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宗白华美学与哲学精神一.docx

    • 资源ID:2845161       资源大小:24.0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宗白华美学与哲学精神一.docx

    1、完整版宗白华美学与哲学精神一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一)内容提要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特别是老庄、周易、佛学(禅宗)思想的关系最为紧密。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在“道”和“虚”这两个方面,庄学是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基石。周易经传“生生之德”的义蕴和“无往不复”的理论是宗白华建构生命本体美学的又一形而上资源。同时,宗白华美学还吸纳了禅学的妙悟的体验方式和禅境理论。建筑在中国古典哲学与传统艺术思想基石之上的宗白华美学,是以“生命”为美学本体,以“妙悟”为审美体验方式,以“艺境”为审美价值追求的三位一体的美学体系,简言之就是“生命艺境美学”。关键词道禅宗周易妙悟艺境生命境

    2、界中国哲学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奠基者。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有自,就其与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关系而言,它主要与老庄、周易、佛学(禅宗、华严宗)的思想最为密切。本文侧重在探讨宗白华如何接受中国哲学精神与艺术思想之影响,建构起“生命艺境美学”的理论体系。一、“道”与宗白华艺术美学青年时期的宗白华偏爱中西哲学,他曾说:“庄子、康德相继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人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1(151)尤其老庄思想对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先秦诸子“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对于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

    3、。”2(449),宗白华将庄学看作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一个渊源所在,庄学成为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美学特质的一块理论基石。总的来看,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虚”这两个方面。1、道与“空白”的阐释宗白华认为庄子是极具艺术天才的哲学家,他“对于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在他是道,这形而上原理,和艺,能够体合无间”,而“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1(367)在老庄思想中,“道”的本质就是“无”,是虚空。庄子的“唯道集虚”、“虚室生白”的理论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诗词、书画、音乐、园林等,都重视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古代艺术家常以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画

    4、境、乐境里有空间感,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庄子的以艺见道、道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美学精神的走向,故此,宗白华说:“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1(370)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与“道”相联系,确是宗白华的创见。在宗白华的艺术美学理论中,作为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的老庄的“道”,既是中国美学的文化背景,也是他建构美学本体的一个主要源泉。宗白华认为,老庄哲学对画境的渗透,使得中国画在最高的审美境界上与哲学的理念相通。宗白华说: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

    5、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中国山水画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1(45)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空白在中国画里不复是包举万象位置万物的轮廓,而

    6、是溶入万物内部,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的“道”。1(101)清代画家张式说:“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即画也。”3(993)确为精到之论,烟云仿佛一息相吹之气,成就绘画艺术的生命境界。荒寒的画境中有生气流行,有自然生命,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它来自“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的老庄的哲学精神。以图示之:中国画:空白(技法)云山(背景)自然(生命本体)道论:虚空(道的特征)无、道(哲学本体)众所周知,“空白”理论构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方面。如中国书法是黑白相间的艺术,墨为有形,白藏气韵,强调“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4(73)书法的审美意味就孕藏在无墨的空白之处。中国画更是推崇“

    7、画之妙在无笔墨处”;5(1311)古代诗学也认为“文章妙处,俱在虚空”。6(1519)“空白”确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中国艺术的一种审美境界。宗白华认为,“空白”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它源自老庄学说(“道”论)。老庄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呈现为“无”,它是无形无象的,又是真实存在的,“道”蕴藏着一切和无限。抱朴子曰:“道者涵干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尤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道“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它是“周流秋毫”而又“弥纶太虚”7(215)的宇宙本体的存在。道是“空白”,是万象之源泉,万动之根本,具有最广阔的潜在内蕴。“空白”以

    8、无形涵盖有形,以无象包孕有象,而成为无限的存在,此所谓“大象无形”。在古代美学家看来,“空白”、“虚空”既是万物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源。宗白华重新阐释和发微了这个理论,使其更具有现代意义。2、虚实两元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以抱阳”,“道”分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道之阴阳摩荡,虚实结合,在艺术理论上就是强调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宗白华对“虚实”范畴很关注,认为“空灵”与“充实”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两元。“虚实”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论,清画论家方薰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8(137)方士庶也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

