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x

    • 资源ID:325268       资源大小:3.09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x

    1、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总论我国法定传染病小结:甲类传染病1.鼠疫2.霍乱记忆:老鼠乱窜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不留痕迹2,隐性感染考点:1.三无:无症状;无体征;无常规辅助检查异常。2.一有:有抗体。3.最常见: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A.健康携带者B.潜在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不典型病例正确答案C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由于病原体本身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

    2、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全有:有症状;有体征;有辅助检查;有病原;有免疫4.病原携带者其发生于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之后,分别称为健康或恢复期携带者。由于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人们注意,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重要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潜伏择机(免疫低时)发病;一般不传染别人病原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两个因素致病力包括: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及扩散的能力。2.毒力毒素包括:内毒素;

    3、外毒素。毒力因子指如痢疾杆菌的侵袭能力、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溶组织能力、钩虫丝状蚴的穿透能力等,均与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关。霍乱外毒素3.数量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4.变异性病原体因遗传、外界因素如免疫力或药物而产生变异。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无分别攻击特异性免疫精确制导攻击1.非特异性免疫无分别攻击包括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和体液因子。(1)天然屏障作用:外部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等。(2)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3)体液因子:包括补体、溶菌酶及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4、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特异性免疫 精确致导攻击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仅针对此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对其他抗原无作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按其表面抗原分为4和8两个主要亚群T淋巴细胞(2)体液免疫: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其致敏浆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免疫球蛋白)中和相应的病原体抗原及其毒性物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分为、及5种出现最早,持续时间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可用于早期诊断则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故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主要作用于原虫和蠕虫。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

    5、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1)经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传播。(2)经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传播。(3)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受感染的接触传播:如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传播。(4)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疾病的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如性传播、输血注射或母婴垂直传播,如慢性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3.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一般而言,人群对传染病普遍易感。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域性:我国疟疾多见于南方地区季节性:流行

    6、性乙型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好发于冬春。自然疫源性疾病: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间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如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人类进入这些地区可受染及发病。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条件、卫生设施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有决定性的影响。阶段小结: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临床特点急性传染病通常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及恢复期4个阶段。1.潜伏期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 2.前驱期

    7、从起病至出现该病明显症状时的一段时间。前驱期的症状 主症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传染病治疗 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传染病的治疗不仅要治愈患者,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因而治疗原则应是早期、彻底及综合治疗.既要治疗及护理患者,又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传染病报告2.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发现甲类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在城镇于2小时内,在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发现乙类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城镇要求6小时内上报;农村12小时内上报;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小时上报。乙类传染病的传染性非典型

    8、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四)药物预防常见传染病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丙、丁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急性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其适应证为:、在活动性复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肝活检示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适应证:活动慢性肝炎+急性丙肝(1)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还需加用利巴韦林。急性肝炎(除丙肝外),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不适用干扰素治疗。重型,急性不能用(2)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如拉

    9、米夫丁100、阿德福韦10、替米夫定600或恩替卡韦0.5等。核苷类药物疗程至少1年。但长期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可使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预防1.控制传染源 包括对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以及观察接触者和管理献血员。2.切断传播途径 推行健康教育制度;加强血源管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等。3.保护易感人群 【例题】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局部碘酒、酒精消毒B.注射干扰素C.注射乙肝疫苗D.注射丙球蛋白E.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E 肾综合征出血热概念 考点:三大主症 记忆方法:顾名思义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

    10、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亦称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布尼亚病毒属,病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 (陷阱考点)主要是携带本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在我国以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及褐家鼠为主,它们既是宿主动物,又是本病传染源。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例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A.啮齿类B.猪C.病毒携带者D.犬E.急性期病人正确答案A2.传播途径 核心特点:具有多种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病毒经创口侵入人体;呼吸道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吸附于尘埃上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消化道传播摄入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病毒可通过破损的

