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复旦经院考研经验.docx

    • 资源ID:2956045       资源大小:53.2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复旦经院考研经验.docx

    1、复旦经院考研经验2011年复旦金融是个传说。 补充说明:我刚刚又改动了几个打字错误,附件PDF是更正过的题目,没有前面我这段流水帐。按常理应该越考越有信心,越有经验,越加淡定,但是不知咋滴,信心逐渐被消磨蚕食,考完一门,悲叹一次,半年多的努力相比仅仅的两天却显得相形见绌,自己也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虽然现在分数还没下来,但初略估计最多也就360,与复旦金融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从四月份开始准备,开始得算是晚的,在酒店里知道好多童鞋大三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但我一直充满激情和信心,特别是七月、八月、九月,在这最难熬的时间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天高效率学习10-12个小时,回到寝室没有开过一次电脑,还是在

    2、认真整理笔记,9本参考书,着实让人吃不消,但毕竟还是有体系和逻辑的,就是在这三个月我自己整理了一套相对完善、成体系的专业课笔记(除了投资学和政治经济学),看了经济学综合真题和联考真题,我也觉得简单(这是悲剧的开始)。也许是习惯使然,我喜欢超前,我不是很相信最后时间去突击作文,所以5月份就已经开始看160篇了,期间断断续续,不过后来发现价值不高,我觉得还是读张剑那本真题后面的长难句分析和佳句模仿爽快,很地道纯正。在暑假看完一遍李永乐复习全书后,开始做了2008、2009、2010年的真题,这也让我信心大增,数三不难,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复习埋下了隐患。10月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没有了昔日的斗志昂扬,

    3、也失去了往日的高效率,每天学习的时间围绕6个小时随机游走,想看撒看啥,没有了计划,失去了方向,觉得自己很牛叉了,题目都很简单,没有难倒我的。这期间也还是有点作为的,重新看了遍凯恩斯的通论,顺便摘录了笔记,收获颇丰,让我对凯恩斯的敬佩和敬仰又更进了一层!经济学人,每天也抽了点时间读读leaders部分的文章,短小精悍。11月开始有所醒悟,又开始了新的考研复习计划,经济学综合真题和联考真题都窝在那里很久了,该拿出来研究了。但论述题一道都没有亲自写过,也没有认真去记,还是有点浮躁。月末我把时间奉献给了投递简历,后来发现这是个错误的决策。经过高效、低效、再高效、在低效,这样一个反复的焦灼状态,12月初

    4、,我终于找回了暑假的感觉。然而好景不长,3月份遗留的感情问题,又让我陷入了痛苦与纠结之中,20天付诸东流,直到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才提醒了我,没多少时间了,该冲刺了。时间没有多少了,也没心思做套题了,天天就是背,就是看,但是那双手却很很懒,从不主动奋笔疾书,只是需要的时候拿红笔划划线,特别需要的时候还标明这是重点,到时候好好背一下,然后就没有了下文。一双手可以创造财富,可以引领自己走向成功,但同时如果利用不当,就会自取灭亡,铸成大错。不动笔亲自写写,不体验答题卡上那种答题的感觉,不培养的自己的掐表意识,一切一切的“不”,使我在考场上开始傻眼,计算卡壳,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却任由其发展,本来还

    5、不错的字也变得蹩脚起来。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天将我的所有缺点和问题暴露无遗,留下了惨痛的教训,2012大战早已拉开帷幕,我应该会在2011年9月左右悄然加入,希望2012能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预祝考研的勇士们2012成功闯关!附:2011年是联考取消后复旦金融学(学硕)第一年自主命题,风格延续了经综一贯的主观题+计算题模式,与联考有根本的不同。也许我有点后怕了,就不评论难易了,自己试着写写看,不要只看噢,只有亲自写你才有感觉。简答题50分,计算题45分,论述题55分,微观45分,宏观10,微宏观交叉的15分,政经30分,货银和政经共享10分,投资学15分,国际金融学25分。微观和政

    6、经是重头戏,按联考模式复习的话如果没有好好复习政经会吃大亏,不过也不排除聪明的人。可以看出经济学综合基础(金融)的命题有很强烈的现实性取向,体现了复旦经院经世济民的理念,题目基本是就业(劳动、工资理论)、民生(效用、福利、人口流动、城市化)、企业(市场主体)等当前社会特别关注的主题,全球视野热点话题: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协调)、金融危机(信用这一题考得也不是没根没据)。下面是我回忆的2011年801经济学综合基础(金融)的试题,肯定还有遗漏疏忽之处,欢迎指正,谢谢。一、简答题1、(15分)条件大概是:消费者总的时间固定,分为闲暇(L)和劳动,以固定工资率售出所得劳动

