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汇编.docx

    • 资源ID:3206582       资源大小:39.1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汇编.docx

    1、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汇编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近期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充分释放我国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和持久动力。进入“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更加重视流通体制改革的顶层

    2、设计,更加务实地改进流通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与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紧密相关的我国零售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目前零售企业的发展还存在那些问题?在电子商务与网络零售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零售业如何通过创新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寻求自身发展等问题,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零售业发展历程回顾、发展现状与问题、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初步回答。一、零售业发展的历史变革与动因零售(retail)一词源自法语,意为“切碎”,相对批发而言,指大批量买进并小批量卖出的商业活动。在商品经济社会,零售业就是向个人、家庭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的行业。零售

    3、企业的零售活动可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上门推销、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还常常伴随商品出售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维修、安装等。零售业随着流通业的第一次分工-批发业和零售业分离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150多年的历程。随着生产能力与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适应这方面变化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零售业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并逐渐取代生产商在商品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纵观世界零售业发展历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次变革:第一次零售业革命-百货店的诞生。1852年在法国,第一家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店诞生,标志着零售业开始了第一次革命。百货店是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销售方式的现

    4、代销售业态,是零售商业领域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生产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组织上的直接反映。其产生是生产和消费叠加作用的结果。生产方面主要是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机器大生产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物质产品丰富为百货店提供了货源保障;同时技术进步带来产品标准化提高,使明码标价、批量销售成为可能。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给百货店的产生创造了需求条件。从而使百货店在1860-192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零售业革命-超市的产生。超市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但其真正发展是在“二战”以后。超市是在继承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的优势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创新,采

    5、取了“自助式”或“开架售货式”的经营方式以及“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的经营策略,使顾客购买商品更方便、自由,满足了消费者一次性集中购物需求。超市的出现反映了经营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时也与生产技术和消费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如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超市利用电子设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第三次零售业革命-连锁商店的兴起。与前两次零售革命相比,连锁商店的兴起,是零售业组织方式的创新与变革。连锁商店的实质,是把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流通领域,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目前连锁经营在零售领域更多地用于超市和专卖店两种业态。连锁

    6、经营的兴起和发展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主要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支持。POS系统的开发应用,ECR系统的产生及卫星系统的应用等都为连锁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第四次零售革命-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的突破和成就就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流通效能和生产经营水平,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更为紧密。网络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运用也对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孕育了新的零售业态,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模糊了企业经营边界,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加剧了零售业的竞争。以上零售业的变革,始终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零售业内部竞争的推动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这也是零

    7、售业变革的三大主要驱动力。信息技术促进了零售功能的转变和地位的提升;行业内部激烈竞争又促进零售业内部提高技术与经营水平,发掘市场潜力,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许多新的零售业态基本都是竞争带来的结果;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又是零售业变革的外在推动力,零售业作为流通的终端环节,直面消费者,消费领域的任何变化都对零售业产生直接的影响,零售业态的创新都与居民消费需求密切相关。零售业功能与地位的提升和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的推动,但本质上离不开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动与支撑。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谁拥有的信息多,谁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大,谁就会在竞争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零售业正是由于直面消

    8、费者,掌握消费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在与生产商的博弈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力,强势的零售企业往往能凌驾于生产商之上,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根据消费需求信息,对供应链进行重新整合,组织引导生产商进行生产。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搜集处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从零售企业营销角度分析,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及成功的经营可以证明。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配送系统、商品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天天平价战略在业界都是经典案例。沃尔玛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信息技术战略与传统物流整合的基础之上。沃尔玛在20世纪70年代就率先使用

    9、了卫星通信系统,21世纪伊始,又投资近百亿美元实施“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建设。凭借先发优势和科技实力,沃尔玛的店铺迅速发展,遍及美国并走向世界,目前沃尔玛在27个国家拥有1万余家店铺。在20世纪90年代,沃尔玛就在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所有店铺、配送中心及所有商品,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信息,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送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又与6000多家供应商相连,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库存系统(VMI)。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沃尔玛创造了零售业“神话”,成功地打造了商业零售帝国的地位。二、我国零售业发展历程及目前零售市场概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短

