、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些练习,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2、出示练习一:102= 2004= 71000= 910= 3300= 40002=3、找规律: 出示三组题: 23= 203= 2003= (略)师生找规律,利用规律进行计算。如:203= 3003= 40003=如:370= 440= 560= 609= 708=4、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不同的题

    13、型对学生进行训练。5、 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谈谈并解决。6、布置作业:练习册。教学反思:通过具体的、大量的练习,在比较中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并开始有意识的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的速度有所提高。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笔算算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不同的算法并掌握算法的关键。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导入:小明和3位同学去游乐园玩,每张门票12元,请问:他们共需要多少元?二、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1、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方法一:小明的12元+三位同学每人的12元;方法二:四位同学每人12元连加;方法三:用乘法解决

    14、:124;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三种方法解决运算问题。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教师总结两种方法:从高位乘起,最后把两次的乘得的积加起来。从个位乘起,用因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出示练习: 233= 241=323= 432=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五、作业:1、课堂作业:P6:T1,T22、家庭作业:P6:T3,T4(选做)教学反思: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出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笔算算法,使学生利用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找到口算的方法,从而引出笔算,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方法。第

    15、五课时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笔算算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不同的算法并掌握算法的关键。教学过程:一、 导入:小明上次去了游乐场感觉不错,回来后推荐给同学们,上周末,又有6个小朋友去了游乐场,还是每张门票12元,请你帮忙算一算,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二、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列式:126=方法一:6个2是12;6个10是60;合起来是72。方法二:用竖式进行计算。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解决运算问题。3、教师总结方法: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出示练习

    16、: 263= 175=1634= 3823=四、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五、 作业:家庭作业:P7:T3教学反思: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样,但是初步涉及到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一时接受的比较慢,所以主要在使学生理解算法上多下了些功夫,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第六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算法。教学重点:进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些练习,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1、卡片:29+6= 74+3= 69+8= 33+2= 59+5= 77+3=2、出示改错题。 16 143 7 3 742 1293、出示计算题:163= 243= 1

    17、93=185= 705= 3005=4、出示应用题:(1)王明看一本书,每天看26页,8天看完,这本书有多少页?(2)学校组织同学外出参观,租了6辆客车,每辆准乘47人,最多可以乘坐多少人?5、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1)12+12+12+12+12 (2)9+9+9+9+9(123个)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不同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谈谈并解决。)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教学反思: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找规律,观察,学生能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计算的正确率也有所提高。第七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巩固口算乘法、进位、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18、。教学重点:口算发现规律、笔算掌握算理。教学过程:一、口算:240= 530= 1006= 204= 503= 7200二、进行估算的初步练习。1、老师准备一些数字:98 388 899 299 103 401要求:说出接近整百的数2、估算下列算式得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382 697 1113 526 875 414三、练习有多余条件的开放题。1、理解题意。2、要有一定的解题策略。3、教师给出3个问题,要求学生解决。4、教师个别指导。5、学生有合作,有探究。(分组进行,教师给学生一个空间,自主学习)6、学生汇报。四、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投影,理解图的意思。2、学生解决问题,并交流分

    19、析。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的3、4、5。教学反思:使学生掌握好笔算乘法的方法很重要也很关键,所以为学生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得以巩固,但是个别学生还要在单独指导中能够完成,还要继续巩固。第八课时 估算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口算:440= 560= 1006= 208= 507= 7400二、进行估算的初步练习。(1)老师准备一些数字:98 388 899 299 103 401要求:说出接近整百的数。(2)估算下列算式得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382 697 1113 526 875 414

    20、三、教师出示教材p10页的例题。1、学生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教师提示估算的方法2、学生自己列算式3、同学们你们根据算式试着估计一下结果吗?(学生独立的进行估计)4、把你的估算方法可以向你的同桌说一说?5、汇报估算的方法。6、用学过的竖式计算方法验证你估计的结果准确程度如何呢!四、出示试一试。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估算的方法。五、师举例,学生举例有关实际生活中的估算问题。六、实践作业,用估算方法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在师生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估算,尤其老师和同学举自己身边的例子,学生兴趣浓,灵活运用估算的上调和下调方法。第九课时 0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1、使学生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教学重点:0与其他数相乘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我们一起来分东西,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吗?1、学生活动: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你摆得列式吗? 23=6 13=3 03=02、你发现了什么?试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有15个盘子,每个盘子都有一个核桃,我招待客人从每个盘子都拿出一个,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核桃?3、你能试着也提出类似得问题吗?二、练习:200= 3120= 41240=070= 0405= 060= 600= 700=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谈谈并解决。三、布置作业:练习册。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了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规律,在练习中多加运用巩固,但是有个别

