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7多套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321857       资源大小:59.4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7多套卷含答案.docx

    1、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7多套卷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qng jng qin ln fn wi ch n du m(_) (_) (_)(_) (_)fn bin cn ln z s b jn ku d(_) (_) (_) (_) (_)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浙江(zhzh) 孔隙(kn kn) 臀部(tndin)蜿蜒(wnwn) 盘曲(qq) 漆(q x)黑似的(ssh) 即使(jj) 稍(sho so)微三、形近字组词。载( ) 膝( )栽( ) 漆( )四、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异:A不相同的。 B别的,另外的。 C分开。D奇怪。 E特别的。(1)

    2、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_)(2)这个山洞里的石钟乳和石笋,不但奇形怪状,而且颜色各异。(_)(3)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_)五、多音字组词。没mi(_)m(_) 刹ch(_)sh(_) 荷h(_)h(_)六、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句子排排队。(_)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_)过了孔隙就来到了内洞。(_)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_)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_)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_)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七、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

    3、而缓,时而急。(_) (2).后来太阳才慢慢地沖出重围,出现在天空。(_)(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_) (4).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_)八、按要求写句子。(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_(2)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照样子,补全句子)怎样美的一处风景呢?_,是这样_。九、读课文,填一填。(1).本文的作者是_,文章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路上、_、_、_、_、出洞。(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

    4、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句话是描写_洞的,主要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它_的特点。(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从加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_。十、口语交际。某旅游景点有如下一则温馨提示:走路不看景,留神您脚底;看景不走路,驻足观美景。这则提示告诉游客什么呢?这样的提示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_十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生物的“睡眠”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干什么来了?

    5、逮蚊子、逮夜蛾一类的昆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这些候鸟那样千里迢迢,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不,都不是。蝙蝠采取“睡眠”的办法来对待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偏僻、昏暗,可以躲避风寒的山洞或屋檐进行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们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哩。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叫“冬眠”。不但蝙蝠爱睡大觉,善于“金蝉脱壳

    6、”的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哩!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就怪了!海参吃海底的虫子浮游生物。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原来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生活,海底再也没有海参赖以生存的虫子了。那怎么办呢?海参只会在海底蠕动,不会游泳浮上海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要睡上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海参的“粮食”来了,于是它们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夏眠”。蜗牛这种动物更有意思了,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它要“夏眠

    7、”;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20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缓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哟,这么说来,蜗牛真称得上“瞌睡大王”了!1.文中介绍的既会“冬眠”又会“夏眠”的动物是()。A蝙蝠 B海参 C蜗牛 D青蛙2.海参和蝙蝠一般一睡就是()。A半年 B一年 C20个月 D四五个月3.海参的“粮食”是()。A海底的虫子 B蚊子和夜蛾 C海蛇 D大鱼4.蝙蝠睡觉的方式是()。A躺在干净的树上睡觉。B蹲在黑乎乎的洞里睡觉。C独自躺在偏僻昏暗的山洞里、屋檐下睡觉。D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5.下列说法正确的

    8、是()。A蝙蝠和大雁、燕子一样是候鸟。B蝙蝠为了躲避干旱而“睡大觉”。C到了春天蝙蝠就会醒来,开始活动。D海参“夏眠”是因为夏天海底比海面冷很多,它们受不了寒冷。6.短文告诉我们,这些动物休息是为了()。A偷懒 B躲避天敌C生存 D繁衍后代7.为什么称蜗牛为“瞌睡大王”?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_十二、作文。 大自然是那样的多姿奇妙。请你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参考答案】一、清净 浅蓝 范围 刹那 夺目 分辨 灿烂 紫色 不仅 扩大 二、zh kn tnwn

    9、 q qsh j sho三、记载 栽树 膝盖 油漆四、E A D 五、没有 没收 刹那 刹车 重荷 荷花 六、5 1 2 4 3 七、排比 拟人 设问 反问 八、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一道红霞出现在天边。 踏入其中就如穿行画卷中 美的一处风景 九、叶圣陶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外 列数字 大 拟人 排比 溪流蜿蜒曲折、缓急不一 十、这则提示告诉游客看风景要时刻注意安全。这样的提示非常温馨,语言表达委婉贴心,而且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对游客能起到很好的提示效果。十一、1.C2.D3.A4.D5.C6.C7.其一,蜗牛睡觉的时间更长,它可以睡上20个月;其二,蜗牛睡觉的

