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docx

    • 资源ID:330632       资源大小:28.6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docx

    1、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奇树: 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hu)滋: 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荣: 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

    2、的花为荣。 遗(wi): 赠送,赠与。 馨(xn)香: 香气。 盈: 充盈,充积。 致: 送到。 贵: 珍贵。 感: 感受,感动。 别经时: 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 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这两句运用的

    3、是对比的手法。 整首诗围绕着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1.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 答: 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案:

    4、 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龟虽寿 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

    5、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龟虽寿: 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神龟: 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 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 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 良马,千里马。 伏: 趴,卧。 枥: 马槽。 烈士: 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暮年: 晚年。 已: 停止。 盈缩: 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但: 仅,只。 养怡: 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

    6、,愉快、和乐。 永: 长久。 永年: 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 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赏析 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 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7、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答: 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指什么? 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最重要,不应因年高而消沉,而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 答: 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6.表现作者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

    8、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 答: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8.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 答: 慷慨,豪迈,激昂。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

    9、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 高耸的样子。 。 瑟瑟: 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 多么。 惨凄: 凛冽、严酷。 罹( l )凝寒: 遭受严寒。 罹,遭受。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赏析: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这是第二首。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

    10、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1. 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答: 这是环境描写。 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2. 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 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 3. 一何是什么意思?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 答: 多么。 第一个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4. 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11、,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答: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6.作者在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笔下的松柏是一种立寒风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强者形象。 7作者写诗的目的是想勉励堂弟,但全诗没有一句勉励的话,却描写了风霜中的松柏。 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 运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 作者用高山劲松的不畏狂风霜雪比喻人也要像它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劝勉堂弟做一个坚强的人。 这样写使得人生

    12、道理的阐述形象生动而富有震撼力,丝毫不显生硬呆板。 8. 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梁甫行 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 妻子孩儿象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免在我屋里游行。 或 千里内有的刮风有的下雨。 艰苦啊,海边的贫民,寄居栖身在荒郊野地。 妻儿老小像禽兽一样,在深山老林奔波不息。 破陋

    13、的房子多么荒凉冷落,狐狸野兔在屋里窜来窜去。 【注释】 八方: 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称八方。 异气: 气候不同。 剧: 艰苦。 行止: 行动止息,这里泛指生活。 林阻: 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 用柴草编成的门,形容房屋极其简陋。 翔: 这里指自由自在地窜来窜去。 我: 代海边民自称。 1.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

    14、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野望 唐代: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o):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 傍晚。 薄,迫近。 徙倚(xy): 徘徊,来回地走。 依: 归依。 秋色: 一作春色。 落晖: 落日。 犊(d):

    15、 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1. 试分析首

    16、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

    17、采薇的原因。 答: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18、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 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答: 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梅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

    19、手法: 白描的手法写景,自然朴实。 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注释 1.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 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 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

    20、名蛇山,遂建楼。 3.乘: 驾。 4.去: 离开。 5.空: 只。 6.返: 通返,返回。 7.空悠悠: 深,大的意思 8.悠悠: 飘荡的样子。 9.川: 平原。 10.历历: 清楚可数。 11.汉阳: 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 故乡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

    21、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6.用自己的语

    22、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

    23、怅。 9.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

    24、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征蓬: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5)都护: 这里代指前线。 (6)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 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1. 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

    25、 答: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答: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

    26、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5.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的意境吗? 答: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6.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

    27、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 渡荆门送别 唐代: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 荆门: 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 远自。 楚国: 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 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 长江。 大荒: 广阔无际

    28、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 移下。 海楼: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 依然。 怜: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 喻行程之远。 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 绘意境: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赏字词: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

    29、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 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3. 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 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 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4.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

    30、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5.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 字内)。 答: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

    31、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1. 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

    32、,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2.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3.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4.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5.浅草: 浅浅的青草。 才能: 刚够上。 没(m): 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6.湖东: 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

    33、东北面。 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7.阴: 指树荫。 白沙堤: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赏析: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1. 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 答: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