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1751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ust go this road,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 is a agricultural country,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articularly greenhou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fficient agriculture. How to in

    2、crease greenhouse greenhouse crop production become pressing problems, scientif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 greenhous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design uses C8051F340 MCU, DHT11, TGS4160, carbon dioxide sens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

    3、ty sensors nRF24L01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sign information capture and display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data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s, Terminal through the PC display. In achieving greenhouse monitoring system

    4、of temperature, humidity,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solve greenhouse human experience issues such as error, long reaction period of evaluation. The system reliable, low cost. System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greenhouse, and will receive the paramete

    5、rs displayed on the PC screen, reaches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parameters for monitoring purposes. Timely access for Science greenhous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ithin an accurate basis for effective, take this time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greenhouse, so as to improve the yield

    6、 of greenhouse, bring a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Keywords:C8051F340microcontroller,nRF24L01radio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前言1.1课题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在农业种植中,适当的室内环境与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交换密切相关。合理的控制室内环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发挥很大的潜力,使农作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大棚室内环境的监控在以温室大棚为

    7、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外的温室设施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并且形成了一些标准,但是价格非常昂贵。在我国,当今对大多数温室环境因素的检测和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这样不可避免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还存在测控不及时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了人力资源,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大棚中环境参数的科学管理是多种环境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高效农业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在我国蔬菜大棚的数量极多,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人们对齐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棚的自动

    8、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单片机及其电子器件的性价比不断提高,我国这方面的技术也逐步成熟,这些要求都将可以实现。本文提出一种以C8051F3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环境见测系统,主要对温室大棚中温湿度、CO2浓度进行有效、可靠的检测。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使用简单、成本低和工作稳定的特点。1.2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趋势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温室测控技术起步较早,借助其发达的科技力量,已实现了温室测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应用到多个领域。1949年,美国建成了第一个植物人工气候室,开展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的基础及应用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生产型的高级温室开始应用

    9、与西方农业生产,70年代以后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温室技术迅猛发展,温室设计应用到农业生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多个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温室大棚的自动监控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外的温室的内部设计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并且形成了一些标准。温室的各种环境因子大多有计算机集中控制,各种传感器都比较齐全和成熟,不仅对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强进行检测,还可以对作物的营养液浓度等多种条件进行检测,各种控制技术也非常成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结合程度非常高。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完全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1.2.2国

    10、内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温室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还停留的农业完全人工作业,70年代以后,国家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环节蔬菜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温室大棚已经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高的特点,但是我国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走科学种植的道路却要人工实现,全国大多数大棚不具有自动控制设备,这与我国的经济条件所决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一批生产自动化农业设施的厂家应运而生,但是现在这些设备还没有普及,原因又很多,农民自身知识水平不高不相信科学是一方面,经济水平也决定了我国的温室大棚自动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总体上说,我

    11、国自行开发的温室测控系统其技术水平和调控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我国的综合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仍停留在研究单个或者几个环境因素调控技术的阶段,而实际上温室环境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光强等环境因子,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状态下影响植物的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都很复杂。因此,我国的现代化设施农业任重而道远。1.3选题背景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湿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和湿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行业,可以

    12、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湿度的因素。温湿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更少。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只靠增加耕地面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想办法来提高单位亩产量。温室大棚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好的方法。温室大棚就是建立一个模拟适合生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创造一个人工气象环境,来消除温度对生物生长的约束。而且,温室大棚能克服环境对生物生长的限制,能使不同的农作物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产出,使季节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再产生过度影响,部分或完全摆脱了农作物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由于温室大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温室大棚

    13、技术越来越普及,并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室大棚的环境监测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温度计和湿度计,通过读取温度值和湿度值了解实际温湿度,这些操作都是在人工情况下进行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俗称气肥的二氧化碳对农作物影响是双面的过高过低都会使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传统大棚种植经验缺乏对二氧化碳的关注。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对于数量较多的大棚,传统的温度监测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温室大棚的建设对环境监测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天,我们

    14、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越来越多称之为单片机的小电脑在为我们服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尖端武器、通信设备、信息处理、家用电器等各测控领域的应用中独占鳌头。时下,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智能化、遥控化、模糊控制化已成为世界潮流,而这些高性能无一不是靠单片机来实现的。采用单片机来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及时科学、精确的监测到温室大棚内各项环境因素变化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为及时调整、控制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必不可少且广泛应用的器件,

    15、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单片机对温湿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围绕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展开了应用研究设计工作。1.4选题的现实意义随着单片机和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检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温室环境自动监测控制方面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并且必将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逐步取代传统的温湿度控制措施.但是,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及单片机等组成的传输系统。这种温湿度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

