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 资源ID:3176493       资源大小:30.2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1、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制度试行方案及吉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本市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域滩涂资源科学有效的配置,带动相关产业协调优化发展,在各县(市)规划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1 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1.1 水域资源状况 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部,在东径12433-12704,北纬4314之间。东与吉林市相邻,西与白城市接壤,南与四平市毗连,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相望。全市辖三市一县九区,土地总面积19178.68平方公里。地形特征是东南部为丘陵起伏的

    2、半山区,西北部是风沙干旱草原区,中部为松辽平原岗地黑土区,整体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走向。本市境内水域主要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沼泽五大类型。总水面 100000公顷,有渔业可利用价值的水面56040 公顷,占总水面56 %,其中养殖水域面积42105公顷,占总水面的 42.1 %(见表1)。现已利用养鱼的水面20533 公顷,占养殖水域面积的48.8 %(见表2)。 1.1.1 江河189条,有渔业利用价值水面面积 15145 公顷,其中可养殖水域面积1280公顷,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3.0%。 1.1.2 水库163座,水面面积21075公顷,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50.1 %。其中大型水库3座

    3、,养殖水域面积11800公顷;中型水库17座,养殖面积5695公顷;小型水库144座,养殖面积2670公顷;另有塘坝131 处,养殖面积910公顷。 1.1.3 湖泊96处,养殖面积11184公顷,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26.6%。 1.1.4 池塘3158处,养殖面积4566公顷,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10.8%。其中标准池塘1351公顷。 1.1.5 沼泽145处,面积4000公顷,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9.5%。 1.2 水文气候条件 长春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年温差大,降雨偏低,常年多风。年平均气温4.6,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平均在-19,极端气温为-38.3。最高气温在

    4、7月份,平均为22.7,极端气温为36.6。气温大于10持续期为13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数为262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6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0天。封冰期自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一般在140-150天,最大冰层厚为80-100厘米。夏季以西南风居多,冬季以东北和西北风常见。 长春市主要水域多为碳酸盐富营养型水体,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和松花江水系。江河及水库透明度差异很大,多数在8-30厘米,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境内各水域4至9月平均水温变化在4.6-24.8,7月最高,日最高水温26-30,5月上旬水温达到10以上,6月上、中旬达到18,10月上旬降到10。

    5、境内各水域ph值在5.7-8.7之间,其中江河的ph值因流域内土质差异较大,在5.7-7.8之间。水库ph值相差不大,一般在7.3-8.7之间。闭流区湖泊ph值在7.5-8.0之间。其它化学指标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在正常生产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境内鱼类的有效生长期虽然不足5个月,但在有限的生长期内某些自然条件还是相对优越。一是温度适宜,能够满足鱼类正常生长。二是日照时间长,有利于鱼类生长发育。三是夏季降水集中,在生长期内可保证养鱼用水。 冬季封冰期长,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对我市水产养殖是非常重要的。 1.3 生物资源状况 据长春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2005 -2006年度对生物资源调查检测

    6、数据,我市生物资源状况是: 1.3.1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镜检出39种,隶属6门。其中绿藻门16种,硅藻门13种,蓝藻门6种,裸藻门2种,甲、隐藻门各1种。 生物量(毫克/升):江河在2.0273-0.9013之间,优势种为针杆藻、直链藻;水库在1.1518-0.6248之间,优势种为栅藻,小环藻等;湖泊(波罗湖,下同)2.6183,优势种直链藻;池塘(长春东北六须鲶良种场,下同)12.9340 , 优势种鱼腥藻。 1.3.2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镜检出22种,其中原生动物3种,轮虫类9种,枝角类5种,挠足类5种。 生物量(毫克/升):江河在10.0183-0.1170之间,优势种为剑水蚤、臂尾

