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韩非子》选读知识讲解.docx

    • 资源ID:3497051       资源大小:29.7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韩非子》选读知识讲解.docx

    1、韩非子选读知识讲解韩非子选读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3.体会法家思想的内涵。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作品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书中重点宣扬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

    2、据。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刻的道理,以进行劝喻和讽刺,常用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写作背景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韩非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字词汇总字音果蓏(lu)蚌蛤 腥臊恶臭 ( xi) 不胜(shng) 决渎(du) 钻燧取火(su) 鲧禹(gn) 耒(li) 不宜今乎(y) 郢书(yng) 子圉见孔子(y ) 太宰噽(p) 土簋(gu)

    3、 似蠋(zh) 孟贲(bn) 嘬其母(zu) 彘臞(zh q)通假字而民说之 通“悦”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通“情”卜子妻写弊裤也 通“敝”燕相白王,王大说 通“悦”而置之其坐 通“座”反归取之 通“返”鳣似蛇 通“鳝”亡其富 通“忘”彘臞 通“癯”词类活用使王天下 名词作动词,统治。号之曰有巢氏 名词作动词,称呼,叫做。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天下大水 名词作动词,发洪水。今有美尧舜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不法常可 名词作动词,效法。夜书,火不明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形容词作动词,吃完。其御曰 动词作名词,驾驶车马的人。

    4、曩将罪之 名词作动词,惩罚、治罪。而自知其益富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智”,以为聪明。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以娱其意 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使高兴。天雨,墙坏 名词作动词,下雨。其家甚智其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古今异义 桀、纣暴乱 古义:暴力混乱;今义:1)武装骚乱,遭暴乱;2)行凶作乱,以武力。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古义:措施治理;今义: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古义:这里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 古义:这里指女儿;今义:一般指儿子。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古义:

    5、指婆婆,今义:指父亲的姐妹。复召以为其子傅 古义:让做;今义“认为”。一词多义说而后世多燕说 解说、解释,动词燕相受书而说之 解释,动词燕相白王,王大说 通“悦”,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补足音节,无实义,助词适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适合,动词孟孙适至而求鹿 刚,副词虚词为必为鲧禹笑矣 被因为之备 替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担任,做,动词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做,动词而人民少而禽兽众 表并列,连词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表因果,因而连词因释其耒而守株 表顺承,连词举贤而任之 表顺承,连词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表转折,可是,连词之论世之事 的,结构助词至之市 到,动词而忘操之 代“尺码”,代词且郑

    6、人有且买履者 将要,副词且谁不食 还,副词年且几十 将近,副词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来,连词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因为,介词今欲以当世之政治当世之民 用,介词王大说,国以治 因为,介词重点句式判断句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也,表判断 举烛,非书意也 非也,否定形式判断 为人妇而出,常也 也,表判断胡,兄弟之国也 也,表判断被动句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为”,表被动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表被动乐羊以有功见疑 “见”,表被动倒装句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状语后置,“于夏后氏之世”应在“构木”前宋人有耕田者 定语后置,应“有耕田者宋人”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7、定语后置,“有遗燕相国书者”应在“郢人”前何不试之以足 状语后置,应“以足试之”宁信度,无自信也 宾语前置,应“无信自也”省略句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使”后省略宾语“之”或者不宜今乎 “宜”后省略介词“于”妻子因毁新,今如故裤 “今”后省略宾语“之”王大说,国以治 “以”后省略宾语“之”课文精要把握重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在远古时代,人口稀少而禽兽众多,人们不能忍受禽兽虫蛇的侵扰。有一位圣人兴起,他教人们架起木头搭成像鸟窝一样的住处,来避免各种禽兽的侵扰,因而民众爱戴他,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民食果蓏

    8、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当时,民众吃野生的瓜果和河蚌、蛤蜊等水产动物,腥臭难闻而且伤害肠胃,人们经常生病。这时有一位圣人兴起,用钻擦木燧的方法取得火种来除去腥臭,因而民众爱戴他,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在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因而鲧、禹开挖河道。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举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一个假设推断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什么?因为时代发展了,在鲧、大禹的时代,有了更先进的取火技术,钻燧取火已