    16、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另外目前的监测设施的终端都设在棚附近查看数据不方便不便于集中管理。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设计采用数字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经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数据远距离传输达到“遥感”的目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系统能够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采集,利用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将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变换成数字量,其值由单片机处理,再由单片机去驱动无线收发模块,最后通过USB与PC机连接来显示温室大棚内的实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温湿度实时测量、显示。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17、,不需要任何固定网络的支持,安装简单方便,性价比高,可维护性好。这种温湿度测控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实现对室内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是一种比较智能、经济的方案,适于大力推广,以便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亩产量,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系统整体方案与硬件选择2.1本案系统概述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高敏感和可控性;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产生数字信号;无线收发模块可以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的性能。此设计是以C8051F340单片机基本系统为核心,以无线数据传输为亮点的一套监测系统。其中包括温湿度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单片机、无线传输电路、USB传输电路、

    18、PC显示窗口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等。系统总体方框图如图2.1。图2.1 系统总体框图本设计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显示死部分构成的。(1) 数据采集 由DHT11、TGS4160组成;(2) 数据处理 由单片机C8051F340基本系统组成;(3) 数据传输 由单片机C8051F340和NRF24L01组成;(4) 数据显示 由USB、PC显示窗口组成。本系统中DHT11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大棚室内温度、湿度信息。输出数字信号。TGS4160是二氧化碳传感器采集大棚室内二氧化碳信息输出数字信号。C8051F340(I)单片机驱动DHT11、TGS4160两个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到

    19、的信息进行处理,驱动无线发送模块NRF24L01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出去。NRF24L01(A)是无线发送模块对C8051F340(I)所给的信号进行发送前处理并在C8051F340(I)的驱动下将适合在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出去。NRF24L01(B)为无线接收模块其作用是在单片机C8051F340(II)的驱动下接收、处理NRF24L01(A)所发送的信号。单片机C8051F340(II)驱动USB线缆传输最后所得信息并驱动PC显示窗口显示实时监测数据。本系统电源模块为传感器、单片机供电,无线收发模块供电由单片机3.3V输出端提供。下面将一一介绍简单硬件基本资料和选择该硬件具体原因。(由于成本原

    20、因二氧化碳传感器用电位器代替)2.2单片机的选择2.2.1单片机概述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等,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把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定时器叶数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适合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的前端装置。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国际上逐渐采用微控制器(MCU)代替单片微型计算机(SCM)这一名称。“微控制器”更能反映单片机的本质,但是由于单片机这个名称已经为国内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仍沿用“单片机”这一名称。1、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有:(1) 具有优异的性能价

    21、格比。(2) 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3) 控制功能强。(4) 低电压,低功耗。2、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2) 仪器仪表(3) 电信技术(4) 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外部设备(5) 汽车和节能(6) 制导和导航(7) 商用产品(8) 家用电器因此,在本设计的环境监测系统中,采用单片机来实现。在单片机选用方面,由于C8051F340系列单片机与MCS-51系列单片机兼容,所以,本系统中选用C8051F340单片机。2.2.2、C8051F340介绍C8051F340 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 MCU,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特性: 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

    22、内核(可达48MIPS) 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 通用串行总线(USB)功能控制器,有8个灵活的端点管道,集成收发器和 1K FIFO RAM 电源稳压器 真正10位200ksps的单端/差分ADC,带模拟多路器 片内电压基准和和温度传感器片内电压比较器(两个) 精确校准的12MHz内部振荡器和 4 倍时钟乘法器 多达64KB的片内FLASH存储器 多达4352字节片内RAM(256+4KB) 硬件实现的SMBus/ IC、增强型UART(最多两个)和增强型SPI串行接口4个通用16位定时器 具有5个捕捉/比较模块和看门狗定时器功能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PCA) 片内上电

    23、复位、VDD监视器和时钟丢失检测器 多达40个端口I/O(容许5V输入) 具有片内上电复位、VDD 监视器、电压调整器、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的C8051F340/1/2/3/4/5/6/7 器件是真正能独立工作的片上系统。 FLASH 存储器还具有在系统重新编程能力,可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并允许现场更新 8051 固件。用户软件对所有外设具有完全的控制,可以关断任何一个或所有外设以节省功耗。片内 Silicon Labs二线(C2)开发接口允许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上的产品 MCU进行非侵入式(不占用片内资源)、全速、在系统调试。调试逻辑支持观察和修改存储器和寄存器,支持断点、单步、运行

