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精品.docx

    • 资源ID:3064556       资源大小:28.9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精品.docx

    1、最新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精品二十四诗品绎意(下)10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注他本作俱道适往。诗家一指本亦作俱道适往。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对人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谓俯拾即是,不取之邻。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寻,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

    2、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真,即指自然之真,与,同予,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后四句言幽人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为语助词,如诗经周南苡云采采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钧,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庄子齐物论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天钧,别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

    3、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11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注他本作涉难。诗家一指本亦作涉难。,若不注他本作已不。诗家一指本亦作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含蓄也是中国古代意境的主要美学特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之意,亦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是从哲学上的言不尽意论引申出来的。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即是对上两句的具体解释。中四句是说产生这种含蓄的根本原因是在诗境之自然本性,所谓真宰,亦出庄子齐物论,即指万

    4、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这种自在的规律使含蓄呈现出自然的态势,似乎永远有无穷无尽的深意蕴藏于其中。如酒之渗出,虽已积满容器,而仍然不停地渗出,永无尽时;如花之开放,遇秋寒之气,则放慢其开的速度,含而不露。后四句更以空中之尘、海中之沤比喻其无穷无尽,变化莫测。或深或浅,或聚或收,以一驭万,则得其环中。这一品强调含蓄必以自然为基点,方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王昌龄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中未有一言及怨,而失宠宫女的深沉幽怨、无穷哀思,则尽在形象之中,言词之外矣。12豪放现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注他本作以强。诗

    5、家一指本亦作以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豪放和劲健一品一样,是出乎自然之气质,而非人为强力以致。首句观化匪禁,化或作花,禁,作宫禁解,郭谓此即看竹何须问主人之意,非是。当以孙联奎臆说所云观,洞观也,洞若观火。化,造化也。禁,滞窒也。能洞悉造化,而略无滞窒也为是,这样与下句可自然联结。吞吐大荒,据山海经云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是日月出入之处,有气壮山河,吞吐日月之势。豪放的风格具有气势狂放的特色,亦由内中元气充沛,得自然之道,内心进入得道之境,则外表自有狂放之态。故云由道返气,处得以狂。中四句是对豪放的意象之形象描写,天凤、海山均为自然界宏大

    6、之景观,其声、其色亦非人间之声色所可比拟,而之所以有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壮阔气象,乃来源于本体内之真力弥满,也就是真体内充,于是宇宙间的万千物象,也就可以任其驱使,气魄之大亦可想见。后四句则进一步描写豪放的气派,其所写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更颇有屈原离骚中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的神态。豪放之诗歌,当以李白之诗作最有代表性,不仅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可为典范之作,郎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也很有代表性。13精神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注

    7、他本作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精神就是说诗境的描写必须体现出对象旺盛的生命活力,事物的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变化。首二句颇难解,其实是一种形容性的分析,说的是精神蕴藏于内而显于外,是永远无穷无尽的,故欲返之于内而求之则愈觉不尽,心与之相期则自然而来。三四两句是以清澈见底的流水和含苞欲放的花朵,比喻事物栩栩如生的生气和活力,现出其饱满的精神状态。中四句进一步以情景交融的境界来描写精神特色,青春鹦鹉,杨柳楼台,都是写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而碧山人来,清酒满杯,则突现出隐居幽人兴致勃勃的生动神态。后四句则直接点出精神一品的要害是在生气远出,不著死灰,而这种诗歌

    8、境界又是十分自然的,绝非矫揉造作得来,它是一种再造的自然,是不可能人为裁度的。此与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之气韵生动颇为相似,可以谢灵运之登池上楼中所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代表。14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注他本作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便。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镇密一品,本是指诗歌意境的细致周密,然而,诚如皋解所说,它不是世人那种动以词语凑泊为缜密,也就是人为造作的填缀襞积,而是一种天然的缜密,故云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此所谓真迹,即自然之迹、传神之迹,而非人工之迹、形似之迹。看上去若不可知,难以言喻,而其微妙之理则可默