    9、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景也。”8(349)都说明中国艺术(画、诗、书等)都强调虚实结合。宗先生认为虚实理论“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儒家和道家都是讲虚实结合的,而“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宗白华将儒道在虚实问题上作了调和,认为孔孟和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在中国艺术中,阴阳摩荡,虚实相生,“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2(455)艺术的充实意味,主要来自儒家的“充实”观和人格境界论,孟子“养气说”就是充实论,宗白华对艺术的充实精神:司空图形容这状硕的艺术精神说:“天风浪

    10、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艺术家精力充实,气象万千,艺术的创造追随真宰的创造。1(348)艺术的空灵,则主要来自老庄的道论。宗白华认为,园林的艺术建构学彰显出美感的民族特点: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园林的楼、台、亭、阁、窗的设置,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古代中国人,“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艺术家“从一

    11、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明计成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园冶),园林中通过轩窗来通向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国园林美学就是要“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追求动荡无限的空间感。园林建筑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2(476-478)即从园林的小天地来体悟宇宙的大化生机。园林艺术“小中见大”的观点来自老子“有生于无”的哲学精神。中国各类艺术,写实容易空灵难。清戴熙说山水画“沉着易,空灵难”,“山石以画而得,云水以不画而得。山石成则云水自在。”3(995,1001)中国画,以实生虚,抟虚成实;充实外

    12、见灵透,空白处有妙境。这种理论泛见于宋元时期的山水、花鸟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宗白华有精妙的阐释:(宋元)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为夷、希、微。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1(371)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100)道是空、无,乃“万物之母”;无生有,成“万物之始”。又曰:“天地相合,以降其露”。9(76)道是生命的根源(生命本体),宇宙是一个大生命的整体,贯穿其中的大“道”如甘露一般滋润万物的生长。宗白华理解的老庄之“道”,具体说就是宇宙间化生万

    13、物、表现大宇宙生机蓬勃的生命精神。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使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在他看来,“道”是虚白,但不是死寂,它包孕万有,体证生生,是蕴涵生命活力的宇宙精神,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源泉。因此,艺术意境以表现生命流行、气韵生动为核心。1(372)中国艺术要创造一片神游的意境,写出万物的内在生命。二、周易经传与生命和谐精神宗白华以周易经传的“生生之德”的义蕴(“生生之谓易”)和“无往不复”的理论来作为其生命本体美学又一形而上的资源。在宗白华看来,易经生生无尽的和谐精神恰可以做为其生命美学的文化背景。宗白华曾说周易是中国唯一成“伟大的哲学系

    14、统”的哲学,同时“易是一部动的生命的哲学”。1(188,245)叶朗曾论述过易经的生命精神,他说:(易经)最关心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并认为人和自然界的生命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易经的每一卦都是讨论天人关系,而天人关系的中心就是生命。这就是易经的灵魂。易传发挥易经的思想,提出了“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等命题。按照易传的命题,自然界是生生不息的过程,自然界充满了生意,而从这里就产生了世界的意味和情趣。这就是“乐”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易传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10(11)出于重建中国现代新型文化的使命感,宗白华对周易有着持久的关注。在周易中,他找到了中国审美文化中生

    15、命精神的源头。在宗白华看来,周易广大和谐的生命意蕴是重建刚健昂奋的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宗白华认为,“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1(423)而“易经所常用的如往复、来回、周而复始、无往不复,正描出中国人的空间意识。”1(431)周易的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和节奏感是中国艺术审美空间理论的来源。他认为: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月二十四节)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以构成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对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画家在画面所欲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建筑意味的空间“宇”而须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宙”。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

    16、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1(431)宗白华在形上学(讲演)中说,周易的鼎卦乃是中国哲学的生命“空间之象”,11(612)而革卦是“中国生命时间之象”。11(616)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他认为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空间与生命打通,亦即与时间打通”。11(612)易之卦象,即是指示人生的范型。11(627)他说“象之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11(629)进而认为中国哲学是一个“生命的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既非几何空间之哲学,亦非纯粹时间(柏格森)之哲学,乃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也。”11(611)周易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启示了汉代的律历哲学,二者共同形成了“以时统空”、“时空合一”的

