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2990015       资源大小:26.5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docx

    1、教育哲学教学大纲教育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课程地位:基础性学科5总学时:366总学分:27先修课程:教育伦理学二、课程目标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共有八个部分,导言主要简介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第四章 知识与课程、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第六章 自由与

    2、教育和第七章 民主与教育。 导言 哲学与教育(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对“哲学是否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的形成正确地认识,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与联系。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门吗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哲学家和外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正确地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21世纪教育哲学的新定义,教育哲学的实践

    3、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能够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对教育价值的重估。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定义一、我国教育哲学的定义二、外国教育哲学的定义 三、教育哲学的新定义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价值一、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二、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第三节 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 五、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放前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和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以及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正确地理解英国教育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规范教育哲学

    4、、分析教育哲学、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 二、解放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二、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 三、20世纪80年代之后: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第三节 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哲学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哲学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的新发展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存在特征和存在问题,中外历史上几种人生

    5、境界学说。正确地理解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人生境界与教育的关系。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教育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第二节 人的形象与教育一、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二、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三、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第三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一、中国历史上几种人生境界说二、西方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三、人生的境界与教育第四章 知识与课程(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含义,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基本特征。正确地理解知识、人生、课程的关系,知识性质、现代知识的性质、后现代知识的性质及其对课程的影响,

    6、自然课程、社会课程、人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知识与人生一、什么是知识 二、知识与人生三、人生与课程第二节 知识的性质与课程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二、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后现代课程 第三节 知识的类型与课程一、自然知识与自然课程二、社会知识与社会课程三、人文知识与人文课程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理性的内涵,正确认识理性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理性与社会重建的内在联系。理解“教学”概念的关键性特征及教学的理性基础;作为“理性的探险”的教学;正确认识教学是一种理性的探索,以推进教学理性化的进程。第一节 理性与人生一、什么

    7、是理性二、理性与人生三、理性与社会重建第二节 理性与教学一、什么是教学:“教学”概念的关键特征二、教学的理性基础三、教学:理性的探险 第三节 理性的教化一、作为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理性二、教学的理性化三、理性的教化与教师七、第六章 自由与教育(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由的含义;自由的本质、自由与人生的关系、自由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理解教育在“自由”中的必要性;“教育”的意义及其危机;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学术自由、学习自由的概念、必要性及其限度。正确地运用自由教育的概念、精神和必要性;教学自由的概念、必要性及限度,理解教育,开展教学。第一节 自由与人生一、什么是自由二、自

    8、由与人生三、自由与社会第二节 自由与教育一、自由需要启蒙二、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三、自由教育的精神第三节 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一、学术自由及其限度二、教学自由及其限度三、学习自由及其限度八、第七章 民主与教育(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主的含义;民主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民主公民的素质。正确地理解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教育”的概念和性质;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和原则。以推进民主学校的建设。第一节 民主与人生一、什么是民主二、民主与人生三、民主与社会第二节 民主与教育一、民主需要教育二、民主公民的素质三、民主教育:性质与目的第三节 教育的民主化一、什么是教育的民主化二、教育民主化

    9、的四项原则三、建设民主的学校四、教学方法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辅导应讲清主要的理论问题,并强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加深理解。理论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个别学习较为枯燥。因此,应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重点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多组织开展以现实教育问题为主题的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对话,达到互相启发思维、拓宽思路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反思现实的能力,提升教育哲学素养。本课程学习有一定难度,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个别联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为此,应多运用网络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加强联系,或可组织网上讨论等。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内容考核的根据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等三个层次。了解是对

    10、有关知识内容要认真阅读,领会其精神;理解是对有关理论或概念要有完整、深刻的把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运用是对有关理论或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有宏观的把握,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反思实际问题;以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占40%,实际运用占60%。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2004年第2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李石岑.教育哲学,上海:上海商务,1925 亚当姆斯著.教育哲学史,余家菊译,中华书局,1934 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桑新民著.当代教育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

