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3407936       资源大小:70.43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ocx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 总 则 1.0.1 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

    2、.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条文说明 前 言 根据建设部(87)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3、建筑工程学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设计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经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以建标,1993,13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本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发行,仅供国内使用,不得外传和翻印。 总则 1.0.1 条文阐述了编制本规范的

    4、目的,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在很多领域是近十年发展逐渐完善起来的,专业性较强,也有很强的政策性,因之,在设计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 针对不同的工程对象,努力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这些基本要求,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而注意美观,这是民用建筑设计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也是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1.0.2 条文规定了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基础上全面修订,与其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仅适用于民用建筑,而不再兼顾一般工业。这样的突出,既说明了当前民用建筑飞速发展的需要,也

    5、完全符合“行业标准”编写的宗旨。 1.0.3 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千差万别,政策性很强,根据不同工程对象,认真掌握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实事求是地、恰当地处理好这一问题,实属关键。 1.0.4 节能是一项重要的国策,单立此条的目的,就在于强调设计中要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以利增产、增收。 有色金属一般资源较少,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常用的有色金属是铜和铝,但铜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之一,价格高、用途广,故应强调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可以用铝的地方就不宜用铜。 1.0.5 这里通常应该考虑的一般设计原则。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并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技术、经济比较,妥善地加以解决。 1.0.6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产品、新的系统层出不穷,从理论到实践都需积累经验,不断去粗取精,尤其向国际标准靠拢更应结合国情,有不少问题不一下就可通畅的,因而强调采用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这是一种科学精神,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以达创造出真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鉴于目前建筑电气产品市场的状况,强调此条,以利确保工程质量。 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范围较广,有不少方面又与国标和其他行业标准交叉,或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未在此规范表达,为避免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或误解,故做此说明。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 语 2.1.1 照明 (1)光

    7、环境光(照度水平、照度分布、照明形式、光色等)和颜色(色调、饮和度、室内色彩分布、显色性能等)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2)工作面指在其上面进行工作的平面。当没有特别指定工作位置时,一般把室内照明的工作面假设为距离地面0.75m高的水平面。 (3)照度在一个面上的光通密度。它是射入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4)维护照度在必须更换光源或在预期清洗灯具和清扫房间周期终止前,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应保持的平均照度。通常维护照度不应低于使用照度的80%。 (5)使用照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照度变化曲线的中间值。 (6)初期照度在新装照明设备初始时的照度。 (7)标量照度位

    8、于某一点的微小平面上的平均照度。标量照度又称平均球面照度。 (8)平均柱面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圆柱曲面上的平均照度,圆柱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9)等效球照度在球照明条件下,作业的可见度与在给定照明条件下该作业的可见度相等时球照明条件下的照度水平。 (10)照度均匀度表示给定平面上照度分布的量。照度均匀度可用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或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表示。 (11)减光补偿系数照明装置经过一定期间使用后,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同一条件的初期值之比称为维护系数。维护系数的倒数称为减光补偿系数。 (12)色调非彩色即黑、白、灰以外呈现的彩色名称。如红、黄、蓝、绿等视觉的颜色特性。 (13)色温光

    9、源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色相同时,黑本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14)相关色温黑体辐射的色度与所研究的光源色度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15)背景与物体相邻近并被观察的表面。 (16)视野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 (17)可见度人眼能够感知的物体清晰可见的程度。又称视度。 (18)视觉作业在给定的活动中,必须观察的呈现在背景前的细节或目标。 (19)视觉环境视野中除视觉作业以外的所有部分。 (20)视觉功效用速度和精度来表示人的视觉器官完成给定视觉作业的定量评价。 (21)一般显色指数系指在该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颜色与色温类似的一个参比光

    10、源照明下,这些物体颜色的相符程度的量度。 (22)亮度表面上一点在某一方向的亮度,是围绕该点的微单位表面在给定方向所发射或反射的发光强度除以该单元投影到同一方向的面积。 (23)亮度对比物体及其背景亮度的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24)眩光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由于亮度的变化辐度太大,或由于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不舒适眩光)或降低观察物体的能力(失能眩光)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的视觉条件。 (25)直接眩光在视野内由于高亮度所产生的眩光。 (26)反射眩光在视野内由于光泽表面的反射所产生的眩光。 (27)光幕反射在视觉作业上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重叠造成对比减弱甚至全部细节模糊不清

    11、难以辨认所出现的现象。 (28)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是由若干灯具对称的排列在整个顶棚上所组成。 (29)分区一般照明把灯具集中或分组集中设置在工作区上方所组成的布灯形式。 (30)局部照明为增加特定的有限的部位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31)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所组成的照明形式。 (32)正常照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33)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熄灭的情况下,供暂时继续工作、保障安全或人员疏散用的照明。 , 2.(34)安全照明当正常照明因故熄灭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的人或物的安全而设的照明。 (35)值班照明在非工作时间内所使用的照明。 (36)警卫照明专

