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农村集体经济现状.docx

    • 资源ID:3476314       资源大小:32.1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集体经济现状.docx

    1、农村集体经济现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集体经济网 赵子祥 2010-11-24一、 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综合统计资料,只能依据各地零星报道来推算。 2009年至今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年代,2009年春季有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干旱,秋冬并持续到2010年春天有西南地区广大区域的大旱,今年又是全国性大洪灾,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这些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总趋势并没有改变,仍是继续发展的态势。沿海地区: 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省份。 苏州太仓市2007年时全市111个村(涉农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8.64万元。

    2、现市政府规划,到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5亿元,村均达500万元;消灭年可支配收入不足10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太仓市: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20100408;这份文件颇令人兴奋:其他地区争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5万元,太仓市却把年收入不足100万元的村列为“经济薄弱村”!)。江阴市主管新农村建设的一位官员也说:现时我们这里村级经济收入平均为1000万元,低于150万元的属于薄弱村。统计显示,2009年江阴市年收入在1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只占村总数的五分之一(中新网江阴2010-09-26)。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今年1-9月份,全镇7个

    3、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超百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南京市农业委员会网站2010-10-26)。 杭州市拱墅区2007年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825万元。2008年,全区40个村(社区)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1055万元。全区村(社区)级集体可分配收入最少为50-100万元的只有1个,占村(社区)总数的2.5%;100-500万元的10个,占25%;500-1000万元的16个,占40%;1000万元以上的13个,占32.5%(安徽马鞍山市驻拱墅区挂职干部供稿20100513)。宁波市2006年全市村级单位2692个,平均每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5.6万元。如今仅江北区109个村

    4、,2009年平均年收入近200万元,最高的村超千万元。(浙江在线2010年3月23日)。下属慈溪市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40万元以下的村数从2006年的41个减少到2009年的10个(慈溪党建网2010-06-23)。舟山市普陀区145个农业村2009年村均收入51.15万元,同比增长7.2%(普陀农林网20100413)。桐乡市2009年平均每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89.8万元,比2007年增长27.4%(桐乡网20100415)广州市洛浦街道沙溪村截至2010年5月25日,集体经济仅上半年总收入1880万元,支出406万元(大洋新闻番禹日报20100702)。东莞市村组集体经济聚集着全市七成

    5、以上经济总量、七成以上工业企业,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占全省近四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东莞市农资办主任苏韩暖文章,东莞日报数字报2009-09-22 )。深圳市龙岗区各街道共251家村(组)级股份合作公司,资产总额2009年底为244.44亿元,比年初增加11.61亿元,增长4.99%;股民人数82283人,人均集体分配9145元,同比增长6.05%。(龙岗区干部罗志渊,光明网20100413)。惠州市全市6县1057个村(居)中,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138个,占13%,5万以上百万以下的626个,占59.2%,低于5万元的293个,仅占27.7%(惠州政府网2010-03-17

    6、)。中山市东风镇全镇14个村,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村均953万元(南方日报记者郑平通讯员黄春光)。湛江市村(社区)共建立经济联合社1668个,占应建数的100%;建立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社) 12290个,占应建数的100 %(湛江新闻网2010-09-28)。 河北省邢台市下属沙河市290个行政村中2008年集体有收益的村242个,占村总数的83.4。其中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108个,占37.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该市市委组织部部长沙连根文)。隆化县共362个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2050元的村达到149个,人均收入50100元的村有89个,人均收入100元以上的村达到了38个,彻底

    7、消灭了“空壳村”的存在。(承德农业网2010-04-26) 沿海各省区也有比较薄弱的村,但比例正在迅速缩小。苏北淮安市淮阴区2007年时,全区251个村中有106个村全无集体经济收入,2008年区委区政府号召开展“脱贫、破零、超千万”(低收入户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破零、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工程,到2009年底,106个村中已有一半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淮安新闻网2010-07-15)。中部地区 : 近几年集体经济也在全面推进。比较突出的是湖北省。湖北当前是全国各省中集体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互联网上报道出现的频率也最多。湖北日报2009年9月21日发布了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名单(10

    8、0个)。2010年3月8日,成立了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4月15日又在荆门市召开了首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现场动员大会,要求到2012年底,全省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会议以后,全省都行动起来。 湖北省2009年部分地、县(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情况:地 级 县(市)所轄行政村数年收入过5万元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荆门市1399 70150.2东宝区84.1襄樊市 62726.6保康县25755.6襄阳区 456 12126.54荆州市荆州区(6万元以上) 132 8060.6孝感市大悟县 356 12635.39汉川市