    11、998 教育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法学2课程类别:必修课3适用专业:教育类各专业4课程地位:基础性学科5总学时:366总学分:27先修课程:教育哲学二、课程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使学习者了解如何依法从事教育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课程内容课程以教育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着重阐述法律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法的关系特证、形式特征和结构特征、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基本的教育制度

    12、和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以及法律救济等内容。第一章绪论(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教育法学的定义,教学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掌握国外教育立法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以及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一、教育法学的概念 (一)教育法学的定义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法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教育法学的发展 (二)中国教育法学的兴起 三、教育法学的性质 (一)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教育法学的意义(一)依法治教的需要 (二)促进教育法学发展的需要

    13、第二章 教育法的的概念(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法的涵义,掌握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与教育政策这间的关系,教育法的功能与作用,教育法的法源等,依法执教。第一节 教育法的涵义 一、教育法的定义 二、教育法的特点 三、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第二节 教育法的功能与作用一、教育法的地位二、教育法的功能三、教育法的作用第三节教育法的法源一、宪法二、教育法规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章 教育法的价值(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教育法的价值、教育法的价值与评价之间关系,运用公正、平等、自由、公共利益等价值来表示其价值。从教育法的社会

    14、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正确地评价教育法的价值。第一节 教育法价值的涵义一、价值二、教育法的价值三、教育法价值的评价第二节 教育法的社会价值一、教育法的政治价值二、教育法的经济价值三、教育法的文化价值四、教育法的秩序价值第三节 教育法的个体价值一、教育法的正义价值二、教育法的平等价值三、教育法的自由价值第三章 教育行政机关(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各自的职责。正确认识教育行政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其主体资格的要件及其行政职权。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不当或违法,必须承担因此引起的责任和后果。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关概述一

    15、、行政机关二、教育行政机关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地位一、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二、教育行政机关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变更和撤销三、教育行政机关行政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一、教育行政职权的产生二、教育行政职权的渊源三、教育行政职权的内容第四节 教育行政机关的责任一、教育行政责任的涵义与特征二、教育行政责任的构成与种类第五节 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的法律关系一、国家举办各级各类学校二、教育行政机关与各类学校的法律关系第四章 学校(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定义,掌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掌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16、以及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等。第一节 学校法律地位概况 一、学校 二、学校的法律地位 三、学校法人的特点 四、学校的设置 五、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学校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第三节 学校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为受教育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

    17、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第四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一、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二、学校内部组织机构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第五章 教 师(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明确我国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掌握我国教师管理制度的含义及类型。依法享受权利和依法履行教师义务。 第一节 教师的界定 一、教师的法律含义 二、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身份特征 第二节 教师的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一)教师权利的含义 (二)教师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一)教师义务的含义 (二)教师的义务 第三节 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一

    18、、教师的资格 二、教师的任用 (一)教师职务制度 (二)教师聘任制 (三)我国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 第四节 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一、教师的培养 二、教师的培训 (一)教师培训的含义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 (三)高校教师培训 第五节 教师的考核 一、教师考核的概念 (一)教师考核的含义 (二)教师考核的意义 二、我国教师考核的内容、原则和效力 (一)教师考核的内容 (二)教师考核的原则 (三)考核结果的效力 第六节 教师的待遇 一、教师的工资待遇二、教师的其他待遇第六章 学 生(4课时) I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我国学生管理的法律形式及其主要内容与有关规定,

    19、理解我国对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女子、家庭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迸行特别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第一节 学生概述 一、学生的法律概念 二、学生观的发展与学生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学生的基本权利二、学生的基本义务第三节 学生管理的法律形式一、学生的学籍管理二、学生的成绩与档案管理三、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四、学生的班级管理五、学生的体育卫生管理六、学生的组织活动管理第四节 对未成年人和特殊学生群体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一、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二、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法律保护 第七章 教育立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立法是由法定的国家机关或授权

    20、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和变动教育法律以及法规的活动;教育立法主体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构成;教育立法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第一节 教育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涵义二、教育立法的概念第二节 教育立法的原则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稳定性与发展性结合原则第三节 教育立法主体一、教育立法主体的涵义二、教育立法主体的类型三、教育体制第四节 教育立法程序 一、法律议案的提出 二、法律草案的审议 三、法律的通过 四、法律的公布 第八章 教育法实施(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法的实施落实在教育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

