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3522971       资源大小:22.8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1、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 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 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学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受, 。【生而知之】 。之, 。【其为惑也】 。【闻】 。【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 。【出人】 。【犹且】 。【众人】 。【圣益圣,愚益愚】 。益, 。【身】 。【耻师】 。【惑】 。【童子】 。【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句读, 。【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小学而大遗】 。【巫医】 。【乐师】 。【百工】 。【不耻相师】 。【族】 。【日师日弟子云者】 。云者, 。【年相若】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 。【不齿】 。齿, ,【乃】 。【欤】 。【常师】 。【郯子】 。【师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徒, 。【贤】 。【不必】 。【贤】 。【术业】 。【专攻】 。攻, 。【李氏子蟠】 。【古文】 。【六艺经传】 。六艺指 。传, 。【通】 。【不拘于时】 。时, 。【嘉】 。【古道】 。【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

    4、,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

    5、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

    6、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7、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

    8、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受,同“授”,传授。【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其为惑也】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闻】知道,懂得。【从而师之】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吾师道也】我学习的是道。师,学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庸,表示反问语气。【无贵无贱】意思是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

    9、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出人】超出一般人。【犹且】尚且,还。【众人】一般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味。益,更加、越发。【身】自己。【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惑】糊涂。【童子】未成年的男子。【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句读之不知】不明句读。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此。【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师学习,看的不向老师学习。前一个“或”指代“句读之不知”,后一个“或”指代“惑之不解”。不,同“否”。

    1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泛指各种工匠。【不耻相师】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族】类。【日师日弟子云者】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云者,如此之类。【年相若】年龄差不多。【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谀,馅媚奉承。【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乃】竟。【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常师】固定的老师。【郯子】春秋时郑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师襄】春秋时

    11、鲁国的乐官,孔子曾跟他学过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礼。【郯子之徒】郯子那些人(指上面说的四个人)。徒,同类的人。【贤】才德优秀。【不必】不一定。【贤】超过。【术业】学术技艺。【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攻,学习、研究。【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即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通】全面。【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嘉】赞许。【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贻】赠送。二、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

    12、传道受业解惑也。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

    13、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翻译: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翻译: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三、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14、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积微,

    15、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

    16、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

    17、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解析】D行:品行。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解析】C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争议)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 D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解析】D正确翻译: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翻译: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翻译: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答: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答: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注意事项

    本文(《师说》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