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分项版解析专题17 高中历史选修56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165227       资源大小:2.42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分项版解析专题17 高中历史选修56Word格式.docx

    1、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发现:露西猿人。(3)影响:形成人类起源的单一地区说;引发对人类起源地的长期争论。【解析】(1)第一小问推论,据材料一“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得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一“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得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在非洲;第三小问理论,结合所学得出生物进化论。2017年高考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清史稿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史著作,有着较重要的史学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肇建,清王朝覆灭,但为前朝

    2、编纂正史的做法却还没有放弃。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聘请前清东三省巡阅使赵尔巽为馆长,开始纂修清史。仿效前代正史的纂修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史料。经过考虑之后,纂修者们认为既然是最后一部正史,那么沿用历代正史体例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决定按照明史的体例撰写。史馆开局不错,但两年后无人过问,经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史馆近乎瘫痪。1921年,赵尔巽想方设法寻求支持,使得史馆重新运作起来。1927年,年已八旬的赵尔巽自知去日无多,下决心将“清史”出版,是为清史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清史稿进行审查,最终以清史稿对孙中山等人不敬为由加以查禁。摘编自李隆国史学概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

    3、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史稿得以编成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史稿在史学编撰上的得失。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1)问中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中“1787年5月25日”“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稳定”等角度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中“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的信息归纳回答。(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实不

    4、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的信息从“勇于担当以及不贪恋权力”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贡献”结合所学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作用”等角度回答。【考点定位】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上重要文献清史稿【名师点睛】背景或者原因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2.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3. 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

    5、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2016年高考01(2016年安徽六安市一中高三下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知商以前的历史B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能被证明为信史C中国的考古

    6、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说明的是“二重证据法”,必须纸上史料与地下史料相对证,故B项正确;A项错误,商朝以前的历史可以通过甲骨文、墓葬等来得知;C项错误,“唯一”太绝对;D项错误,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所以答案选B。考点:历史研究史学研究办法“二重证据法”02(2016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中国考古界对安徽阜阳地区双古堆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后,根据墓葬中出土的

    7、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汉书,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这表明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B.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多方面印证C.历史记载比考古资料更具可信度 D.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的记录一致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历史记载与考古特点03(2016届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C开始了民主、

    8、科学的启蒙D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对西方而言,赫胥黎的思想否定了上帝的权威,改变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对东方而言,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开始了民主启蒙,发起维新变法,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故选D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追寻生命的起源达尔文的进化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04(2016届宁夏银川普通高中高三4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为了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成立的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机构是来A世界遗产委员会 B世界遗产中心C世界遗产保护处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结

    9、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成立的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机构,即世界遗产中心,故选B。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05.(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答案】C【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名师点睛】从历史上来看,夏代的文明需要用考古的形式来确认。中国曾经开展过夏商周的断代工程,二里头文明也就是在此次活动中被确认为夏朝的遗迹,也证明了史料中记载的夏朝的存在。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宫殿遗址是最有力的

    10、证据证明了夏朝已经出现了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形式,也将夏朝的历史初步确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06.(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材料一 见右图。材料二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1、,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分)(1)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技术手段:14C测定。(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 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第(2)问,第一小问新方法,依据材料二中“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的信息来归纳作答;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夏史也有这种可能”的信息从“弥补史料、纠正传统史学错误以及研究历史新发现”等角度思考回答。探索历史的奥秘二里头文化遗址特点【名师点睛】探索历史的奥秘考查一般简单,复习的时候要掌握基本的考

    12、古研究方法即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07(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17世纪末殖民地人口不过25万人,到美国独立的前夕已经增加到250万人。

    13、-引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上)第57页材料三: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引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材料四: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

    14、暂时中断。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移居海外的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资料王恩永人地文化材料五:开埠之初,包括租界在内的整个上海县的人口不足25万,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上海市的人口已经高达392万,外国侨民更达到15万。至1949年上海解放,全市人口又增加到554万,外国侨民也还有28000人。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万,占总人口的85%,即使排除临时难民的因素,迁入上海的移民及其后裔也肯定超过400万。-引自葛剑

    15、雄“创造人和新旧上海移民的比较”,载上海人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谁?属于什么人种?(2)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复杂的,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4种人口迁移的原因?并按照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3)归纳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4)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内人口的迁移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何在?第二部分:以人口迁移与人类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共24分,题目2分、观点8分、史实10分、文字表述4分,不少于800字)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求面面俱到

    16、,不要泛泛而谈(2)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1)印第安人(1分)黄种人(蒙古人种)(1分)(2)原因:战争、自然灾害、人口压力、生态环境恶化、殖民活动、征服移民、宗教迫害等(回答4点就可以给4分)社会环境因素:战争、人口压力、征服移民、宗教迫害、殖民扩张(1分)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1分)(3)从旧大陆迁移到新大陆(1分)从已经开发的国家迁移到未开发的地区(1分)(或答群体性迁移也可以给1分)(4)趋势:内地向沿海迁移、农村向城市迁移、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西部向东部迁移等(4分)原因:19世纪中期,东南沿海地区被

