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的文化地起源原始社会.docx

    • 资源ID:3355910       资源大小:29.5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的文化地起源原始社会.docx

    1、中国的文化地起源原始社会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绵延5000年之久的中华文化诞生在东亚大陆上。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从数百万年以前,祖国大地上就已经留下了远古先民的足迹。继此之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东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几乎无处不有原始人类的分布。他们在广袤的大地上,绵延的历史年代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风俗习惯等文明,为中华文化的起源铺垫了丰厚的基础。第一节 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模式一 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东亚大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规定了原始先民生活和创造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中

    2、国的地势,西部高而东部低。按落差可分为三个台阶:青藏高原为第一台阶,有“世界屋脊”的称号。这里一般高度在40005000米,有的山峰超过7000米,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高度在8800米以上。青藏高原巨大山脉之间的湖泊、沼泽与万古不化的积雪,涵育了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她们和澜沧江等都是亚洲最大的河流。高原东侧的横断山,由无数的高山峡谷组成。再往东、往北,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带为第二台阶。第一、二台阶区既有神奇宏阔的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等,又有雄姿勃勃的西北和西南高原,如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还有低于海平面1

    3、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以及层出不穷的峻岭山梁、瀚海戈壁、丘陵、河谷、草地、绿洲等,地形极其复杂。东部地区是中国台地的第三阶梯,它除台湾岛以外,地势均在海拔200米以内,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的丘陵、盆地等。总的来看,崇山、高原、大型内陆盆地多在西部,而丘陵、平原、山地多在东部,东南沿海,则有宽阔的大陆架,像一只巨型的手臂,缓缓地伸入海下。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三面环山,或是无垠的大漠戈壁,东南一带沿海,气候类型多,有暖温、湿润、干旱、高寒、阴湿等差别。由于受季风气候明显的影响,降水量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此外,由于中国处在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地带,大陆性气候强,影响之下,冬

    4、夏温差大,降雨多,降雨性质也多不同于海洋性气候,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好,极有利于农作物的发育生长。地理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处于地球中纬度的优越位置,东临太平洋,西南距印度洋也不远。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黄土高原及由黄土冲积形成的平原,土质疏松,适合于原始人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因此,从阴山山脉和辽河中游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就成了中国先民最理想、聚集人数最多的开发区。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区,也留下先民活动的足迹。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创造,直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源头。二 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中国文化是以区域文化汇聚融合模式形成的。古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国是人

    5、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人类的历史距今已有四五百万年,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人类早期各阶段的遗骸化石,在中国大地上均有发现;人类起源序列各主要环节,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发现中没有缺环。云南元谋蝴蝶山腊玛古猿遗址,除发现大量原始石器和骨器外,还惊人地发掘出一块人的左股骨,据科学测定,这是400万年以前,也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遗骸,学术界称他为“蝴蝶人”。河北省阳源县小长梁文化的地质年代距今250万年。1965年,云南省元谋县还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前人类的化石。山西芮城县匼河文化遗址附近西侯度遗址的地质年代也在170万年以上。此外,1965年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蓝田猿人文化,距今75万年。1929年在

    6、北京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60万年。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全国大多数省区均有发现。中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7000余处。它如满天星斗,闪耀着祖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光彩,反映出中国文化起源的区域性特色。如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山东泰沂地区的后李文化,关中的老官台文化,甘肃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南的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等。有学者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几个特色不同的文化区: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 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沿线,南接鄂西

    7、北,东至豫东,西抵黄河上游甘、青接壤处的考古文化区。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等。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东至大海,北至无棣即先秦时期的济水及海岱地区。代表文化有后李文化、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2长江中下游2个文化区 长江中游文化区,指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西尽三峡、渝东,北达豫南与黄河中游文化区相交错的自成体系的考古学文化区。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长江下游文化区指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杭州湾,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的文化区。代表文化有河姆渡

    8、文化、马家浜文化、松泽文化、良渚文化等。3燕辽和黄河上游文化区 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和以甘、青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包括辽东、辽西和燕山南北的新石器文化。代表文化有辽西的查海(在辽宁阜新)文化、兴隆洼(在内蒙敖汉旗)文化、赵家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辽东及旅大地区,则有新乐文化、小珠山下层文化等。黄河上游陇山以西的甘、青地区,以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4华南文化区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今两广、闽台、江西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文化。早期的重要遗址有江西的仙人洞、广西的豹子头、广东的西樵山、台湾的大盆坑文化遗址等。晚期遗址有江西修水山背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台湾凤头

