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突破方法.docx

    • 资源ID:2854594       资源大小:53.01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突破方法.docx

    1、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突破方法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新课标版)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说明:1、涉及语文学习和应试的具体步骤及方法2.复习时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3.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关系,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弊端。4.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关注生活,留心社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基础知识题设题范围:字音、字形、近义词、同音字的辨析、成语、熟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语

    2、句的连贯、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对这些小题来说,考生要相信第一感觉、珍惜第一判断,在做修改时务必慎重1.字音:常用的多音字、形声字、单音字(1)掌握“音随意转”的方法,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假、模)。(2)注意语体(口语、书面语,如“薄”)、词性(“丧”名词动词音调不同)、语意(如:供,表提供、供给、供应时读gng,)和特殊读音(如:句读、委蛇、拾级而登)。(3)善用排除法。不认识的字凭语感,或根据字意与拼音结合在一起推敲。特别注意多音字(语意不同,读音不同,最好根据语意辨别读音,较为生疏的往往是正确的,如采ci邑),音近字的比较,对于一些不常见字要认真比较,最好采取排除法。2.字形

    3、:常用的同音音近字、同音义近字、音形都近字、形近字。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不熟悉的字,先将词的表面意思弄清楚,再比较词中每个字的意思与词的整体意思是否和谐、一致。注意形近字的比较。答题方法: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残无人道惨,妄费心机枉)B.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锁琐碎,急躁燥,众口烁铄金,提心掉吊胆)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穿川流不息、绿树成茵荫、齿浃颊留香)D.结构辨析法。对

    4、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陷井阱,脉膊搏)3.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实词或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辨析突破点:从词义突破(例:终止、中止);从词义与句意的关系上突破(例:祛除、驱除);从句子表达的侧重点突破(例:实行、施行)。(1)实词:注意感情、态度、语体色彩。注意理性意义(词义的侧重点,轻与重、范围的不同)。语法功能(词性不同,搭配习惯差别)。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2)虚词

    5、关联词:语法功能和特定意思。结构关系和成对成套的特点。重点是副词、介词和连词。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注意采用排除法。4.成语、熟语的使用A.成语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化石”,其释义更多保留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痕迹,其考查点、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关键字决定关键义(“功败垂成”中,“垂”的词义是“将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

    6、),褒义和贬义辨析、具有特定的描述对象(拍手称快),望文生义(“文不加点”意思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古汉语文化背景所决定的特殊含义(“无出其右”,意思是“没有人能超过他”,含褒义)。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感情失当褒贬误用(叹为观止、处心积虑);搭配不当,修饰失当(一位莘莘学子),语意重复(感到爱莫能助、被人贻笑大方、全身遍体鳞伤),语法错误、功能混乱(栩栩如生地看到、逼得穷途末路);不合逻辑、不合语境,词义不当(首当其冲);形近、义近误用(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错用对象张冠李戴(汗牛充栋、石破天惊);轻重失度(日理万机);(7)望文生义(付之一笑、不刊之论、

    7、万人空巷、危言危行);(8)敬谦误用(破镜重圆、鼎力相助、抛砖引玉)。B.答题方法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美轮美奂、感同身受、空穴来风);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C.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在总结一条陌生的成语释义时,只要在成语旁标上表示“褒贬、对象”等内容的短语,寥寥几个字,即可以“

    8、安全”定位了。成语应先看本身的语义,再看语境意义,最后看色彩。5.病句的辨析(1)6种类型:【前四种为结构类,后两种为语义类】语(词句)序不当(注意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和句序,特别注意主语一致关联词在后,主语不同关联词于前。);搭配不当(主干的搭配、修饰语并列的短语、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成份残缺或赘余(主谓宾残缺、关联词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注意介宾短语前置可能会缺少主语,虚词多余包括堆砌和重复);结构杂糅(A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B话说一半另起话题C藕断丝连);表意不明(出现了代词、数量短语,可能指代不明,一词多义、缺乏交待、停顿不同造成歧义);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概