    22、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忘记加进位,对此类学生应多出题加深其印象。第十课时 中间有0的笔算教学目标: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有0应该怎么计算?教学过程:一、准备题导入。1、口算。2、用竖式计算:233 6176二、导入:我每分钟能打字102个,那我4分钟能打几个字?1、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读题,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 102 4 =(2)教师指导学生先分析,再用竖式进行计算。2、教师总结方法:3、出示练习:P15:T3,P15:T4, 2063= 1075=1034= 3023=4、师生共同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

    23、法的计算方法。5、作业:2、3、4。教学反思:学生有了乘法笔算的方法,同时知道0乘任何数都等于0,主要让学生具体的练习中能够灵活的运用与掌握,刚开始学生出现了0乘几还等于几的现象,但是在反复强调与练习中能够有意识的改正过来了。第十一课时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复习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2、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 0的乘法。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2、竖式计算并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二、 新授。1、以周围环境导入:学校要求每班布置教室,要在教室中布置专栏,为此要购置一些展板,每班展板长120厘米

    24、,咱们学校有6个班,最少要买多少厘米的展板?2、读题,自己列式计算。3、指名板书计算过程,你有没有更简便的竖式书写,学生能写出来就让学生来板演,不能写出来就教师介绍:三、练习。1、试一试。2、填表P15T2。3、改错。4、解决问题。(1)、小明阅读一篇课文,平均每分钟读170字,8分钟读多少字? (2)、在一次大学英语听力考试中,平均每分钟播放140个单词。照这样计算,5分钟播放多少个英语单词?(3)、一颗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20千克水,一颗成年树一周蒸发多少千克水?少个单词?四、作业:3、4题。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对与末尾有0的只是需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转化,

    25、并在具体的练习中发现计算的简单方法,在以后的计算中要有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刚开始学生不习惯,但是用用自己的改过来了。第十二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和末尾有零的简便算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一位数与另一个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乘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口算:03 0+3 3-0 8+0 80 220 058二、不计算,比较大小。P16、21、独立填写。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小结。三、改错:p16、51、自己找找错误,并改正。2、交流:说说错误原因。3、说说你的感受。四、解决问题。(一)p16、4*读题,说说题意。*独立解答。*交流说说你是

    26、怎样想的。(二)p17、6*读题,有什么不懂问题吗?*解答,小结。五、作业。(一)1、兔子妈妈到批发市场买东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大家帮个忙。每个电饭锅 203 元,买了3个应付多少元呢?小熊说应付 69元,小阳说应付609元,你说应付多少元?2、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追问积的十位得几,0不写行不行。如果买5个应付多少元呢?3、如果每个电饭锅卖230元,能卖多少元?卖出3个电饭锅兔妈妈挣了多少钱?(二)找规律:2052 4052 300521、3、9、27、243、(三)想一想填几。教学反思: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在审题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要再认真些,主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还

    27、要加强培养。第十三课时 练习教学目标:复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和应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现实生活与数学问题的联系。教学过程:1、口算下面各题:303= 6002= 20008= 10007= 教师提出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一定要验算。2、夺红旗 P18,T23、计算接力:提出要求:P19,T5我们一起比赛好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有个小马虎,做了两道题都不对,你能帮他改正错误吗?P19,T75、出示二道应用题:(1)有柿子树60棵,苹果树是柿子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2)王奶奶去摘苹果,每筐有24个,有6筐,摘了多少个?又摘了78

    28、个,一共摘了多少个?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小组合作分析P19,T9,教师随机指导。6、作业:P18,T3 (书); P19,T5。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比较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计算速度个别学生还需加强,尤其是还有忘记加进位的现象。第十四课时 数学万花筒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有序思考,找出简单的排列数。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有序地思考。教学过

    29、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2、3利用这三个数你能排列出多少个三位数?2、2、4、7、8利用这四个数你能排列出多少个四位数?3、小结:对于这种排列组合的题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不容易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国庆节是聪聪的生日,怎样搭配衣服?课件:图 T恤 牛仔衣 裙子 牛仔裤 长裙三、探索生活中的排列问题。(一)探索新知。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生1:4种生2:6种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