    9、54.6宜昌市宜都市80兴山县 92 4043.47五峰县 101 1817.8黄岗市蘄春县71恩施州宣恩县 279很少或没有 荆州市纪南镇的拍马村,依靠造纸产业,被誉为湖北科学发展第一村,2009年集体收入3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荆州新闻网20100701)。 河南省村级集体经济也较发达,曾涌现众多的全国闻名的明星村,老的有南街村、刘庄(史来贺同志生前所在的村庄)、濮阳的西辛庄(全国文明村),新乡市除刘庄外还有新乡县京华村(支部书记刘志华曾当选为“全国十大女杰”)、新乡县龙泉村(全国文明村,党委书记梁修昌是全国劳动模范)、获嘉县楼村(党委书记许福卿是全国劳动模范)、辉县市回龙

    10、村(总支书记张荣锁是首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凤泉区耿庄村(全国文明村,支部书记耿瑞先是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一个地级市就有这么多的全国先进村和先进人物,被媒体誉为走进新乡市就走进一个先进群体。此外还有郑州市的宋砦村、陈砦村、新安县土古洞村、禹州大涧村等。 湖南省零陵区,全区503个行政村,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脱空”,所有村集体经济都有收入(零陵新闻网2007-11-12)。毛主席故里韶山村2009年集体经济收入279万元(三湘都市报2010-07-03)。 山西省太原市:2009年,全市10个县(市、区)的1015个行政村当年经营收益在510万元的村有10

    11、1个,1050万元的村有88个,50100万元的村有2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53个。合计5万元以上的共264个,占村总数26% (太原市农经办司勇2010-04-13)。 安徽省歙县徽城镇全镇24个村(居),村村都有收入。村级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5个;10-50万元的10个;10万元以下的9个(歙县县委组织部2010-09-26)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全镇17个村中,仅有4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13个,其中集体经营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村4个,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2个,50万元以上的村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总计5万元以上的村9个,占村总

    12、数的52.94%。(温春镇镇长于伯海2009-11-30)。黑龙江省还有一批闻名全国的明星村,如甘南县的兴十四村、尚志市的元宝村等。 辽宁省著名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大连市金州区后石村(2007年收入19.1亿元,人均收入18693元)、大连市獐子岛(镇级集体经济、上市公司)、沈阳市小韩村等。西部地区: 内蒙自治区,据署名作者王海亮、李忠、宝瑞峰2009-06-08日发表的锡盟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现状调研报告:锡林郭勒盟13个旗县市(区)共有839个嘎查村。2008年调查,“从纯牧业旗情况看,如阿旗共有71个嘎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40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31个。从农区情况看,如多伦县共有

    13、64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48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村16个。从农牧交错区情况看,如正蓝旗现有嘎查村103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村64个,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7个、5-3万元的7个、3万元以下的50个;没有集体收入的嘎查村39个,占37。”这份报告中所说的三个旗中,有经济收入的都过了半数。至今又经过两年的发展,情况当更有好转。据另一份材料说,锡盟西乌珠穆沁旗2009年全旗93个嘎查中,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嘎查有3个,50-10万元的有12个,10-5万元的有21个,5万元以下的有57个(内蒙古日报2010-07-16)。也就是说,这个旗5 万元以上的嘎查共36个,占嘎查总数的

    14、38.7%。如果只计算10万元以上的嘎查,那是15个,占嘎查总数的16.12%。这个比例或许可以代表整个西部地区的情况。 云南省勐腊县全县51个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6个,占村总数的11.76%(西双版纳报2010-4-8)。姚安县栋川镇21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占村总数接近10%(栋川镇党委书记李勇2009年12月16日)。 四川省成都市目前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华区39个涉农社区,已创新和建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35个,其资产总量全都在50万元以上,资产总量在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比例达89%(新成华网2009-09-2

    15、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2009年 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消零”目标,集体经济平均收入29.4万元。利通区将24个经济强村与39个弱村结成对子,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7.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元的村达到5个(人民网2010-01-14作者:马小军)。 青海省都兰县全县107个农牧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有3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共有81个,占总村数的75.7%。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共有41个,占 38.31%。(青海日报2010-09-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新疆发改委主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经济是核心一文中透露:“2005年,全

    16、区9183个行政村中当年有收益的村6551个,占村总数的71.3%.在有收益的村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6155个,占93.9%,其中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4172个,占67.8%,510万元的村1189个,占19.3%,10万元以上的村794个,占12.9%”。此条消息中新疆村级集体经济在2005年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共是794个,占行政村总数8.64%。最新的材料是:乌苏市2009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0个,占村总数8.2%,(乌苏政府网2010-09-27)。小结: 尽管我们从互联网上所获得的材料是零碎的、极其不完全的,但从特殊可以看出一般,由部分可以推论全体。关于我国

