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复习讲义 (1).docx

    • 资源ID:349188       资源大小:122.41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复习讲义 (1).docx

    1、第1讲 古诗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小升初考名校重点专题建议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常见实词含义识记考点分析长沙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广益、博才、青竹湖湘一、明德等名校都喜欢考文言文的知识点,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实词的考查。纵观近几年小升初择校考试中针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考查的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所以我们只要牢记这些实词含义,解题无忧。知识梳理 实词,是指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1、一词多义,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

    2、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2、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如:“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中“惠”(通假字)通“慧”(本字),智慧(意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3、作食”中“要”(通假字)通“邀”(本字),读作“yo”(读音),邀请(意义);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黔敖左奉食”中“奉”通“捧”,应读“png”。 3、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4、

    4、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例如: 例(1)一狼洞其中。洞,本义是“洞穴”,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打洞”。例(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形容词作名词,“绿叶、红花”。例(3)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动用法,“使变绿”。例(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例1】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

    5、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胡: _. 皆: _. 此: _.居:_. 归: _. 十九:_.2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4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_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_【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同学们解释词语的能力。2试题分析:略3试题分析:课内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上课认真听讲,同学们会很

    6、容易答出此题。4试题分析:略【答案】1胡: 胡人(的住地);皆: 全;都;此: 代词这;居: 停止;休息;止息;归: 回去;十九:十分之九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

    7、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4(1)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例2】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仕:做官。坐:因为。1解释字的意思。(1)识:

    8、_ (2)欲:_ 2翻译下列句子。(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选择正确的答案。(1)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2)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是因为(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_【解析】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欲”是“想要”的意思。2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话注意“非”是“不是”的意思,“知”是“知道,了解”的意

    9、思,“并”是“一起”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话注意“坐”是“因为”的意思。3试题分析:第(1)小题“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北方人不懂的怎样吃菱角,所以连壳一起吃,而并非“连壳吃可以清热”。第(2)小题被人的回答暴露了他的无知,而并非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人物的观点看法。仔细阅读全文并能流畅翻译。“北人”不懂得如何吃菱角,却不懂装懂,最终闹出了笑话。从他的性格的角度来谈看法即可。【参考答案】1(1)认识,了解(2)想2(1)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2)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作知道。3(1)B (2)B4北人不懂装

    10、懂,还强词夺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例3】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暮:_ (2)闻:_ (3) 善:

    11、_ 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3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解析】1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恐已暮矣”的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的本意是傍晚,这里是“晚”的意思。“闻”在文言文里的常用义是“听说”。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

    12、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哪敢戏弄君主?3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言文意义及比喻句作用的分析。这三个比喻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它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读书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必须抓住少年这一重要、有利的学习时间,否则等年龄大了,学习就费力了。【参考答案】1(1)傍晚,此指晚了。(2)听说。 (3)很好。2略3

    13、学习要趁年少,否则年事已髙,再学就难了。【例4】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2解释题目的意思。_3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_【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字词读音的掌握能力。2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

    14、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注意以下字的翻译, 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闻:听说。 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窥: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窗户。施:延伸,同“拖” 堂:厅堂。4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5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只要平时多读寓言故事就不难作答。【参考答案】1ho zo ku2叶公喜欢龙。3(1)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2)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飞下来,把脑袋伸进窗户里,将尾巴拖到大厅中。4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

    15、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5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一、 文言文阅读练习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闻:_ (4)甚聪惠。 惠: 2、翻译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_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

    16、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日积月累】 2、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善( ) 善( ) 若( ) 必( ) 谓( ) 乃( ) 复( )2.翻译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成语 出自这个故事, 是 的知音,从 这句可看出。4.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什么? 5.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日积月累】 3.学奕 奕秋,通国之善奕

    17、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奕:古代一种围棋。 数:技艺。 奕秋:善奕者,名秋。 为:谓,说。)1.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 )鸿鹄将至( )2.用“”划分朗读节奏。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3.解释加点的字。通国之善奕者也 惟奕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4.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5.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6. 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4.两小儿

    18、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学派,而孔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3 分)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盘盂( ) 孰为汝多知( )( )3.解释以下字词。(3分)故: 去: 日中: 沧沧: 及: 汤: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不能决也孰为

    19、汝多知乎?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3分)6.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日积月累】 5.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 解释加点的词。(1)退为家人讲( ) (2)自是手不释书( )(3)群儿戏于庭( ) (4)众皆弃去( ) (5)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日积月累】 二、名校小升初真题1.(广益)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注意事项

    本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复习讲义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