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 蟋蟀的住宅名师教案.docx

    • 资源ID:2852881       资源大小:138.4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 蟋蟀的住宅名师教案.docx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蟋蟀的住宅 名师教案11 蟋蟀的住宅文本分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的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实践中去。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宅、隐

    2、、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慎”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灵活运用。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蟋蟀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2.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并能学以致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宅、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慎”等14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运用

    3、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1.把握生字表中的生字的笔顺、字义、写法等,识记并运用。2.交流、学习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的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上,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2.师生一起理解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明确:什么是住宅呢?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才叫住宅,而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窝、巢、穴等。蟋蟀是一种昆虫,作者却将它住的地方称为住宅,这是运用了拟人

    4、修辞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提问示例:蟋蟀的住宅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建造的?作者会如何描写蟋蟀的住宅?他对蟋蟀又怀着怎样的感情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相关知识。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圣莱昂的一户农家,从小喜欢昆虫,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昆虫记 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共十卷,雨果赞之为“昆虫的史诗”。这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

    5、蚁、西绪福斯虫等一百多种昆虫。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本书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蟋蟀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地喇叭等。身体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较体躯长。有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善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于跳跃。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间出来活动,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

    6、等。2.听音频朗读,边听边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特别留意比较难读的地方。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识记。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会写的字:住zhi宅 ln临时 shn慎重 xun选z择 住zh址 优lin良 洞xu穴大tn厅 w卧室 zhun专家 九cn寸 wi卫生 比jio较会认的字:yn隐蔽 丝ho毫 挖ju掘 su搜索 qn倾斜 zhu骤雨 布zh置po抛出(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部首归类:扌:择(抉择) 掘(挖掘) 搜(搜索) 抛(抛弃)土:址(地址) 塘(池塘) 填(填补) 堵(堵塞)量词归类:条:一条隧道 一条围裙 一

    7、条小河丛:一丛草 一丛灌木 一丛杜鹃(3)教师讲解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写法等,指导学生书写。书写指导:宅上下结构,宽窄相当。上部首笔点在竖中线左侧,下部两横稍向右上提。选半包围结构,“辶”从左、下包围“先”。“先”上横短下横长,第五笔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辶”捺画伸展,托住“先”。良首笔点在竖中线左侧,横画稍向右上倾斜,末笔捺画长伸,捺脚超出上部。卫中竖直,在竖中线左侧;末横长且平,宽于上部。易错提示:择右部下面是“”,不要多加一横写成“丰”。卧左部是“臣”,不要写成“”。(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

    8、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句子。2.同桌间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点拨重点词语。(1)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预设:引导学生找出“慎重”一词的近义词(谨慎、小心等),让学生在对近义词的把握中理解词义。也可以结合句子中的“排水优良”“温和的阳光”,让学生体会蟋蟀在选址时的用心,从而感知词义。(2)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预设:理解“粗糙”一词的含义,可以采用对比法。分别出示粗糙的物件和精致的物件,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词义。3.指导词语归类。带“不”字的成语:毫不可惜妙不可言不知所措目不暇接出其不意不可思议诲人不倦近、反义词:近义词:平坦平

    9、整 简朴朴素反义词:平坦崎岖 隐蔽暴露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需要思考的问题。阅读与思考:A.“蟋蟀的住宅”指的是什么?(蟋蟀住的地方,蟋蟀的洞穴。)B.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选址;外部;内部。)C.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动工;挖掘方式;修整。)预设:这几个问题重在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有稍许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概括作答。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每年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建造房子。它精心地 ,用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掘, 。房子建好后,还要对它进行整修。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真 啊!(2)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给各自然段

    10、标上序号,然后划分层次,并归纳出每一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接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作者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蟋蟀是如何精心地建造住宅的。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你们也没有想到吧,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建造出如此复杂、精致的住宅,可以堪称建筑界的奇迹!蟋蟀柔弱的身躯里怎么有如此大的能量?它又是如何选址,建造出那么精美的住宅的呢?下节课上,我们继续探究。小结:我们首先从课题入手,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学