    9、念不清、主客倒置不仅而且、分类不当种属或交叉关系误用。注意否定失当和两面一面)。(2)解题步骤与方法: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结构类语病(单句)采用紧缩法,先抓主干后理附加,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复句要先看关联(关联词是否残缺、关联词的搭配和位置、关联词是否错用、滥用),然后以分句为单位,采用紧缩法去判断。语义类病灶采用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两类语病不可混淆,否则有可能失分】6.语句的选用解题思路及要求: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前后句式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

    10、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题干要求只写出句子序号的语句排序,应采用局部组合法(大局部1/2,小局部1/3):依据选句的原则和方法,寻找中心句或联系最密切的语素与相关的语句,同时利用四个选项中提供的已知的连接项,先接小组,再接大组。7.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以点号为重点,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括号与表停顿的点号连用,点号在括号内还是括号外;二是引号与点号的连用,后面的点号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三是有疑问词的句子,句末用不用问号,几个疑问句相连,问号如何打;四是几个并列的短语相连,如何使用逗号和顿号

    11、等。有可能在第I卷设题,在第II卷设题,在作文中考查。答题步骤:先瞧问、顿、逗,再看括、引、冒。 以下为难点提示:(1)问号:选择关系复句的疑问句应用在句末。特指问每句后面都要用问号。句中有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但不要求回答的句子不用问号。表强调某种感情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介于陈述句与疑问句之间的句子,信多于疑用句号。倒装句,问号用在句末。(2)顿号: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不能用在句与句之间。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常用在一起的词语并列可不用顿号(工农兵学商)。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清

    12、华呀,北大呀,)(3)冒号:用在总分或分总关系之间的总括性句语中。提示性的词语插入句子中间,不用冒号,用逗号。使用冒号的提示性语句的后面,不能出现“即”“如”等词语。(4)括号:括号内是词语时,不用点号,括号内是句子时不用句末点号。括号内再有括号,里面应用“ ”。括号内解释局部,括号于点号前;括号内解释全部,括号于点号后。(5)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

    13、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6)省略号: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7)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电影名、电视剧名等。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8)分号: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

    14、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二)扩句(考查语言表达能力)1.扩展语句四种类型:给出主干句,主谓句的扩展;给出语句或不完整语段,接续填补空白;给出几个词语和中心词,定向联缀词语成句;给出话题中心句或首尾句,话题情景阐发。2.解题方法:对应以上四种类型。添加修饰限制成分(添枝加叶);比较、对比,因果论证;联想想象创造,利用生活经验,搜寻记忆情景(重点部分的字数应占总字数的2/3);举例扩展,借用修辞(比拟、排比、比喻)增强意蕴。3.解题思路:扩展语句是铺陈。(1)要讲究意蕴(内在含义),力求创新。(2)从前后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据此注意精心构思,展开联想和想象。(3)善于运用修辞

    15、手法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解题步骤:(1)细审题干,按要求思考。(2)吃透原句,辨析隐含信息、单句复句、扩展内容,修辞手法。(3)结合前两点考虑多设方案。(4)按题干要求比较筛选,修改确定。(5)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与修辞格是否与要求一致。(三)压缩: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将丰富的较长语段,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一两句话)1.压缩语段考查的三种类型:概括大意(导语新闻);概括标题(精准、简练、有吸引力);概括要点(准确全面)。2.解题思路:压缩语段是提炼,要抓关键词句,删繁就简,去次留主(删掉枝叶,保留主干),再仔细地组织好语言,既要把点答全,又不要超过字数。3.解题步骤:

    16、(1)明确标准,弄清题干要求。(2)细读原文,弄清体式,分析层次,把握中心。(3)分析原文的内容要点。(4)根据原文中心,确定原文内容的删留。(5)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内容进行加工,得出答案。4.体式与侧重点:(准确地判断体式,是确定解题方法的前提)(1)说明体式抓对象和主要特征。(采用层分法)(2)叙述体式抓主体经历与特征。短句注意首尾句,复句注意句末分句。(采用剔枝法)(3)描写体式抓景或物的主要特征、描写角度和感情。(4)议论体式抓话题、观点、论据和结论。(采用寻句法)(5)新闻消息体式抓导语段。(采用剔枝法)(6)图文转换体式抓象征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画面主体,即所指对象。漫画寓言=