    24、和停机命令。在使用 C2进行调试时,所有的模拟和数字外设都可全功能运行。两个 C2 接口引脚可以与用户功能共享,使在系统调试功能不占用封装引脚。每种器件都可在工业温度范围(-45到+85)内用 2.7V-5.25V 的电压工作。电源电压大于 3.6V时,必须使用内部稳压器。对于 USB 通信,电源电压最小值为 3.0V。端口 I/O和/RST引脚都容许 5V的输入信号电压。 C8051F340/1 /2/3/4/5/6/7 采用 48 脚 TQFP 封装或 32 脚 LQFP封装。2.2.3CIP-51TM 微控制器核 1 与8051完全兼容C8051F340/1/2/3/4/5/6/7系列器

    25、件使用Silicon Labs的专利CIP-51微控制器内核。CIP-51与MCS-51TM指令集完全兼容,可以使用标准803x/805x的汇编器和编译器进行软件开发。CIP-51内核具有标准8052的所有外设部件,包括4个16位计数器/定时器、两个具有扩展波特率配置的全双工UART、一个增强型SPI端口、多达4352字节的内部RAM、128字节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地址空间及多达40个I/O引脚。2 速度提高CIP-51采用流水线结构,与标准的8051结构相比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在一个标准的8051中,除MUL和DIV以外所有指令都需要12或24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系统时钟频率为12

    26、-24MHz。而对于CIP-51内核,70%的指令的执行时间为1或2个系统时钟周期,只有4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大于4个系统时钟周期。CIP-51共有111条指令。下表列出了指令条数与执行时所需的系统时钟周期数的关系执行周期122/333/444/558指令数2650167表2.2-13 增加的功能C8051F340/1/2/3/4/5/6/7 SoC系列MCU在CIP-51内核和外设方面有几项关键性的改进,提高了整体性能,更易于在最终应用中使用。扩展的中断系统向CIP-51提供16个中断源(标准8051只有7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微控制器。一个中断驱动的系统需要较少的MCU干预,

    27、因而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在设计一个多任务实时系统时,这些增加的中断源是非常有用的。C8051F340/1/2/3/4/5/6/7有多达9个复位源:上电复位电路(POR)、片内VDD监视器(当电源电压低于VRST时强制复位)、USB控制器(USB总线复位或VBUS状态变化)、看门狗定时器、时钟丢失检测器、由比较器0提供的电压检测器、软件强制复位、外部复位输入引脚和FLASH读/写错误保护电路复位。除了POR、复位输入引脚及FLASH操作错误这三个复位源之外,其他复位源都可以被软件禁止。在一次上电复位之后的MCU初始化期间,WDT可以被永久性使能。高速内部振荡器在出厂时已经被校准为12MHz 1.5

    28、%。时钟恢复电路允许内部振荡器与4倍时钟乘法器配合,提供全速方式USB时钟源。内部振荡器还被用作低速方式下的USB时钟源。外部振荡器也可以与4倍时钟乘法器配合使用。器件内集成了一个低频振荡器,可以在功耗关键的应用中使用。器件内还集成了外部振荡器驱动电路,允许使用晶体、陶瓷谐振器、电容、RC或外部CMOS时钟源产生系统时钟。系统时钟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内部振荡器、外部振荡器或时钟乘法器输出二分频。如果需要,可以在CPU运行时切换系统时钟振荡源。低频内部振荡器或外部振荡器在低功耗系统中是非常有用的,它允许MCU从一个低频率(节电)的时钟源运行,当需要时再周期性地切换到高速时钟源。2.2.4 C8051

    29、F340结构1. 结构框图和系统框图 图2.2-2 C8051F340系统框图2、C8051F340的最小系统图 图2.2-3 C8051F340最小系统图C8051F340内部含有数字和模拟资源可以通过 40 个 I/O 引脚使用,每个端口引脚都可以被定义为通用I/O(GPIO)或模拟输入。P0.0P3.7可以被分配给内部数字资源。设计者完全控制数字功能的引脚分配,只受 I/O引脚数的限制。这种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是通过使用优先权交叉开关译码器实现的。不论交叉开关的设置如何,端口I/O引脚的状态总是可以被读到相应的端口锁存器。本设计采用的是单片机C8051F340,该芯片内部有12M的内部高频振荡器,在出厂时已经校准,所以不需外接晶振,本系统只有单片机的P4口有外接上拉电阻,其他的都不外接上拉电阻,P0.0P3.7可以通过跳过交叉端口来实现上拉。


    注意事项

    本文(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