    9、悟。朦胧之意象欲出而未出,它并非人为之构想,而是自然造化了奇妙之形态。中四句言缜密之诗境有如水流花开,清露未,一物一景都写得非常细腻绵密。又如山林间幽远之要路,蜿蜒曲折,漫步前行,则为景甚多。后四句写虽缜密之诗境,其诗语绝无繁琐重迭之累,其思路毫不板滞蹇塞而极为流畅,故云语不欲犯,思不欲痴,如春色之覆原野一片碧绿,明月之照积雪一片洁白。这里亦可见作者虽言各种不同风格,然而力求把它们都熔入到其基本的审美理想之中。钟嵘诗品谓谢诗微伤细密,颇在不伦,颜延之诗体裁绮密,情喻渊深,此细密、绮密均不同于二十四诗品的缜密,少自然之态势,而病于人工之刻镂,如谢之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

    10、阴道周。丽则丽矣,而总少天然洒脱之美。合乎缜密之美者,似可以杜甫之江畔独步寻花为例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虽是精细缜密的描绘,绝无人工雕凿之态,而具有一片自然生机。15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注他本作拾物。诗家一指本亦作拾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注他本作自适。,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疏野一品本是隐居高士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的性格特征,诚如皋解所云此乃真率之一种任性自然,绝去雕饰,与香奁、台阁不同,然涤除肥腻,独露天机,此种自不可少。前四句就是说疏野的特点在真率而无所羁绊,唯性所宅,真取弗羁,是说任性而随

    11、其所安,但取其天真自然而毫无世俗种种羁绊。控物自富之控物当为拾物,即随手而自由取物,则自可富足不尽。与率为期,谓唯求与真率相约为期,而绝无任何规矩约束。中四句是形象地描写疏野之人的生活和心态,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其生活极为真率自然,无拘无束。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说明其心态完全是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后四句进一步说明疏野之人与世无争,倘然适意,岂必有为。他所追求的是庄子的天放境界。天放见庄子马蹄篇,其云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成玄英疏云党,偏。一而不党,谓浑然一体而不偏私。命,名。天,自然。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中云放肆自乐于自然之中。齐物论之天行、天钧、天游,与此天放,

    12、皆是庄子做此名字以形容自然之乐。此可以王维之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避世隐居,视碌碌世人如蝼蚁之辈,疏野狂放而不修边幅,而其环境之清净自然,更显其人之心境与造化为一矣。16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注他本作满竹。诗家一指本亦作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寻幽,载瞻注他本作载行。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清奇一品颇有点接近高古,但高古纯为神态,而清奇则形神兼备。首四句写清奇之境秀美的松林下有一条清澄的小溪,水边的小洲上满盖着白雪,溪对面停着一艘小渔船。中四句写清奇之人,可人,郭解为可意之人,言

    13、其最惬人意之人,实即前所说幽人、佳士。如玉,世说新语容止云裴令公楷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指品质高洁、风度闲雅的高士。步寻幽,是说穿着木屐,不修边幅,悠闲散步,探寻幽趣,行行止止,停停看看,神态自若,心情淡泊,而天空碧蓝,无丝毫尘埃,真清奇之极也。后四句写清奇之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神出古异,澹不可收,言其精神境界之高古奇异,显示出其心灵世界之极其淡泊,使人永远领略不尽。此收,当指收受领会之意。故如破晓时之月光,明朗惨淡;又如深秋时之空气,清新高爽。孟浩然的诗特别有这种清奇特色,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浩然。句

    14、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以阁笔,不复为继。又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柳宗元江雪亦有此特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烟灭绝,江寒雪白,实清奇高土之心灵世界也。17委曲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袱,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注他本作圜。方。委曲一品与含蓄接近,而又有所不同,此品重在含蓄而又曲尽,低回往复,曲折环绕,使人读后,味之不尽,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首四句言如登太行山之羊肠

