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docx

    • 资源ID:3100884       资源大小:54.73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docx

    1、新课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新课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把握高考四个能力要求】a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能力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d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 【把握高考命题特点】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学会高考解题建模】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连词)列模板(地理

    2、要素全方面)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答题具体操作: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 一审题干二审材料三审题分 (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A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如评价、阐述、比较、分析等)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

    3、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1)明示条件(显性) (2)暗示条件(隐性)(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2.做题步骤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隐性信息 间接信息 直接信息 显性信息 陌生信息 熟悉信息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

    4、、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答得精【整理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切忌】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 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

    5、层递进,追根溯源。(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 (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做到“踩点”准确,语言精到、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多用地理语言。 (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 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6)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 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标准答案 在不特殊指明和限定的情况下,应该这样分析:(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

    6、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等;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4)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面分析。(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7)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

    7、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综合、辨证、发展地分析地理事象的影响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

    8、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 ).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

    9、)、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

    10、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各类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名称及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五大组成要素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状况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东西南北位置、河海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

    11、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

    12、(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向心状、放射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3、: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

    14、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

    15、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火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完善了交通网,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16、3.水源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农业基础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调整工业布局,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合理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加强科研,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17、、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机械化,农药等)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风浪小2.筑港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经济是否发达(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需求量大小(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

    18、区建成自由贸易港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 中游:分洪、蓄洪 。 下游:泄洪、束水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

    19、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

    20、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水库的作用: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

    21、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隧道的选址条件: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1.路

    22、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地形类】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地势起伏(大、小)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2、描述某地的

    23、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

    24、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1

    25、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气候】1、背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规律图。因为它是分析某些气候成因、洋流成因、工业布局、港口布局的基础。2、背熟各种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判断方法。3、回答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气温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气温的日较差(大、小)。降水量大还

    26、是小(在多少毫米左右),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4、气候成因的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受什么风带和气压带控制 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 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处在中纬地区,故属温带气候;地处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西面为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气温暖湿润;欧洲的地形平坦,山脉为东西走向,使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 北美的温带海洋性狭长的原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紧逼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5、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27、6、降水类型及其分布:对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国夏季午后的雨) 锋面雨(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乞拉朋齐和火烧寮的雨) 气旋雨(台风雨)7、雪线高度(由气温决定):不同纬度山峰:由副热带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递减。同一座山峰:由降水决定,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夏季高冬季低,如不考虑降水,则阳坡高阴坡低。8、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9、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10、海洋性气候特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

    28、变化小。11、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 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原因:纬度越高正午

    29、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植被:植被覆盖

    30、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12、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2)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3)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5)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6)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