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doc

    • 资源ID:3515707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doc

    1、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吴忠市裕民小学 梁春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一、营造氛围,唤醒自

    2、主学习意识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善于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

    3、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3、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

    4、动。为此,我们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我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我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

    5、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

    6、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案例一:容积单位的教学学具: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生: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组把50

    7、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1立方分米=1000毫升。生: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生: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

    8、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操作的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

    9、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案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

    10、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

    11、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材陈述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素材,效果会更好。案例三: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1)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2)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3)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4)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

    12、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案例四: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我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就引导学生观

    13、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上述实践与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