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docx

    • 资源ID:3550036       资源大小:102.8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docx

    1、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积累与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星宿(xi) 伫立(ch) 慰藉(j) 退避三舍(sh)B. 拂晓(f) 收敛(lin) 自诩(y) 期期艾艾(i)C. 揩油(ki) 裨益(b) 明眸(mu) 鞭辟入里(p)D. 蓦然(m) 旌旗(jng) 媲美(b) 面面相觑(x)【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伫立(zh);慰藉(ji)。B自诩(x)。D蓦然(m);媲美(p);面面相觑(q)。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生涯 惬意

    2、 通霄达旦 顾明思义B. 潮汛 拌嘴 记忆犹新 呕心沥血C. 诸候 遐想 莫衷一事 来势凶凶D. 娇艳 眼睑 更胜一筹 白壁无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通宵达旦;顾名思义。C诸侯;莫衷一是;来势汹汹。D白璧无瑕。3. 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1)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的力度,营造爱护文物的杜会氛围,有助于从源头上_(制裁 扼制 惩戒)不文明行为。(2)从看日出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_(熠熠生辉 五光十色 柳暗

    3、花明)。【答案】 (1). (1)扼制 (2). (2)柳暗花明【解析】试题分析:(1)扼制,压抑制止;把握遏制。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惩戒:惩罚、警戒。本题支配的对象是“不文明行为”,还有一个“从源头上”这样的语境。所以自然用“扼制”来支配。(2)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本题语境为“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所以自然运用“柳暗花明”一词。4. 经典诗文默写。(1)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2)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4)

    4、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5)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6)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孟子富贵不能淫)(8)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冰心纸船)(9)长大后,_,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10)_,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答案】 (1). 白露未晞 (2). 无为在歧路 (3). 在乎山水之间也 (4). 玉盘珍羞直万钱 (5). 铜雀春深锁二乔 (6). 会挽雕弓如满月 (7). 行天下之大道 (8).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9).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10). 牛背上牧

    5、童的短笛【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首先要根据诗歌上句或下句选准所填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歧”“雕”等字词的书写。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对它缺乏热情,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1)第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_。(3)第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答案】 (1). (1)“、”改为“,” (2). “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 (3). (3)不是 而是【解析】试题分析:(1)把句子中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它们是连续的两个分句。(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把“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即可。(3)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所填关联词语的两个分句间的根本关系是并列关系,否定一个,肯定一个,所以填“不是、而是”。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7、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正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1)说这段话的“我”是?。_。(2)“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_。【答案】 (1). 简爱。 (2). 罗切斯特借欲与某贵族小姐结婚来试探简爱,简爱说了这段话。【解析】试题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

    8、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简爱有关的文学常识。(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简爱有关要点情节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也可从简爱的这些激动的表白,分析出之前的情节:罗切斯特借欲与某贵族小姐结婚来试探简爱。综合性学习7. 请你参加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里。崇敬英雄 弘扬正气_。(2)学校拟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王金瑞同志,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

    9、,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份邀请函。_。(3)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三秦中学“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_。【答案】 (1). 请崇敬英雄 弘扬正气 (2). 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期待您的到来!三秦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 (3). 活动前,

    10、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解析】试题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2)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然后陈述你邀请他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的缘由。要以请求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在格式上要符合要求,写明专题报告的时间、地点。落款要写明邀请单位“三秦中学德育处”和日期“2018年6月27日”。(3)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

    11、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人物类比”和“比例”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活动前后,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的结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_8_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

    12、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

    13、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

    14、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

    15、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8.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9.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10. 请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6、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A. 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B.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C.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D. 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答案】8. 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个中央裂谷。 9.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

    17、,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10. 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 11. C【解析】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5 段“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第6段“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

    18、轴线几乎是对称的”,第7段“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等句作为答案。9. 试题分析: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只不过”本义:“仅仅”;语境义: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而“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不是完全对称的,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10.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如”就是标志性词语。“大概有25-3

    19、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等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11.试题分析:C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A原文“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注意是“再次确认”,不是“再次发现”。B原文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选项“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的顺序错误。D原文是“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注意有“结合周围

    20、已软化的岩石”,而选项则没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

    21、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哇”我们惊呼连连。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众人摇头。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

    22、各样有趣的实验。”“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

    23、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

    24、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秋明真是好样的!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25、!(选文有改动)12.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_前些年,_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13.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14.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15. 第-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16. 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

    26、“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答案】12. (1). 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2). 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13.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14. (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2) “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15. 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

    27、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站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16. 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弧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解析】12. 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5段,写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23段写开办机械加工厂,资

    28、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13. 试题分析:考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可从线索角度、见证者的角度、增加亲切感的角度以及塑造形象的角度作答。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的人物心理。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1)“笑”的语境是秋明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所以表现的是高兴和得意。(2)“笑”是语境是遭逢家庭变故,表现的是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注意这是“苦笑”,读懂语境就读懂了笑的含意。 15. 试题分析: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首先审好题干,再弄清细节描写的内容和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题干

    29、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从为下文做铺垫,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角度作答。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可从突出对化学的热爱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角度作答。读懂语境是作答的关键。16. 试题分析:考查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标题的字面意思:秋明给我们演示很有趣的化学实验。深层含意:秋明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资助弧残儿童,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定要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30、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贾(g):做买卖。召(sh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吾始困时(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_)(3)知时有利不利也(_)(4)吾尝三战三走(_)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