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266847       资源大小:19.1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Word文档格式.docx

    1、农作物的种植:南北朝:品种增多。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南方开始种茶。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陆羽著茶经。明清: 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新品种的引进: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2、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孝文帝创均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实行均田制、租调制,设仓库、开运河、修驰道。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沟

    3、通了南北经济。前期沿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贞观年间强调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武则天时重视农业生产;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人丁和田亩为依据,以银两(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为形式交纳赋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清康熙年间: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和财产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并最终被废除以两税法和摊丁入亩为标志;(2)由劳役、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

    4、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税种由繁化简,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纳绢或布、钱、银两代役,以“庸”、募役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以重税。从总体上理解赋税制度1)征税标准的变化: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2)变化的影响: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对农民从事工商业的限制有所放松,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3)按税种分类: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编户齐民、租庸调;以田亩为主田赋: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

    5、条鞭法;以户为主的征收货币的资产税: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以丁男为主的兵役、徭役和杂役等。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炼铸造(1)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技术、雕铸艺术,代表作品:莲鹤方壶。(2)两汉: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还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水力鼓风,低温炼钢和冶铜、铸铜。(3)魏晋时期:百炼钢技术成熟、发明灌钢法。(4)唐朝:采用切削、抛光、焊接工艺。(5)明清:广东佛山冶铁业和云南个旧锡矿开采业规模大、分工细。2、纺织业(1)战国:麻布纤维细密。丝织水平很高。(3)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分工细,品种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4)明清:江南丝织业:1)生产工具

    6、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纱绸机);2)、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双色套印技术);3)、分工日益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4)、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制瓷业(1)商周:开始出现。(2)魏晋:工艺成熟(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3)唐朝:出现唐三彩,青瓷中出现秘色瓷。(4)宋元:宋朝出现五大瓷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称。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4、造船:唐代能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南宋泉州是造船业中心和最大海港。5、手工业:战国的考工记和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特点: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渐趋细化;规模扩大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出现。三、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品经济发展商朝:商民善经商,后被称为“商人”,以贝为币,商都繁荣,重视商业。中原市场形成,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基本依附于政治中心。服务对象是贵族和大商人。隋唐: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邸店、柜坊、草市普遍。市场较前代发达,政府派专人管理物价、税收。呈现繁荣景象。宋元:北宋时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镇的兴建和发展,如景德镇;北宋时四川出现了纸币“交子”。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当时的全国

    8、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历史影响: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这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是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重要的商业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是新兴的封建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长安、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国的

    9、商业大都会;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都市中心;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称;“扬一益二”反映了成都重要的工商业地位;广州、登州、扬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京、南京全国性商贸城市。3、重要的历史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奠基于魏晋,开始于唐末,完成于南宋。转移规律:。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转移是指从关中地区向黄河、长江流域的转移;由北向南转移是指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转移。两种趋势相互交织。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

    10、较重视发展经济;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晋室偏安建康,宋室南渡临安)。启示:政局的稳定是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重要保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明朝中后期,一些“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现。特征:微弱、稀疏;出现在人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经济思想的比较“重农抑商”思想产生于战国时代,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指导思想。其原因是新兴地主阶级政

    11、权为积累财富,壮大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控制人口,巩固统治。表现:(1)统治者强调本未意识;(2)注意减轻农民税收负担,防止其大量破产而成为流民;(3)抑制土地兼并;(4)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自由流动;(5)限制商人和其商业活动,从仕途、赋税、主营行业(盐铁官营)、日常生活等方面加以限制。形成原因:(1)农业是封建国家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2)田税是封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3)农民在土地上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稳定;(4)封建社会商品贸易不发达,从事商业的生活保障不稳定;(5)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根本原因。评析: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有积极作用。在后期(明、清)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明未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封建体制和思想的束缚,有很强的创新性,但在封建社会直至20世纪上半叶始终没能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