    12、用于警戒区的照明。 (37)景观照明为观赏建筑物的外观和庭园、溶洞小景而设置的照明。 (38)重点照明为突出特定目标或引起对视野中某一部分的注意力而设置的定向照明。 2.1.2 防雷、接地及安全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5)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6)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7)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

    13、8)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9)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 (10)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11)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12)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13)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14)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15)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14、 (16)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17)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18)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19)通称接触电压极限在规定的外界影响下,允许无限期保持的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带电部分在正常使用时带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它包括中性线,但不包括pen线。 注:本术语不一定意味着有电击危险。 (21)外露可导电部分指在正常情况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体。 (22)装置外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部分的可导电部分,它可能引入电位,一般是地电位(在故障

    15、情况下,某局部的地电位可以不为零)。 (23)保护线(符号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 装置外导电部分; 接地极;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24)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 (25)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 (26)总接地端子、总接地母线将保护线接至接地设施的端子或母线。保护线包括等电位联结线。 (27)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相等的电气连接。 (28)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 (29)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

    16、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连接。 (30)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 (31)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32)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人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 2.1.3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1)本地前端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2)中心前端辅助性前端,通常设置在它服务区域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他可能的信号源。 (3)远地前端由这个前端,经过长距离电缆或微波线路把信号传递到本地

    17、前端。 (4)超干线仅指连接在前端之间的馈线。 (5)干线在前端和分配点之间或各分配点之间传输信号用的馈线。 (6)桥接放大器为提供分配点而接在干线中的放大器。 (7)延长放大器用作补偿分支线中衰减的放大器。 (8)导频由系统本身发送的反映传输电平变化情况的引导信号。 (9)增补频道在广播电视波段划分的空段内,专门为电缆分配系统设置的特殊频道。 (10)载噪比在系统的给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在该点的噪波电平间的分贝差。 (11)交扰调制比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转移调制成分峰峰值的分贝差。 (12)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电平或对互调产物组合电平

    18、的分贝差。 (13)系统输出口连接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的装置。 (14)双向传输电缆分配系统的单根馈线上,载有两个方向的传输信号。 (15)双向电缆分配系统在系统的一根或多根馈线中,使用了双向传输的系统。 (16)正向通道即主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传输的主要业务通道,通常是从前端或中心向外(下行)传输至用户输出口。 (17)反向通道即辅助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除去主业务以外的传输信号,通常是向内(上行)传输至中心或前端。 2.1.4 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 (1)比特(bit)度量信息的单位。二进制的一位包含的信息量称为一比特。 (2)波特(baud)在异步传输中,波特是调制率的单位,它是单位间隔

    19、的倒数,若单位间隔的宽度是20ms时,则调制率是50波特,也是传输速度的单位,它等于每秒内离散状态或信号事件的个数。 (3)字节(byte)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取8个bit为一个字节。 (4)字长(word length)一个字中的数位或字符的数量。 (5)字(word)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在存贮、传送或操作时,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 (6)计算机系统(computing system)以实现数据运算为目的的全部设备,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贮器、输入输出通道、控制器、外存贮器、外部设备及软件等。 (7)计算机配置(computer configuration)

    20、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某种运行而连在一起的一组设备。 (8)硬件(hardware)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的总称。它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性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或由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计算机。 (9)中央处理单元(cpu)计算机的一部分。它包含指令的解释和执行的线路,以及为执行指令所必需的运算、逻辑和控制线路。 (10)通道(channel)将输入及输出控制器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和主存贮器的硬设备。 (11)外部设备(external device)通常指外存贮器(例如磁带、磁盘)和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输入机、卡片输入机、打印机等)。 (12)终端(terminal)能通过通信通道发送和接

    21、收信息的一种设备。它以联机方式工作,通常由一个键盘和某种形式的显示装置等所组成。 (13)磁盘(disk)具有磁表面的圆盘形磁记录媒体。磁盘分为硬磁盘和软磁盘两类。 (14)磁带(magnetic tape)具有磁表面的柔软带状记录媒体。 (15)打印打(printer)把字符的编码转换为字符的形状并印成硬拷贝的设备,例如串行打印机及高速打印机等。 (16)调制解调器(modem)对通信设备所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的设备。 (17)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供用户使用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 (18)应用软件(appli

    22、cation software)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写的程序。 (19)信息(message)用来传送一定信息量的符号、序列(例如字母、数字)或连续时间的函数(例如图像)。 (20)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机器工作时间除以运行期间内的故障次数。 (21)mips标征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机器指令数。 (22)接口(interface)两个不同系统的交接部分。例如:两种硬设备的接口装置,两个程序块的接口程序,两个或多个程序共同访问的存贮区等。 (23)节点(结点node)在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与传输线路互连的一个点。 (24)节点计算机(node c