    7、轮虫;水库在0.0828-0.0488之间,优势种为臂尾轮虫、秀体蚤;湖泊1.2306,优势种为裸腹蚤;池塘2.4125,优势种为臂尾轮虫。 1.3.3 底栖动物 能作为鱼类饵料的主要有三类: 1.3.3.1水生昆虫:常见水生昆虫有粗腹摇蚊幼虫、隐摇蚊幼虫、摇蚊幼虫。 1.3.3.2水生环节动物:常见水生环节动物有霍甫水丝蚓,中华颤蚓。生物量水库在0.22-2.55克/平方米之间。 1.3.3.3 软体动物:有蚌类和螺类。蚌类生物量水库16个/平方米;螺生物量水库319个/平方米。 1.3.4 水生经济动植物 1.3.4.1 水生经济植物:芦苇、莲、菱、芡实等。 1.3.4.2 水生经济动物:

    8、虾、蟹、龟、鳖、美国青蛙、中国林蛙、麝鼠、水貂等。 1.3.5 鱼类 本市境内有66种鱼类,以鲤科鱼类最多达46种,占鱼类总数69.7%;鳅科,鱼危科各3种,占9.1%;七鳃鳗科、鲶科、塘鳢科各2种,占9.1%;鲑科、胡瓜鱼科、狗鱼科、鱼旨科,攀鲈科,虾虎科、鳢科、鳕科各一种,占12.1%。 水库、池塘鱼类养殖主要以鲢、鳙、草、鲤为主,约占水产品总量的70%,近年先后引进新品种大银鱼、淡水白鲳、黄颡鱼、大口鲶、大眼鱼师鲈、鳜鱼等优良品种约占30%。 2 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1 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各项渔业方针政策指引下,长春市渔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末,全市

    9、养殖面积达到20533公顷,按水域类型划分:池塘面积4517公顷,产量12577吨,单产2784公斤/公顷;湖泊面积3236公顷,产量942吨,单产291公斤/公顷;水库面积12780公顷,产量5225吨,单产408公斤/公顷;江河捕捞产量1559吨。集约化养殖有工厂化养殖车间800平方米,产量66公斤/平方米;网箱养殖500平方米,产量40 公斤/平方米。 全市共有良(苗)种场19个,分布于各县(市)区,总面积670公顷,总产量3183吨。其中国家级长春东北六须鲶良种场座落于德惠市夏家店乡,占地15公顷,年产大口鲶优质鱼种300万尾。 到2006年末,全市养鱼专业(兼业)户5547户,渔业人

    10、口21902人,从渔劳动力8524人,其中养鱼专业户215户,,养鱼收入2220.9万元,人均收入24540元;养鱼兼业户5332户,养鱼收入6203.6万元, 人均收入2955元。 到2006年末,全市渔业总产值达16623.11万元,比2005年新增产值4181.88万元,其中垂钓业产值为1076.75万元。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方式正从粗放经营模式转向半精养、精养和集约化模式养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结构单一的常规渔业发展为名特优特色渔业、休闲渔业、城市设施渔业并举的复合型渔业。 养殖保障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拥有国家、省、县(市)、级良种繁育场和渔病害防治体系,能够满足本市养殖生产最大需求;

    11、拥有国内科研水平较高的水产科研院,保证了最新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提供;拥有省内最大实验室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行政执法水平较高的渔业执法队伍,全面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方式,有力促进了我市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快速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健康型转变,向优质高效无公害渔业方向发展。 2.2 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2.1 渔业生产的主要经验 2.2.1.1政府重视,政策落实。长春市及所辖三市一县九区各级政府遵照中央和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促进渔业发展列为同农业发展一样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立发展重点

    12、,突出地域特色,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科技服务,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快速发展。 2.2.1.2基地示范,搞活产业。我市渔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抓基地,树特色,实现一乡一品,规模化发展。长春市三市一县和城区立足本地,开发资源,打造品牌。全市共培植基地10余处,以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形成本地特色水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1.3 强化推广,抓好服务。强化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普及,是我市保障渔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市各级推广部门在工作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乡送科技。从养殖生产方案设计、人员技术培训,鱼病防治到生产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使农