    9、鼻文化、圆山文化、卑南文化等。云贵高原有云南白羊村文化。西藏昌都有卡若文化等。5、 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指东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东缘等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考古遗存。以黑龙江为例,其新石器文化可分为西部铜钵好赉文化、中部昂昂溪文化和东部新开流文化等。上述考古文化的区域划分反映了中国文化起源的基本模式,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种多元区域性文化不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汇聚、冲突、融合而成的。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时代世界性的文明创建。中华农业自成体系,是中国先民自创的而不是向外域学来的生产技术。农业发明于原始采集业中人对自然的观察,但从新石器时代开

    10、始,中国先民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形式。考古发现证明,当时黄河流域盛行的是旱地农业,作物品种主要有黍、稷、麦、菽等。长江流域则主要是水田农业,作物以稻为主。先民使用的农业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木耒、石耜、石锥、石铲、石锛、蚌刀、石镰、蚌镰等。他们将遍地可见的石块和吃剩的兽骨,打碎、磨光、钻孔、安柄、制成砍树、翻土、耕耘、收割、磨面、打猎的工具。原始社会晚期的齐家文化遗址,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河庄、秦魏家,广河齐家坪等遗址,又发现了铜刀、铜斧、铜镰等,说明他们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农业的起源与进步,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古

    11、人对它的理解是:“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稷(谷子,脱壳为小米)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农作物。考古学家在河北磁山遗址发现的大约8000年前原始先民遗存的88个灰坑有稷的遗迹,据测原存可达10万斤以上。黍(糜子,脱壳为黄米),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整罐的黍类作物。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一个窖穴内发现了堆积2立方米的黍类遗物,考古学家推测这是经过捆扎摆放整齐的带穗黍捆。麦,包括大麦和小麦二种,大麦又称麰,小麦又称“来”。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大麦、小麦的炭化籽粒。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类遗存。麻籽也是当时人的食物。诗经中有许多关于麻的记载,豳风七月云:“九月叔苴”,苴就是麻籽。仰韶文化半坡

    12、遗址发现芥菜和白菜籽遗存,河姆渡发现人工栽培的葫芦籽遗存。国语鲁语记烈山氏子柱“能植百谷百蔬”。火发明以前人们“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当时所食动物,主要有野鹿、野猪、野牛、羚羊、狗、獾、狐狸、刺猬、野兔、鼠、青鱼、河蚌、蜗牛等。原始畜牧业是受到狩猎中对较小动物豢养的启发,从原始农业中分化出来的。它比农业的出现稍晚,至迟在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就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部门了。最早的畜牧业,所养牲畜应是多种多样的,在长期畜牧实践中,人们才将狗、猪、牛、羊等作为主要的畜牧品种。牧业的形成和长期保留,与其产业优点分不开。在祖国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地区和河谷地带,不适宜于农

    13、业生产,因此畜牧业是当地最佳的产业选择,而且在人口少,生产力低下的经济条件下,畜牧业不需要更多的生产工具,比农业更能利用大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手工业也是关系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部门。围绕生产及人们的食、衣、住、交通,中国原始先民的成就有5个方面,内容相当丰富:一是器具制造业,除前述生产工具外,还有石磨盘、石磨棒、鼎、鬲、盎、簋、豆、鬹(音gu)、甗(音yn),先民用精调的泥巴捏制或用轮制成杯、碗、壶、缸、缽(音b)、瓶、盆、甑、瓮、盘、尊等红、黄、褐、橙、黑、灰、白陶或彩陶、印纹陶等陶器,以作日常的烹饪、取水、饮食、贮蓄等生活用具。龙山文化有一种釉面薄陶,薄如蛋壳,俗称蛋壳陶。甘肃齐家文化遗址

    14、中,还出土了铜器和铜渣,有斧、刀、匕首、镰、凿、钻头、镜、指环、铜饰等。其中有红铜也有青铜,制造技术有冷煅也有冶铸。种类繁多,形制复杂,花纹富有地方特色的陶、铜器具,是先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制陶、冶铜以外,还有传世已久的石器、骨器、木器、蚌器、玉器等制造业。二是纺织、缝纫业。考古学家在贵州普定穿洞,辽宁海城红土洞旧石器遗址及新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甘肃大地湾、永靖大河庄等原始先民遗址中,都发现了骨针、骨锥、角锥、石纺轮、陶纺轮、麻布印迹等衣饰工具和材料,说明至迟到新石器时代,先民已掌握了纺织、缝纫技术。氏族成员的衣着就是用兽皮、毛布、麻布等裁缝而成。传世的许多陶器上有绳纹、布纹的印

