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

    • 资源ID:3337156       资源大小:43.9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

    1、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2018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第1类 人格修养(4篇)一、(2017荆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2分)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马德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

    2、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闹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

    3、,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

    4、。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4月14日,有删改)1. 仿照文章开篇的句子,续写两句。(2分)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一穗稻从不炫耀自己的果实,一片云从不与另一片云争夺蓝天的眷顾。2. 第段划线句子看似矛盾,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3分)示例一:“盛下了所有”,是一种包容,一种接纳,生命因而丰富厚重;“放下了所有”,是

    5、一种豁达,一种释然,生命因而清简纯净。示例二:“盛下了所有”指包容一切的胸怀,人因包容而少冲突,而内心安静;“放下了所有”指看淡一切的态度,人因淡泊而少纷争,而内心安静。总之,对“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都不去计较,就拥有了内心的安静。(从“盛下”和“放下”两个角度作答,语意相近即可)3. 从第段、第段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4. 浏览全篇,结合内容分析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第段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它承接上文的主要观点,开启下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 (答出“承上启下”或“过渡”得2分,加上恰当分析再得1分)5. 紧扣文章主旨,将下

    6、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安静时是一个厚重、可靠的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轻浮、浅薄的自己。二、(2017沙坪坝区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容人之功”亦为功刘根生有人说,“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容人之功”。话虽不长,却令人深思。独木再高也撑不起大厦。一个人能担当固然不易,但更可贵的是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有家跨国公司,新任经理都会从总裁那里得到木制套娃。其中,小木娃上有张字条:如果每个人都只用比自己小的人,公司就会变成矮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比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会成为巨人。对管理者而言,善用“高大者”便是容人之长,本质上即是容人之功。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

    7、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两人在大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当孙权采纳了周瑜意见后,张昭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意见有分歧乃至纷争,并不可怕,凡事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相异而不作为甚或使绊子。张昭的故事启示人们,心中存有大格局、涵养乐见其成的雅量,处处补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以求大功告成、美美与共。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普瑞舍在研究中发现水母荧光蛋白后与查菲和钱永健等分享了成果,后者接力探索,完成了荧光蛋白在其他物种上重组研究且获诺贝尔化学奖。普瑞舍说: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他

    8、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伟大工作。在西班牙自行车赛上,车手埃斯特万临近终点时不幸遭遇爆胎,只好扛起自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纳瓦罗选择跟在后面慢行,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纳瓦罗说:超越爆胎对手取胜不大道德。无论是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还是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现实中,容错不易,容功尤难。有的人患有“致命的自负”,总觉得自己全知全能全善,于是事事都想捏在自己手中,不给他人表现的机会;有的人热衷揽功争功,事情做不成就推脱责任,事情做成了则忙着往自己脸上贴金,擅长做一分、讲十分。在一些地方,干事者败在了“琢磨干事者”之手,久而久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干事创业

    9、的良性环境与氛围。事业成败最终在人,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再美的蓝图恐怕也会在“落实”中走向“落空”。正因此,更须倡导与播撒容人之功的理念。回溯历史,秦穆公不仅广纳天下英才,且“人之有技,若己有之”,结果“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与他人的成长紧密相关。社会的发展永远靠合力推动,既以“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精神履职尽责,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成他人之功,心田似海、同心同德、勠力实干,我们方能赢得更出彩的人生,成就更绚丽的事业。(选自人民日报 2017年2月24日)1. 下列对中心论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A. “容人之功”亦为功。B. 既要敢于担当,又

    10、要容人之功。C. 容人之功,要有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D.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与他人的成功紧密相关。2.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独木再高也撑不起大厦。比喻论证(1分),从反面形象地(1分)论述了一个人容不下他人冒尖出彩,就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从反面提出了中心论点)(1分)。3. 第段为什么要列举两个事例,请具体分析。(4分)两个事例侧重点不同,列举普瑞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1分),列举纳瓦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1分),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1分),更能全面地证明本段的分论点(1

