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13237       资源大小:35.3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复习资料.docx

    1、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考题题型及要求:1.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3. 案例题(1题,30分)4. 拓展题(2选1, 30分)复习重点:道 德 无为 礼 乐 仁 义 兼爱名士 外儒内法 孝 法 隐琴 棋 书 画 意境 茶 中庸 君子 和 恕 恭敬 佛 禅市民文化 洋务运动 “五四” 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 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B2、 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C3、传统的“天

    2、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

    3、、明辨、笃行)。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F17、 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18、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19、 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20、 凤在

    4、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G21、 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22、 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23、 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24、 “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25、 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26、 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27、 “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28、 鹤是中国传统

    5、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J29、 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若君王违背上天之意,则天降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亡,授命于新王朝。这一说法即(王权天授)30、 酒文化在殷代已相当发达,还出现了以制造酒器出名的氏族,如(长勺氏)。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2、 将情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从而使“情”与“欲”合而为一的是(宋儒)。K33、 孔子释仁为(爱人)。34、 孔子认为最上等的是“生而知之者”,最下等的则是(困而不学)。35、 开禅宗作翻案文章的先例的人物是(慧能)。L36、 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

    6、规范入于人“心”中,出现于(宋学兴起之时)。37、 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文天祥)。38、 礼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提出重建礼教最早始于(孔子)。39、 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秦)。40、 龙凤相配,最主要的就是象征着(.阴阳和合)。M41、 墨家用以规范行为的是(天下公利)。42、 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是在(宋元)。43、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宋元话本)。Q44、 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

    7、部分)。45、 秦王朝的统治术主要采取的是(法家思想)。46、 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闭关锁国)。47、 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而改试策论,是在(1901年)。48、 清朝综合处理边疆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R49、 儒家的“仁学”之所以既能为统治者所接受也能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的原因是“仁学”建立在切近人伦的亲情之上( )。50、 儒佛道三家思想第一次碰撞的产物是(魏晋玄学)。51、 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的人生的最佳道路是(学而优则仕)。S52、 四大发明出现之后,在中国并未获得改进,但在欧洲及日本朝鲜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现象说明了(伦理化

    8、的认识方式对科学精神的扼杀和制约)。53、 “恕”的本意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4、 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理)。55、 “四艺”之中,居首的是(琴)。56、 宋代催生出新的私学教育,其基地称为(书院)。57、 市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是在(明代)。58、 “山有山神,河有河伯,海有海神有龙王,灶有灶王爷”,仙文化中的这一情况体现了(巫史文化的特色)。59、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的(乾隆年间)。60、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象征着(正义、正气)T61、 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62、 唐代寒

    9、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科举制的实施)。63、 唐代书法中,“狂草”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张旭)。64、 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科举制)。65、 唐代的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排斥、打击六朝以来兴起的骈俪文风)。66、 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长安)。67、 唐文化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向四周输出、辐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其中,曾派出遣唐使达18次之多的国家是(日本)。68、 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清廷借修书以毁书)。69、 体现经世致用精神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其作者是(黄宗羲)。70、 唐传奇及宋元话

    10、本里的侠文化表述,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心理是(下层人的心理安慰)。71、 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唱)。72、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一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包括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西藏)。73、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郑观应)。W74、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75、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气韵生动)。76、 魏晋时期,谈玄者多为士族名士,他们谈玄的特点是(注重哲理上的思辨的探究)。77、 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伦理的法制化)。78、 我国历史上文化南

    11、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 )。79、 物理小识的作者是(方以智)。X80、 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的思想家是(.老子)。81、 先秦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墨家)。82、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有(法、术、势 )。83、 西汉时,司马谈对战国诸子学说的短长作了较公允的评价,他将诸子概括为(.六家)。84、 学术导向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旨归的学派是(儒家)。85、 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大一统)。86、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民主与科学)。87、 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明代

    12、中期)。88、 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的人物是(.梁漱溟)。Y89、 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体现于(六十四卦)。90、 殷商时期的文化有浓重的神本色彩,承担神人交通重任的是(巫史)。91、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以蓍草占吉凶)。92、 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更重意趣与心境)。93、 元朝代表性文化的特点是(外露型)。Z94、 在中国文化里,道本源于天,反映于个体就是(德)。95、 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的学派是(墨家)。96

    13、、 战国时代,我国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97、 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98、 战国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即(离骚 )。99、 中国人所说的“柔能克刚、水滴石穿”,意在强调的是(阴胜于阳)。100、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因为(周代的礼教被破坏了)。101、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四家是(儒、墨、道、法)。102、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处于社会的(统治阶级底层)。103、 在八卦中,象征阴阳、天地父母的是(乾、坤两卦)。104、 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兼爱)。105、 在封建时

