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我国产业结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讨.docx

    • 资源ID:306231       资源大小:45.0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我国产业结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讨.docx

    1、对我国产业结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讨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工业性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突出表现为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选择以服务业为发展导向,印度绕过了限制其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储蓄率、基建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重点发展服务业反而让印度尽展所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使得其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作为由制造业带动的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服务业的发展显得由点发育不良,虽然表面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亚于印度,但是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竞争,如何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2、。本文将结合印度产业结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关键词】服务型经济 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Abstract There was a growing tendency of the global property structure since 1980s, from the industry economy to the service economy, which outstanding appear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wer of the incre

    3、asing economy and symbol of the modernization. By opting for a services-led path, India sidesteps the saving, infrastructure, and FDI constraints that have long hobbled its manufacturing strategy. Instead, India has executed a services-based strategy that is far more compatible with its greatest str

    4、engths a well-educated workforce, IT competency, an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s for China, the manufacture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motivation of our economy. But our service industry was not developing properly. The increasing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surface, is not slower than

    5、India. However, when facing the 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how to develop our service industry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concerning topics in our society. My paper will try to discuss this topic with the case of India industrial set-ups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Key Wor

    6、ds】 service econom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目 录1问题的提出 22 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演变: 23服务业的归类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31 服务业的分类 43.2 现代服务业 54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94.1中国服务业现状:发育不良 94.2存在的问题 105印度模式的成功经验 115.1 印度的产业结构的特点 115.2 印度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126 对策及建议: 13参考文献 15致 谢 161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工业性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

    7、趋势,突出表现为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工业份额在工业化阶段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平缓下降;而服务业的产出比重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劳动人口由农业逐步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形成服务业就业占据主要份额的局面。因此,经济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反观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服务业的落后,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国的服务业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2 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演变: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8、持续上升,并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使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一)服务业产出比重持续上升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8年的61%。各国服务业的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重也相对较高。1980年到1998年,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平均上升了8至10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国家的比重是从30%上升到38%,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从46%上升到56%,同时高收入国家从59%上升到65%。并且我们还注意到,分阶段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

    9、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出比重在1987年已经达到六成,在过去的10年内比重仍在增加。至1997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作为经济的绝对主体。服务业产出的快速增长表明了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服务产品几乎是不能存储的,它的增长毫无时滞地反映了当时服务需求的上升。服务产品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产品(包括金融

    10、创新、一些社会服务和个人福利服务)与制造业产品相比,收入弹性较大,其需求增长最大可能是居民或企业收入增长的结果。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相对于服务业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农业和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弹性小于服务产品,在农业和制造业产品上增加的开支要小于在服务业上增加的开支,整体上对服务的需求就上升得较快了。而农业和制造业产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主要是在信息通讯技术推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全球服务业就业份额同样也在持续稳步上升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

    11、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服务业在增加产出的同时吸纳了很多人的就业,这是服务业增长带来的最大贡献之一。就业的增加一部分来自吸收新增劳动力,而最主要的一部分可能是吸收来自其他经济活动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本身有很多的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需求的增加必然拉动服务产品供给的增长,从而扩大了服务部门的就业规模。二是由于农业和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使得这部分劳动力被动进入到其它部门就业;同时,一部

    12、分原来在制造业中就业的白领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他们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分离成为独立经营的服务提供商,这部分的转移是主动转移的结果。3服务业的归类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31 服务业的分类对服务业的分类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尔曼于1975年提出来的。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分类方法是把服务生产部门分成以下四类:(1)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2)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典型的生产者服务又被称为企业服务;(3)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4)政府公共服务。从服务生产部门的产业分类角度

    13、看,消费者服务十分复杂,覆盖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鉴别消费者服务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靠显而易见的来自个人和家庭的需求来源或支出方向。在某种意义上,消费者服务在服务生产活动的任何分类方法中都应占据中心地位,因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是所有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经济福利的根本反应。生产者服务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它包括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会计、广告和安保等,也包括一些相对独立的产业服务,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法律和咨询业等。生产者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生产的投入。生产者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在现代经济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14、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应用大都是通过生产者服务的投入来表现的。生产者服务业拥有了日益增多的专家人才和科技精英,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投入,这个过程推动生产向规模经济和更高的效率发展。所以,生产者服务在服务业中被认为最具有经济增长动力的性质。分配服务是一种连带性或追加性的服务。这类服务的提供和需求都是由对商品的直接需求而派生出来的。按与有形商品供给的联系紧密程度划分,分配服务可以分为“锁住型”分配服务和“自由型”分配服务。“锁住型”分配服务是指不可能与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相分离,只能作为商品生产过程或其延伸阶段的一部分,从而其价值或者其成本完全附着于有形商品价值:不成为独立的市场交易对象,如企业

