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docx

    • 资源ID:3401335       资源大小:42.44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docx

    1、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 1、环境的概念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物。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课程所讨论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按属性分: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它是人类发生、发展与生存的物质基础。),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社会环

    2、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2.按空间范围可分为:聚落环境【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污染是由居民的生活“三废”造成的。提倡院落环境园林化,在室内、室外,窗前、房后种植瓜果、蔬菜和花草,美化环境,净化环境,调控人类、生物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村落环境(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日益

    3、增加和严重的趋势,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威胁人民的健康。必须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开展综合利用,使农业和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自然能源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因此,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影响水的循

    4、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水环境的污染。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以至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情况称之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4、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四点):(1)影响范围

    5、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2)危害后果不同。第一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类健康,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3)污染源不同。 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

    6、制。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4)第一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与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相同。 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5、造成第一次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1)、首先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2)、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八大公害: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

    7、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1、马斯河谷工业区烟雾污染事件 ;2、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烟雾污染事件;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伦敦烟雾;5、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6、米糠油事件;7、水俣病;8、骨痛病。6、第二次环境高潮 :(1)全球大气污染【重大突发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由于这些气体对

    8、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臭氧层耗竭,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氮氧化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

    9、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

    10、重。7、当代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大气污染、能源短缺;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海洋污染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8、十大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2)臭氧层耗竭(3)酸雨(4)水资源危机 (5)大气污染(6)资源、能源短缺(7)森林锐减(8)土地荒漠化(9) 生物多样性减少(10)10垃圾围城(11) 海洋污染(12) 有毒化学品污染(13 )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9、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限制阶段(20

    11、世纪50年代以前)(2) “三废”治理阶段(3) 综合防治阶段(1972)(4)规划管理阶段 。10、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因此,人类社会要与环境协调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2、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4、 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第二章1

    12、.生态平衡:这里所指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及相对稳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生态平衡包括三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是动态平衡。2.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2)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

    13、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3、破坏生态平衡因素:(1)a.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b.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c.信息系统的破坏。(2)自然因素,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3、生态平衡的调节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一)、结构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二)、功能的完整性(功能的完整性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物生理机能的控制下能得到合理地运转。运转得越合理,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保持其相对稳定的基础。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大于其调节能力,则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或未超过恢复力)

    14、的最大干扰强度,称为生态平衡阈值。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一)结构缺损:它包括一级结构缺损和二级结构变化,一级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级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各自的组成结构。 (二)功能失调:功能失调包括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能量流动受阻是指能量流动在某一营养级上受到阻碍;物质循环中断是指物质循环在某一环节上的中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具体包括物种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和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

    15、的形态结构。)、时空结构(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营养联系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提供人类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艺术的源泉;生物多样性提供基因,培育生物新品种;生物多样性对科学仿生的贡献。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及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

    16、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4、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特点: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简单易行。5、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一)、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滞尘、消减噪声和杀菌等。(二)、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第三章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17、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涵:(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2)限制“人人平等”, 不剥夺后代人的权力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基础(二)生态可持续发展-条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持续性原则 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 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

    18、两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指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第四章3、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的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9、: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两个目标:节能减排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包括3方面的内容:(1)清洁的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一)原材料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替代(二)改革工艺和设备(三)改

    20、进运行操作管理(四)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4、循环经济的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过程。5、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减量化(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过程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污染)、再循环(输出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最终实现3z零排放,零增长,零填埋)。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对比:(1)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 产品

    21、 废物 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求得经济数量型增长(2)循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质量型增长6、低碳经济的定义: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 “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提高能源效率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

    22、续发展的目的。实行低碳经济的作用目的:(一)保障能源安全(二)应对气候变化(三)促进经济发展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一)提高能效和减少能耗(二)发展低碳能源并减少排放(三)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碳汇(四)推行低碳价值理念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体的三赢模式;低碳经济是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针对的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碳基能源体系,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在实现的途径上,二者都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低碳经济更加

