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

    • 资源ID:3239292       资源大小:152.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

    1、【小升初】(一)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j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ng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n(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

    2、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

    3、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入学舍( 私下的意思 ) 辄默记( 总是(常常)、就 )儿痴如此( 入迷 ) 恬若不见( 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听已,辄默记。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

    4、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答:其根本原因是: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二)张无垢u勤学 张无垢u谪zh(1)横浦,寓(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3)辄zh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4)十四年。洎j(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之迹隐然(6),至今犹存。(鹤林玉露) 【注释】(1

    5、)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2)寓:居住。(3)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4)如是者:象这样。(5)洎:等到。(6)双趺之迹隐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还存在。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张无垢谪横浦。( 降职远调贬官 ) 就明而读。( 光,光亮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总是 ) 如是者十四年。( 这 )2翻

    6、译下列句子。 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双脚踏出的痕迹到现在还隐约可见。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 如: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东汉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悬梁刺股”等(三)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l(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

    7、7)苟且(8),或(9)答人简札zh(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 (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稍微。(1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

    8、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书法、于是,就 ) 平生于书。( 对于、对、写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临摹 、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或答人简札。(有时) 2翻译下列句子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稍微有一点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u(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5

    9、),饯行于郊衢q(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0、。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秦青弗止。( 不,没有 ) 响遏行云。( 阻止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2)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i(3),辄zh以水沃面(4);食不给j,啖dn(5)粥而读。既仕,每慷慨

    11、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n受贬(6),由参知政事谪zh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 【译文】(1)孤:幼年丧父;(2)每:常常;(3)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睡懈怠;或:有时;(4)辄以水沃面: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沃:洗。(6)乃至被谗受贬: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谗:说别人坏话;(7)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

    12、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啖粥而读。( 吃 ) 辄以水沃面。( 往往,总是 )食不给。( 供应 ) 乃至被谗受贬。( 说别人坏话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

    13、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 答:岳阳楼记;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六)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1)记问不若

    14、人,群居讲习(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wi绝编,迨di(5)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7)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 (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1)患:担心,害怕;(2)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已经;(4)游息:游玩休息;(5)迨:等到;(6)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玩耍休息了

    15、;(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 ) 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 ) 迨能倍诵乃止。( 才 ) 咏其文。( 吟咏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3

    16、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C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 韦编三绝 )【小升初】(七)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1)画地,教以书(2)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摘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

    17、边。茎可以编席箔。(2)书:书写。(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4)或:有时。(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从小写的诗、赋等文字,下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D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

    18、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欧阳修四岁而孤。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照着进行抄写。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答: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小升初】(八)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安敢戏其

    19、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 昧行(5) 乎?” 平公曰:“善哉!” (刘向世说新语) 【注释】(1)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晋平公向盲乐师师旷请教说:“我现在七十岁了,准备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师旷说:“盲臣怎么敢跟国君开玩笑呢?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

    20、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暮( 晚 ) 戏( 戏弄,开玩笑 ) 闻( 听说 ) 善( 好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1、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小升初】(九)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

    22、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译文】吴王阖闾h l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

    23、,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阅读训练】1、解释文

    24、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 ( 攻打、进攻 ) 旦( 早晨 ) 子( 你 ) 延( 伸长 )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 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 乃 ) 句:( 乃罢其兵 )。 (2) 如是者三旦。 字:( 此 ) 句:(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螳螂 欲取蝉,而 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黄雀 欲啄螳螂,而 黄雀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 螳螂 、蝉 和 黄雀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下列句子。

    25、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知了、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小升初】(十)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di xi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为:给。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着。故:从前。耳:耳朵听。鸣:鸣叫声,作名词。掉:摇摆。奋:竖直。蹀躞(di xi):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

    26、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为:( 给 )如故:( 像先前一样 )鸣:( 叫 声) 奋:( 竖起 )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小升初】(十一)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y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h拂王旃zhn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

    27、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注释】田:同“畋”,打猎。虞人:掌管山泽的官。旃(zhn):红色曲柄的旗。必:完全肯定。【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王引弓欲射。( 拉开 ) 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小升初】(十二)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28、”次非rng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x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荆(jng):古代楚国的别称。 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反:同“返”,回,归。中流:江中心。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10一种凶猛动物。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尝:曾经。攘(rng)臂祛(q)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

    29、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 1解释: 于:( 在 )反:(同“返”,回,归)全:( 保全 )复:( 又 ) 2翻译: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小升初】(十三)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


    注意事项

    本文(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