    15、小道,绿翠围绕而幽深曲折;又如悠远而弯曲的流水,弥漫着恍惚迷离的雾气,散发出各种各样诱人的花香,比喻委曲诗境的无穷无尽之深味。中四句以良弓之力似往已回、羌笛之声如幽匪藏,进一步形容委曲之作用。时力是古代的一种良弓之名,见史记苏秦列传,裴集解云作之得时,力倍于常,故名时力也。说明委曲而有力,云似往已回,当是指拉弓射箭之势。羌笛之声悠扬遥远,时断时续,委曲不尽。后四句则言委曲变化自有其内在之理,如水面波纹源于其内之漩伏暗流,大鹏翱翔缘于其翅之鼓动煽风。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是说事物都是随顺自然,各适其性,不以某种形器为限,受其拘束,而因宜适变,或圆或方。这样仍然强调委曲亦是天工所以成,而非人为雕琢所

    16、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情思委曲,含蓄深远,自然亲切,绵绵不断。18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注他本作冷。诗家一指本作永。然希音。实境一品是说有些诗境看来似乎是具体写实的,但实际上都是应目会心,而合乎自然英旨的直寻之作。故云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中四句则是对实境的形象描写,清澄的涧水曲曲弯弯,碧绿的松林一片阴影,不论是打柴的樵夫,还是听琴的隐士,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故后四句言实境之获得全凭情性所至而妙不自寻,此乃得之

    17、自然,遇之自天,如大音希声,悠远飘渺,此之谓泠然希音。实境之要义在自然天成,而其写作之特点在于直寻,或直致所得,要求诗人善于在心物相应、灵感萌发的刹那间,抓住心中目中所涌现的境界,很真切地把它描写出来,例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月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实境之作一般都受直觉思维的作用比较明显。王维白石滩诗云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此诚王夫之所谓现量也,清秀实境,如在目前。19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注他本作意苦若死。诗家一指本作意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注他本作日往。,若为雄才注诗家一指本作材。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

    18、,漏雨苍苔。悲慨一品说的是诗歌中具有悲壮慷慨特色的作品之艺术境界。这一品在诗品的二十四品中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因为诗品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老庄思想强调的是任乎自然,超尘脱俗,而悲慨则主体的意识十分强烈,对人生有执着的追求,看来似乎和老庄冲和淡远的精神境界很不一致,然而,它实际上表现了老庄思想的更为深沉内在本质。老庄之所以否定人为、崇尚天然,主张回归到古朴的原始社会,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产生的异化现象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但是又没有办法能改变这种状况,对现实的悲观绝望使他们追求在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带有悲剧性的。不过他们所竭力追求的是超越这种悲剧而达到在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19、因此,首四句所写的是一种深沉的悲哀,大风卷起狂浪,坚实的林木也被吹折,心意之痛苦若欲死一般,想要得到一些安慰和休息也不可得。但中四句紧接着说明要能够看破红尘,寻求思想上精神上的解脱,岁月如流,人生如梦,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烟云。宇宙的变化,世道的沉沦,即使你是雄杰之才,又能怎么样呢?纵然有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力能扛鼎的超人武艺也只能抚剑叹息,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此情此景,岂不令人感慨万分。陈陶陇西行诗云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悲壮动人,感慨万千,亦使人由此视功业如粪土,学老庄之处世也。20形容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

    20、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形容一品重在说明诗境之描写应以传神为高,而不以形似为妙。传神之关键则在自然而有生气,故与自然、精神二品相近,而强调之重点略有所不同。形容之本质在体现自然之本体,故首四句云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极力保存创作对象的神气质素,使之呈现出清真自然之面貌,有如水中清影,阳春美景。中四句强调形容之妙在体现事物之生气精神,风云变幻无穷的姿态,花草蓬勃生长的神气,海水汹涌澎湃之波涛,山峦绵延起伏之壮阔,无不呈现出活泼泼的生命活力。后四句所说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谓这一切都与大道一样,真实自然,不可以强力而致,

    21、妙合同尘之旨。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调和其光辉,混同于尘埃,世间一切事物在道的角度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道的体现,所以只要巧妙地符合道的精神,才能脱略形迹而神情毕露,成为诗中之妙境。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日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的是秀丽的田园风光,但绝无刻削的形似之处,唯见一派隐居田园的乐趣。21超诣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注诗家一指本作莫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注他本作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超诣一品是说超脱世俗一切尘垢,而达到比虚伫神素、妙机其微还要高出一筹的