    17、象征义+(批判了、讽刺了、嘲讽了、赞扬了)画面主体(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创作意图(警示)。(参考下面的“漫画作文”)(7)寓言(包括笑话)体式要正反两面探哲理。(8)图表体式抓各项数据之间的关联,结合图表公式逻辑和生活实际探究其缘由。(为什么?什么原因?)5.解题方法(1)剔除枝叶法,适用于记述性文类,要去掉原因、过程和例子。(2)层次切分法,适用于说明文类,把语段的层次划清,提炼各层次要点,然后将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干的要求。(3)寻找关键句法,适用于议论性文类,找出中心句或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适当改造、整合。(4)关键词提取法,先明确体式,确定陈述对象、主要

    18、事件或中心观点,然后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部分(包括修饰成分)或总括性词语,最后连缀基本成句。(5)下定义方法,被下定义者+是+特征+属性注意:多个段落构成的语段,要注意语段的结构方式。“并列式”要顾及到每个段落的信息要点。“分总”或“总分”式,要着重把握“总”中的信息要点(如,新闻导语),“分”中的内容可忽略不计。多个句子构成的语段,需要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条件、因果)入手,抓住表意重点,筛选出中心所在。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四)句式变换:要求掌握常见的句式,按要求在这些句式间自由转换。八种类型:长句和短句。主动句,被动句和把字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

    19、和否定句。单句和复句。一般语句和特殊语序句。普通陈述句和排比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1.长句和短句:(1)长化短:准确地划出原句的主干和附加成份。主干部分添加直接修饰成分使之独立为一句。其他语句用代词作主语或用关联词连接。思考所变短句之间需何种关系才能保持原意,并且达到连贯的要求,进而确定其关系(因果条件、并列、顺承)及语句顺序。根据题干要求检验。(2)短变长:先找出可作为主干的句子,或者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谓宾语,然后将其余内容有序的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如果题干给出主语,则应当按照下定义的方式确定宾语。2.单句与复句:(1)单变复:可以加上适当的关联

    20、词组成复句。(2)复变单:关键是先确定好所要改成单句的主干,将复句的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诸个小的表意单位。3.整句与散句:(1)散变整: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排比句、对偶句)叫整句,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先看散句散在那,如何变才能整齐,再找出重复的句子或词语作为主语确立基本句式,变完后要通畅。(2)整变散: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变散句,先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提取“公因式”,然后变换主干句原来的位置,改变原句的语序。4.单、复句重组:(1)单句重组可将原句变成兼语式语句或“把”字句、被动句。(2)复句重组,依题干要求改变原句关系

    21、的语序(因果变果因)重新组句,即调换其语句的偏、正或主、副语句的语法位置,或者先找出陈述对象(如果有被动句式存在,必须先将其变成主动句),确立基本句式,然后将相关修饰部分有序地排列,语句意义不变。5.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宾语+被+主语+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被字结构(不含被)+谓语+主语(敌人被消灭了)。6.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否定句,常用的方法是将肯定句谓语后面的中心语(形容词如“美”),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丑”),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则在肯定句谓语后面的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或者是让谓语构成“