    13、民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中获取较高收益。在过去的10年里,我市共推广国家、省推广部门下达的技术推广项目30余项,荣获各级政府颁发的技术推广奖10余项。 2.2.1.4瞄准市场,优化产业。以市场为风向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市保障农民增收,渔业增效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市水产科研和推广部门多年来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水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并结合本地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先后从各地引进20余个优良品种进行试养,现己有10余个品种在长落户,并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同时大力推广本地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土著鱼类养殖技术,东北大口鲶己成为长春渔业当家优良品种之一,深受各地养殖用户的好评。我市在积极发展特色渔业的同时,都市

    14、休闲渔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垂钓点、垂钓专业村遍及城乡各处,垂钓面积达2719公顷。 2.2.1.5招商引资,积极开发。我市渔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10年来通过招商引资1000余万元,开发兴建了一批重点渔业项目,为长春渔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同时还结合长春渔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储备了一批可开发渔业项目。 2.2.1.6 加强执法,强化监管。自2004年以来,我市渔业开始向健康无公害标准化渔业转型,成立了长春市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列为长春市行政执法单位之一,担负起全市水产养殖监管重任,从塘边到市场实行全程监控,确保无公害水产品上市,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2.2.2 渔业存在的主要

    15、问题 2.2.2.1产业与市场对接力度不够。一是表现为部分地区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常规鱼类养殖比重过大,易造成大宗产品滞销问题;二是表现市场盲目性,部分地区不注意市场调研,引进本地市场滞销的水产品种。 2.2.2.2生产设施老化,无资金改造。我市有半数池塘因年久失修淤积致浅,达不到精养条件,造成产量低下。 2.2.2.3大水面开发力度不够。我市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养殖方式基本为粗放型,产量较低,水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2.2.4品牌观念不强。我市绝大多数水产企业和养殖户市场竞争观念较差,品牌意识不强,虽有本地特色产品,但不注意宣传、开发市场,使产品销路不畅。 2.2.2.5水产加工业空

    16、白。我市水产品销售全部为初级的鲜活或冰冻产品,无任何产品附加值,且销售费用高,造成产品比较效益下降。 2.2.2.6水产管理人才短缺。我市水产企业管理人员十分短缺,98%的管理人员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担当,由于管理业务不熟悉,使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不能开拓式前进。 2.3 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2.3.1 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水产养殖业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产业,它不仅向人们提供优质的食物,而且在保持生态平衡,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等方面也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对促进长春市水产业快速发展极为有利:首先是政策环境好。自1997年以来中央和省政府先后下发

    17、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发19973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吉政发200443号)、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振兴渔业行动计划(2005-2010年)的通知(吉水渔20056号)等文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特别是2006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更是为长春渔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振兴长春渔业的大好机遇。其次是民众健康意识提升,水产品市场兴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日益提高,水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优质蛋白源,被称为“健康食品”、“聪慧食品”,自然成为人们首选的健康食品之一,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

    18、增长。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对我国水产品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市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第三是我市有能力抢抓机遇,把长春渔业做大做强。长春渔业资源丰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渔业体系不完整、不健全,在水面资源开发,渔业综合利用和水产品加工方面一直处于低水平运作或空白。通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长春渔业在水产科研、良种提供、病害防治,环境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己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支撑体系,己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我市水产业必将牢牢把握当前大好机遇,努力开拓创新,节能增效,大力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渔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渔业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开创长春渔业新局面。 2.3.2 水产养殖

    19、业发展潜力 长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水面资源利用潜力较大。我市江河和滩涂基本没有开发;水库和湖泊大水面单产不高;池塘精养水面仅占50%。因此全力提高水面效率,是长春渔业一项重要的开发任务。要通过逐步开发利用宜渔江湾河汊,大力发展江河网箱养鱼;要加大水库湖泊大水面开发力度,重点改变粗放经营养殖方式,推广网箱、网围、流水等集约化养殖方式,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要通过逐步开发利用荒芜滩涂,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增加有效养鱼面积;要注意开发利用废弃地或废砖窑取土后形成的洼地,改造成池塘养殖水面;要争取资金加强己有池塘的清淤改造,提高精养水平。 第二,产业结构要进一步完

