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试题卷.docx

    • 资源ID:3002747       资源大小:97.5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试题卷.docx

    1、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试题卷班级姓名学号所有答案填入表格内,否则不计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4、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5、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6、仅有抗原性(或称免疫反应性)

    2、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7、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8、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D9、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C .淋巴结和脾脏A .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B .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D .淋巴结和骨髓 E.骨髓和胸腺10 、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 .骨髓和胸腺 E.淋巴结和脾脏11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 .骨髓、淋巴结、脾脏 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 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 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12 、人类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 B .法氏囊 C.脾脏 D .胸腺 E.淋巴结13 、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 .骨髓 B

    3、.法氏囊 C .脾脏D .胸腺 E.淋巴结14、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 .中枢免疫器官 B .周围免疫器官 C .胸腺D .骨髓 E.腔上囊15、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 .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 .胸腺 E.以上都不是16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 .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 B.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C.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 .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7 、 IgG 的铰链区位于:A . VL 与 CH1 之间 B. CH1 与 VH

    4、之间 C. CH1 与 CH2 之间D. CH3 与 CH2 之间 E. CL 与 CH2 之间18、新生儿脐血中哪类 Ig 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19、与肥大细胞上 FcR结合的lg是:AlgM BlgG ClgADlgDElgE20、感染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 lg是:AlgM BlgG ClgADlgDElgE21 、主要在粘膜局部抗感染的 lg是:AlgM BlgG ClgADlgDElgE22、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的是:AFab 段 B Fc 段 CF(ab)2段DpFc23、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lgM BlgG ClgADlgDElgE24、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

    5、从母体获得的主要lg 是:AlgG 和 lgM BlgM和 lgEClgG和lgDDlgD 和 lgA ESlgA 和 lgG25、人 lg 中固定补体的能力最强的是:AlgM BlgG ClgADlgDElgE26 、 Ig 与抗原结合的部位由:A L 链 V 区和 H 链 V 区组成 B L 链的 3 个 CDR 组成 C H 链的 3 个 CDR组成D . L链和H链的C区组成 E. L链和H链的骨架区组成27 、介导 ADCC 的主要细胞是:28、 lgG 分子与 C1q 结合的部位是:2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lg是:A.IgMb . IgGC . IgAD . IgDE . IgE30

    6、、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A.IgMb . IgGC . IgAD . IgDE . IgE31、 下列哪种成分是经典途径的 C3转化酶?A. C4b2bB . C567C ._C3bBb D. C3bBb3bE . IC32、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C5转化酶相同 C. 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 激活物质相同 E.膜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33、 补体激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 . C1B . C2C . C3D . C5 E . C934、 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蛋

    7、白 B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 .具有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D .对热稳定 E .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35、 参与经典途径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 . C5 C9B. C3C . C1 C9D . C1 C4E . C1、C2、C436、 多数补体分子属于:A. a球蛋白B .球蛋白C. 丫球蛋白D .白蛋白E .脂蛋白37、 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A . CIB . C2 C . C3 D . C4bp E . D 因子38、 与MHC n类分子结合的是:A . CD2B . CD4 C . CD3 D . CD5 E . CD839、 关于MH

    8、C I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主要存在于 APC表面 B . HLA I类分子由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HLA复合体编码C . 2条多肽链均为 MHC编码 D .主要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E .参与B淋巴细胞的发育40、 MHC 的基因是:A .控制HLA的基因 B.编码TCR肽链的基因C.编码Ig高变区的基因D.编码IL-1分子的基因E.编码C3分子的基因41、 能呈递外源性蛋白质抗原的细胞是:A . CD4+细胞 B . CD8 +细胞 C.表达 MHC I类分子的细胞D .表达 MHC n类分子的细胞 E . TCR+细胞42、 HLA n类分子表达在:A. T淋巴细胞

    9、表面 B .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C . APC表面D .胰岛B细胞表面 E .上皮细胞表面43、 静止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 MHC分子?A .只表达 MHC I类分子 B.只表达 MHC n类分子C. 同时表达 MHC I川类分子 D .同时表达 MHC in类分子E .同时表达 MHC nm类分子44、 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 MHC 分子?A .只表达 MHC 类分子 B.只表达 MHC I类分子C.同时表达 MHC I、n类分子 D .同时表达 MHC I、川类分子E. 同时表达 MHC n、川类分子45 、下列哪类细胞不表达 HLAI 类分子 ?A .血管内皮细胞 B.淋巴细胞C .粒细

    10、胞系 D . APCE .成熟红细胞46 、下列哪种疾病与 HLA 分子无关 ?A 强直性性脊柱炎 B I 型糖尿病 C 多发性硬化症D .新生儿溶血症 E.全身性硬化症48、 编码人B 2m 蛋白的基因位于:A 第 17 号染色体 B 第 6 号染色体 C 第 15 号染色体D .第22号染色体 E.第2号染色体49、 T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 BCRB CDRC TCR D FcRECKR50、绵羊红细胞与 T淋巴细胞上哪种分子结合形成 E花环?51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 D .淋巴结E.血流52 、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C 潜伏期较长A.