    23、omputer)在网络节点上配置的计算机。 (2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包括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 , 3.它允许各台计算机在自主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互连,以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的方法。例如:统一全网的存取方法;全网范围内的文件、资源管理;可靠性、保密性等。 2.2 符 号 2.2.1 供配电 c热稳定系数; c风载体型系数;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 ); i电流(a); 短时负荷工作制施加于线芯的恒定电流(a); 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a); 短时工作制负荷电流(a);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

    24、低压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a); 断续负荷运行时的电流(a); 被保护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a); 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a); k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k校正系数; k计算系数; 容量换算系数; 容量储备系数; 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灵敏系数; 断续负荷运行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温度校正系数; 连续负荷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短路电流的热效应(a.s); 线芯在时电阻(/m); 导体的线芯截面(mm); 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n); 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 短时工作制的负荷工作时间; 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绝缘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25、 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事故持续时间(h); v-设计风速(m/s); w-电杆或导线风荷载(n); 接地故障回路阻抗(); -接通率; 预加负荷系数; -导体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k); 环境温度(c) 敷设处的环境温度(?); -已知载流量数据的对应温度(?); 20?时载流导体的热容比(j/kmm); 电线、电缆线芯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时导体起始温度(?); 过负荷运行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电线、电缆的发热时间常数(min)。 , 4.2.2.2 电力、照明 a在确定单台x射线诊断机的电源变压器容量时,瞬时负荷的计算系数;

    26、b在确定放射线科室变压器容量时,瞬时负荷的计算系数; c蓄电池额定容量(a.h); 蓄电池10h放电容量(a.h); 按持续放电容量条件计算出的蓄电池容量(a.h); 按冲击电流条件所计算出的蓄电池容量(a.h); 柱面照度; x射线管最大工作电流(平均值)所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平均值)(kv) 水平照度; x射线管最大工作电流(平均值)所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峰值)(kv); 灯具效率(可取0.8); x射线管整流电压的波峰值因数; 草坪灯距地安装高度(m); 杀菌灯至顶棚距离(m); 电动机的全压起动电流(a); 事故放电电流的放电率; 放电后容量保留系数; 浮充时运行容量系数; 电动机的全

    27、压起动转矩(n?m); 充电设备的容量(kw); 整流器直流输出额定功率(kw); 稳压器的容量(v?a); x射线诊断机瞬时最大负荷(kv?a); 直流母线电压额定值(v); 水平照度均匀度; 整流器效率; x射线诊断机工作时的效率。 2.2.3 防雷、接地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 电容(f); 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势(v); 接地装置的最大跨步电势(v); 磁吹或普通阀型避雷器; 磁吹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 设备工作频率(hz); 滚球半径(m); 被保护物的高度(m); 电抗线圈;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m); 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28、);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a,; 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 工频接地电阻(); pe(pen)重复接地极电阻(); 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 接地极的并联有效接地电阻();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极电阻(); 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 年平均雷暴日(d/a); 接地引线的高频阻抗(); 接地体周围介质的土壤电阻率(?m); 人站立处地表面土壤电阻率 波长(m); 2.2.4 电视 像场高(mm); 分配给某一部分(前端、干线、分配网络)的载噪比系数指标值; 分配给某一部分的交扰调制比系数指标值; 天线杆塔

    29、至电视发射塔间的距离(m); 自由空间辐射波场强(v/m); 焦距(mm); 单个干线放大器的噪声系数(db); 前端的噪声系数(db); 发射天线相对于半波振子天线的增益(倍数); 视场高(m); 电视发射塔的绝对高度(m); 天线安装的最佳绝对高度(m); 接收天线的绝对高度(m); 发射天线的绝对高度(m); , 5.镜头到监视目标的距离(m); 系统传输的频道数; 发射台馈送给发射天线的功率(kw); 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入电平最低极限值(db?v); 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出电平最低极限值(db?v); 专用频道放大器输出电平最大可用值(db?v); 天线接收频道中心频率的波长(m

    30、); 2.2.5 广播、扩声 房内平均吸声系数; 临界距离(扩散场距离m); 室内距声源为的某点的声压级(db); 声源声功率级(db); 空气的声能衰减常数(1/m); 功放设备输出总功率(w); 声源的指向性因数; 受声点至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轴心点的距离(m); 声源与接收点的距离(m); 辐射距离,即受声点至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轴心点的距离(m); 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最远供声距离(m); 离轴成角供声点辐射距离(m); 房间的混响时间(s); 声源的声功率(w); 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额定攻率(w); 扬声器的垂直方向指向性角度(); 扬声器的水平方向指向性角度(); 2.2.6 公共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 ls链路速度(字符/s); pc处理一份控制电文所需的指令数; pi处理一份入界电文所需要的指令数; px处理一份出界电文所需的指令数; rc探询率; ri每条链路每秒接收的电文率(组电文/s); rx每条链路每秒发出的电文率(组电文/s); sc控制电文的平均长度; si


    注意事项

    本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