    15、痕。甘肃永靖县大河庄发现的布纹痕迹,粗的每平方厘米有经纬线11根,细的几乎与现代麻布一样了。三是建筑业。房屋建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人类居止经历了构木为巢、地穴、半地穴、平地建筑、天然窑洞等,再到台基式居住环境。选择居址多是河流两岸的阶地或阳坡,取光好、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不低潮,又可防御野兽侵袭及水患。礼记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音zng)巢”。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遗址中,清理出原始房址240多座,灰坑328个,窑址38个,墓葬79个。其形制与西安半坡的氏族村落相仿佛。大地湾先民已经掌握了房屋建筑技术,已发掘出的房址,除公共活动场

    16、所外,大多数是小型建筑,有的长方形,有的正方形,室内空间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有居住面、墙壁、门道、灶坑、火洞等。最大的一座房址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居住面积131平方米。屋顶梁架结构,木骨泥墙,居住面上铺了一层抗压、防潮、保温的料礓石等造的粘土,质地坚硬,如同水泥。有的房壁上施有赤铁矿粉、涂料,用以彩饰美化居室。位于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是一处环壕聚落遗址,已发掘的房屋有120多座,排列有序,居于中心的大房子,面积达140平方米。与北方不同,南方水乡的房屋多是高出水平面的干栏式建筑。如河姆渡遗址即是架木为屋,用榫卯连结板柱而成。孟子万章上有“象往入舜宫”的记载。宫是套间,说明当时人们住房

    17、的结构已趋复杂化。在燕辽文化区还有许多坛、庙、冢、城的建筑。近年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出土了距今4000年前的古城,据考证是尧都平阳的遗迹,也是原始社会建筑业的一大创举。四是舟车制造业。交通是适应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扩大活动空间范围,以获取远方资源、产品的需求而产生。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周口店山顶洞人就从百里以外的海滨携来了海蚶介壳,磨制成串状装饰品。河南许昌灵井地区的原始人,也从千里之外带来了牡蛎壳,说明他们的活动区域已经相当大。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交通范围更大了,连青海乐都柳湾遗址也发现了数千里以外才产的海贝。周易系辞有“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的记载。在这里,“引”是“拉”的意思,只

    18、是不知所“引”的“重”是不是用车装载?从新中国建立前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的东北鄂伦春鄂温克人用驯鹿引载的事实来看,周易系辞所载的“引重”,至少可以理解为车运的前身,比如用牛、马牵引木料、猎物等。同文又记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车之利,以济不通”。这是“五帝”时代有舟车的明确记载。独木舟的实物在广州、江西和江苏太仓等地都发现了。其制法,据考为将独根大木,用火烧焦,然后用石锛剜去焦烂部分而成。原始社会车的实物虽未发现,但我们从黄帝轩辕氏之姓“轩辕”,二字皆车旁,就可以佐证黄帝时代当已有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交通工具不仅有舟、车,而且有橇、檋(音j)等工具了。史记夏本纪

    19、记载:禹与益、后稷等奉“帝命”治水时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就是当时已制作和使用多种交通工具的明证。五是特技制作业。包括雕刻、乐器、玉器等。河北阳原县小长梁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有“雕刻器”,良渚文化出土有成套的礼玉,辽宁阜新的查海文化遗址出土了10余件真玉制品,包括工具和装饰品。还发现了最早的龙纹图像,兴隆洼文化也有玉制品出土。查海、兴隆玉器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自成系列的玉制品。在辽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的牛河梁女神庙发现的陶人像,眼珠都是单另嵌入的。此外,清人辑佚的世本中,有远古传说时代人物制作律吕、

    20、琴瑟、笙簧、竽、磬、钟、鼓、箫、冕、镜等的记载,它们都是特技制作行业的杰作。在原始物质文化中,还要特别提到火的发明和弓箭的制造。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生活过的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灰烬及火烧过的石块和兽骨。他们所使用的可能是天然火。到了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前的古人阶段,先民已熟练地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正反映了这一事实。火的发明,使人类不仅获得了熟食、照明、取暖、防御野兽、支配自然力的新本领,增强了体质,扩大了活动范围,而且为原始人焚烧杂草,刀耕火种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将火的发明看作人类社会“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