    9、经过时了,能不被耻笑吗?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水利技术很发达了,都江堰就是那个时候建造的。韩非子理清了自己的逻辑,接下来就转入正题了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不法先王的观点。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第一,法先王不合时宜。时代变了,情况变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决不能刻舟求剑。第二,法先王受束缚太多,必然畏首畏尾,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历史是不能改变了,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说确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韩非子认为:假如有人站在阳光下,还想着如何效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圣人,那真是可笑的事情。接下来,他

    10、便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此,圣人不应该期望学习古代,不去效法旧制度;而应该研讨当代的事,根据当代的事采取措施。韩非子论证得义正词严。接下来,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对泥古不化之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是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妇孺皆知。最后一句,把寓言和前面的论证钩连起来。】写作特色韩非子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政论文,文章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

    11、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另一类是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进行说理,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比如南郭吹竽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

    12、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

    13、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注】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

    14、、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輓输:运输。輓:同“挽”。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

    15、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此管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

    16、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何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

    17、意了。参考答案1C文句大意: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珏贪污,钱珏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钱钰贪黩”作“劾”的宾语,“高上达等”做“嘱荐”的宾语,要放到前句,不要做后句的主语。2A删去“复试”,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3B“罢免”一词不正确,原文为“降黜有差”,明珠等大臣或被降级或被废黜。【参考译文】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八年,授官江南吴江知县。机智能干精明干练,善长判定诉讼案件。征收赋税推行版串法,官吏不能够狼狈为奸。做官七年,他的政绩是江南一带最好的

    18、。二十五年,当时河督靳辅请求停止疏通下河,修筑高家堰大堤,详细地测量堤外的田地作为屯田,说可以增加年收入几百万。巡抚于成龙意见不合(议:意见),皇上让尚书佛伦前往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提议。二十七年,郭琇上疏弹劾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客陈潢的一面之词阻止疏通下河。皇上驾临乾清门,召集诸大臣,颁布郭琇的奏疏,令诸大臣一起审察商议。不久靳辅入宫觐见,(皇上)又召诸大臣一起议事。郭琇再次言明屯田害民,最终靳辅被判免官,郭琇被提升担任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郭琇上疏弹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营私,详细地列出了各条罪状,并且还有佛伦、傅拉塔与靳辅等勾结

    19、串通的罪状,于是明珠等人相应地或被贬退或被废黜。郭琇的耿直敢言名震天下。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珏贪污,钱珏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判决还没有下来,郭琇上疏说:“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实:坐实)。”诏书责怪郭琇怀疑揣测。不久法司上奏郭琇请求帮助举荐的事实,判处他免官的刑罚。皇上因为郭琇平日耿直敢言,改为将他降官五级调用。三十八年,皇上南巡,郭琇在德州迎驾。回到京城以后,(皇上)下令大学士阿兰泰等说:“原任左都御史

    20、郭琇,之前是吴江县令,官做得很好,百姓感念歌颂至今。这个人有胆量,可以授予湖广总督的职位,令他驾乘驿马疾行赴任。”郭琇受命上任,上疏说:“黄州、武昌两府军粮二万七千有余,运给荆州、郧阳汛地,相隔千里,运输费用不可计量,请求改用钱钞。江夏等十三州县有已亡明朝的藩王的产业,这些地方土地贫瘠赋税繁重,是百姓产粮的数倍,请求全部减少征收。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临长江的地方,洪水侵蚀,土地崩塌,有赋税却无法耕种的土地有三百多顷,请求免除这些田地的赋税。”(皇上)都答应推行(郭琇的奏请)。四十年,因为生病(郭琇)请求辞官,皇上说:“郭琇病得很严重,想要找一个能代替的他的人都不可得到,能和郭琇一样的人有几个