    10、缺经济的长期存在,由于经济的“分配型”特征,商品流通体系表现为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型特征。在封闭的经济系统内,所有商品均由国家统购包销,严格按照由一、二、三级批发再到零售环节(简称一二三零)的单一渠道进行流通;作为分配型商品流通体系的主体,国有批发企业在商品流通中执行的是一种行政分配职能,即按计划将稀缺商品均衡分配到社会各部门,以维持基本的生产与生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也进入了市场化改革进程。商品流通领域改革首先必然要从破除传统的“一二三零”流通体系开始,对传统体系中执行行政分配职能的国有批发企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包括开放工业自销、恢复和鼓励个体商业、取消国

    11、有批发商的垄断特权、实行国有批发商政企分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国有垄断商业企业独占批发环节的局面得到实质性改变,原有的掌握主要商品资源分配权的一、二级采购供应站纷纷解体或转型,商品流通开始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格局。此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大约三次转折时期;第一次转折期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即三十年前,零售业主要依靠业态创新(如超市)与组织创新(如连锁经营),初步改变了零售业分散、小规模和管理落后状况,实现了初步规模化经营;第二次转折期始于十五年前,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期,零售业对外资从局部开放转变为全面开放,我国零售业由此开始了本土范围内的国际化竞争,产权变革与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零

    12、售业的发展,竞争的结果是,外资零售业发展由慢变快,内资零售业发展由快变慢;第三次转折期始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大体是我国“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时期,面对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零售业希望通过盈利模式的转型与经营管理的创新来实现新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还是卓有成效的,“十一五”时期我国零售市场在平稳运行中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18.1%。消费品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对加快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转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零售业自身得到快速发展,多元化市场

    13、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详见表1)。表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情况年份总额(亿 元)比上年增长(%)年份总额(亿 元)比上年增长(%)19781558.68.8“十二五”时期19791800.015.52011183918.617.119802140.018.92012210307.014.3“六五”时期15450.815.02013237809.913.1“七五”时期34611.514.0平均每年增长(%)“八五”时期76916.423.31979-201315.4“九五”时期167744.810.61991-201315.7“十五”时期271561.211.82001-201314.9“十

    14、一五”时期577223.718.1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从1979年开始,每年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37810亿元,增长了151倍,年均增长15.4(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9.8的增幅。在“十一五”时期,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了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了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实施了诸如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直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政策,运用

    15、财政补贴手段刺激居民消费,不仅扩大了即期消费的形成,而且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零售业发生根本性转折,应该是在2001年加入WTO后的十余年。我国零售业从探索引进新业态为起点,探索大型百货国际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大型超市的引进,促进新型业态在中国的发展;探索合资与合营的模式,进行零售业合资试点等。市场全面开放后,国外强势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营销手段,促使国内零售业学习与借鉴,从而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和创新产品,加速了市场化进程。目前我国市场商品丰富,市场繁荣,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多层次的供给体系己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

    16、,我国零售业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零售体系也在朝着现代流通体系的方向迈进,不仅基本适应了居民消费的需求,而且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为我国零售业发展至少带来了三个显著变化:一是我国经济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零售市场发展历史上的高需求与高速度;二是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造就了零售业以市场和商品为导向的全新经营理念、体制与模式;三是加入WTO成为我国零售业同国际接轨的最直接的动力,从而催生零售业迅速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增长和发展开始放缓。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开始逐年回落。“十二五”前三年增

    17、速分别为17.1%、14.3%、和13.1%,同比分别回落1.2、2.8、和1.2个百分点。此次零售业增速放缓起始于2011年底政府出台的各项刺激居民消费政策的结束。进入2012年以后,由于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结束与经济增速放缓产生的叠加效应等因素,使大型百货店及超市销售减缓,导致了净利润的大幅走低。还有就是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网络零售的高速发展,不仅对百货店,而且对大型超市的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开始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不断创新的网络零售对实体零售企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2012年以来,在全国零售业销售额、毛利增幅下降的同时,经营成本呈大幅上涨趋势,其中租赁成本

    18、、人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增长最为明显。特别是2012年以后掀起的新一轮房地产价格暴涨,使一些过度依靠租赁物业的零售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当经营成本增速开始超过销售和毛利的增速时,零售企业要么选择退出关店,要么就要忍受亏损的压力。可见目前我国零售业正面临行业“阵痛”和升级转型的发展时期。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从小到大,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商品极大丰富,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零售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和民生的贡献度提高。1、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7810亿元,比1