    21、同动物界分开。弓箭是中国先民在五万年以前进入新人(晚期智人)发展阶段后发明的。山西朔县峙峪村遗址中,发现有石镞,是当时已发明弓箭的证明。弓箭用背、弦、箭组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具,能延长人的臂力,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获取猎物,因此,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大进步。第三节 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一 天文历法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原始先民很早就开始注意观测天象了。他们对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暑往寒来、猎物出没、植物荣枯这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兴趣极浓,坚持观察,年久代远,就逐渐积累起较多的天文学知识,并总结出以太阳出入为周期的“日”、以月亮圆缺为周期的“月”和以天气寒暑、草木荣枯、动物出入、迁徙为周

    22、期,参之以星象观测得出的“年”等时间单位,这些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组合到一起,就形成沿用至今的年、月、日概念。据尚书尧典记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做法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是以观测鸟、火、虚、昴四恒星黄昏时在南中天的日子,来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依据。从这些记载中, 学者推知当时已使用原始的圭表来厘定方位,否则就无从确定某星辰出现于南中天的问题。此外,从“日中”、“宵中”(指昼夜平分),“日永”、“日短”(分别指白昼最长、最短的日子)等说法,专家推测其时已

    23、应用了某种测量时间的器具。由观测一颗恒星发展到观测多颗,由观测恒星东升改为观测南中天,并已可能使用某些器具,说明此时“观象授时”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尧典还记载,当时采用“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初始历法,即以366日为一年,并置闰月来调整一年长度与一月长度不成整数倍的关系的问题,这是根据对恒星一年运行的周期测算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阴阳历的最早记载。二 八卦文字 相传八卦是由伏羲创建的。伏羲是原始社会某一以龙(蛇)为图腾的氏族及其酋长的称号。从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来看,伏羲氏生活的时代上限要早到原始社会族内群婚时代,其下限当延续到母系氏族时代。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因此

    24、,这一传说若不是附托,则说明伏羲决不是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可能是对一个人群及其历世首领的称呼,是族名、职称和人名。伏羲对中国远古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功绩是他创立了八卦。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通过观察和取法天地万物包括自身的符号意义,作八卦以代表八物。又在八卦的基础上,演变出64卦(也有认为重卦者为神农、大禹或文王),进一步详细地概括、反映天地万物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伏羲创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揭示天地化生的奥妙,类

    25、概万物的性情。以八卦作为一种哲学工具,用以观察、认识、预测和反映自然、社会现象,解释和排解人们的疑窦。据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及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等记载,伏羲之后,神农、夏禹、文王,还有其后的周公、孔子等,都在八卦的解释、发展、完善等方面作出过贡献,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哲学著作和筮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中国观念文化的源头。然而,八卦不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意义,它还用抽象符号代表具体事物的方式,直接启导了文字的产生。汉人许慎说文解字叙在叙述了庖羲氏(伏羲)始作八卦,“以垂宪象”后云:“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音hng

    26、,兽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就是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时的仓颉,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八卦象征文字,之后又有神农创立的“结绳为治”即结绳记事的办法。实行结果,其事需要记载者太多,“结绳为治”中出现了饰假为真的弊病,说明它已不能反映复杂的社会事象。于是到黄帝之史仓颉时,又沿着伏羲氏观物取象的路子,创制了我们至今能见到的早期图画式文字。当然文字并非仓颉一人所造,而是石器时代先民逐渐创造的,在这一过程中,伏羲、神农、仓颉都为早期文字的产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伏羲“始造书契”或仓颉“初造书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三 艺术 这一时期先民的艺术创造主要表现在音乐

    27、、图画和装饰、造形等方面。清人辑佚的世本中,有伏羲造琴瑟,神农造琴,女娲造笙簧,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垂等制钟,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乐,伶伦制作律吕的记载。甘肃玉门火烧沟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有一吹孔,两按音孔,可发4个乐音,构成4声音阶。山东潍坊市姚官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埙,有一吹孔,一按音孔,可发小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尚书虞书记载有“夔曰:吁,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音乐场面,夔所击的可能是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图画是人类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原始图画艺术主要反映在陶器上,如仰韶文化彩陶上鱼、鹿、鸟兽、植物、花叶和几何图案,纹样繁多,色彩鲜丽,至今可观。河南临汝县阎村发现