    7、报酬,消费者效用函数U=LY+aL,其中a0,Y表示收入,求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函数,并问是否也具有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微观题目)2、(10分)两个同学辩论:A认为农村应向城市流动,原因是农村收入不高,一年预期纯收入也就1000元,B认为农村人口不应向城市流动,原因是城市压力大,不确定性大,这样一来,纯收入也差不多是1000元,既然差不多,还是呆农村好。问题:你支持哪个的观点?如果支持农村人口应向城市流动,请补充更多的理由;如果认为农村人口不应向城市流动,也请补充更多的理由。(宏观题目+热点问题)3、(10分)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两重性。(政经+货银)4、(15分)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

    8、劳动力市场,假设是完全分割的,劳动力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画了两幅图(就业劳动供给和需求交叉图,横轴就业量,纵轴工资率,后面的坐标我是按这个来写的)告诉你现在两个市场的均衡情况,城市是(Q1,400),农村是(q1,200)。有四个小问:(1)题干中的假设不变,但政府在城市设定最低工资水平500元,请问两个市场如何变动?并作图说明(2)还是题干假设下,如果假设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了,两个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作图(3)假设政府在城市设定最低工资水平500元的同时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两个市场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4)作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在稳定劳动力市场、减少失业的同时增

    9、加城市人、进城务工人员的福利?二、计算题1、(15分)(好像是绿皮书里的)大概是:x商品的需求函数为x(Px,Py,m)=2m/5Px,y商品的价格为20元,收入m=1000。(1)当Px=5时,求需求量x;当x商品价格下降为Px=4时,求需求量x;(2)如果现在的收入能够满足价格下降前的消费束,问新收入是多少?在这个收入下,新的x消费量是多少?(3)计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4)作出价格变化前后消费者预算线和均衡点的变化,用A、B分别表示,并标出C(C具体怎么说的忘记了,应该是补偿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微观)2、(15分)假设企业按如下条件决策:max =PY-C-T s.t.d Y=

    10、AKL(1-) Y表示总产出、C表示总成本、T表示税收 C=rK+wL L=1(即将劳动正规化为1,题目中有解释)(1)计算最优的资本存量K,利率和价格上升和企业最优资本存量有什么关系?(2)如果征收固定税TTo,求最优的资本存量K(1);假设T=K,求最优的资本存量K(2);假设对总收入PY征收从量税,税率为,求最优的资本存量K(3)(3)比较(2)中的三种结果,问你那个对企业最优资本存量的影响最大;税收对企业投资有什么影响;请用精简的一句话概括企业最优资本存量和税收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可能有点出入)(微观+宏观)3、(15分)这一道题是原题改编,就换了两个数字和第一问问法,方法一样,就是

    11、贴现思想:具体参见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三版,P194,T8 。考试题目是这样的:某股票预计在2个月后和5个月后每股派发1元股息,目前市价40元,无风险连续复利率为6%,某投资者刚刚取得该股票6个月期的远期合约空头。请问:(1)该远期价格和远期合约初始价值各是多少?(2)若3个月后该股票价格涨到46元,无风险连续复利率仍为6%,此时远期价格和该合约空头价值是多少?(注意这里3个月后的含义,另外3个月后,也就那时,2个月的股息已经派发了,还有2个月就要派发之前那个5月的利息,别忘了这个贴现)(投资学)三、论述题1、(30分)论述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政经)2、(25分)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中的

    12、汇率制度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什么?你觉得国际货币体系今后的正确改革方向是什么?(国际金融学+热点,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经综的一道论述题是结合当面金融危机说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暴露了哪些缺陷?)后记:虽然有些遗憾,今年将与复旦檫肩而过,但是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情!今天很累,但是我还是想尽快把专业课真题给复现出来,毕竟第一年,比较难得的资料,哈哈,不要佩服我的记忆力哦。基金管理已经复试结束【经验贴】 看到论坛居然有人跪求。唉。回想考研经历的一年,其中百味只有自己知道。但确实辛苦,所以看到学弟学妹们如此焦虑 也是感同身受。反正邮箱里也跟别人说了经验,在此再说一遍也算是画上个句号。【我的初试分数并

