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

    • 资源ID:3397748       资源大小:144.6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

    1、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及答案2【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及答案)(2)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创作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的有(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毕业歌(1934年)黄河大合唱(1939年) 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A B C D2下表中学校和学生 数据变化的总体趋势表明1912- 1923年全国各级学校及学生数量简表时间(年月)1913年7月1914年7月1915年7月1916年7月1923年7月学校(所)87272所108448所122286所119739所178981所学生

    2、(人)290万人360万人400万人430万人680万人A科举制度发扬光大 B资本主义不断发展C近代教育不断发展 D全国人口不断增长3民国建立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张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其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大生纱厂经营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A甲午中日战争前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5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C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D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6清末以来,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崇洋逐新趋向 B婚姻自主意识 C民族复古情怀 D自由平等风尚7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中

    4、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辛亥革命的冲击D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8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材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A官僚资本的摧残 B列强的经济侵略C封建主义的阻挠 D落后的生产技术9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A自然经

    5、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10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11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12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马来西亚,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女子为妾,在北洋政府做官,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是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近代中国逐渐对外开放

    6、B近代中国主要向日本学习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131910年京师大学堂设经科、法政科(政治、法律)文科(中国文史)格致科(地质、化学)农科、工科、商科七科。据此可知A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C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D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有利于科举制的废除14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干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A艰难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走向衰落15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国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

    7、国教育发生巨大变化。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是A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同文馆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C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D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制度16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其中创作的作品“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顾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此作品的应是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暴风骤雨17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创新科举制选拔 B清政府决意废除

    8、科举制C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18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化19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20据史料记载,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

    9、,山西前途不可限量”。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A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大作用B辛亥革命促进了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D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重要的思潮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22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企业是A福新面粉公司 B大生纱厂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

    10、厂23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24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清末统治者尝试用新的办法培养和选拔人才。下列关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叙述正确的是A洋运动时期创办南洋公学B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京师同文馆C百日维新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D1901年废除科举制度,颁布各级学堂章程25“位于西樵的继昌隆缫丝厂创建之初被认为高烟囱妨碍风水,男女在同一厂内工作,有伤风化使工厂的经营举步维艰。”材料认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A传

    11、统社会的落后意识 B政府的巨额摊派C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 D劳动力的短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指的是19371945年。创作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和创作于1943年的团结就是力量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排除;毕业歌创作于1934年,排除;排除ACD。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指的是19371945年。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1912- 1923年,全国各级学校及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这说明近代教育不断

    12、发展,故C符合题意;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除,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教育情况,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全国人口增长的问题,故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民国建立后,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可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国人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

    13、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张謇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B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前、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故此

    14、题选A。6A解析:A【解析】【详解】题干的“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体现出清末以来,出现的崇洋逐新趋向。故A符合题意;婚姻自主意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复古情怀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自由平等风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7A解析: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发展高潮是马关条约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

    15、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此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包括选项BCD,但是不符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选项A不属于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B【解析】【详解】材料“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正确;官僚资本的摧残是解放战争时

    16、期的原因,排除A;封建主义的阻挠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D。故选B。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C正确;ABD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10A解析:A【解析】【详解】结合图文中示意图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缓慢,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发展的机会,但由于民族资本的自身特点,轻工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工业极其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B项“沿海地区”在图文中没有显示,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

    17、项叙述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整体评价,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D项说法是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之一,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11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仁人志士身先士卒从事变法、革命、实业,B项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CD项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张謇主张实业求国,他们的共性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12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

    18、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所以民国初年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辜鸿铭,他的人生经历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A项符合题意;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材料内容反映了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齐全,且符合近代发展的需求,说明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故A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唯一的成果,但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建立的,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选A。【点睛】解

    19、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都是近代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有别于以往的四书五经,体现了近代化的需求。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进入“黄金时代”。故“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故C符合题意;艰难产生对应的是“干呼万唤始出来”,排除A;初步发展对应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排除B;走向衰落对应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排除D。故选C。1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

    20、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制度是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ABC发生在科举制废除之前,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6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是黄河大合唱。冼星海的

    21、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B符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聂耳作曲,与题干“气势磅礴”等不符,A排除;毕业歌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但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暴风骤雨是文学作品,D排除。故选择B。17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结合所学知识,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

    22、试,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B选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创新科举制选拔的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8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

    23、及民主政治的进程、新式教育的出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9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兴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符合题意;创办学堂和筹划海防,编练新军都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24、”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题干材料未提及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故C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体现了ABD表述,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掠夺,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期间还没由产生民族工业,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项说

    25、法错误;故选C。2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荣氏兄弟创办,排除;CD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故选B。23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

    26、)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南洋公学创办于清末民初,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排除;D项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颁布各级学堂章程,排除。故选C。2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被认为高烟囱妨碍风水,男女在同一厂内工作,有伤风化”体现的是传统社会的落后意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注意事项

    本文(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