    28、的一只原始先民所作的夹砂红陶缸,腹部绘有一幅彩色的鹳鸟,嘴衔大鱼,旁有一柄石斧,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内壁,画有三组舞人形象,每组五人,拉手而舞,动作整齐协调,极为生动。辽宁阜新县查海文化遗址的龙纹图像,广西花县、内蒙古阴山山麓、江苏东海县将军岩等地发现的原始先民所作大幅延续岩画,南方长江流域用陶模印成的铜器花纹和印陶纹,都有一定代表性。世本载黄帝的臣子史皇“善画,体象天地,功侔造化,写鱼龙龟鸟之形”,可见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装饰造形艺术的代表作,有山顶洞遗址中涂上颜色的卵石、磨制的石珠、钻孔贝壳和兽齿,它们都是佩带在身上的装饰品。龙山文化被称作蛋

    29、壳陶的薄陶,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陶制女人裸体像、龙及鱼、鸟等玉雕,都是造形艺术的精品。四 信仰崇拜 信仰是指观念倾向,崇拜是指行为动作。原始信仰、崇拜的对象,包括自然、祖宗和图腾三大类。原始人对于自然界的日月照临,风雨雷电等现象,只知与自己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而对其所以然不能理解,于是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希望避凶就吉。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精灵,并与人一样是有感情的,人对它们的善意能换来它们对人的善意和福佑,自然物之强者,像天、雷、电等,还能够惩暴安良。于是产生了信仰崇奉的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们的许多信仰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原始社会的人们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将日、月、星辰、雷、电、风、

    30、雨、山川、树木、禽兽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而在所有崇拜对象中,又将尊日放在首位,如礼记以日为“百神之王”。同书效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这里讲的祭礼仪式,或是文明出现以后的现象,但“天之神,日为尊”的观念,当来自更早的原始时期。当然,原始人有的尊日,也有的仇日。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使羿“上射十日”就是一个例子。祖宗崇拜与灵魂观念分不开。原始人对睡梦,生死现象不能理解,误认为有梦乡另一世界的存在,并由此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人有灵魂,在人入睡或死后,它可以离开肉体,进入他乡,灵魂是不会死的。先人和伟人的灵魂与生时一样具有高超的本领。人们为了得到已死祖先灵魂的佑助

    31、,避免受到危害,便产生了祖先信仰观念和各种崇拜,主要是祭祀行为。山顶洞人将居住的洞穴分成上下室,上室住人,下室安放死者。他们在死者周围撒上赤铁矿粉,并摆上石器装饰品,这些行为就是灵魂观念的反映。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等地遗址发掘出的瓮棺上,都有一个小孔供灵魂出入。甘肃武威等地的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以牲畜为牺牲的祭祀场。甘肃秦魏家等原始社会遗址,有以动物猪羊陪葬的痕迹。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竟为一位少女随葬了8577件骨珠。显然,这是人们欲将生时的富有,随灵魂带到死后的世界去。原始先民还普遍流行对图腾的崇拜。他们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事物有特殊的联系,便以之作为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如伏

    32、羲氏以龙为图腾,黄帝率熊、罴、貔、貅、豹、虎六兽与炎帝决斗,这六兽其实就是六个氏族部落的图腾。原始人对信仰物崇拜的主要形式是祭祀。国语楚语云:“颛顼之前,民神杂糅,人人祭神,家家有巫史”,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绝地天通”。尚书、史记、山海经等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举行崇拜仪式的普遍性。第四节 原始先民的婚姻和社会结构原始先民的制度文化主要反映在婚姻形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两方面,这两方面是联系发展的。中国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和世界其它民族、地区一样,也经历了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诸阶段。血亲杂交是原始人群内部不分班辈的性交关系,与之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团。在人类进化史上,这一时期还属于猿人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加,原始群团出于生计,必须分成小集团,这就产生了血缘家族。血缘家族仍实行杂交,但它已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都处于这一婚姻家庭和社会演进阶段。到了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前,猿人体质发展有了显著的进步,如与猿人相比,颅顶高了,吻部后缩,脑量增加,平均寿命也有所提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的文化地起源原始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