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必修5第二单元.docx

    • 资源ID:2848641       资源大小:31.4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5第二单元.docx

    1、必修5第二单元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新闻)教学设计单元内容本单元为新闻文体,具体包括“基本阅读”三课四篇,分别为陈锡添的东方风来满园春(节选)、王光荣的心随飞翔、冯春梅、刘程的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和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扩展阅读”两篇,分别为闵捷的访李政道博士和詹姆士的甘地被刺。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是“到新闻视窗亮相”,学习“新闻写作与播报”,即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表达与交流。本单元的“点击链接”提供了两篇短文:一篇是具体介绍了访谈的过程的访谈的技巧,另一篇是介绍新闻主要特征及区分通讯与消息的方法的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和“新闻写作与播报”活动,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

    2、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重点和难点重点: 把握新闻的特点(真、快)和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消息、通讯文体的特点和写法。注意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写作素材,了解新闻写作语言的特点(客观、准确、精练)。在掌握写作消息的基础上,把能力迁移到通讯写作之上。难点: 注意区分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的不同写作方法和信息构成。进行新闻写作。东是事件新闻,英雄潇洒走苍穹是人物新闻。两篇文章可以结合“教学用书”中的相关链接资料,补充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教学建议:1结合阅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学习“神五”课文,了解“真”与“快”是

    3、新闻的生命,了解消息、通讯的文体特点:消息短、准确时间、现场感。后者是人物通讯,突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2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领会新闻“捕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点。3在到新闻视窗“亮相”表达交流活动中,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结合阅读访谈的技巧,学习访李政道博士,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5介绍“推荐阅读”中的语文常谈,感悟语言的奥妙。6本单元授课时数: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新闻知多少一、导入,感知新闻1、导语设计大家可记得在语文必修3中,比尔盖茨给我们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足不出户知天下。经常阅读新

    4、闻,也可以让我们做到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什么是新闻?国内外新闻专家写过一百多种定义。我国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本是语文写作中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等品种。“新闻”单元第一次独立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亮点,通过学习新闻来学习语文,目的不仅是增加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中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搜集写作素材,思考社会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2、学生讲述自己近日知道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闻。(可长可短,事情叙述完后,最好能加一句最简短的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3、同学们对新闻的内容进行

    5、评点:写了什么事,表明什么观点。二、介绍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表达交流活动到新闻视窗“亮相”)通过课文学习和“新闻写作与播报”活动,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三、简介单元课文(要求学生阅读点击链接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喜看稻菽千重浪访李政道博士(访谈录也属通讯)消息:甘地被刺四、结合点击链接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简介消息、通讯及其区别(一)新闻的特征:内容真实,报道快速。(二)消息1、概念: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2、构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消息标题的

    6、种类:多行标题,引题、正题、副题齐全。如:征地造房为啥等煞人? (引题)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 (正题)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 (副题)双行标题。如:(引题)过去出名“穷过渡”如今真正富起来 (虚题)(正题)大寨大队家家户户买了电视机 (实题)单行标题(实题)3、特点:真、短、快(三)通讯1、概念: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2、种类一般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访问记、小故事、特写、速写、侧记、散记、札记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事件通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工作通讯

    7、: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概貌通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通讯。(四)消息与通讯的区别(见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五)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新闻的阅读方法:1、辨清类别,有的放矢2、标题入手,提炼事实3、整体感知,体验主题4、精读细节,鉴赏特色新闻的写作1、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生动、鲜明、生动(打掉“新闻腔”)、要有时代感(新词汇)、应有不同的风格(陈述事实,不是展开、描写和再现事实;风格取决于新闻本身基调;被采访人的语言个性)。使用“白描”语言:多用(准)动词(尽可能选用及物动词,用主动语态,注意感情色彩的动词 )

    8、、多用于概念(具体、形象、丰富)、多用大白话(群众语言、大众口语、口语化方言)2、新闻取材标准:相关性、实用性、读者的兴趣第二课时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探讨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这次考察有怎样的意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二、介绍新闻的阅读方法1、辨清类别,有的放矢2、标题入手,提炼事实3、整体感知,体验主题4、精读细节,鉴赏特色三、辨清类别,有的放矢;标题入手,提炼事实明确:标题是一篇新闻最先被人注意的部分。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读者看不看一篇新闻,在读标题时就已决定了

    9、。好的标题可以马上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辨清类别也可以从标题入手,从本文标题可以看出,这是哪种类型的通讯?(事件通讯)问题1:这是一篇事件通讯,写了什么新闻事件?明确:新闻事件邓小平视察深圳(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视察深圳)。问题2: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一标题哪些词语体现了课文的精髓?归纳:“东风”的理解是关键。可以理解为邓小平同志的到来如送爽之东风,可以理解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可以理解为邓小平的大胆构想和思想让人如沐春风。“满眼春”体现了邓小平南巡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其谈话的重要意义。标