    22、清高境界。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它不是心神之灵敏、天机之微妙,而是像清风、白云之回归太空,绝非任何人力所能达到,而有不可言喻之妙。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远远的向这种境界行进,似乎已经快要到达,然而临近一看却又不是,实际并无途径可通。他年少之时即有道气,其本性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故最终必然与世俗相违背。高人生活在清静超脱的山林丘壑,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口诵心思皆合自然,有如天籁之音,大音希声,若有而若无,这才是超诣的景和情。超诣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境界,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说的就是这种艺术上的超诣境界。此可以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

    2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为例,其心境超脱世俗人间,与自然造化相合,而从艺术意境上说则是脱略形似,传神写照,含无穷之意于言词之外。22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注他本作画中。,令色。御风蓬叶,泛波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注他本作期之。,期之注他本作欲得。愈分。飘逸一品与超诣相近,超诣旨在脱俗,而飘逸则在仙气。落落欲往,矫矫不群,是说的仙人独来独往、高傲不群的行踪,如缑山之鹤,华顶之云,缑山在今河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又称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仙人浮丘生接他上嵩山,后他乘白鹤飞往缑山之顶。华顶之云实际就是李白古风所说的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24、,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意思。高人随自己心意,顺本性而行惠,顺也;中,心也,容颜色泽饱含隈暾于宇宙间的元气,足踏蓬叶,御风而行,逍遥于太空之中,可谓飘逸已极。仙人遨游于太空,飘忽不定,故云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而又无所闻,懂得飘逸在于自然,而无定规,故不期望人力而期待于道契,如欲以人力求之,则愈分离而不可得。23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注他本作如何。尊酒,日往烟萝。花复茆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黎行歌注他本作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旷达一品也与超诣、飘逸较为接近。旷达,就是大度、超脱,而不拘泥于小节。但诗品中的旷达具有道家达人大观、摆脱机心、机事缠绕,超尘拔俗的精神。

    25、首四句是从感慨人生最多不过百年,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又是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与其羁绊于尘世之是非,自陷于忧愁痛苦之中,倒不如把人生看作是白驹过隙,达观地对待世事人生为好。中四句就是说的一种旷达的生活情状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茆檐,疏雨相过。超脱了尘世,生活也就自然悠闲自在了,倒酒既尽,杖藜行歌。人生是短暂的,总是要死的,不必把世俗的功名富贵看得太重,只有把它置之度外,才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像终南山那样永远高耸入云,青翠常在。王维渭川田家云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田园静谧,安闲舒适,胸

    26、襟旷达,俗虑尽消。故沈德潜评曰立吟式微,言欲归也,无感伤世衰意。唐诗别裁24流动若纳水,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注他本作遗愚。诗家一指本亦作遗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注他本作载闻。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流动一品说的是诗歌意境的流动之美,也就是飞动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篇中曾说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所描绘的飞禽走兽都有飞动之态,而胡人、玉女、神仙等也都脉脉传神,栩栩如生。流动之美的诗,在六朝时也有比喻,南史卷二十二王筠传载沈约曾说谢沿评王筠诗时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唐初李峤评诗格中曾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的问题,中唐皎然继之,诗议中

    27、要求有状飞动之句,诗式中强调气动势飞。诗品中的流动说的就是这种艺术美。若纳水,如转丸珠。水车转动,不停地流出清水,珠丸转动,永无停息之时。但这种流动是事物本体性质的表现,宇宙本体就是变动无常的,不可以人力为之,也不可以言喻,如果以为流动只是假借圆的物体才有,那就是一种类似愚蠢的看法。中四句就是说天体的运行,不管是地轴还是天枢,都是荒荒、悠悠,空阔不尽,而没有停息之时的。所以寻找其变动之渊源,认识其相契之本性,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流动。它如神明般变化莫测,周流无滞,返归于空无寂寞,上下几千年而始终如一,这才是流动美的本质。此种流动之美,宋人的诗话中也常有论及,例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曾说道古今论诗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韩退之赠张籍云君诗多态度,霭霭箔春空云。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结语一、从诗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人格精神来看,它主要不是儒家的,而是道家的,其中也有佛教思想的色彩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