    14、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传宗接代)。106、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更注重主体性)。107、 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天性)。108、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殷商时期)。109、 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110、 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111、 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陈独秀的新青年 )。112、 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 想上呈现出(汉代朴学的倾向)。113、

    15、中国是一个尚统的国家,孔子作春秋,内华夏而外诸夷,即以华夏族为主而以周边少数民族为辅,所表现出的“统”是(政治上的正统)。114、 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情感的专注)。115、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以方以智为代表的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116、 主张“万物皆因心生,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的明代哲学家是(王阳明)。117、 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想)。118、 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魏源)。119、 中国

    16、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章太炎)。120、 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二、多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 爱国的表现包括(天下为公; 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 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 保护祖国不受侵犯)。C2、 春秋战国时期,士步入历史舞台时所担当的角色有(政治智囊; 军事参谋; 外交使节;思想精英)。3、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单刀直入;直指心源)。4、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即(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统文化)。D5、对待知(智),儒家和道家

    17、的看法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道家强调离形去智; .儒家强调格物致知)。G6、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列选项属于这一转变的表现的有(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从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7、构成精致典雅的宋代文士世界的文化质态的有(ABCDE )。K8、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L9、乐在传统社会的主要功用有(.娱乐工具;娱神功能;教化功能)。10、“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

    18、在行为规范的阶段)。M11、 明代时,面对西学的传入,知识分子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人物有(徐光启; 李之藻; 王徵)。12、 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 礼拜金钱之风日益强盛; 市民文学唱主角)。N13、能代表魏晋人的审美追求的有(.顾恺之的绘画;陆机的赋;陶渊明的诗歌;王羲之的书法)。Q14、秦汉文化个性乃是浑厚宏阔,其建筑文化的代表包括(秦陵;万里长城;阿房宫)。15、清初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对封建君权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有(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S16、 属于战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是(左传;孙子兵法;离

    19、骚)。17、宋代理学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由内圣达于外王的过程,他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分为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18、属于出世哲学的是(道教;佛教)。19、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程颐;程颢)。T20、体现战国末期各家学说趋于融合之势的著作有(吕氏春秋;易传 )。W21、魏晋时期的玄学乃是融合各家思想而成,这些思想包括(儒家;道家;佛教)。Y22、 以下关于“仁”的表述,正确的有(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仁”到“礼”,是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为的规范)。23、 以下对“德”的认识,正确的有(先秦时期有美德和恶德之

    20、分;宋代时,“德”成为美德的代称;“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24、 以下对“义”的认识,正确的有(ABCDE )。25、以下关于“阴阳”的表述,正确的有(在古代哲学体系中,阴阳被看作道的具体化; 阴阳运用于天地时,乾为阳阴为坤; 柔能克刚,水滴石穿,强调的是阴胜于阳的一面; 阴阳动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6、以下关于酒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殷商时期,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及政治统治有关;魏晋时阮籍长醉是借酒忘记现实及现实中的痛苦;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宋代的酒文化趋向于中庸;微醺的状态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训在酒文化中的体现)。27、 以下作品属于明代市井小说的有( ABCDE)。28、

    21、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29、以下著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警世钟; .陈天华的猛回头)。Z30、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后七子的领袖是(李攀龙; 王世贞)。二 、案例题题库(案例的第2小题,请莫全部抄书,要说自己的看法)(一)苏轼喜爱画竹,有一次兴致来了随手用毛笔蘸了朱砂画竹,别有韵味。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不真实。苏轼反问,惯常是墨笔画竹,难道竹子是墨色的吗? (1)朱笔画竹或是墨笔画竹,反映出传统

    22、的艺术追求是怎样的?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传统的艺术追求并不完全注重写实,即现实主义手法,而是更注重写意。所谓写意,有两层内涵:一是写物象之意,捕捉物象的精神,二是写胸中之意,借形象传达情感。如松、梅、竹、菊等所以在画中成为永恒的主题,是因为画家赋予它们以高洁、晚香、坚强等人的品质。 (2)这一艺术追求对我们欣赏艺术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回答不少于150字。欣赏艺术本是“见仁见智”的创造性活动。这一艺术追求会让我们感受到:由于欣赏主体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一件艺术品,获得的感受会不相同。人们可通过艺术来理解历史文化,也理解自身的意义。每个人都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自己的角

    23、度去欣赏。欣赏者把自己的经历、经历与作品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这也就是“写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可参考教材P188189)(二)列子中记载了伯牙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之曲,体现出士人与琴乐怎样的关系?见教材第181182页。要点:士人弹琴,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琴,被作为天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弹琴体现出来的是神与人沟通时的愉悦,是弹琴者主