    10、题用李贺的一句诗句,充满了诗意。技法点拨怎样写好新闻标题?准确表达新闻事实标题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凸显新闻的价值。一般标题(实题)要含有新闻报道的主体对象、新闻事件,至于时间和地点则根据在新闻中的轻重程度而定取舍。生动表达事实。在准确的基础上巧妙运用修辞手段。可以采用比喻、拟人、仿词等手法,增加标题的灵动性和视觉冲击力,主要在通讯、报告文学等方面。主副搭配,虚实结合。四、整体感知,体验主题问题1:文章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归纳:按时间顺序,以行踪为线索。问题2:简述邓小平在深圳的行踪及主要活动。归纳:1月19日,来到深圳,观看市容1月20日,参观国贸中心大厦1月21日,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和锦绣

    11、中华微缩景区1月22日,同省、市负责人谈话1月23日,结束视察,离开深圳问题3:邓小平的言行是本文引人注意的地方,请找出邓小平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参考:核心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相关的重要信息: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 会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两手抓,一 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 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问题4:这篇通讯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形式报道邓小平的谈话,而且谈话的内容分散在文章各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归纳:作者将谈话的内容还原到小平同志谈这些话的地方发表,并且写出了谈话的地点和当时的场面,赋予具体的语境。这样能够使读者真实、准确地了解小平同志的谈话是在什么地方谈的,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谈的,从而对谈话精神领会得更好一些,更深刻一些。主题:这篇通讯按时间顺序,以邓小平在深圳的行踪为线索,详尽全面地报道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期间的言行举止,特别是视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谈话。表现了小平同志心怀国事、为国操劳的崇高品格。三、精读细节,鉴赏特色1、文章的开头有

    13、什么特色?明确: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南国之春的特色,借以烘托邓小平南巡讲话所带来的改革春风,以及人们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2、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重大事件有很大的作用,请找出一两个例子试做分析。(答案略)四、小结(归纳特点,把握写法)(一)归纳特点1、细节描写2、结构上,采用日程分节办法,叙述条理3、记叙、描写、评论相结合(二)写作事件通讯的注意点1、要有新闻价值。就是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意义的典型事件,通过它,能振奋人心,能激励人们前进,能反映时代精神。2、叙事完整,主线清晰,细节丰满。3、要事中有人。事件通讯虽然以写事件为主,但事是人做的,“事因人生”,因此要写好与事件有关系的人物

    14、。第三课时 喜看稻菽千重浪探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方法;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学写人物通讯。过程与方法: 准确把握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以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标题入手,提炼事实明确:标题是一篇新闻最先

    15、被人注意的部分。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读者看不看一篇新闻,在读标题时就已决定了。好的标题可以马上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1: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一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归纳:这是由正题和副题组成的双行标题。正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突出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待了文体人物通讯,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并且显示其成就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三、整体感知,体验主题问题1:阅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小标题,说说本通讯主要报道了袁隆平的哪些事迹?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归纳:主要写

    16、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揭示其品质:通过实践发现了真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接受挑战并取得成功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坚持事实,捍卫科学的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新的“绿色革命”目标远大,理想崇高。主题:本文通过介绍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并推广应用的情况,热情歌颂了科学家袁隆平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目标远大等高尚品格,赞颂了袁隆平的伟大人格。四、精读重点,鉴赏特色1、为了刻画人物,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两个例子试做分析。提示:在“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中的一个细节描写:A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

    17、腿走下了稻田。这两句话,通过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袁隆平这位农业科学家、“泥腿子院士”深入实践的独特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实践出真知”的中心。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凸显新闻人物特点)B“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中的一个细节描写: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18、。这几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动(马上标记)、心情(欣喜异常)三个细节,就把袁隆平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凸显新闻人物特点)2、以第一节为例,分析文章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明确: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开头人物出场用描写,中间有叙述和描写,结尾处写对袁隆平发现的认识和评论用议论。通过描写,对人物进行了刻画,通过叙述为事情来龙去脉做了交待,通过抒情、议论揭示意义,提升主题。3、朗读第4、5段(“那是1960年发起了挑战”),说说这两段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两段具体写了袁隆平发现真理的实践过

    19、程:欣喜希望失望发现(收获)。能够写出袁隆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抬头一看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得一波三折。(提示:文似观山不喜平,要避免平铺直叙。)五、归纳特点,把握写法(一)写作特色1、倒叙手法(全文,第一节)好处:一是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在人物的非凡经历上,激发读者探究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是加强对科学家感人事迹的报道,从而强化人们对科学家精神境界的认知与仰慕。2、表达方式多样化3、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如“泥腿子院士”的称呼,一来点明科学成就,二来比喻实践深入,简洁直观。(二)人物通讯的写作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应该是具有以下的特点新闻性:突显重点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结构清晰明白;(提示线索