    17、迫对外开放,中国近代化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东南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任意2点可以给2分)历史小论文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求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2、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08(2016届山东蒙阴县一中高三二轮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卷)【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中国古蜀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材料一 从房屋遗迹来看,其中既有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的平民小房,也有面积多达100200多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和抬梁式厅堂,在三星堆古城范围内,还发现陶窑、玉石器作坊以及大量手工成品、半成

    18、品,遗址内发现的陶质坩锅和铸造青铜器的泥芯,也表明这里有青铜器作坊的存在。陈德安、魏学峰、李伟纲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材料二 三星堆时期,形成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各种手工制作的平民阶层,与从事农业和畜牧渔猎的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情形等方面都有了很多不同。正是这种分化,促使了早期城邑的出现,加快了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林雅嫱三星堆遗址的人类学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古城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据材料二,指出加快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三星堆遗址中的哪些发掘成果可以为之提供佐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研究我

    19、国古蜀文明的基本方式。(1)历史信息:存在阶级分化;手工业较为发达;建筑水平较高。(2)主要因素: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早期城市的出现。发掘成果:居民区和作坊区遗址;出土的大量手工产品;城墙遗址。(3)基本方式:以考古发现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推测。(1)信息,据材料一中“既有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的平民小房,也有面积多达100200多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和抬梁式厅堂”得出存在阶级分化,据材料一“发现陶窑、玉石器作坊以及大量手工成品、半成品,有青铜器作坊的存在”得出手工业较为发达,据材料一“多达100200多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和抬梁式厅堂”得出建筑水平较高。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史实

    20、及价值 09(2016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高考模拟(七)历史卷)(10分)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其中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材料一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并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话传说得到证实。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温特里斯和史学家柴德威克所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材料二 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

    21、,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了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破解克里特文明之谜所涉及到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3)据上述材料,说明进一步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1):神话学;古文字学;经济学(统计学)。(2)特征: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

    22、断经济。(3)条件: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即可得出“考古学”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神话传说得到证实”即可得出“神话学”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对线性文字A的了解”即可得出“古文字学”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即可得出“经济学”的结论。【考点定位】探索历史的奥秘古代的历史文明克里特文明。10(2016届河北邯郸一中高三下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探索历史的奥秘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

    23、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枯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宇塔,和伴随它们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推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许多人认为古典时期(公元前200 年公元900年)玛雅艺术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丽的。帕伦克的雕刻和浮雕以及科盘(Copan)的塑像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展现了古典

    24、玛雅人的优雅和准确的观察力。现代人只能从葬礼中的陶器来了解古典玛雅的进阶绘画;另外在波南帕克的一栋建筑意外保存了古代璧画。他们发明的一种蓝色颜料玛雅蓝,由于它的独特化学性质而使璧画得以保存数千年。 摘编自维基百科 材抖三 我们认为,在它的圆形浮珠石碑之中树立石碑的人把自己的档案清楚地写在了上面。通过研究石碑,我们有朝一日可以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揭开那笼革城市的奥秘。 1841年斯蒂芬斯对玛雅丈明遗存考查时说的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2)结合材料二推侧这些雕刻、浮雕、塑像以及壁画对我们今天研究玛稚文化具有哪些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斯蒂芬斯所说的“与业已消失的民族

    25、会晤”可能实现吗?说明你的理山。(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 (2)作用: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找到研究玛雅文化的基本立足点,来探寻历史的奥秘。(3)有可能。通过对碑文的识别,以及其他领域的探寻结果,直接或者间接得到。(2)研究文化要研究历史文物,从文物中找到文化的立足点。(3)依据“树立石碑的人把自己的档案清楚地写在了上面。通过研究石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资料,因此有可能实现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玛雅文明的消失11(2016届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三4月调考文综历史试卷)探索历史的奥秘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26、料一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材料二 许多人认为古典时期(公元前200 年公元900年)玛雅艺术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丽的。另外在波南帕克的一栋建筑意外保存了古代壁画。他们发明的一种蓝色颜料玛雅蓝,由于它的独特化学性质而使壁画得以保存数千年。摘编自维基百科材料三 我们认为,在它的圆形浮雕石碑之中树立石碑的人把自己的档案清楚地写在了上面。通过研究石碑,我们有朝一日可以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揭开那笼

    27、罩城市的奥秘。1841年斯蒂芬斯对玛雅文明遗存考查时说的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2)结合材料二推测这些雕刻、浮雕、塑像以及壁画对我们今天研究玛雅文化具有哪些积极作用。(l)成就:(4分(2)作用:(l分)理由:(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的信息按点归纳。世界文明之谜玛雅文明12(2016届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历史卷)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分项版解析专题17 高中历史选修56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