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全国卷3解析版.docx

    • 资源ID:3207755       资源大小:58.6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全国卷3解析版.docx

    1、高考历史全国卷3解析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考试历史部分(全国卷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答:A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孔子说:教育民众相亲相爱、和顺有礼,没有比孝道和悌道更好的了;要转移风气、改变旧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使国家安定、民众安居,没有比礼教更好的了。孝悌体现了血缘关系,所以选A.其他选项材料无体现。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

    2、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答:D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佛教造像由早期的衣表单薄、生动到整齐庄严,体现了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礼教的影响。AB选项不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C选项材料无体现。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答:A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解析:北宋时期冗官冗兵冗费,

    3、造成了政府积弱积贫的局面。从募兵制、最多时达120多万可以看出冗兵严重,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所以正确答案应选A选项。B选项材料士兵待遇优厚不能推出军队战斗力提升。CD与材料无关。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答:C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从材料关

    4、键词江南苏州地区皆佃农可以得出,该地区个体小农经济盛行,所以选C选项,ABD选项材料无体现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答:B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解析:民间设厂是1894甲午战后后,A错误 BC材料无体现,租借外国人的名字办新式企业,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所以选B。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

    5、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答:B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封建礼教,从材料里面的强调个人之权和皆反乎(古代中国强调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B选项,AD不符合题意,传播马克思主义是1917十月革命后,所以D选项错误。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像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答:D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

    6、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列宁用“半封建”、“半殖民地”两词来形容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随着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力度的加强,一部分国家会完全丧失国家主权,成为彻底的殖民地国家;另一部分国家则发生反弹,取得独立地位。大部分国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直接影响。所以正确选项D正确,选项A知识界认识相同材料无体现,材料问的是经济性质不是社会性质,属于偷换概念。B选项材料无体现,C选项普遍关注太绝对。3

    7、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答:D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图4数他劳动强解析:传统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A选项错误,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C时间不符。1953到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时间不符。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所以D选项正确。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

    8、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答:C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解析:由16世纪国王成为教会唯一头脑到17世纪60年代强调教会的至尊地位,实质是强化国王的权利,所以C选项正确,BC时间不符,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使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A选项不符合题意。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答:C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解析: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C是现实主义作品,正确选项选C。B

    9、为荒诞派作品, AD为浪漫主义作品,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答:B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解析: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材料中的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和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突,说明美国政府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B选项正确。ACD与题意无关。 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

    10、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答:A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解析:20世纪70初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危机,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材料中的密特朗就任总统后实行国有化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结果会加剧经济恶化,所以A选项正确。B项与材料的相反,C项应是通货膨胀,D项放弃太绝对。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

    11、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

    12、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答:同:建立了疆城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

    13、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答: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

    14、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4

    15、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旱。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6、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答: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答: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

    17、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答: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答: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

    18、对德国形成两面央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陝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答: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答;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全国卷3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