    11、习了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各种理解词义的方法。我们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了解了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 等同学,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分组交流从这节课中学到的理解词义、给课文划分层次的方法。(2)摘抄并积累文中描写蟋蟀的精彩、生动的语句。(一)描写蟋蟀的美句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加上又尖又细的尾巴,组成了那只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墙角响起了蟋蟀的歌声,先是“瞿瞿瞿、唧唧唧”地试唱,继而又高高低低地咏叹着,音调圆满,响亮、明朗而精美。(二)关于蟋蟀的古诗 促织(节选) 唐杜 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诗意: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

    12、,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住宅的过程。2.感受蟋蟀的建筑才能,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3.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并能借鉴这种方法写话。1.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蟋蟀洞穴的特点及其建筑住宅的才能。2.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并选择一种事物具体地写一写。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抽查检验。出名 不光 住

    13、宅 临时 功夫 选择 住址 优良 并且 现成洞穴 大厅 卧室 才能 技术 专家 成果 九寸 收拾 平坦修理 平整 大体 清洁 卫生 假使 钳子 比较 疲劳 轻微余下 增长 强有力 毫不可 惜随遇而安2.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赞美了蟋蟀认真工作、艰苦劳动的精神。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看似柔弱的蟋蟀却有这么出色的建筑才能,真是让人佩服!它们凭借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创造了“伟大的工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蟋蟀究竟有什么奇特本领,这个“工程”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二、研读课文,重点探

    14、究1.自主交流,感知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阅读与思考:A.用单横线画出文中表现蟋蟀谨慎选择住址的句子。B.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蟋蟀的住宅的句子。C.用“”标出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的动作的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理解圈画出的重点词句。2.汇报展示,理解课文。(1)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点拨重点词句。A.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几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分别写出了“别的昆虫”和“蟋蟀”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加点的“随遇而安”一词?)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说出前两句话和第三句

    15、话所写的内容,进而明白这几句话是将“别的昆虫”和“蟋蟀”进行对比;然后讲解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理解“随遇而安”这一词语,要结合前面的“不肯”,分析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在分析中体会这一词语对刻画蟋蟀形象的作用。B.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预设: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句式的含义及各种句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号入座,明确这里是设问句。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设问句的作用。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是如何描写蟋蟀的?表达了作者对蟋蟀怎样的感情?)预设:这句话写得很动人,教师在讲解这句话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

    16、读句子,在朗读中感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这样自然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D.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圈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运用这些动词的好处,并想象蟋蟀建造住宅的画面。)预设:动词是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的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找出句中的动词,并分析运用一连串动词的作用。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重在品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挥想象,并结合句中的动词,感受蟋蟀挖洞的画面。(2)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文中的其他知识点。A.在选址上,蟋蟀和其他的昆虫有什么不同?明确:其他的昆虫是很随意地找一处隐蔽

    17、的处所,只要能藏身就行,蟋蟀则不这样。它慎重地选择排水优良、有阳光的地方,并且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这样挖出来的洞穴才真正称得上是“住宅”。从蟋蟀对住址的选择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B.具体说说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明确:从外部看,向阳朝着阳光的堤岸;干燥即使有骤雨,也立刻就会干;隐蔽隐藏在青草丛中;有门,有平台微斜的门口,收拾得很平坦的平台。从内部看,简朴没什么布置;清洁、干燥,很卫生。C.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住宅称作“伟大的工程”?明确: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聪明才智。蟋蟀用来修建这

    18、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在这明显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D.学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发现想要和大家分享呢?明确:学习一篇课文,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词语、句子、语段、写法、主旨、情感等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合理即可。(3)回味品读课文,感受蟋蟀的才能。小结:小小的蟋蟀,精心地选择住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这么完美、精致的住宅,真令人惊叹!它不像别的昆虫随遇而安,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作者通过生动的描摹,展现了蟋蟀独特的才能,表达了对蟋蟀极大的赞赏,使我们感同身受。同