    11、口腔黏膜或胃肠黏膜侵入人体;螨媒传播:带病毒的革螨或恙螨通过吸血传播常考点易错点【例题】关于出血热哪项是错误的A.可以接触传播B.可以呼吸道传播C.可以螨媒传播D.可以垂直传播E.可经蚊媒传播正确答案E螨媒 记忆:热血满怀垂直传播:鼠或人体内的病毒均可经胎盘传给胎鼠或胎儿。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4.流行季节在5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有两个发病高峰季节、前者多为家鼠型,后者多为野鼠型。临床表现知识框架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低,少,多,灰【例题】出血热在少尿期之前是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高血压期D.多尿期E.恢复期正确答案B发热期核心知识

    12、三痛三红出血肾损头痛、腰痛、眼眶痛发热期 三红发热23日后出现小血管损伤引起的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颜面、颈及上胸部皮肤明显充血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发热期 出血出血点常见于软腭、腋下及胸背部,皮肤出血点常排列成条束状(鞭击样)或抓痕状,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便血或大片瘀斑。肾损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蛋白尿,尿量减少,肾区有叩击痛。蛋白尿【例题】某患者于1月3日起发病,3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查体:重病容,上胸部皮肤明显充血潮红,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12109,N72%,L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

    13、尿蛋白(),25个,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C低血压休克期 热退病情反而加重特征性改变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不久出现血压下降。少尿期少尿期核心: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尿毒症毒素积蓄高血容量高血容量综合征头痛、头昏、血压升高、脉压增大、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全身水肿、腹水,严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压高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例题】脑水肿多产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哪一病期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正确答案C多尿期 低钾血症循环血量增加,

    14、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导致尿量显著增多(24小时尿量大于3000)尿液大量排出,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乏力、腹胀、心慌)低钾表现:动力下降+心律失常恢复期病程34周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精神、食欲逐渐好转,症状消失,体力恢复。一般恢复需13个月,重症患者可达数月。治疗治疗原则“三早一就一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及少搬动)及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和肾功能不全)1.发热期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支持与对症治疗;早期可予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或干扰素2.低血压休克期治疗以防止休克为主,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3.少尿期治疗 量出为入原则是稳定机

    15、体内环境的平衡(水、电解质、酸碱、氮质平衡) 、促进利尿、防治并发症。控制入量,一般以前日的出量(尿量、大便量和呕吐量)加400600为当日的补液量。必要时予血液透析治疗(最有效)。4.多尿期洽疗 原则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5.恢复期治疗 应加强营养,继续休息13个月,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主要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1.管理传染源,做好防鼠灭鼠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 皮肤伤口应及时包扎,避免被鼠的排泄物污染;搞好环境卫生,避免鼠的排泄物污染环境;防螨灭螨。3.保护易感人群 不野外留宿或坐卧草丛,疫区作业穿五紧服,裸露部位涂防虫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防螨类叮咬。接种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阳性

    16、率可达90%左右。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中的一个型,病毒颗粒呈球形。乙脑病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 受感染的动物如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陷阱考点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4.发病季节 夏秋本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夏秋季(7、8、9三个月内)。小结:基础部分重要考点1.主要传染源:猪2.病原:乙脑病毒3.传播途径:蚊叮咬4.发病季节:夏秋季以毒攻毒,蚊子咬猪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一般1014日。临床分期典型的临床经过分四期,即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7、初期:病程第13日。起病急,高热,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可出现精神倦怠或嗜睡,少数患者可出现颈项强直及抽搐。高热头疼极期:三大严重症状病程第410日。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炎的症状,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关于乙脑哪项正确A.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B.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C.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D.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E.高热、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正确答案B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高帅富抽疯了1)高热:体温

    18、常达3940以上,可持续710日。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2)意识障碍:为常见症状,表现为嗜睡、昏睡或昏迷,昏迷越深,时间越长,病情越重。3)惊厥或抽搐:为乙脑严重的症状之一。抽搐可呈局部(面部、眼肌、口唇)或全身性、阵发性或强直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4)呼吸衰竭 最严重,主要死因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及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5)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等阳性体征。(详见流脑)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躁动、喷射性呕吐。脑疝出现浅反射如腹壁反射和深反射如膝、跟腱反射消失。锥体束受损常