    21、呢?”不久,郭琇因为病重再次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仍然劝慰挽留他。五十四年,郭琇去世。拓展阅读韩非子的名言1.自胜谓之强。2.自见之谓明。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6.不吹毛而求小疵。7.胜而不骄,败而不怨。8.慈母有败子。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1.欲速则不达。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1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1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19.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2

    22、0.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法家批判要了解法家,先把它放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社会大背景中去看待。先秦诸子争相发表自己拯救世界的做法,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主要代表有儒、道、墨、法四家。儒家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仁政德治,克己复礼,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情脉脉起来。但是,儒家学说在战乱年代显得比较迂阔,不切实际。所以,孔子、孟子始终都找不到工作。道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这个世界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道家思想是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管的太多,越想拯救世界,就越救不了。他们的结论也很简单:别救。所以,干脆隐居。这个世界上,能拯救的就是自己,其他的,都是瞎忙活。墨

    23、家墨家讲兼爱、非攻,拯救社会,也是失败的。兼爱天下,除了共产主义时代,根本不可能;非攻也不会起作用,诸侯各国还整天在打打杀杀。法家以上三家都是“坐而论道”,拯救世界,没有效果,唯独法家“横行霸道”,帮助秦国实现了统一天下的梦想。法家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帮助某些国家称霸,比如:管仲辅佐齐桓公。不过,法家最大的成功还是在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秦由弱变强;运用韩非的理论,秦又由王国变成了帝国。秦的“大国崛起”,岂非法家之功?更何况,自从秦始皇“一剑定乾坤”,“百家争鸣”就终结了,法家思想被钦定为大秦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法家的思想是最正确的吗?不能这样讲。这样讲,就“成王败寇”了。我们只能说,法家那一套是

    24、最管用的。法家的学说,为什么就最管用呢?务实!法家与儒、墨、道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三家都是“理想主义”,只有法家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者的特点,是他的主张一定要自己认为“最好”,有没有用,不管;现实主义者则相反,他的方案,是不是“最好”不敢说,但肯定管用。法家就是这样。法家的核心是行霸道其实就是中央集权、富国强兵。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靠法家教给他们的办法:势、术、法并用。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子难势飞龙

    25、和腾蛇为什么高高在上?就因为它们腾云驾雾。一旦云开雾散,掉到地上,跟蚯蚓、蚂蚁也没什么两样。同样,人君为什么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就因为他们有权有势。没了威力权势,谁听他的呀?韩非子认为:一个君王,首先得有“权势”,然后还要有“谋略”和“法规”。 权势就那么重要吗?德才就那么没用吗?飞龙和腾蛇为什么能够腾云驾雾?蚯蚓和蚂蚁为什么就不能?这里面难道没有自身素质的原因吗? 蚯蚓、蚂蚁是不可能腾云驾雾,但不等于无德无才的人做不了君主。要知道,当时的君主可是世袭的。世袭的君主当中,不一定全是德才兼备,至圣至明。 自然界的“势”,云也好、雾也罢,确实没法让蚯蚓、蚂蚁青云直上;人世间的“势”,却还真能把人中

    26、之“蚯蚓”变成“龙蛇”。再差劲的人,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都威风八面,说一不二。 君主或者领导人的品德和才能,难道是可以无所谓的? 不是“无所谓”,而是“靠不住”。按照儒家和墨家的观点,这样的统治者肯定是不行了。因为他们都寄希望于君主的个人品质。法家却现实地看到了君主世袭,不寄希望于他们都是明君的奢望。法家就把国君看成是蚯蚓和蚂蚁吗? 准确地说,是既不看作飞龙和腾蛇,也不看作蚯蚓和蚂蚁,而是看作介乎二者之间的普通人。用韩非子的话说,就是既不看作尧、舜,也不看作桀、纣。尧、舜也好,桀、纣也好,都是百年不遇的;而绝大多数世袭的君主,既没有尧、舜那么好,也没有桀、纣那么坏,也就平平常常一个普通人。这样