    22、非不可”的格式。7.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否定词+句号变问号。否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去掉否定词+反问语气+句号变问号。8.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常式句是符合一般语法规律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句子结构形式、改变某些成分在句中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有两类:一是单句,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二是倒置句,即把原来的关系、位置颠倒一下。如“请帮我买一本新版的词典”是常式句,变式句应为“请你帮我买一本词典,新版的”。(五)简明(包括串台词):“简”是对量的要求,“明”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简明指表达清晰,删去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23、晦涩和罗嗦。(六)连贯类型及解题要领:(1)排序:抓中心:中心是理解语句的纲,中心句往往在句首(总领句、总括句)。抓思路:a记叙文,以时、空为序;b议论文多以逻辑为序,观点句在前,材料句(思想句于前,行为句在后)在中间,总括句在最后;c说明性文字和描写性文字,事理句于前,材料句于后,且循空间或逻辑关系。抓标志:a暗示性词语(提示层次结构);b关联词语;c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和相同句式;d音节的和谐变化。题干要求只写出句子序号的语句排序,应采用局部组合法:依据选句的原则和方法(见第一大题6.选句)。(2)选句衔接:要语气粘连,话题一致,句子结构一致,语脉相承,情景相融,符合逻辑。(3)修改不连贯语

    24、句:使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结构语序,关联词语及过渡、照应。(七)得体:得体(包括公益广告词、对联、应用文等),指能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1.合乎表达对象(主体客体身份,如:家大舍小令别人,下尊不老是谦称)。2.合乎语言环境(感情色彩、用词的分量和程度的轻重)。3.合乎语体特征(口语与书面语)。4.合乎表达习惯(穿、戴)。(八)仿句:考查点语言运用能力;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修辞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九种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1.答题思路及方法:仿句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从样句的思路到形式都要严格照原样保存,仿句要做到形似和神似(要求把

    25、虎画成虎,而不能画成猫)。内容上必须做到意趣相同,要注意:原句中隐含的意思;原句中用词的特点(褒、贬、雅、俗);原句的感情基调(忧伤、喜悦、沉重、明快)。形式上必须做到三同一对仗,即结构相同、句式相同、修辞方式相同,关于对仗没有硬性的要求,2.两点要求:(1)形式上的约束性。(2)内容上的创造性。3.解题两步骤:(1)答前准备:运用数学解题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结构(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答题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2)后期制作: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全部条件的语句,检查衔接与照应。4.对联拟写:注意符合特定的语境、仄起平落和三同一对仗的要求。遵循题材、情感、旨趣一致

    26、的原则,忌讳胡乱生造,忌讳上下联用字重复。(例: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九)综合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修改病句要保持原意,保留基本结构和词语。四字诀:增(补充残缺)删(删除赘余)调(调整语序)换(替换词语、搭配合理)。阅读部分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答题要领 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述,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具体变抽象),具体式(抽象变一般),同义变式(变换句式换说法。如:因果与果因,条件与因果)。务必有针对性地判断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句间关系及表达意图。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近指:这、这些;远

    27、指:那、那个;不定指:某、某些)。确定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修辞句、语篇指示语句和情态语句)。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抓观点,材料和思想。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答题步骤 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确定体式,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尤其要关注首尾段。勾画出关键词,如可能、将、一些、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因此、正是、几乎等,初步掌握全文的意思及中心。注意选项与原文的严格的对应关系,找到题干或选项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转述绝对的选项),有的情况下,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

    28、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机械地答题。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把握题干中定语所指定的解题范围,排除范围外的选项。(3)解题方法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4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8未然变已然。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考点(1)对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如:知知道、懂得、了解、主持、管理);古今异义(中国、亲戚、婚姻、指示);通假字(知

    29、智);偏义复词(国家、窗户、人物 狐狸)。(2)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已、矣、犹、哉。参见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部分系统复习)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介后)词类话用。(4)后两题重在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代入原文,以文解文。2.答题要领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1Who、2What、3

    30、When、4Where、5Why)3.分析答题过程从最后一题开始,倒着做,利用已知解未知。4.答题技巧常见的实词的理解:将选项给出的词义或解释结合语境,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古今异义题: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实词。例如:“殆”,殆不可治,

    31、“殆”是副词,作状语,译为大概、恐怕吧;百战不殆,“殆”是动词,作谓语,译为危险。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性格表现题: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信”占8分,“达”占2分。)(2)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特殊句式;注意词类话用;注意译文通畅。(3)答题方法:(方法:直译: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留(保留) 换 删 补 调 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句意自见);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61”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突破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