    11、 IgM抗体显著升高B.抗体产生维持时间较长D .抗体浓度较低 E.抗体亲和力较低5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GB IgAC IgE DIgME IgD54、 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B 迟发型超敏反应 C 速发型超敏反应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55、 释放介导I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D . B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56、 n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 .速发型超敏反应 E.过敏反应57、 川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12、:A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C.速发型超敏反应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E.迟发型超敏反58、 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 .迟发型超敏反应 B.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D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59、 属于川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 B 输血反应 C 血清病D .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60、 下列哪项属于W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A .过敏性休克B .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E.系统性红斑狼疮61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特应性皮炎 C 新生儿溶血症D 链球菌

    13、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62、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 B.支气管哮喘 C .血清病D .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63、 属于H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血清病D .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64 、关于自身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正常机体不可能检出自身抗体 B .检出自身抗体就意味着发生了自身免疫病C.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 D .某些非自身免疫病人也可检出自身抗体A .抗原呈递B .免疫防御C.免疫监视66 、关于自身免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

    14、答 C.体内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 E.具有维持机体生理自稳的作用67、下列哪种疾病属于 T细胞免疫缺陷病?A . DiGeorge 综合征 B. XSCIDC .慢性肉芽肿病D .艾滋病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68 、慢性肉芽肿病 (CGD) 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 ?A . T淋巴细胞缺陷病 B . B淋巴细胞缺陷病D .补体缺陷病 E.吞噬细胞缺陷病69 、 AIDS 属于哪种免疫缺陷病 ?A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B .体液免疫缺陷病 C.联合免疫缺陷病 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E.以上都不是70 、 DiGeorge 综合征属于:A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B . B淋巴细胞缺陷病E

    15、.吞噬细胞缺陷病HIV 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为:CD4 +细胞B . CD4 -细胞C. CD8 +细胞 超急性排斥的效应物质是 *A. B 细胞C. Th1 细胞E. 细胞因子73 、骨髓移植后引起A. T 细胞C. NK 细胞E. 造血干细胞71、A.72 、B.抗体D.Th2细胞D .免疫稳定 E.以上都不是GVHR 的主要效应细胞是B. B细胞D.单核细胞B.D.自身耐受的终止引起自身免疫对机体有害C .联合免疫缺陷病C. T淋巴细胞缺陷病 D .补体缺陷病D.CD8 -细胞 E. CD4 + CD8 +细胞E.自身抗体导致组织损伤的机制是I型超敏反应 65、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下列哪项免疫功

    16、能损害所致 ?74、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A. HLA 高度多态性 B. 移植物供血不足C. 移植物中所含淋巴细胞过多 D. 移植物被污染E. 受者与供者血型不和75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最主要抗原是A. 血型抗原 B. 异嗜性抗原C. MHC D. PHAE. 超抗原76 、 GVHR 主要见于:A. 肾脏移植 B. 心脏移植C. 骨髓移植 D. 肺脏移植 E. 脾脏移植77 、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 ?*A. 急性排斥 B. 超急排斥 C. 亚急性排斥D. 慢性排斥 E. 迟发排斥78 、关于慢性排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17、 器官移植后数天至几个月内发生B. 器官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C.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损伤供体组织D 病理特征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炎症细胞浸润E. 慢性排斥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79 、一肾脏移植病人,术后一切正常, 3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侧胀痛,尿量减少。该病人可能是: *A 迟发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 慢性排斥反应D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超急排斥反应80 、超急排斥主要由: *A. ABO血型抗体或抗 MHC I类分子抗体引起 B . Tdth和C细胞引起C.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E.增强抗体引起81 、 HVGR 中最常见的移植排斥类型是: *A.超急

    18、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 C .慢性排斥反应D .迟发排斥反应 E.宿主抗移植物反应82 、关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 B .移植物中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 .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 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83 、下列哪种情况与超急排斥反应发生无关 ?A .多次输血B.真菌感染C .妊娠 D .再次移植E.长期血液透析84 、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相应抗原决定基之间的结合强度被称为A .吸引力 B.亲和力 C .亲合力D .聚合力 E.杀伤力85 、下列哪项不是免疫标记技术的特点A .

    19、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 B .反应的特异性更强C.能进行定量检测 D .能进行定位检测E.具有快速的优点86 、辅助诊断伤寒病的肥达反应属于A .直接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C 单向琼脂扩散 D 双向琼脂扩散E.酶联免疫吸附实验87 、用于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实验是A .结核菌素实验 B.肥大实验C.锡克实验 D .青霉素皮试E.白喉抗毒素皮试88、 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 E花环的细胞是A. B细胞 B. T细胞 C. NK细胞D .巨噬细胞 E.粒细胞89、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 .抗体带正电荷 B.抗体带负电荷C. 抗体不带电荷 D .抗体的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E.抗体的电

    20、渗作用大于电泳作用90、 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固相载体的标记物是A .待检抗原 B.已知抗原 C.已知抗体D .酶标抗体 E.酶标抗原91、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在 *A .被检抗原上 B .已知抗体上 C .抗Ig抗体上D. Ag Ab复合物上 E.已知抗原上92、 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A .沉淀反应B .凝集反应C. ELISAD .放射免疫测定E.补体结合试验93、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A .电解质、pH值和反应体积、温度B. 温度、pH值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C. 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D .电解质、pH值和温度、抗原抗体

    21、比例E. 电解质、 pH值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94、 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 pH值为:A. 2.5 4.5B . 4.5 5C . 5 6 D . 6 8 E . 8 995、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哪种成分 ?A.抗体 B .补体 C .抗原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以上都不是96、 抗原与抗体结合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氢键 B.共价键 C .疏水作用 D .范德华引力 E.静电引力97、 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 B .相应抗体 C .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 .抗原-抗体复合物 E .抗C3抗体98、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 A时,固

    22、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抗A抗体B .未标记的抗A抗体C.酶标抗原A D .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抗球蛋白抗体99、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抗体带正电B .抗体带负电C .电渗作用D .电泳作用E .抗体不带电荷100、 在放射免疫测定中,已知抗体和同位素标记抗原的量一定,如果未标记的待测抗原量 增多,则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B.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C.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D .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E .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试题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