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155390       资源大小:24.9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

    1、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二毛:头发花白。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首联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请作赏析。答案“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头发花白,“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这些数字构成了比喻、对比,既写出了被贬路程之远,又刻画了自己神态之憔悴,还写出了艰难的处境。3.阅读下面这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人日【注】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注】 人日:正月初七。试对前两句中的虚词“才”和“已”作简要赏析。解析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答案“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 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忧”。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

    3、“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注】 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二

    4、)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注】 封大夫:封常清,历任安西副大都护、安西节度使等职。月窟:古以月的归宿处在西方,因借指极西之地。有人说首句“官军西出过楼兰”中用“过”字不好,用“征”字更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答案用“过”字好。从“西出”到“过楼兰”表明军队已经攻克此地,一个“过”字从战火初起的场景一下跃到了捷报传来,体现了戍边将士一“出”即“过”、所向披靡的气势,充满了雄壮豪迈的激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征”字只是表明征战的事实,没有讲出其结果。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秦观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

    5、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 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兰桡:兰舟。妃: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案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化用前人诗句,自然、贴切”);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浪淘沙石孝友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注】篷底睡,感谢风儿!【注】 人人:那人。分析这

    6、首词的语言风格。答案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诗,显得直白朴实。风趣。催主人公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主人公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毫无造作之痕,颇具生动之趣。题组二综合练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注】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

    7、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2)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惜余春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 西曛:斜阳。(1)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2)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答案(1)“春归

    8、”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2)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洞庭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1)简要分析首句中所写洞庭湖水的特点及作用。(2)简析第三句中“赊”字的妙处。答案(1)能见“无烟”说明洞庭湖水光明、澄澈。湖光月色激起诗人下一句的羽化遗世之想。(2)把洞

    9、庭湖拟作慷慨好客而富有的主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人格化,人与自然对话,十分亲切;诗人向洞庭赊月色,也见诗人把洞庭视为知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旅思吕本中【注】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 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被免职,这首词就是他被免职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1)请赏析本词上片首两句“侵”和“度”这两个动词的妙处。(2)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和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答案(1)前

    10、者写斜月照射下的驿路被行旅者侵扰,后者是写溪桥上的晓霜被行旅者踏破。作者用这两个动词将一个不辞秋寒砭骨、不顾霜晨路滑匆忙奔波的形象勾画出来。(2)前者是描写,后者是抒情。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答案(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

    11、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答案(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

    12、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兴【注】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职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构。(2)请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答案(1)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2)运用拟人的修辞。小狗贪睡在台

    13、阶上感受到大地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美好天气的到来。诗人借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的反应,传神地透露出早春气息,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诗人选取“新脱冬衣”这一生活细节,抒发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16.(2017江苏苏北四市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江晚泊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注】 作于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14、。(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答案(1)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2)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比喻(宾鸿自况自喻);白描。(答出四点即可)(3)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17.(2017江苏徐州市沛县中学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

    15、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先答出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回到原诗中进行分析,然后说出表达效果即可。从本联中的

    16、“朱”“青”“绿”“白”几个色彩艳丽的词语即可得出渲染的手法。(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通过分析结构寻找答案。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一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使,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答案(1)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一晴生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