    17、农村集体经济的情况,通过以上的材料,我们估算,较富裕的村(乡、组)级集体经济,在沿海地区大约为50%以上,中部地区为30%,西部为10%,全国均拉起来,大约占行政村总数的30%,就是18万个左右。 乍看起来,以上推算有点不靠谱,从个别地区的材料推算全国的情况,很难保证准确。但是对于以上推算还有两个佐证,看了这两个佐证,至少可以大大增加以上推算的可信度。 一是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10日报道,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17个省(市、区)的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进行调查,结果为:“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这个数字我认为偏高

    18、,如果说2006年时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是过高了,那么四年之后,现在估算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占30%,可能就更接近于实际了。另一个佐证是,据“深圳新闻网”2008年6月16日消息,“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亿元的行政村已超过8000个,其中超过百亿元的村庄为个。”这里所说的亿元村或百亿元村同本网所说的集体经济发达的村或富裕村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是包括各种所有制在内的毛收入;后者则以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计算。但如果说,亿元村超过8000个,那千万元村就应不止是8万个,所以,这份调查对本网所做的估算还是有一定参照意义的。 我国农村有多少

    19、个村(乡、组)的集体经济,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只要土地属于集体所有,那都是集体经济。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不管是否“空壳村”,就有60万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这样的说法对于我们研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状况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所以我们把眼光放在集体经济富裕村或发达的村,看看有多少这样的村,并研究它们发展的特点、规律和经验,才能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有所帮助,对各级党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本地的三农事业有所参考。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里所谓富裕村的标准,是这样考虑的:1、基本上应达到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村集体经济基本能够满足所在村需要的基本设施和公共福利,保证其成员持续稳定的增

    20、收和共同致富;3、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一定的额度。据宁波日报2008年3月2日刊载文章说,有专家认为,在宁波,要较好地维持村级运作,解决村民基本福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一个村每年大约需要花费30万元。2010年苏南某媒体认为,要维持这一开支,需要40万元,这大约是近期物价上涨的结果。本网依此为据暂设定,在沿海地区年收入30-40万元这就是比较发达的村或称为富裕村的基本标准,中西部地区应适当低于这个标准(暂以10万元为下界)。 关于全国范围内村(乡、组)级集体经济富裕村的估算,本网在2007年也曾做过。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达的村是7000个,这大约是2003年以前的数字,我们依据当时

    21、收集到的资料测算,在2007年己达70000个(参见本网编著的中国新农村建设高潮一书中“集体经济重新兴起”一节。该节又以喜看集体经济渐成燎原之势为题在网上被广泛转贴)。现在的数字基本上是2009年底的统计,从07年到09年,两年后增加到18万个,每年增速是10%左右。 “统分结合”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全国到底有多少集体经济富裕的村,这是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的重大依据,可是有关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公布这方面的统计。我们希望早日看到权威部门的统计,以代替现在的不太靠谱的估算。二、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 1、全面推进、成片发展。从上面材料中可以看出,现在媒体上的报道已经不限于个别富裕村的介绍

    22、了,而是以地、县、乡镇为单位的成片的报道了。仅仅在几年以前,在我国发展集体经济还被视同“极左”,集体经济还只是星星点点地在个别地方顶着圧力兴办,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发展集体经济”以后,大气候完全变了,全国大部分省、地、县、乡党组织都在积极推进本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了,出现了全面推进,成片发展的态势。突出的比如江苏省的太仓市、江阴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与其说年收入不足100万的村在这些地方视为经济薄弱村,毋宁说那里已经全都是富裕村了。 2、更多的党组织都在积极引导,切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省、地、县成立了

    23、发展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各级党委组织部都下设了“基层局”这一部门,不但抓基层党组织,更着力抓集体经济组织,许多地区都做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规划和部署,提出了目标任务,定出了奖惩办法,市、县委书记亲自作报告,筹拨资金,研究项目,派驻和培训干部。福建省晋江市委、市政府今年举办两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每期有100名左右的村干部参加,市政府拨出170万专项资金作为培训经费。(晋江新闻_晋江电视台2010-04-13)据了解,其他许多省、县也都举办了这样的培训。特别是中央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后,各地都把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这些地方的党组织对事关广大农民前途命运的

    24、发展集体经济的大事,不是听之任之,放弃领导,而是积极引导,显示了共产党人对农民、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也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现的新特点、新气象。 3、部分省区积极进行集体经济的产权改制。这在北京、上海、苏南、浙江和广东的几个城市都在普遍推行中。现在的改制不同于前几年,那时实际上化公为私,一些个人占据了控股地位,集体经济名存实亡或直接变成了私人合伙企业。现在吸取了教训,大体上把股权平均量化到个人,集体股仍占支配地位。其中涌现了许多为集体经济立下汗马功劳而个人主动不多占股份的先进人物,如北京郑各庄的党委书记黄福水、杭州航民村的党委书记朱重庆等。实行一人一票制,这也是与