    13、不高,只有387,其中数学比较砸,116.故各位除了参考我的经验外,一定要更加努力,还要更严要求,比较保险。如果报的是金融学术,更应该努力双倍!】趁我还记得,我把我的时间安排贴下来:我是从2010年3月开始复习的。3-6月,松散复习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主要是还没有时间方面的压力。主攻专业课。7门课都过了1遍,但是还没有开始做练习题。把数学过了一遍,主要是背公式,没有做题,事后证明数学不做题,完全记不住,那一段努力基本白费。不过也许是因为我数学基础不好,大一数学上下分别是C档和D档。英语偶尔做阅读,没有认真看。从那时开始订阅经济观察报,感觉还是比较有收获。7-8月,比较紧凑地复习。主攻

    14、数学、英语。数学使用的书是“陈文灯数学复习全书”,感觉比较难,还是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强烈推荐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论这一部分我是9月开始,使用数学考研大纲进行的系统复习(数学大纲一般人不会买,但我觉得编的不错,推荐)。英语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必专门腾出时间背单词,那样效率太低。比较推荐的办法是在阅读的文章中背单词,我就是这样做的。作文先不用练习。买一本政治考研真题名家详解(好像是任汝芬的)来做。熟悉政治出题套路,这时候大纲还没出来,但因为政治比较简单,我就当娱乐消遣的。9月,主攻政治。等到考研政治大刚一出来,立马去买,16天看完,熟悉内容即可,不必背诵。买一本命题人1000题来做,用

    15、2周时间做一遍,答案对一遍,记一遍。这样政治就先搞定了,搁在一边(政治不要花太多功夫,但复习时效率一定要高,这玩意很枯燥,但一定要沉下心,快速、高效地搞定)。10月,买英语真题来做,认清差距。数学买来大量习题进行练习,10月中旬开始做真题,隔5天左右做一套,从最早的题目开始做,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英语开始做大量仿真试卷,基本保证每5天做了一套,严格掐表计时(模拟卷中的作文也要写,写完了再根据范文修改,并且经常把改过的作文拿来朗读)。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感到最累、压力最大。可能是因为我3-6月浪费了太多时间的缘故。嗨。数学真题我是将近12月才做完,英语真题很早就做完了。11月中旬,英语

    16、和数学已经有了显著进步。开始专业课第二轮复习。买了10年的金融联考真题来做,还有15套金融联考仿真试卷。每一道题改过后都仔细背、记,尤其是计算题。买了两本“金融联考”的参考书做了一下,不过都没做完。从网上下了一点“政治经济学”的题目来看看,不过事后证明没什么用,但谁知道今年会不会有用呢?期间还在不断地做英语和数学的冲刺卷,不能在4天以内让自己忽略任何一门课。否则会有忘掉的风险。12月中旬开始,查缺补漏,我主要把时间花在政治和数学上了。这个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差不多了。我后期时间压力比较大,还是因为前面浪费了太多时间的缘故,希望你们不会重蹈覆辙,最后祝你们成功。唉,专业课我真不知能告诉你们些什么,

    17、我在专业课花的时间最少了。看看报纸和网络上的经济评论是没有坏处的,此外,复旦出的题目不难,关键要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所以并不需要做很多难题,只要保证正确理解指定书目的内容就行了,此外,重点公式还是要背的,今年第一题就是一道公式题,我忘了,直接扣15分。我感觉,是不是一定要用复旦指定的一套书都无所谓,我就是用的高鸿业那一套,复旦指定的都没有买。关键是要理解原理。投资学的定价公式啊什么的背背,很难的东西也没必要死抠。平时有空可以就某些经济现象写一些社评、论述,因为复旦现在金融不参加联考后,好像是很重视分析写作能力,因为都是大题嘛到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打开思路啦我是跨专业,本科是环境,完全不搭界的

    18、考复旦金融必看!复旦金融发迹史! 大家都知道复旦金融在全国一流的地位,尤其是国际金融名气非常响亮。但大家知道复旦金融的“发迹史”吗? 复旦金融是隶属于经济学院的,也就是说和国外金融专业隶属于商学院有本质的不同,大家对比一下北大光华金融或者复旦管院财务金融系就很清楚了。但这并不影响复旦金融的实力,复旦毕竟是江南第一学府,经管实力首屈一指。宏观金融本来就有巨大优势,要发展微观金融也可以大力引进人才。 现在在复旦经院金融学科下面有不少老师,但注意,并不是说国际金融系的老师就一定是研究金融的,同理,其他系的老师就不研究金融了。但还是从国际金融系说起吧,复旦国际金融是隶属于世界经济系下面的,大家都知道赫

