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肖邦故园》导学案3语文.docx

    • 资源ID:3086148       资源大小:21.8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肖邦故园》导学案3语文.docx

    1、肖邦故园导学案3语文肖邦故园导学案3肖邦故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文本结构把握【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设计】课 前 预 习一、关于肖邦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

    2、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

    3、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二、语言训练1.词语抄写积累马厩 掳

    4、掠 富丽堂皇 养尊处优 庇护 夙愿 通衢大道 不容置疑 烙印 荒诞不经 瘠薄 粉妆玉琢 缱绻 命途多舛浮想联翩 坚韧 坚忍 寥寥无几 有条不紊 婆娑 玲珑剔透 雪橇2.给下列加点的子注音马厩( )夙愿( ) 通衢大道( ) 茕茕孑立 ( )( )瘠薄( ) 缱绻 ( )( ) 命运多舛( ) 天籁( ) 簌簌( )3.词语解释养尊处优 夙愿 茕茕孑立 缱绻 命途多舛 经年荒诞不经4.选词填空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 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宇。(简朴 俭朴)它也 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渡过 度过)它一直保留了下来,不意

    5、竟在伶仃孤苦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 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享有 享受)他的作品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 的组成部分。(不仅 而且 / 既 又 )(不容置疑不容置喙)但肖邦对这出生之地怀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经常跟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一起 故里。(探望 看望)甚至在他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他还 从首都来到这里,跟故园告别。(专程 专诚)人们有时会由于事情多,工作忙,任务完成得 ,或由于一些打算落空而发愁;有时又会在频繁的工作中碰到某些 从事或令人不安的现象,因而思想上产生了疑虑。(

    6、不尽人意 不尽如人意 草率 轻率)文 本 探究(提示;下面的问题尽量用文本原句简要回答,以训练信息筛选能力)1肖邦故园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2肖邦故园有哪些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4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其音乐结合起来的?(请按照示例填表)并思考将两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春 季 夏 季 秋 季景物 嫩黄色的栗树新叶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嫩的翅膀(比喻) 呈现音乐特征 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5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6.作者为什么不以肖邦故居为题?达 标 检 测1下列

    7、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厩(j) 窒息(zh) 灰烬(jn) 掳掠(l)B庇护(b) 厄运() 夙愿(sh) 通衢(q)C陶冶(y) 烙印(lo) 瘠薄(j) 缱绻(qun)D瞻仰(zhn) 排筏(f) 婆娑(sh) 雪橇(qio)2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厩(ji) 夙(s)愿 通衢(q)大道 养尊处(ch)优 B缱绻(jun) 瘠薄(jb) 命运多舛(chun) 茕茕(qing)孑立 C簌簌(s) 栗(l)树 玲珑剔(t)透 树影婆娑(su) D陶冶(y) 树冠(gun) 令人窒(zh)息 有条不紊(wn) 解析:A 养尊处优(ch) B 缱绻(q

    8、un) D 树冠(gun) 答案: C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府第 草垛 依稀 简仆 富丽堂皇 B苍桑 伶仃 踱步 狐裘 不容质疑C隐敝 渊源 蕴藏 覆盖 茕茕孑立 D招摇 目睹 蔚蓝 宛如 荒诞不经解析:沧桑 不容置疑 答案: B 4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 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A不仅 而且 又是 因此 B不仅 更是 所以 因此 C既然 也 还是 所以 D因为 所以 又是 因此

    9、解析: 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 答案:A 5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曾经是个相当热闹的处所,斯卡尔贝克家族在这儿 了一座宫殿式的府第。 (2)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 的联系。 (3)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成了为寻找虚幻的金羊毛而一去不返的 。 (4)绚丽的大都会风光, 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 A修建 密切 远征 频繁 B建造 紧密 远征 繁杂 C修建 密切 征程 频繁 D建造 紧密 征程 繁杂 解析:修建:(土木工程)施工。建造:建筑;修建。密切:关系近;仔细。紧密:十分密切、不可分隔;多而连续不断。远征:

    10、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征程:远行的路途;行程。频繁:多。繁杂:多而杂乱。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B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D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荒诞不经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解析: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贬义。 答案: D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肖邦

    11、,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B因此,可以说,此时的肖邦,眼前浮现了故乡的景色和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 C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惜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 D到了肖邦之家,会确信,而且亲眼见到,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解析:A 分句间关系颠倒 B “眼前浮现歌”搭配不当 D 缺主语 答案:C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

    12、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B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 C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D他在信中写道:“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解析: 句号应置于引号里面 答案:D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具体文字见文本) 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

    13、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 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答: 参考答案:娇嫩、温柔,成熟、清丽(悠扬),寂静、忧伤,静寂、孤独。 10. 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作者对肖邦是仰慕、崇敬;对肖邦之家是带着惊讶和柔情;对肖邦的音乐是热爱和理解。 11. 人们常常会抓住不断更换的景物来描写四季,但是在这里,景似乎又不完全是景,请说说本文写景有何特点? 答: 参考答案:镜头时远时近,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

    14、,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12. 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答: 参考答案:(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的郁闷;(4)冬天的肖邦之家虽然寂静,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有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和肖邦在一起。 答: 【语言运用】 17.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5、。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参考答案:(1)示例一 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示例二 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2)示例一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示例二 我为你演奏,您应该倾听。 18. 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

    16、”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19. 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 ,但我们能够选择 。 参考答案: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注意事项

    本文(《肖邦故园》导学案3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