    15、内商品库存的仓储、搬运、分配等。“自由型”分配服务在性质上同“锁住型”分配服务一样,同有形商品紧密联系,但这种服务可以外在化为独立的市场交易对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运输业、仓储业、通讯业等。政府公共服务是免费提供的或对一般公众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它主要由教育、保健、国防与一般行政构成,一般行政包括外交、司法和警察保护等。当然,政府服务除为了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外,还可以作为私人生产的投入。舒尔茨、贝克尔等经济学家认为,教育与保健支出是一种旨在保持或增加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是人这种生产要素的中间投入,使用于人这种生产者的生产者服务。政府服务或公共服务与民间服务产业的主要区别不是服务形式,而是服务

    16、提供的资金来源。3.2 现代服务业3.21何谓现代服务业在早期的结构主义分析中,第三产业是从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发生转移而引起的。根据恩格尔系数定律,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产品的需求之后,将不断提高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加上服务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困难,从而引起服务业的大发展,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占到GDP中的绝对优势。但是,从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全球化过程中的全球产业分布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是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为主要表征的。我们过去往往笼统地将服务业指向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而忽视了生产性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它投入的数量、

    17、质量和方式,越来越代表着工业增长的现代化程度。现代服务业中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产品的设计、生产的信息化服务、金融和保险、产品的现代物流、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法律咨询、企业账户的会计和审计、产品的广告与推广、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等等。当然,除了生产性的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中为满足个人提高生活质量和拓展能力需要的部分,如教育服务产品、现代媒体产品、文化艺术产品、旅游产品和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由于它们的生产和供给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且服务

    18、手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较多地采用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它们也可以被称为现代服务业3.22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服务业加速发展而制造业地位快速下滑的趋势,服务业内部也开始分化,日益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新的动力角色。特别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而快速兴起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美国能够度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的停滞期,并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当今世界,发达

    19、国家经济发展稳步进入后工业化即经济服务化时期,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在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全球服务业重组和调整步伐加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领域。服务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已达67%,发达国家更是达到80%以上,服务业就业比重也达到70%80%的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

    20、业具有高需求弹性和低自然资源依赖的特点,适应了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二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等特点,这就进一步造就了服务业的高就业水平。3.2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产品服务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随着异质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企业的资源和要素投入越来越向制造环节的两头研发和服务环节倾斜。由于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易规则的逐渐完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发达,许多制造企业实施了“反整合”行为:即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为制造环节提供“服务”的活动“外部化”,外托给市场上的这类专业公司,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21、,以提高企业的资源生产力。这样,许多本属于制造企业内部的活动逐渐从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些专业服务公司、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的经营业务,这些公司或部门的服务主要包括产前的产品调查、研究、设计,产后的销售、维修及企业的部分日常管理活动,如材料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零部件的维修保证及企业的部分财务等等,这些活动相对于制造环节大部分属于其上下游的内容;因此,从宏观层面上讲,原属于制造业增值链的部分增值就转向了服务业,我们可用图1来说明。V V V O Z 0 0 Z0 1 1(图1) 图中的01是产品同质化占主体时某产品在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增值环节(其中,纵轴V表示某阶段生产单位该阶段产品的成本或价值,

    22、横轴Z表示生产区段,0属于产品研发,1是产品服务),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社会分工的欠发达和经营理念的影响,0和1的活动包括于生产企业内部,属于制造业的增值组成。01是产品异质化时代某产品在生产企业的整个制造过程及增值环节,而00和11则是“外化”给市场专业服务公司、大专院校或研究设计机构的上下游活动及增值内容,属于服务业的内涵。上个世纪70年代后的发达国家和21世纪初的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都呈现服务业的GDP比重和就业比重大幅上升这种趋势。从图1的分析我们得知,00和11部分的活动和增值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在产品服务化的概念框架下,仍然是“产品”的内涵组成,因为这些活动属于创造和实现有形产品功能

    23、的“广义”的投入品,是生产者服务,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现代服务业。虽然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整体在GDP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从服务业产出结构来看,消费者服务的比例保持不变,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对规模在不断下降,而上升幅度最大的则是生产者服务。据统计,19611986年,生产者服务业约占加拿大GDP的35(即全部服务部门的50),25年间生产者服务占GDP的份额上升了20左右,其他两类服务(政府服务和消费者服务)的份额则几乎不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今服务业迅速崛起的主要动因,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现代经济的增长尤其重要。因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各类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活力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表