    19、赫有名的”复旦世经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本就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1992年,国际金融终于和世界经济分道扬镳了。国际金融系的成立说明了复旦金融的一个飞跃,陈伟恕老师成为了第一任系主任,很多老师本来也就是从世经系过来的。原来国际金融全国主要是南开大学的钱荣堃老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彪如教授名气最响,有“南陈北钱”的说法。当然现在华东师大和南开由于种种原因地位都下降了。复旦国际金融的名气应当说是由姜波克一手缔造,他从复旦世经毕业后远赴英伦,并于1991年拿到SUSSEX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经管类专业长江学者可是很少的,复旦经院除了姜教授,也只有张军教授和袁志刚院长了。虽然

    20、2006年得一场抄袭风波让他.但人家就是名气响嘛他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而且无论是否抄袭,他的那本国际金融新编的确不错。还有一位是胡庆康老先生,虽然人年纪大了但水平还是可以的,也做过一年国际金融系系主任(1999-2000),并于1981-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主攻财政金融,回国后筹建国际金融专业。他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还是蛮不错的,内容丰富。以前复旦金融博导还有世经所的甘当善教授,研究货币经济和美国经济的,不过现在已经退休了。至于再早一点的陈观烈教授和马之騆教授年代太过于久远,对现在复旦金融影响很小了,也就不多费笔墨了。 复旦国际金融名扬天下,现在不少复旦国金的老师也都是复旦国

    21、金的博士出身,很多就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比如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刘红忠教授,复旦金融学博士(1998),刘教授从2000年起至今一直是国际金融系系主任,他水平很也高,2001就做博导了,才36岁,是复旦经院至今最年轻的博导之一,顺便说一句,还有两位经院老师也是36岁当博导,就是现在经院的学术明星陈钊老师和陆铭老师(2009年成为博导)。刘红忠老师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都很强,想必不少考复旦金融的人都领教过他那本投资学的厉害。杨长江副教授也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2001年博士毕业),经院四大才子,人见人爱,水平极高,是复旦国金的主要继承人。还有陆前进副教授,也是研究国际金融的达人。复旦经院的微观金融一直很

    22、弱,但在2007年,朱叶教授成为了公司金融方向的博导,朱教授也是姜教授的学生(2002博士毕业),不过朱教授原来是管院毕业的,有微观金融的基础,不少复旦经院金融的老师是复旦管院毕业的,后面还会专门提到。 胡庆康教授的学生有何光辉副教授(2002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本硕也是出自管院财务系的。许少强教授的学生有李天栋副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陈学彬教授的学生有徐明东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徐博士本硕也是世经系的。以上这些老师都是复旦本土培养的PhD,主要都是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比较另类的有严立新副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博士(2006),导师是已经退休的

    23、戴炳然教授,严老师是专门研究反洗钱的。 前面说了,复旦经院国际金融很强,但微观金融较弱,这很正常,因为经济系的人本来就不研究微观金融的,国外经济系也同样如此。为了使得复旦宏观金融更强,微观金融变强,复旦在最近十年的确挖了不少人才。许少强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MBA(1985),原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2001被挖了过来,直接当博导,不过许教授本来就是复旦外语本科毕业的,算是回归母校。干杏娣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1984),原来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2001年被复旦挖了过来,现在在世经所任教。陈学彬教授,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1994),陈教授也是从上海财大被挖过来的,研

    24、究货币银行、金融博弈之类的,原来是上财最负名望的教授,现在是复旦金融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张金清教授,山东大学基础数学博士(2000),山东大学的数学本来就强,张教授原来是山东财政学院应用数学系的老师,由于复旦经院数理金融太弱,直接挖过来了,很快就成为了博导。张陆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博士(1996),研究风险投资的专家,非常厉害,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孙立坚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商学博士(2000),现在在世经所,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他,感受到他aggressive的气场,不过他的确水平很高,paper爆多。 年轻的一代有罗忠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25、世界经济博士(2005),研究国际金融的。牛晓健副教授,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2004),导师是南大金融学科带头人裴平教授。宋军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1)。攀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2)。宋军副教授和攀登副教授的导师都是上海滩金融工程的一把手吴冲锋教授的弟子,宋老师是攀老师的师姐。周光友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2005),研究网络金融和货币金融。张宗新副教授,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2002),研究投资学和金融计量。蒋祥林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2),研究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刘庆富副教授,东