    25、本来意义上的股份制根本不同之点,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股份制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股份制。从现有材料看,改制的效果还是好的,但许多问题一时还看不出来,股份制是否真正优越,是否是集体经济的唯一出路,是否没有后遗症,还需要若干年才能显现出来。例如在穷富村之间,往往不能通婚,富村的小伙子和姑娘,一般不愿意同穷村的人结婚,很容易形成新的近亲家庭。这种情形普遍化了,对整个民族的素质是否会造成影响,值得警惕。即使如此,实行这种改制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融入城市或近郊区基本失去了土地但收入富裕的村庄。如果收入有限,改制却不分红,有的连清产核资的费用都拿不不出,改制就没有意义。 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从东北到

    26、西南各地都在试办和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64万家,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实有入社农户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2%。涉及行业有种植、畜牧、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组织形式,它适合于三、五户或十多户小范围内进行组织,不需要太高的组织管理能力,便于引导农民逐渐适应集体合作,积累经验,鍜炼干部;也适合于村际、乡际、县际甚至省际间的合作,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它可以直接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也可以通过各种所有制联接,联合起来,互惠双赢。总的来说,当前仍处于探索试办阶段。按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向村集

    27、体上交管理费,村级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开支是指不上它的,它对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贡献也就有限,它不可能代替集体经济组织;据说,众多的合作社中,假的也不少,有的实际上是公司加农户,空头社,翻牌社现象普遍。这在初期是难免的,需要进一步整顿健全。 5、更多的集体经济还处于传统集体经济阶段。全国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近几年在上级帮助提倡之下才形成试水,年收入5万元左右算是好的;还有一些老的集体经济组织对股份制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股权量化到个人对于集体不一定有利,原有的矛盾没有解决(产权虚置、干部专权、群众不关心等仍然存在),反而带来新的问题(不利于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总之,传统

    28、集体经济仍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当前对股份制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传统集体经济都应给予同样的重视。 6、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任何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攸关的问题。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管理,一直得不到重视,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相当严重,财务混乱,严重威胁着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查和管理工作,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工作,对于集体经济今后的巩固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7、涌现一大批会经营、讲奉献的集体经济带头人。曾几何时,有些人断定没有这样的人物而主张不走集体经济道路。实际上

    29、,英雄和时势是互动的,归根到底还是环境造就人才。这些年,不但老一代如吴仁宝、王宏斌、郭凤莲、雷金河(已逝)、史来贺(已逝)等顶着压力、冒着各种打击反潮流而上,继续放射着光辉,新一代如吴协恩、雷宗奎、史世领接过老一代的接力棒,又挑起了发展的重担,毫不褪色;全国各地更涌现了千万个无私奉献、精明强干的集体经济带头人。湖北汉川市福星村是福星集团(集体经济)的发祥地,这个集团是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75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4.2亿元,其总裁谭功炎及妻子冯友英(已逝)始终坚持不改变企业的集体经济性质,实行“以企带村”,带动所在的沉湖镇的两个村福星村和李花村发展集体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

    30、(乌有之乡2010-2-28)。山东省沂南县界湖南村党委书记李凤德同志原是农村中走出来拥有1亿多元资产的老板,由于乡党委决定和本村父老乡亲的敦请,回村当村官,为了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他拿出四、五百万元,为了给村里贷款,他以自己的企业做担保,现在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由他接替前2004年的67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0元提高到12600元,村集体2008年固定资产达1.6亿元,实现产值6.8亿元。类似事例多得不胜枚举,全国18万个富裕起来的集体经济可以说个个都是由这样的一班人带起来的,不然肯定富裕不起来,而那些暂时还没有富起来正在努力奋斗的集体经济,大部分也都有一

    31、个无私为公的领导群体在带领群众前进,他们的富裕是指日可待的。这些事实雄辩地证明,大公无私而且会经营的人才是由环境造就的,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农村走集体道路,共同致富是广大农民普遍的要求,这一趋势必然造就大批一心为公的人物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如此众多的一心为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对于如何建党,如何在我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爱细腰,一国多饿死”,你提倡学雷锋,全国出现不少雷锋式先进人物;提倡学焦裕禄,就会涌现更多的焦裕禄式干部;相反,你提倡各人自顾自,个人奋斗,那就会出现各种损人利己、贪污腐化以至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这一问题是值得所有人特别是领导机关深思的。 8、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显示。 集体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是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凡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那里的农村都富起来了。没有地上资源、也没有地下资源、也没有区位优势的地方,例如黑龙江省尚志市的元宝村(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村)就是这样的村,走集体道路后,大家想办法,现在成了最大的铅笔生产基地,2008年产值2.6亿,人均收入10800元。新疆塔里木大沙漠边上的达西村,不说其他资源,就连水都很紧张,他们就是凭借着普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集体经济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