    19、978年增长151.5倍,年均增长15.4%(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9.8%的增幅;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112013年分别为56.5%、55.1%和50%,今年上半年达54.4%。据“二经普”资料,2008年末,零售业法人单位为54.9万个,从业人员达837万人,资产总额25564亿元。201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法人单位65921个,年末从业人员575.2万人,营业面积25139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7727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35863个,从业人员66.2万人,营业面积2519万平方米;2012年末,限额以上超市5040个、大型超市1940个、百货店

    20、5408个、专业店29765个、专卖店19177个。涌现出一批有规模、效益好、品牌响、具潜力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如苏宁、百联、国美、大润发、联华、苏果、大连大商、武商、中百、物美、利群、华联、王府井百货、北国商城等。有苏宁、百联、国美、大连大商等近十家企业入围全球零售商250强。2、新型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近十余年来,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连锁经营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交易规模呈跳跃式扩张。2012年,全国连锁零售企业总店达2524个,门店数19.3万个,从业人数256.3万人,实现零售额24605亿元,占同期社会

    21、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7%;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194个,摊位349万个,营业面积27899万平方米,成交额9.3万亿元。2014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11375亿元,同比增长48.3;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50万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速达20%以上。3、开放规模稳步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自1992年在部分城市进行商业零售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试点以来,开放领域已从零售业逐步扩大至采购中心、物流配送、分销等多个领域。截止2013年底,全国商业零售领域累计使用外资583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697家。一批著名的国外零售商已在我国落地生根,

    22、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欧尚、丹尼斯、森美、伊藤洋华堂、班尼路等。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4、城乡与区域市场协调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实施了“万村千乡”、“农超对接”、“ 家电下乡”等多项惠民工程,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民消费和增收,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2012年末,限额以上零售企业65921个,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比重分别为49%,43.4%和7.6%;社会消费品零

    23、售总额中,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占比分别为52.6%、38.1%和9.3%。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规模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和壮大,不仅为提高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5、零售市场统计与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市场运行与调控能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零售市场和零售业的统计与监测工作,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科学统计的过程。目前政府统计系统做到了按月度对零售市场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并采用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联网直报、对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的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流通业主管部门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样本企业直报等方式,先后建立了城

    24、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国内与国外、城市与乡村、现货与期货紧密相联系的市场监测网络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层面上的监测样本企业超过2万家,涉及22个流通行业和7种零售业态;监测商品包括21大类的600余种消费品和11大类的300种生产资料商品;样本企业监测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99%的地市及49%的县。国家对商品市场的运行与调控能力不断增强。6、零售业对经济与民生的贡献度提高,循环消费模式初显。零售业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尤其居民消费、吸纳就业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这种贡献度也将不断提高。由于零售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居民,因而对居民

    25、消费信息反应较为灵敏,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主要是通过零售企业实施的,不仅扩大了居民消费,也促进了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家电企业近几年就推出了300多种节能环保型产品。同时也改变了以前废旧家电由个体商贩回收、进行简单拆卸、回收效率低且污染环境的状况,有效地回收利用了资源。截止2011年底,全国零售企业回收废旧家电超过3500万台,有效利用资源50多万吨。7、各种零售业态发展特色明显,竞争激烈。一是超市、大型超市竞争加剧。超市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接近饱和,其市场占有率、营业面积和就业人数基本稳定在20%左右;近年来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和加强了预付

    26、卡管理,超市发展速度放缓,同质化竞争激烈。二是百货店转型加快。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租金上涨和网络零售的发展,使百货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加之联营模式盈利空间日益缩小,经营压力加大。因此百货业正积极探索转型,向复合型、服务型转变,实行差异化经营,提高顾客信任度。三是购物中心发展喜忧参半。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作为新型商业综合体,在全方位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方面显示了优势。仅2012年全国新开业的经营面积在3.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50余家。这些购物中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统商业格局,也带动了相关零售及服务业的发展。但局部地区出现了购物中心投资过热的倾向。四是专卖店发展势头良好。