    26、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2),也是研究数理金融的。沈红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2006),清华大学金融学博士后,研究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许友传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研究微观金融的。姚京博士,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2007),研究微观金融的。常中阳博士,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5),北大CCER的博士后,研究微观金融的。朱宏飞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博士(2009),经院难得的海龟一只,研究微观计量的。 另外一种是复旦本身毕业,但不是经院的。杨青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2),管院毕业的,研究并购重组与公司控制的。卢华博

    27、士,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2003),导师是管院财务系大名鼎鼎的谢百三教授。还有就是之前提过的朱叶教授和聂叶副教授,都是管院毕业的。管院微观金融强嘛,来支援经院微观金融的建设。研究金融史的有张徐乐副教授,复旦历史学博士(2004)。复旦数学科学学院过来的有谢为安副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学士(1982),1992年调入经院,不过现在还是副教授。复旦的”外援“金融博导的话有金融史方向的吴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0),他是历史系的。研究金融信息处理的博导有薛向阳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博士(1995),他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以前还有周傲英教授,不过离开复旦了。金融工程方向有汤善

    28、健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博士(1993),数学科学学院的研究金融工程本来就牛嘛,以前还有大名鼎鼎的雍炯敏教授,也离开复旦了。去年农行行长项俊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8),成为了复旦金融的兼职博导,也凸显了复旦金融的影响力吧。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复旦金融大部分老师都是“外援”,尤其是微观金融。很多外校得老师都集中在2000-2008年进经院的,很多都是做博士后研究就留下来当老师了。但这并不是经院全部研究金融的老师,国际金融系的胡涵钧教授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原来国际金融系的邵宇教授去了业界,现在是宏源证券的首席分析师。熊继洲教授到吉林省当官去了。还有保险系是从经济系分出来的,和国际金融系、

    29、金融研究院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也没算进去。世界经济系有些老师也是研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的,比如现世经系系主任黄亚钧教授,专门研究证券投资的。还有郑辉副教授,研究行为金融的。经济系搞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很多都是研究资本运作和金融市场的,现在复旦的老牌政经没什么老师搞传统意义上的的政经了,资本论早就扔了,大家用中国知网查一下他们和他们研究生的文章就明白了。公共经济系(财政学专业)的老师很多是研究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的,也有研究微观金融方向的。这些都没有算进金融师资里面。至于谢识予教授和朱弘鑫副教授的数量经济方向研究生更加可以往金融方面走了,甚至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的小部分老师也有做金融方面课题的

    30、。可以说,研究“金融”的氛围在复旦经院无处不在。 真正热爱金融的人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哪怕他没有进入复旦金融专业,也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向自己的梦想迈进。而且我给大家透露一下,你们上中国知网上查查历年复旦金融硕士的导师,会发现导师不单单是国际金融系和金融研究院的,几乎囊括了经院所有专业的老师,甚至包括了经济思想史的导师马涛教授。以上就是复旦金融的“发迹史”。最后,祝愿所有考金融,尤其是考复旦金融的同学们梦想成真!复旦金融考研经验 先谈我当时的情况,上海211本科,信息管理,大学四年挂了七科整,高数六十,线代重修,绩点2.2,不久前顺利通过2011复旦公费金融的复试。我不是想讲什么励志的故事,考上

    31、研究生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想跟你吹嘘复旦金融对我有多容易,过程绝对艰辛,我比高考时努力百倍不止。我只想说,现在想考的同志们,以分数而论,从现在起,一定有一条路,一个具体到每一分钟的规划,像一件量身定做的衣服,让你用接下来九个月的时间,在考研的游戏规则下,达到400+的高度。所以,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你的信念是否够坚定,二是你的执行是否够坚忍。信念什么的没特别的好说,你相信一个东西总能找到万千理由为它辩护。我以为现实其实挺复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既需要一块招牌,又需要一份修为,一技之长。你若什么都没有,那考研实在是上上之选,不然拿什么砖去扣社会的大门。我曾在陆家嘴实习大半年,算是彻底给咱这个一身臭屁的80后浇了盆冷水,我发觉自己实在是差太多,在坑爹的通才教育下成长为庸才就算总结了我的大学四年。且金融的行当也分民工和金领,随便哪个券商的投行部和营业部的什么客户经理可不是一个身价,要从行研之类的高端职位开始你的金融从业之路,研究生学历可是必须的。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对现实多些体味再来选择,毕竟三年的机会成本也算不得可以忽略。再说说我执行的体会吧,我开始的不算早,四五月份下定决心,七月才辞了实习,正式开始备战,刚开始一天也就六七


    注意事项

    本文(复旦经院考研经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