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550677       资源大小:18.9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文档格式.docx

    1、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在超市买东西用

    2、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l。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1克。2克。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

    3、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2粒黄豆。1个扣子。1个小发卡。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30

    4、0克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板书)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不行!重了 1千克。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

    5、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1千克有点重。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为什么呀?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五)教学总结: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6、、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

    7、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

    8、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

    9、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评析: 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小蜗牛,猜想、验证2分

    10、硬币称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用口交流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的之中两的活动中,探究的兴趣由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以“活”的形式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