    19、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增强等。深昏迷者常有膀胱肌麻痹、尿潴留、直肠麻痹等。恢复期神志转清,以后语言、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个别患者可有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甚至去大脑强直等,积极治疗可于半年内恢复。后遗症期少数重症患者于半年之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以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等最为多见。临床类型 体温神智抽搐呼衰轻型 3839 神志清楚无抽搐无呼吸循环衰竭中型3940 浅昏迷偶有抽搐无呼吸循环衰竭重型40中度昏迷反复抽搐无呼吸循环衰竭极重40 深昏迷持续抽搐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改变压力

    20、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多在(50500)106,蛋白轻度增高,糖量及氯化物正常。对比:流行性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检查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阳性可确诊。病毒分离 病程早期可从血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但阳性率极低。诊断及确诊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7、8、9三个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多见于儿童。 夏秋季2.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脑炎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数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可确诊。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隔离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加强

    21、护理;营养与补液支持治疗。2.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患者的三大危重症状,亦是抢救治疗的三大关键问题。(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体温控制在38左右为宜。(2)抽搐:脑水肿引起者应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所致应加强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通气不畅所致脑缺氧者,以吸痰、给氧为主;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则以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药物镇静治疗,可配合亚冬眠及针灸。(3)呼吸衰竭: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可用中枢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人工呼吸器支持治疗。(4)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常用脱水剂为20%甘露醇,每次12静滴或推注(2030分

    22、钟内),每隔46小时1次,疗程24日。3.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恢复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加强营养。酌情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如针灸、按摩、推拿和功能锻炼等。预防 灭蚊与防蚊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及疫苗注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2.灭蚊与防蚊是切断本病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3.预防接种钩端螺旋体病分群常见的是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七日热群、流感伤寒群、秋季群、澳洲群、致热群及爪哇群等。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临床表现最重。波摩那群最多见流行病学传染源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猪和犬。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接触疫水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污染水、土壤及植物,

    23、接触这些污染物,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此外,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母婴传播。流行特征 夏秋,南方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管道工人等被感染的机会多,发病较高。本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较严重,秋收水稻,暴雨洪水泛滥之后多发。临床表现潜伏期220日,一般10日左右。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三期五型。三期五型 单纯型/流感伤寒型最多见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起病后13天,为全身感染中毒表现三症 ;三征症状 三症 (发热,酸痛,一身乏)发热,多急起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严重时肢体软弱,难以下床体征: 三征(眼红、腿痛、淋巴大)结膜

    24、充血,咽部充血,软腭出血点腓肠肌压痛明显,重者拒压 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疼痛,有压痛2.中期(器官损伤期)起病后310天。按不同表现分为5型3.后发症 本质:迟发性变态反应(炎症)少数患者在热退之后一段时间,由于迟发性变态反应,出现后发症。(1)后发热(2)反应性脑膜炎(3)眼后发症:在热退后1周至1个月左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巩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4)闭塞性脑动脉炎出现较晚,在病后26个月因反应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而出现偏瘫、失语,可短暂反复发作。小结:钩体病关键词腿痛(腓肠肌痛)眼红(结膜充血)淋巴结大乏力夏秋雨水洪水南方农民,管道工,渔民【例题】20岁下水管道工,9

    25、月1日入院,发热,全身软,腿痛1周,眼红,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象正常,凝集溶解试验1:400,临床诊断A.钩端螺旋体病B.伤寒C.出血热D.疟疾E.流行性乙型脑炎正确答案A伤寒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D组。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内毒素。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经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季节终年可见,夏秋季为多,多系散发,偶有暴发流行。病理变化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显著结合临床:右下腹痛(与菌痢区别左下腹)临床表现初期 无特异性:菌血症及中毒表现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57日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极期病程第23周。持续高热热型主要为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持续时间1014天;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有便秘或腹泻,下腹有轻


    注意事项

    本文(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