    20、和顺序)文学性:丰富细节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写作的叙述和描写,也就是详略问题。)方法:可以写“全人全貌”,即报道某一个先进人物一生的光辉业迹,为他立传;也可以截取某一个先进人物在前进道路上最有代表意义的几件事;还可以写“群像”,即在一个主题统帅之下,写好几个人物共同活动所做出的成绩。注意点:1、实事求是,必须是人物本身的事迹,不可张冠李戴故意“拔高”,或者空泛地过多地追求人物的“豪言壮语”,否则会失去读者的信任。2、把主要笔墨放在写人上,通过人物行动揭示其社会意义,在读者面前要站立起一个有典型性的人物来,切莫见事不见人。3、写人要注意形神兼备、言行统一、画龙点睛。形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

    21、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画龙点睛,如果说言行、事迹、情节勾勒出了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六、课堂练习:压缩语段能力训练【练习四(P45)】答案: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那么就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 “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七、布置作业1、阅读传记选读P29在寻找“野败

    22、”的日子里。2、模仿本文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提示:(1)开头总写。(2)分若干方面,用小标题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物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注意不要光写事迹,要写出人物思想。(3)不少于1000字。3、阅读P55访谈的技巧,自读访李政道博士。自读思考题:(见思考探究练习)作者提了哪些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设计访谈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参照访谈的技巧,看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提问方式。本文记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附:七律到

    23、韶山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逝川指时间。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菽豆类。第四课时 自读访李政道博士自读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熟悉访谈的形式和提问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二、方法与能力: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真正认识科学和正确面对科学。 2、认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是美丽的和令人激动的,绝不是乏味和艰涩的道理。 3、分

    24、析李政道谈话中显示出的优秀品质。 过程设想 1、教师先介绍访谈的相关知识,再由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只做相应的点拨、指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脉络,感悟李政道博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谈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自读情况1、作者提了哪些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设计访谈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明确:获诺贝尔奖时讲的孙悟空的故事;对创新的认识;毛主席会见李政道的情形;让中国学子走出去的观点的意义;人文情怀与大师、文理均衡问题;获诺贝尔奖最重要的原因;获诺贝尔奖之时、之后的感觉对比;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获诺贝尔奖;巴基斯坦有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获诺贝

    25、尔奖的荣耀。十个问题,除2、3、4外,其余问题都与诺贝尔奖有直接关系。足见记者访问的主题是单一而且明确的。启示:一组问题要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参照访谈的技巧,看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提问方式。本文记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主要运用的提问方式有:直问。如开头一问,不拐弯抹角,又激发对方的兴趣;旁问。如第三个问题。选择问(引导性提问)。如第六个问题。推问。(毛主席问李政道)本文记者的语言特点:平实的口语化语言。3、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明确:要谦虚谨慎,目光长远,有一定的才能,要得到很好的培养,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富有人文情怀。

    26、4、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明确:说明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的道理。这是类比说理。类比:根据已知的事物的某种特点证明本质属性相同的或相似的另一种事物也会有某种特点的方法。三、小结:访谈的技巧(略)访谈作品的阅读:对问题和答语作分别的梳理,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文体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四、布置作业1、阅读甘地被刺,思考:列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课文第一段在这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五、访谈的相关知识 (参照本单元的访谈的技巧)1访谈的定义:访谈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要相

    27、当集中,采访时不能牵扯太远。 2.特点:(1)访者有强烈的目的性: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2)被访者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3)文本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4)问题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性、思维的多角度和报道新闻、制造新闻的力度。(5)有感而问,有问而悟。3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4访谈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5访谈的提问技巧: 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采访的机会是难得的,所以在采访时,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乎场合,合乎情理。这就启发我们,在采访时,要分清时间、场合和采访对象,选用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过程中,常用的

    28、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直问法: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具有逻辑性,适应科学家的谈话思路。 趣问法:使专家容易回答,比较随便有趣。 推问法: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追问法:其目的在于捕捉那些具体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旁问法:有意岔开原话题,先说点别的事。引导性提问法:这种提问多采用“闭合”性问题。这种问题回答比较简单,一般由采访者事先准备好了问题的答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求对方回答是或否、这样或那样。 6.访谈的阅读方法:(1)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2)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3)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4)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第五课时 甘

    29、地被刺探讨教学目标1、学习消息的写作方式和简洁明确的语言特色; 2、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理解标题问题:想一想,“甘地被刺”这一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明确:这是一个单行标题。交待人物(甘地)、事件(甘地被刺)。那么,甘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被刺,结果如何?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三、整体感知,鉴赏特色列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明确:时间1948年1月30日;地点新德里;人物甘地;事件甘地被刺;结果甘地身死,举国悲恸,孟买爆发了骚乱。附相关背景:在1893年4月,甘地来到南非,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

    30、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伦、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领导在南非的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作出了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甘地在1915年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越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5第二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