    24、现在,一方面,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和各类专家,是现代服务部门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已完全不同于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初期时服务业的传统形象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现代服务部门大部分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其产出中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服务;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厂商是一种主要的媒介物,通过这些媒介物,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得以释放出来,并源源不断地通过价格机制进入实物产品的价值链,极大地促进了实物产品生产的发展。因此,从产品内涵的不断丰富的现象,可以得出产品服务化趋势的出现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结论。4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中国

    25、服务业现状:发育不良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一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从1980年的214上升到1990年的313。但是,其发展势头并未得以保持下去,到2000年,这一比例也只提高到334,而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则不升反降: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滑落到32的低水平。 中国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十分薄弱。如表1我们可以知道,从国际比较看,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的平均比重已经达到707,世界平均值也达到677(2001年)。中国比美国和法国低40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多个百分点,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与此相适应,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水平也相

    26、当低,2004年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就业人数只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29,比高收入国家68的平均就业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比世界47的平均水平(2001年)低18个百分点,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表1:中国与世界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GDP的三次产业构成 国家类型 国家类型(年份)中国(2002)低收入(2002)中低收入(2001)中等收入(2002)中高收入(2002)高收入(2001)世界平均(2001)农业15.423.810.59.16.31.83.8工业51.130.434.133.93427.528.6服务业33.545.755.55759.870.767.7数据来源:World

    27、 Development Indicators, http:/www.worldbank.org/data。 2004/7/10.而中国GDP中的服务业比重由1990年的313上升至2003年的331。期间,中国服务业经济的扩张在总体GDP累计增长中仅占33-是服务业对印度增长所作贡献比重的一半多一点。4.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服务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服务业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为7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0%,而我国在2000年也只有33.3%,与其他相同发展

    28、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大约还低10个百分点;我国服务业总的来说,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服务业无论在服务品质还是在服务技术上均处于明显劣势,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贸易长期却处于逆差状态。第二,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平衡。首先,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结构不平衡,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在我国服务业产值总量中,城市占80%,农村仅占20%。其次,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尤其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行业比重偏大,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01年在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服务业就占40%左右,保

    29、持着服务业的基础地位。服务业处于低层次水平,不能适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虽然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服务业体系,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但在整个服务业内部结构方面,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目前很多新兴服务业供给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价格水平居高难下,在我国整个商品市场处于买方之时,一些服务业的供不应求却较为明显。第三,思想障碍长期存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意识不强。一是社会对发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存在认识误区。不少人包括一些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服务业只是商业、餐饮业等传统项目,而对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知之甚少;一些人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得靠工业,服务业成不了

    30、大产业,服务贸易无关紧要。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服务业及服务贸易长期受到冷落,其发展在遭遇思想障碍的同时还遭遇到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如商业用电、用水的价格就高于工业,从事服务贸易的中小企业较少得到关心和支持。二是企业对服务贸易出口意识不强。国内绝大部分服务业企业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没有外向型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满足于小打小闹,不想“走出去”或不敢“走出去”。第四,服务贸易立法滞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业发展缓慢,也使得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法规,但仍不能满足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贸易法律体系,相当

    31、一部分领域仍属立法“盲区”。明显政府重视力度及支持力度不够,而反观印度,通过政府的强力支持,其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第五,国际环境相对比较不宽松。从长期看,中国廉价出口品遭遇的贸易摩擦将不断增多,说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中国已没有发展空间。而印度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依然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跨国公司纷纷将服务业外包转向印度。在同美国的关系方面,中国和印度在贸易和宏观经济联系方面呈现不同特征: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额较小,2005年只有250亿美元,在美国贸易伙伴中名列第22位;印度实施浮动汇率制,卢比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也在快速升值;而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刚刚

    32、起步,美国一再威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者”;中国低端制造业出口造成美国就业流失已成为一个政治议题,而印度服务业对美国造成的冲击并没有被政治化。因此,美国敲打中国的声音远远超过对印度竞争的提防。对中国来说,如何争取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已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开放需要慎重考虑的重大课题。5印度模式的成功经验 5.1 印度的产业结构的特点一般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次序展开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中国选择了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工业比重在GDP中所占比重极高,目前为47%。但印度似乎是工业革命模式的一个例外。其经济中比较发达的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在印度GDP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41%上升到2005年的54%。


    注意事项

    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