    19、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让我们抒发对弱小生命的赞美之情吧!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过渡:法布尔是著名的昆虫学家,在那些小小的昆虫身上,他倾注了满腔热情。下面的文段节选自他所写的昆虫记中的蝉,仔细品读,看看小小的蝉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1.投影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

    20、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法布尔昆虫记蝉2.阅读与交流。(1)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是 ,在阳光中歌唱的时间是 。(四年;五个星期)(2)选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问;赞叹、热爱)(4)可以用哪个词来赞美蟋蟀和蝉呢?(伟大)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各种鲜活的生命,它们欢悦生动,卓越不凡。走近它们,聆听它们,我们能感受自然之趣,领悟生命之理。1.开展“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小练笔:小昆虫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你观察过哪种昆虫?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一想,写出自己的观察所

    21、得,注意要突出这种昆虫的特点。提示:这种小昆虫叫什么名字?它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特别的行为?从它身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3.指名学生朗读所写语段,全班评议。螳螂 是一种体型偏大的昆虫,它全身披着绿色的大衣,头像一个三角形,头上有一对丝状的长短不一的触角。它有两只透明的翅膀,前身还有两把“大镰刀”,四条腿纤细修长,支撑着全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昆虫中的“帅哥”。螳螂遇到猎物时,会迅速摆出一副进攻的姿态,张开翅膀,后翅直立,状如船帆,身体上端弯曲,像一把弓;两只晶亮的眼球闪闪发光,透出一股杀气,纹丝不动地注视着猎物。此时的猎物不知大敌当前,待到离得更近了,螳螂倏

    22、地舞起大刀劈过去,可怜的猎物挣扎几下,便再无还手之力,成了螳螂的美餐。点评:从其外形、捕食的过程方面介绍螳螂这种昆虫,写得很细致,遣词造句准确生动,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在描写螳螂遇到猎物的情态时,文段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和恰当的比喻,十分生动形象。这些都要靠细心的观察才能做到啊!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抓住重点段,深层次探究文本内容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蟋蟀建造的住宅的内部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生1:住宅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布置,但墙壁很光滑。生2:蟋蟀的住宅内部十分平整。生3:蟋蟀的住宅很简朴,也很卫生。

    23、师:(板书:简朴、卫生)总的来说,蟋蟀的住宅可谓设计巧妙、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简朴卫生,它是用什么工具修建住宅的呢?生:前足、后脚。师:如果我们想到它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那么这个工程可称得上什么?生:(齐答)伟大的工程。师:(板书:伟大的工程)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这个“伟大的工程”。先自由朗读。(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师: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了如此伟大的工程。请读读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说说你们的感受。生1:蟋蟀盖房子时,把所有的工具都用上了。它为了建造精致的住宅,真是用尽了全身力气。生2:蟋蟀工作疲劳时,就就地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继续,连看的人都不耐烦了,蟋蟀却十分有耐心

    24、。生3:从秋季到冬季,蟋蟀一直在盖房子、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直到冬季。蟋蟀真的很勤劳,它身上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令人佩服。师:蟋蟀盖房子时表现出来的毅力、耐心,真的十分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蟋蟀的精神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赏析:语文学习离不开文本,而文本中的各个自然段又有轻重之分。在本文中,介绍蟋蟀的住宅这部分内容应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也正是抓住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做了较深层次的探究。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感受到了小小的蟋蟀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精神,点燃了自己情感的火花,对蟋蟀的“伟大”也有了颇为深刻的体验。文本的重点部分是揭示文

    25、章主旨、表达文章中心的关键,教师教学时抓住了这部分内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是一篇观察笔记,全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和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赞叹之情。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住宅”的含义,然后循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一步步地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及它是如何修建住宅的,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蟋蟀建造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这样,情感的升华也就水到渠成了。课文的重点是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时我十分注重这种联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解读重点部分,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这样能使学生尽快把握重点,既适应

    26、了学生的需求,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

    27、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 蟋蟀的住宅名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