    27、专卖店已成长为我国零售业态中的主力业态之一,其市场占有率、营业面积和就业人数均占20%左右,而且毛利率、净利率、平均效率和劳动效率在全部业态中为最好。五是专业店销售下滑。专业店以其在某一大类商品中种类丰富,兼具商品的“宽度”和“深度”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近些年家电、化妆品、服装等专卖店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主要受网络零售的冲击,近两年实体专业店销售增速缓慢。六是便利店发展速度加快。便利店由于充分利用区位便利和门店数量多的优势,不断扩展延伸服务,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它一方面是将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相结合;另一方面部分便利店也开始发展网络零售,大部分便利店则利用其网点分布离居民区较近的便利,与网络零售商进

    28、行资源整合,进行站点拓展。七是网络零售已成新业态,前景看好。我国零售业近一个时期以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为:1、企业规模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仅有苏宁、国美、百联、联华、大连大商、苏果、武商、中百、物美、银座商城、永辉、北国商城、农工商超市、世纪华联、新世纪百货、大润发、华润万家及中商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年销售额突破或达到1000亿元,而沃尔玛2011年销售额达4470亿美元,家乐福、麦德龙、特易购、克罗格、施瓦茨和好市多等也分别达1132亿美元、930亿美元、1032亿美元、904亿美元、878亿美元和889亿美元。亚太地区顶级零售商以

    29、日本和澳大利亚企业为主,如日本的永旺、711、全家、罗森、伊藤洋华堂、OK集团、崇光和尤尼,澳大利亚的西农、伍而沃期等。2013年在全球零售商250强中,美国76家、欧洲86家、日本40家,而我国不到10家。目前我国零售业百强企业年销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只相当于沃尔玛的50%;而美国的百强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占全美零售总额的60%以上。可见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整体呈散小、微弱状态,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企业间关联度及现代化、信息化和管理水平均不高;企业组织结构松散,流通效率较低。2、零售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有待优化。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地区商业网点规划不合理或不到位,造成目前零售商

    30、业网点在城乡之间、城市区域之间以及业态之间发展不均衡。一是城乡之间不平衡。一线城市和新兴城市大型商业网点发展过快,个别地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招商不足、商铺闲置的情况;而乡村网点不足,业态结构也不尽合理,新型业态发展滞后。二是城市中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热点地段往往有多家大型零售企业,而面向社区居民的中低端零售网点建设滞后,社区超市、便利店仍显不足,难以满足居民需求。3、零售企业费用增长过快,经营压力增大。2012年零售企业平均费用较上年上涨8.3%,其中超市、百货店、专卖店和便利店平均费用上涨较快,分别上升11.8%、9.9%、12.8%和17.2%。而房租和人工费用上涨是推动零售企

    31、业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2012年零售企业房租平均上涨17.5%,其中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的连锁百强企业平均上涨21%,人工费用上涨20.5%。特别是2012年许多零售企业正值续租期,续租的租金一般都涨幅较大,有的卖场租金甚至出现翻倍的现象。除房租和人工费用外,2012年零售企业水电费用平均比上年上涨16。4、零售企业经营模式转型步伐缓慢。近年来,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还是快速兴起的网络零售商,均存在转型提升步伐缓慢的问题。品牌化、差异化不足,经营同质化、价格竞争过于激烈。目前网络零售虽然市场巨大,但和实体零售一样,也难逃“千店一面”的同质化困境,并且难以突破价格战的桎梏。2012年仅电商通过降价促

    32、销方式进行的低价竞争就达9次之多,不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目前出租柜台与联营是百货店的主要经营方式,自营和品牌差异化经营进展缓慢。所以目前零售业品牌经营、融合发展、服务提升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仍很薄弱。5、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有待加强。随着零售企业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步伐加快以及网络零售快速增长,配套的物流配送、网络支付、售后服务等功能跟进速度缓慢,相应的问题开始显现。尤其是零售业的转型发展,更需要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效供应链和分销网,需要建立高效通畅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需要用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网络为其支撑。而我国大部分零售连锁企业配送环节十分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起完备的企业商流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6、零售业态的创新与模仿的关系模糊不清,零售业发展方式有待转变。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新的零售业态在我国频频出现,国外零售业几乎所有的业态都在我国的零售体系中做了尝试。尽管新业态的出现增强了我国的市场活力,但也表现出不成熟的因素,尤其是长期以来在业态创新与业态模仿的关系上模糊不清。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