    27、的人,要治国平天下,靠什么?靠德才吗?他们没那么多,甚至根本就不够。那又怎么办?很清楚,只能靠权势。 术、法国君有了权势,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吗? 韩非子从来就没说过这句话,但那玩意管用,则是肯定的。君主集权,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权势,但又不能只有“势”,还得有“术”和“法”。明用法,暗用术,两手都要硬 术与法,又有什么不同? 术是对付官员的,法是对付民众的。法家之所谓“法”,就是由官方制定的标杆。这个标杆,是用来决定奖惩赏罚的。实际上,奖惩赏罚,历来就是君主的统治手段。法家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强调,奖也好,惩也好,赏也好,罚也好,都要有规矩,不能由着性子来。这个规矩,就是“法”。 赏,

    28、只能奖赏谨守法令的人,这就叫“赏存乎慎法”。罚,也只能惩罚触犯禁令的人,这就叫“罚加乎奸令”。而且,奖惩赏罚,不但要到位,还得合法。之前怎么定的规矩,就怎么做。用韩非子的话说,就叫“以法治国”。 法家的“法”主要是治老百姓。因为在法家看来,该守法又可能会犯法的,就是人民。因此,法家之法这根标杆,虽然由官方制定,却必须牢牢立在百姓心中。立在那里干什么呢?让他们知道好歹,知道厉害。在韩非子看来,统治人民,没有比这更好的手段。 对付官员,为什么不用“法”?而是用“术”呢? 对付官员,当然也可以用“法”,而且应该用“法”,这个没有问题。问题是官员的身份特殊。老百姓是纯粹的“民”,手上没有“公权力”,一

    29、个“法”就足以对付;官员手上却是有权的。他以权谋私怎么办?犯上作乱又怎么办?这就要有办法暗中防范,暗中对付。韩非子教给君主的办法,就是“术”,即权术谋略。 就是说,用权术和谋略来私下里对付官员。 这一套,绝不能公开。所以韩非子说,术,是必须“藏之于胸中”的;而且,还必须藏得严严实实,这样才能“潜御群臣”。潜御,就是暗中驾驭。一个“潜”字,道破了所有的天机。让官员摸不透皇帝,那么皇帝就成功了。“法”是对付大多数人的,“术”则是对付极少数人的。所以,法越公开越好,要让人民群众无论贵贱贤愚都知道;术越秘密越灵,就连最亲近最宠信的人也不能得知。明用法,暗用术,而且两手都要硬。韩非子说,君主无术,就受制

    30、于人;民众无法,就犯上作乱。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 法家最深刻的思想就是看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制度比人可靠”。把君主看成是普通人,把官员也看作普通人。普通人的共同心理,就是“趋利避害”。这是人性的本能。因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压之下,必有良民。 韩非子认为:制度更根本,也更可靠。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根本没指望官员和老百姓是圣人。韩非说,高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决不寄希望于人人自觉行善,而只着眼于他们不干坏事。这一点,正是法家比儒、墨、道三家深刻的地方。法家帮助秦国实现了天下统一,可以说是先秦诸子思想中最成功的一个;但是,却在秦二世而亡。可见:法家虽然是最成功的,但是也是存在问题最大的。法家存在

    31、的问题。儒、墨、道三家都“为天下谋”,法家却只会“为君主谋”:这是法家区别于前三家的根本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法家最成功,同时问题也最大。 为什么最成功? 因为当时的任何政治主张,都只能通过君主来实现。法家的主张既然能够为君主谋取利益,当然最对君主的胃口,也就最能够成功。 为什么问题最大? 首先,法中无人。因为他们心里只有君主,没有别人,包括他们自己。在法家设计的政治方案中,是连保护自己的环节都没有的。结果,献刀的是法家;被君主拿来祭刀、试刀的,也是法家。他们的法,是“王法”。既然是“王法”,当然只维护君主的统治,不保护人民的权益。比方说,商鞅被诬告,有“辩护权”吗?没有。韩非被谋杀,有“保护法”吗?也没有。他们死前,既没有公开审判,也没有辩护律师。为什么没有?就因为他们的法是“帝王之法”,不是“人民之法”。


    注意事项

    本文(《韩非子》选读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