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兼有格式和测试题.docx

    • 资源ID:3192967       资源大小:54.0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兼有格式和测试题.docx

    1、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兼有格式和测试题应县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必修一 )编写: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编号:014课型:预习课课时:1班级:小组:姓名:课题: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掌握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教师复备基础知识:1. 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屠戮()寥落()长歌当哭()殒身不恤()菲薄() 踌躇() 桀骜() 立仆()租赁() 黯然() 噩耗() 惩创()攒射() 干练() 不惮()喋血() 尸骸() 浸渍()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

    2、),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04年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被誉为观代文学的一面旗帜。1930年,领导并组织成立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问题导学: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除了写刘和珍外,还写了几类人在“三一八”惨案后各自的表现,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请简要分析。对应考点:考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2.请结合文中写到的刘和珍的事迹概括刘和珍君

    3、的品质、精神、性格。对应考点:考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3作者两次提及“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呢?对应考点: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4作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真的猛士”?为什么说他们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对应考点:考查分析文中的重要语句的能力探究争鸣:鲁迅先生在本文中谈了自己对“请愿”的看法,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是怎样的?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4、”。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我只知道他们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 鲁迅空谈助读拓展:对记叙抒情为主的杂文,要注意分析形象化的抒情方式。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杂文中少有的以抒情叙事为主的杂文,议论不占主干地位。也没有鲁迅杂文惯有的旁敲侧击,嬉笑怒骂,任意而谈皆成文章的格调。贯穿全文的是鲁迅汪洋恣肆,无法遏止

    5、的感情波澜,融怀念战友,揭露敌人,歌颂光明的情感于一炉,错综交织,给人以无比强烈的感人力量。这篇文章,情感流露与理性认识始终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随着情感的不断增强,对他的理性认识也不断深化,这种理性认识越深刻,对他的情感也就越真切,越理智。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者交错结合,达到有机的和谐的统一,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如第五段,先记叙了刘和珍等遇难的情景,描绘了爱国青年英勇斗争的形象,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接着写出“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一句。这是在记叙之后,作者悲愤感情的总的抒发,强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恨,对死难烈士的悲痛。而在记叙

    6、和抒情中又交叉着议论,增强了对反动派凶残下劣揭露的深刻性。本文每一段几乎都是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它不仅增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与力度,而且使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以读促写:这篇文章融情于景,结情为理,真实再现了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真的猛士的灵魂的美丽和高贵。联系现实,你是否有所感悟或更深层次的思考?另外,本文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它对你写此类文章有何启示?请把你的收获随手记下来。训练测评: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赁屋(ln)羽翼(y)微茫(mn)桀骜(o)B.和蔼(i) 屠戮(l) 黯然(n) 攒射(cun)C.不恤(x) 噩耗(h

    7、o) 洋溢(y) 毫不相干(n)D.绯红(fi) 浸渍(qn) 殒身(yn) 长歌当哭(d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屠戳桀骜锋利无端喋血殒身不恤B.寥落百折不挠初露端倪恶梦连连C.积攒磨炼意志波澜壮阔永葆青春D.菲薄毛骨悚然毫不气馁和霭可亲二、阅读课文第六节,回答第35题。3.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1)“无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2)“有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4.作者对”徒手请愿”赞同吗?为什么?(结合原文回答)5.请指出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课后反思:应县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必修一)编写: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编号:015课型:分析课课时

    8、:2班级:小组:姓名:课题: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从理清思路入手理解句意,解读难句,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比喻、反语等手法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教师复备温故知新:请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的方法。1.理解内容,分析层次(共13句)2.细理思路问题导学:1、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加以品析。例: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

    9、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试分析下面三句在感情表达上有何不同?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 (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虚词有强烈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中的“尤”,请分析下列语段中虚词的表达效果。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

    10、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4、本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请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探究争鸣:5.有同学认为文中出现的“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庸人、苟活者”都是“中国人”所以没什么不同,你认为呢?试结合下列语句谈谈你的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11、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助读拓展:比喻说理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表达感情。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前进之艰难,作者的沉痛之情也由此可见。定义: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转,却有较强的说服力。作用:比喻被誉为“修辞之王”,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

    12、能易解好懂。写法指点:1.运用比喻说理,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事物。2运用比喻说理,要力求新颖、贴切、自然。比喻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比喻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如将他们比喻成使别人干净起来而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就会“引喻失义”。以读促写: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

    13、少一些悲观的咏叹。训练测评: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材料1.“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 材料2.“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 思考:本文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2.揣摩这些划线词语的表达意义: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独 徘徊 前来 正告- 很

    14、爱看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 4.“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为什么?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配餐作业(七) 记念刘和珍君 编辑: 校对: 审核:

    15、 班级: 姓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赁房(ln) 喋血(xu) 尸骸(hi) 菲薄(fi)B噩耗() 黯然(n) 羽翼(y) 干练(n)C桀骜(o) 浸渍(z) 攒射(zn) 屠戮(l)D寥落(lio) 不惮(dn) 和蔼(i) 惩创(ch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徘徊编缉洋溢毫不相干B绯红淋漓踌躇阴谋密计C诧异棍棒抹杀惊心动魄D亲戚苟活伤痕陨身不恤3下面是一首鲁迅先生写的诗,诗中空缺四句,排列正确的一组是()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_,_。_,_。怒向刀丛觅小诗月光如水照缁衣忍看朋辈成新鬼吟罢低眉无写处ABC

    16、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穿。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D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本届西博会上,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功夫茶”将在潮府馆内与大家见面,不仅可以品尝

    17、到最纯正的功夫茶,更可望在茶香飘逸之余重温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B近日,官方媒体透露,开征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是保证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多项棘手问题的治本之策。C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冷门景区主打的降价措施做法比较现实,冷门景区通过调价将有利于其提高市场。在景区冷热不均的现状下,价格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调剂。D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意味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正式对主粮转基因种植业商业化的安全性开绿灯的第一个国家。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忆韦素园君鲁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

    18、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

    19、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

    20、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

    21、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

    22、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23、。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6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7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8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9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10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迅, 革命家的鲁迅, 11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1)情境一:电视剧新水

    24、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2)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3)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4)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高考链接】(选做)(2011江西卷)12.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注意事项

    本文(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兼有格式和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