    10、时间更灵活。冬天和夏天都可以睡,寒冷、干旱都可以睡,而且一旦天气适合就马上背着“房子”逛。十二、略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z hn jn yu dun zhn yun tu zh snxin y cn y n l ch sh cn ln三、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1.每次拉二胡时,我都调(dio tio)好二胡的弦,要不会影响音调(dio tio)的高低,音质的好坏。2. 星期天

    11、,我去外婆家时,在转(zhun zhun)弯的地方转(zhun zhun)了一圈。3.晚饭后,爷爷在弯曲(q q)的小路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q q )。四、选择题。(10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机器 范围 转眼间B .分辩 重何 刹那间C.油桐 溪流 映山红D.孔隙 撞破 汽油灯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弯弯曲曲)B. 形容光线非常暗。(一团漆黑)C. 形容变化极多。(变化多端)D.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颜色各异)3.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

    12、一项是( )。A. “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见红色。B.“那个地方”指的是天边,水天相接的地方。C.“小半边脸”是说天上有云,遮住了太阳。D. “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4.七月的天山一课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可以从下列词语看出来。其中有一个词语是不正确的,这一项是( )。A.进入天山B.再往里走C.登山山峰D.走进天山深处5.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游记要把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B. 写游记可以按

    13、照游览的顺序来写。C. 写游记可以按照景点的变化顺序来写。D. 写游记可以不按顺序来写,看到哪儿就写哪儿。五、填空题。(22分)1.填写合适的动词。(4分)( )范围 ( )重围 ( )溪流 ( )调子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扩大 扩张(1)一个数( )几倍,另一个数不变,它们的乘积也同样( )几倍。(2)这两家公司对各自的( )计划都讳莫如深,但它们的分店却不停地开张。漆黑 乌黑(3)她的头发( )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4)内洞一团( ),什么也都看不见。3.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 .(2)一路迎着溪流,

    1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 .4.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巴金原名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等。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2)颐和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写作顺序是:长廊( )( )( )。六、阅读理解。(23分)(一)课内阅读。(11分)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

    15、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

    16、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1.选段出自 ,作者是 。(2分)2.选段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 、 、 、 ,突出了内洞 的特点。(5分)3.文中画线的部分让我们体会出: . 。(2分)4.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点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

    17、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去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

    18、了起来。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2读短文,填空。(8分)(1)选段写了 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 、 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觉,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2)选段在描写天空中红色的特点时,用 、 来比喻,在描写太阳的特点时,用 来比喻。(3)“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句中“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 _和太阳_ _。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2分)(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19、()(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七、习作展示。(30分)以“游 公园”为题,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游览路线上的景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略。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z hn jn yu dun zhn yun tu zh sn紫红 仅有 端正 源头 竹笋xin y cn y n l ch sh cn ln镶牙 葱郁 努力 刹时 灿烂三、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0、打“”。(3分)1.每次拉二胡时,我都调(dio tio)好二胡的弦,要不会影响音调(dio tio)的高低,音质的好坏。2. 星期天,我去外婆家时,在转(zhun zhun)弯的地方转(zhun zhun)了一圈。3.晚饭后,爷爷在弯曲(q q)的小路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q q)。四、选择题。(10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机器 范围 转眼间B .分辩 重何 刹那间C.油桐 溪流 映山红D.孔隙 撞破 汽油灯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 )。A.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弯弯曲曲)B. 形容光线非常暗。(一团漆黑)C. 形容变化极多。(变化多端)

    21、D.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颜色各异)3.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 “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见红色。B.“那个地方”指的是天边,水天相接的地方。C.“小半边脸”是说天上有云,遮住了太阳。D. “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4.七月的天山一课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可以从下列词语看出来。其中有一个词语是不正确的,这一项是( C )。A.进入天山

    22、B.再往里走C.登山山峰D.走进天山深处5.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写游记要把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B.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C. 写游记可以按照景点的变化顺序来写。D. 写游记可以不按顺序来写,看到哪儿就写哪儿。五、填空题。(22分)1.填写合适的动词。(4分)(扩大)范围 (冲出)重围 (迎着)溪流 (变换)调子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扩大 扩张(1)一个数(扩大)几倍,另一个数不变,它们的乘积也同样(扩大)几倍。(2)这两家公司对各自的(扩张)计划都讳莫如深,但它们的分店却不停地开张。漆黑 乌黑(3)她的头发(乌黑)油亮,好

    23、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4)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见。3.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小提琴的调子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令人陶醉其中。4.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巴金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2)颐和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

    24、下来,写作顺序是: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六、阅读理解。(23分)(一)课内阅读。(11分)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7多套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