    23、强调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第五章1、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自然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两方面。自然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广义,UNEP提出)。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狭义)。自然资源的属性:分布不均匀性、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多用性自然环境: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2、可更新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

    24、力得到恢复或再生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资源。恒定资源:被利用后,在可以预计的时间内不会导致其储量的减少,也不会导致其枯竭的资源。3、水的社会功能 :1、水是生命之源 2、水是农业命脉 3、水是工业的血液 4、水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 5、水的生态保障作用 。水资源含义:可以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能在某一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水资源特性:1、流动性和溶解性2、再生性和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社会性和商品性。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

    25、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发展水运、水产等,这类利用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增加可靠的供水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3、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我国水资源利用概况: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3、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不平衡 4、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4、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土地的基本属性:位置固定、面积有限、不可替代。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特点:

    26、1、土地类型复杂多样2、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4、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5、农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造成耕地不断减少和退化的原因:1、非农业用地2、农业结构调整3、灾害毁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的非盐渍化土壤,因人类不正确的灌溉(如灌水量过大、灌溉水质不好等),促使地下水分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细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由此引起土壤盐渍化称次生盐渍化。由此形成的盐土,称次生盐土。 土地资源的保护:1、坚持土地用途管理制度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4、严格执行

    27、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5、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6、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7、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5、森林资源的概念: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是可再生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包括:木、竹、经济林;林地资源;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资源、旅游资源。林资源的开发利用:1、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2、森林的调节气候功能3、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4、森林的保持水土功能5、森林的保护物种多样性功能 。森林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1)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木材的生产基地。(3)人类的绿色屏障和绿色宝库。 (4)净化环境。森林资源的保护 强化森林

    28、管理;改变林业经营思想;加速造林,优化结构,调整林业生产布局;加强林区保护。6、草地是草甸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滩涂草地以及各类草山、草坡的总称。是可再生资源。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意义:是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和生物能的绿色能源库;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地;也是丰富的基因库。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草场退化严重。(2)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3)草地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 草地资源的保护 加强草地资源的管理;重视和发展草地产业;加快草地的治理和建设;预防草原灾害。 7、自然保护区 定义: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出的一定区域

    29、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保护目标: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意义:1、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2、物种基因库;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4、公众教育的博物馆5、自然保护区使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的天然储存库(旅游);6、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7、自然资源的宝库8、开展环境外交。矿产资源: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2.对大气的污染。3.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4.对海洋的污染。矿产资源保护

    30、: 1.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 (1)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的保护。 (2)组织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战略、资源政策和资源规划。 (3)建立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矿山资源执法监督组织体系。 (4)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核算制度,有偿占有开采制度和资产化管理制度。 )2.建立和健全矿山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2)制定适合矿山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办法。(3)对当前矿山环境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评价,制定保护恢复计划。)3.努力开展矿产综合利用的研究 4.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第六章1、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生命是以蛋白质的方式生存着,并以新陈代谢的特殊形式运动着。

    31、人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各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含量相适应。环境中废气、废水和废渣、噪声等,常常使人们发生中毒,或者感到厌烦,难以忍受,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和激动,工作效率降低,患病率上升。空气、水、土壤与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都是人类和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污染首先影响到这些要素,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某些元素在自然界含量过高或过低会造成地方病。因此,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2、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来源:生产性污染物(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

    32、;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地区广、人口多,涉及各个年龄阶段);2、作用时间长(每天可达24小时);3、污染情况复杂(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发生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4、 难于治理(一旦被污染,费大力气,花高代价也难以恢复原状,甚至会造成新的污染)。5、 污染物浓度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急性危害(伦敦烟雾、光化学烟雾)(2)慢性危害(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水体和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慢性危害)(3)远期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3、环境致病因素:能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表现),前驱期(有轻微的一般不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某疾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死亡)。前两期可长可短。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否引起急性中毒;是否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