    11、分)。4.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1)在一些地方,干事者败在了“琢磨干事者”之手,久而久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干事创业的良性环境与氛围。(“劣币”“良币”分别指什么?)(2分)“劣币”指“琢磨干事者”(1分),“良币”指“干事者”(1分)。(2)事业成败最终在人,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再美的蓝图恐怕也会在“落实”中走向 “落空”。(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突出无容人之功的严重危害(1分),从而强调有容人之功的重要性(1分)。5. 请简要分析段的论证思路。(5分)第段首先引出论题(1分),第段从反面提出中心论点并举例论证(1分),第段分别从正反

    12、两个方面阐述容人之功的内涵(1分),即求同存异、从善如流(1分),共创共享,孕育美德(1分)。三、(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9分)越活越平淡叶春雷人,是一点点活明白的,也就一点点平淡了。但两个词要辨析一下:平淡与平庸。古人追求平淡,但从来不提平庸。我们知道一句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就是说,平淡中藏着极致的绚烂,但平庸就不同,看起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眼望穿。好像有这样一种分别,平庸的人似乎越活越张扬,真正有本事的人却越活越平淡。元稹有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是说爱情的,但用在人生中,也同样适用。刘姥姥到大观园,出尽了洋相。因为她从来没见过

    13、那些东西,包括自鸣钟。平庸的人,那种张扬有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有古贤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华盛顿总统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了,却不享受胜利果实,跑回家种地去了。在美国任何一本介绍园林艺术的书,都少不了要提到华盛顿,因为他醉心于此,对此做出过大贡献。后来美国要实行联邦制,需要一个总统,美国人民选中了他,他高高兴兴当了一届总统。却又跑回家种地去了,因为他反对总统终身制。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不是不做功,而是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华盛顿可能不知道老子这句话,但他的行为与老子的这句话是暗合的。这说明

    14、什么?说明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一个满脑子名利思想的人,天天喊 “放下”,怎么着都显得矫情。口口声声喊“放下”的人,正是把名利抓得紧紧的人。口是心非,的确是很多人的通病。伟人是有根性的,所谓根性,就是智慧。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从来不刻意去表白什么,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流露。一个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想在每个公开场合刻意去显摆自己,说严重点,就是这个人的心态出了问题。很多人的毛病,就是太害怕平淡,一说到平淡,就仿佛脚上踩着地雷一样,惶惶不安起来。所谓名利场,宠坏了一批有钱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喜欢被人围着,被人奉承,就像过去的那些官老爷,总喜欢那些抬轿子的,吹喇叭的,清道的

    15、。要是没有人抬轿子,吹喇叭,在前面甩着鞭子清道,他就觉得自己没有存在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大约是读不出陶潜 归去来兮辞中的那种平淡意味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在年轻人看来,这样封闭的生活真的是了无生趣吧。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慢慢醒悟到,陶潜在一方小天地中,实在把日子过出了大丘壑。陶潜这个人,自有他的福分。这种福分,自然与他的天分有关。一个人天生不慕荣利,他放起手来,就是那么自然,就像随手扔掉一颗小石子一样轻松。在陶潜,这是自然而然;在我们,却未必。即使舍不得,放手吧,我还是想说,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一个人慢慢沉到人群中去,像一粒盐,融化到水中去,盐消失了,但水却慢慢有了咸味

    16、。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沉到水中的一粒盐。用庄子的话总结:“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为什么认为这块金属是不祥之物?原因很简单,它太张扬,老以为自己有铸造成镆铘宝剑的才华。问题是,你即使有这个才华,其实也不必说啊!(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7年10期)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真正有本事的人越活越平淡。2. 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做到越活越平淡?(4分)越活越平淡的人具有心如止水的淡然,淡泊名利;越活越平淡的人具有大智慧,懂得放手。3.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慢慢懂得平淡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

    17、得形象具体。4. 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示例: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5. 有人说,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在不甘于平淡中拼搏出来的,作者却说我们要越活越平淡。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4分)示例: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平淡是生活的真谛,是通向幸福的小舟,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就是因为人们不安于平淡,追求过度的权力,但安于平淡绝不是甘于平庸,而是把平淡的生活过出极致的绚烂,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四、(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9分)本来面目长

    18、如故 韩青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而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而事实早已说明: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荧幕形象风流倜傥,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可是,他并不恃才放旷,而是更加谦逊,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