    24、观情感与天地自然的交流,跳动的音符,变成 心灵的震撼,仿佛心灵和自然碰撞后的回音。士人弹奏,其意不在琴弦,也不在乐音,而是通过抚琴的动作,达到调节心性的目的。 (2)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在今天是否仍有意义?回答不少于150字。见教材第2829页。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有哪些功能?作用:神人沟通的工具;引导百姓向着统治中心靠拢的(教化)工具;娱乐工具。这些功能在今天是否仍有意义?(谈自己的看法)(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秦汉之际一位侠士朱家。朱家藏匿、救活的豪杰数以百计,救助的普通人就更多了。朱家一心援助危难中的人,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以至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每顿饭也只能吃一样菜。但

    25、对他救助过的人,朱家从不求回报,不夸耀自己的能耐,反而唯恐再见到对方。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当时,很多人都期望与朱家交朋友。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从朱家身上可以看出“侠”的哪些特质?见教材第263页。捍卫正义,果断行动;重实践,敢作敢为;遵守诺言,不受其德。(2)请谈谈“侠”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积极作用?回答须不少于150字。见教材第264页,以及自己发挥。(四)唐代传奇莺莺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遇见远方姨母的女儿崔莺莺,爱慕她的美貌,遂央求丫环红娘转达自己的心意。后二人通过红娘传递情诗,起

    26、初见面时莺莺希望二人“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后来终于几番私会。不久张生赴考,离别前莺莺心中已知这是诀别了,但并无太多怨恨之意。其后张生果然抛弃了莺莺,二人不复相见。张生与朋友说起这件事,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当时的人为此事感叹,但并不认为张生有错。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张生“始乱之终弃之”,但并不被当时人谴责,这是源于何种观念?应该说,这主要源于古人对于“情”和“性”的看法。在传统文化背景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只有合乎婚姻伦理才有足够的正当性。即使是不被容忍的苟合,只要最终归结为夫妻,也可以作“发乎情止乎礼”的变通处理。张生与莺莺的故事造成极大的歧义。辩护

    27、者声称,张生“始乱之,终弃之”,是对以前的过错的纠正。不满者则认为,莺莺不是妓女,其不幸结局的责任在张生,张生也就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负心汉”。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张生是否该受谴责,也不在于他与莺莺是否应该“终成眷属”。男女主角“始乱终弃”的情节模式实际上是根深蒂固的成规惯例。“始乱终弃”的情节模式是以男性意识为中心的,它表达男性对婚姻之外的或非婚姻意义上的异性的吸引与满足。(仅供参考)(2)请谈谈你对“情”的看法。回答须不少于150字。见教材第271-272页,以及自己发挥。(五)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这对朋友一起在园子中锄地,发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仲

    28、继续挥锄,视之于瓦石无异,华歆则是捡起金子,又扔掉。后来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席上读书,门外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则扔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于是把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二人不再是朋友。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后世多以雅俗来论管华之别,其判断依据是什么?见教材第316-317页。后人在论雅俗之别时,义礼态度成为一种重要的衡量指标:重义之士,即为雅士;重利之人,即是俗人。(2)你对上述故事有何评价?回答须不少于150字。热衷名利追求的确是小人之举;义和利,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只要获利正当,可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做官可服务百姓;有了财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义举生存是基

    29、本需要,经济是基础。死守所谓“义”,而“贫困”,苦了自己,也起不到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华歆读书不专是他的缺点,可是作为朋友的管宁没有帮助华歆改正,只是弃而远之.谁的朋友没有缺点?谁只能跟没有缺点的人交朋友?我们需要用宽大的心胸去容纳别人。与之相比,管鲍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方式.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牙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个人认为,我们要学管鲍之交,不能学管华

    30、之交。(仅供参考。)(六)阮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本来有济世之志,但身处魏晋交替之际,政治变故不断,名士少有能保全自身的。在这种情况下,阮籍尽力不参与世事,常常喝酒大醉。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求娶阮籍之女,但阮籍一醉六十日,最终司马昭没问成。当时的权臣钟会好几次打算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意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借口来治罪,但每次都因为阮籍喝醉酒没法回答而未能实现。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在阮籍的饮酒乃至醉酒的生平事迹中,酒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分)其饮酒是为了借酒浇愁,是为了使自己在“名士少有能保全自身者”的魏晋乱世,求得生存,所以,他尽力不参与世事,常常喝酒大醉。司马氏

    31、要与他借亲,他还是饮酒,可以说,他的饮酒是一种无奈的逃避,是那个沉默年代最为无奈的选择。(2)有人认为酒是忘忧草,也有人认为酒会让人失去理性;南北方的饮酒习惯相差也很大。传统的酒文化多多少少也积淀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习惯中。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酒文化或饮酒?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的饮酒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很早就强调饮酒不能过量并倡导饮酒有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财力和劳作时间,适量饮酒,以不及于困乱为度,这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对“酒德”言简意赅又能身体力行的理性论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和手段,在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