    21、之中,正确地区分这几个个概念,正确认识他们各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明确教育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育法的遵守,而教育法的遵守靠两方面力量来推动:外部强制和守法精神的形成。第一节 概述一、教育法实施的涵义二、教育法实施的相关概念三、教育法实施的主要形式四、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教育法执行一、教育执法的涵义二、教育执法的形式三、教育执法的原则 第三节 教育法的适用一、教育法适用的涵义二、教育法适用的基础与要求三、教育法适用的原则第四节 教育法效力一、教育法效力的涵义二、教育法的时间效力三、教育法的空间效力四、教育法对人的效力五、教育法对事的效力第五节 教育法遵守一、教育法遵守概述二、教育法遵守的保障

    22、三、教育法遵守的的问题与对策 第九章 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法律责任的基本知识,了解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以及法律救济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说 二、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一、学校事故概说二、学校事故的类型与责任承担例举第三节 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概说二、法律救济的主要制度 第十章 教育督导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督导的任务、对象、范围,了解对督导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一节 教育督导概述 一、教育督导的概念 二、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教育督导的范围和

    23、内容 一、教育督导的范围 二、教育督导的内容 第三节 教育督导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一、教育督导组织机构 二、教育督导人员的配置 第四节 教育督导的实施 一、教育督导的方式 二、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 四、教学方法 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在讲清主要的理论,结合案例开展教学,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讲解重点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多组织开展以现实教育法律问题为主题的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对话,达到互相启发思维、拓宽思路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反思现实的能力,提升教育法律素养。为此,应多运用网络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加强联系,或可组织网上讨论等。五、课程考核按照教育法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考核内容和

    24、要求,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提要的内容。本门课程的考试和命题,严格根据大纲的内容和考核目标进行。考试题目覆盖各章内容,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知识和能力层次要配置适当,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占30,综合占20。难易程度要合理。试卷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分数比例一般为2:3:3。本课程考试试卷主要采用下列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本课程的考试采用闭卷,时间为150分钟。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黄崴主编教育法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教育部

    25、人事司组织编写. 教育法制基础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劳凯声.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张友渔主编政法辞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黄 崴主编. 教育法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李晓燕. 教育法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劳凯声、郑新蓉著教育法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劳凯声主编教育法导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劳凯声主编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组编教育法导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戴国明、马平编著教育法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朱运治

    26、主编教育法学概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张维平主编教育法学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孙葆森、王悦群主编教育法学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科研方法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课程地位:基础性学科5、总学时:学时54,录音课2学时,IP课程2个,开设一学期。6、先修课程:教育评价学和高等代数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三、课程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27、,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组成内容;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与特点一、教育科研的对象二、教育科研的特点三、教育科研的意义第二节 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类型一、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路(认识论、因果论、归纳和演绎方法、数理方法等)二、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三、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类型 第二章

    28、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发现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基本前提条件;掌握发现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了解选择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研究课题的类型;了解选择课题的一般程序;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了解假设的特征、功能和基本类型;掌握提出假设的方法和了解其评价标准;掌握论证报告的撰写方法。第一节 发现研究问题的前提和策略一、发现问题的前提二、发现问题的策略第二节 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一、循序渐进策略二、边缘搜索策略三、联想移植策略四、转换思考策略第三节 假设的提出和表述一、研究假设概述二、教育科研假设的基本类型三、教育科研假设的形成与检验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6课时)教学目的

    29、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选择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理解信度和效度的意义,掌握设计中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方法;了解取样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了解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会使用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了解取样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和取样误差的计算方法;了解研究变量的基本类型和操作性定义的意义,会正确选择研究变量和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方法;会撰写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第一节 研究设计概述一、研究设计的内涵二、研究类型三、研究方法第二节 研究标准、研究取样和研究指标的设计一、研究标准二、教育科研的抽样设计三、分析研究变量四、形成研究计划第三节 研究变量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教育科学研究中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特点三、抽象定义和操作性定义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第四节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哲学》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