    20、善。目前在长春地产水产品中,优质大宗水产品数量不多,名特新品种仅占三成左右,且品牌影响度很小。要使长春水产品走向市场,扬名天下,就必须依托水域类型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大水面以优质大宗水产品及移植名优经济鱼类为主,小水面以名特新水产品取胜,瞄准市场,强化营销手段,打造企业品牌,促进名特优渔业快步前进。 第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长春市渔业设施目前还不够先进,某些地方设施陈旧老化,滞碍了渔业快速发展。比如池塘清淤改造无力,水产品加工业空白等等。长春渔业因季节限制,绝大部分水产品集中在秋季上市,由于没有加工企业,全部以鲜活形式出售,产品出售时间集中,往往形成区域性产品过剩问题,给渔农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因

    21、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社会多元化投资,争取资金,改造老设施,建设新项目,是促进长春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四,加快渔业综合开发步伐。目前长春渔业正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复合型渔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大自然熏陶的要求更加强烈,渔业特有的情趣情调适应了民众精神愉悦的需求,渔业正被精细地划分为垂钓渔业、观赏渔业、观光旅游渔业等休闲型渔业,并且迅速崛起。高科技集约化养殖手段的采用,城市工厂化养鱼业把海水养殖搬到陆地,使身处内陆的长春人和沿海人一样享受到鲜活海水产品的美味。这些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成长阶段,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规范和管理。 2.4 水产养殖业前景展望 未来的五到十年,长春市水

    22、产养殖业将以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渔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以发展生态健康渔业为方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法治管理为手段,以节能增效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资源,优化结构,综合利用,实现“科技兴渔”、“渔业富民”的新目标。 到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8万吨,年平均递增率4.6%,实现渔业总产值9291万元。到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94万吨。渔业收入达12168万元。 “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商品鱼总量10.41万吨.受益农(渔)户达2300户,受益率为63%,农(渔)民年人均收入 8524元,实现农(渔)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3 养殖水域滩涂

    23、规划 3.1 总论 3.1.1 规划的依据 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根据吉林省及长春市内陆水域渔业区划和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参照各县(市)的规划,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试行规范和编制大纲编制。 3.1.2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与渔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方针政策,以加强对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根据

    24、渔业战略调整的需要,本着开发与保护结合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1.3总体思路 在长春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解决养殖方式粗放、养殖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加速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支撑体系建设,扩大良种复盖面,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确保长春市水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3.1.4 实现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长

    25、春市水产养殖业要实现以下目标: 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保障养鱼渔(农)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依法保护商品基地和重要的养殖水域;合理调整和规划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产环境;为建立以养殖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适应市场准入制度的需要。 3.2 区域布局规划 3.2.1 各区域功能范围 3.2.1.1 池塘养殖区 长春市池塘养殖水域包括大中型水库和部分小型水库的配套苗种培育池,国家投资修建的苗种场(基地)培育池、连片精养池塘(包括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粮援项目),乡(镇)村和渔(农)民个人自筹资金或在

    26、国家投资修建的养殖池塘,面积不足(百亩)6.7公顷的自然泡塘、取土(沙)坑、河流故道等自然池塘水域总面积为4566公顷,占全市养殖水域面积的10.8%。 养殖池塘水体小、管理方便,养殖技术较为成熟,经营灵活,周转快,深受广大渔(农)民欢迎。近年来,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池塘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已成为长春市水产养殖业重要组成。2006年池塘养殖面积为4517公顷,占长春市池塘水域的98.9%。 长春市的人工池塘主要分布在榆树、德惠、九台、农安等县(市)的河谷平原地区,除水库配套的鱼种培育池和鱼种场培育池外,主要用于商品鱼养殖。人工池塘多集中连片,但由于使用时间长,淤积

