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346620       资源大小:5.70MB        全文页数:36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1、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备课人:_时 间:_目 录第一单元11 古诗词三首22 乡下人家193天窗264*三月桃花水33口语交际:转述38习作:我的乐园42语文园地一47第二单元535琥珀546飞向蓝天的恐龙62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728* 千年梦圆在今朝81口语交际:说新闻86习作:我的奇思妙想90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97语文园地二108第三单元1159短诗三首11610 绿12311白桦12912* 在天晴了的时候139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145语文园地三150第四单元15613猫15714母鸡16615白鹅175习作:我的动物朋友183语文园地四190第五单元19716海

    2、上日出19817记金华的双龙洞206习作例文214习作 游_221第六单元22718小英雄雨来22819*我们家的男子汉23720*芦花鞋244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252习作:我学会了_255语文园地六260第七单元26621 古诗三首26722 文言文二则28223 “诺曼底号”遇难记29324* 黄继光302口语交际:自我介绍308习作:我的“自画像”311语文园地七317第八单元32325 宝葫芦的秘密32426 巨人的花园33227* 海的女儿343习作:故事新编348语文园地八354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

    3、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

    4、美景和勃勃生机。乡下人家2天窗2三月桃花水1习作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

    5、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2)师指名读;生齐读。(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6、)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学习“宿、徐”。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

    7、“宿”读平舌音)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4)解析题目意思。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生交流。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5.指导读诗题。(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

    8、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

    9、些景物。(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5)引导理解“径”。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

    10、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课件出示:(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2)生交流。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

    11、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2)师指名读。(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4.想象诗的意境。(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配乐读诗。师:这是

    12、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课件播放古筝曲)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板块四 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13、(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课件出示: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旁站了

    14、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3)生评议。2.默写古诗。(1)师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来了。赶快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2)生自由默写。(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3.课堂小结。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板书设计第2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15、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检查复习。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指导

    16、书写。 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了解题意。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生齐读诗题。2.简介诗人。(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3)生自由读简介。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7、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稀 蜻 蜓(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4)检查课文预习。课件出示全诗。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

    18、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5.指导读出节奏。(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3)师生合作朗读。(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

    19、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3)指名交流。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4)理解“菜花稀”。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

    20、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2)师指名读。(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引导想象画面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师小结:这

    21、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配乐齐朗读。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3)引导理解“无人过”。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课件

    22、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示例:侧面描写。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

    23、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5)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师生合作朗读。(6)引导想象画面。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板块三

    24、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3)指导背诵。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师指名背诵。2.课

    25、堂总结,激发兴趣。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板书设计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教学过程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

    26、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板书:清平乐村居。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师引导:清平乐是词

    27、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生自由朗

    28、读,自学生字。(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翁”的韵母是“e”。(2)识记字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3.检查课文朗读。(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

    29、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生交流讨论。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3)指导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2.引导了解词的


    注意事项

    本文(新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