    19、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

    20、,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迟了一步,但是,他终究没有食言,没有改变自己始终如一的本色。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说实话,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美国作家福克纳曾有一段时间为金钱而写作。他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状况如同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

    21、与华纳、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为他们写剧本,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却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这使得他背离了真正的自我,也使他的写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那么他的文学成就会更大。所以塞内克说:“始终如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当然,有时候,一个人看起来颠三倒四,而那未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胡舜陟在癫僧中提到这样一个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讨到的钱多了,就在

    22、路上给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这样的变化,我们在登山中常会遇到,但是,不管你走的路有多弯,而到达顶峰的心一直都没变。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始终如一的标准,不是看其外在,而是观其心。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会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6期)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我们要好好地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节操。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这才是真正

    23、的始终如一。(“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指真正始终如一的人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2)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杂质”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指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3.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道理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的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4. 下列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4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2)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

    24、魂的舵手。罗斯福第(1)句更适合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因为屈原的话强调的是用生命坚持自己追求的东西,更能证明第段的论点。5.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本段首先表明“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的观点,然后选取作家福克纳背离自我为金钱而写作,导致写作遭受巨大损失的事例进行具体论证,最后引用塞内克的话总结出高尚的品德是始终如一者的根基。第2类 哲思启迪(4篇)五、(2017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4题。(13分)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

    25、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

    26、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毛泽东同志不但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

    27、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农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选文的中心论

    28、点是什么?(3分)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 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论证方法2分,具体突出1分,观点1分)3. 选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第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段首句一 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第段内容和第段内容各1分,两段与第段首句一 一对应1分)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C)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

    29、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六、(2017重庆八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20分)幸福是一辈子的功课张松梭罗说:“一个人生前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成家立业是幸福的,有一份好工作是幸福的,恋人之间的一个小惊喜是幸福的。幸福不是奢侈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当然,幸福与否,关键是心态。悲观者与幸福无缘,心里有各种担心,肩上扛着各种忧愁、焦虑,总是杞人忧天、患得患失。诗

    30、人塞涅卡说“为未来担忧的人真是悲哀”。话虽有些偏激,却饱含深刻的道理。生活中,很多人有这种危机感,每天像上紧的发条,被逼着往前走,怕输掉未来,现在就必须努力,心里的弦紧绷着,夜不能寐、寝食难安、身心疲惫,何来幸福可言?这和儒家学派的观点如出一辙:“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对于没有得到的东西,很想得到;得到后,又怕失去。正是这种对欲望不舍地追求,才是痛苦的根源。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满足时痛苦,不满足时无聊,人生就在欲望和痛苦中摇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苦苦追求。当你抚摸到幸福时,下一个痛苦接踵而至。于是,人生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 幸福就像一辆汽车,豪华版未必会

    31、让你舒适、惬意。因为,你要担心路况够好,车位足够大,与其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不如买一辆简配版。车子不够好,小偷不会光顾,停车方便、快捷。麻烦越少,幸福感就越高。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碗饭、一瓢水,住穷陋小巷,放到现在,相信很多人不屑,还没有小富心里就开始安定,认为这是胸无大志的表现。正确的人生,应该小时候开始发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年后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老了还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气风发。人就像一台机器,要不停地运转,赚钱得到别人的尊重,给幸福贴上豪华的标签,却失去了人生中一些与生俱来的珍贵。这样的幸福,真的很贵,倒

    32、不如简配版实在,将目标定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情趣和平凡小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一家人在一起亲密无间,不受外界的打扰,各做各的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杨先生写字,各不相扰。不过,钱钟书却很“淘气”,趁杨绛熟睡之际,在她的脸上画个花猫;也会给她的自画像画上眼镜,添上胡子。正是这些小情趣,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无处不在。康德是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每天都会出门散步。教堂凌晨的钟声响起,他准时迈出门。他散步不仅定时,还定点,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不少。数十年如一日。他没有缺席一次。康德说:“假如我不去散步,我会很痛苦,每天定时散步,这就是幸福。”幸福就这样简单,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很平常的生活小事。 真正的幸福不是在别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