    27、严重,基础设施老化。自然池塘虽然数量多但分布零散,多未经改造,条件较差。为适应健康养殖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要求,需对现有池塘予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 全市新增面积4805公顷,规划用于建设池塘;预留面积2820公顷,规划用于捕捞转养殖渔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预留区3.2.1.2 湖泊养殖区 长春市有可养殖湖泊96个,水域面积11184公顷,主要分布在农安波罗湖闭流区和沿江河地区。其中闭流湖泊6个(大型4个,中型2个)面积9477公顷,沿江河湖泊(中、小型)90个,面积1707公顷。2006年湖泊养殖面积3236公顷,利用率为28.9%,是开发潜力较大的重要资源。 江河沿岸区的湖泊,水位

    28、稳定,水质较好,是较为理想的养殖水域,主要分布在榆树、德惠、九台三市的江河沿岸。 长春市境内的湖泊养鱼生产以民营为主,除波罗湖、南湖外,其余均为民营,渔业设施简陋,放养量不足,基本处于粗放状态,开发潜力很大。 3.2.1.3 水库养殖区 水库是指以防洪、灌溉、发电为目的拦截江河、溪流而形成的半人工水域。长春市境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294座,可养殖水面21075公顷,占全市养殖水域的50.1 %,是养殖水域的主体。2006年水库养殖水面为12780公顷,利用率为60.6%。长春市水库渔业起步早,中型以上水库和部分小型水库养殖配套设施较完善,已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基础。但由于水库水文条件的特

    29、殊性,水产养殖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产品特色不突出。 3.2.1.4 江河养殖区 江河养殖区是指适宜开展水产养殖的江河水域。过去江河渔业只限于捕捞生产,很少用于水产养殖。近年来出现了利用水文条件适宜的江河水域资源,采取适当的方法,发展水产增养殖业的新趋势。 江河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拉林河长春段、饮马河和卡岔河中下游,涉及水面15145公顷。利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开展人工放流,恢复丰富江河鱼类资源;二是在不影响行洪、航运和居民用水的情况下,利用网箱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可养殖水域面积1280公顷,占养殖水域面积的3.0%。可通过试验、示范带动江河养殖业的发展

    30、。 3.2.1.5 特殊功能区 上述各类功能区中的部分水域除具有水产养殖功能外,还具有其它特殊功能,如试验示范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等,除上述各类露天水域外,还有室内人工水域,用于观赏鱼繁育和工业化水产养殖试验示范。 a.试验示范区 长春市水产研究院的中试和科技示范基地,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的良种繁育及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各县(市、区)和重点乡(镇)所建的良种苗种繁育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b.休闲渔业区 靠近大、中城镇,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或独具特色的池塘、湖泊、水库和江弯、河汊在水产养殖的同时开展山水观光和传播渔文化等休闲旅游,满足城乡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观光、垂钓

    31、、参与渔事活动解除身心疲劳陶冶情操。 c.观赏鱼繁育养殖基地 主要包括室外专用养殖池塘和室内工厂化人工繁育池,建在长春市水产研究院科技示范基地内和泉眼镇的日本原种锦鲤繁育基地。 d.设施渔业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建在长春市伊通河畔的长春市水产研究院囤养中心和德惠夏家店东北六须鲶繁殖基地,同时也是设施渔业的试验示范基地。 3.2.2 分功能区域规划 3.2.2.1 沿江(河)河道、湖泊增养殖带 该增养殖带包括长春市境内的松花江、拉林河和饮马河、卡岔河有渔业价值的河流水面、沿岸的湖泊和沼泽,呈带状分布。该区域内有渔业价值的河流水面15145公顷,去除航道、农用、民用取水点占用、经济鱼类天然产卵场保护区,行洪区内的滩地、浅水区、捕捞网场、因水文条件不适合养殖的水面,可开发养殖水面为1280公顷。湖泊1707公顷,沼泽4000公顷。 a.网箱养殖


    注意事项

    本文(长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