    17、哲学思想。在中国艺术中,时间的四时(春夏秋冬)配合空间的四方(东南西北),空间时间化,时间空间化,时空合一,充满音乐的节奏。宗白华将时空感与虚实理论相联系: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实物)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联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这确是中国山水画上空间境界的表现法。1(434)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语)。我们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1(438)空间的音乐化和

    18、节奏感,导致在审美观照上采取的方法就是仰观俯察。宗白华认为,“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1(436)这种观赏方式,使得主体视线在仰观俯察之际往复流动,满目生机。周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标举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构成宗白华生命本体论美学的的一个思想资源。宗白华认为,周易昭示的宇宙的生命精神就是“动”的精神,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易传基于对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经验观察,用“道”来指明其变化、秩序与规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

    19、辞下)。变化的动力是阴阳刚柔的矛盾对立,但其中起主导的是“阳”、“天”,即“干”:“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象传)宗白华解释说:“干是世界创造性的动力,大明终始是说它刚健不息地在时间里终而复始地创造着,放射着光芒。”1(477)“天道”是动健常新的,“人道”也如此,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象传),人生当效法生生不息之宇宙,创为刚健昂奋、充实光辉的人格精神。,宗白华说:易“象之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谢赫“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目,确系说明中国画的特点,而中国哲学如易经以动说明宇宙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与中国艺术精

    20、神相表里。”1(105)宗白华看到易传正是“以动说明宇宙人生”1(105),而“动的范型是道”11(628),“动”是宇宙自然之本体性存在“道”的显现。所以“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明一阳之谓道”,“这形而上的道,这永恒创化着的原理”,正是中国传统宇宙观与人生观的根本依据1(434,439)。宗白华采用柏格森的哲学术语“创化”(“创造进化”)来指称“道”,用“绵延”解释易传:“生生之谓易,其变化非空间中地位之移动,乃性质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发展绵延于时间。”11(609)宗白华曾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1921)文中说,他“自幼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

    21、的内在的真实”。11(309)罗丹艺术的生命活力给予宗白华以巨大的精神震撼,他说,“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表现动相,才能表现自然的生命精神。11(312)在宗白华看来,“动”、“活力”、“生命”都是指天地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创造精神。在艺术学(讲演)中,宗白华认为“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其生命,而给与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艺术品之表现,为一种生命的表现。”11(545)同时他还说“凡一切生命的表现,皆有节奏和条理,易注谓太极至动而有条理,太极即泛指宇宙而言,谓一切现象,皆至动而有条理也,艺术之形式即此条理,艺术内容即至动之生命。至动之生命表

    22、现自然之条理,如一伟大艺术品。”11(548)至此他开始自觉建构以生命为本体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就在于生命与节奏的和谐、活力与秩序的统一,这就是“至动而有条理”。宇宙间大化流衍、生生不息,天地充满着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而艺术的使命则在于原天地之美,协和宇宙,参赞化育,以显露如宇宙生命同样的生香活意。宗白华认为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活趣的宇宙中,中国艺术的要义在于表现宇宙的盎然生意,诗、乐、画、舞莫不如此。正如方东美所说:“中国艺术,都有一般盎然活力跳跃其中,蔚成流畅饱满的自由精神,足以运气充周,而运转无穷!所有这些都代表了一种欣赏赞叹,在颂扬宇宙永恒而

    23、神奇的生命精神,就是这种宇宙生意,促使一切万物含生,百化光焉。中国艺术家正因能参赞化育,与此宇宙生命浑然同体,浩然同流,所以能昂然不巧于美的乐园中。”12(373)三、禅学妙悟与艺境体验论佛学思想(禅宗和华严宗)对于宗白华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年在写萧彭浩哲学大意(1917)和康德唯心哲学大意(1919)等文章时,宗白华就是从佛学的视野来寻求东西方哲学智慧的共通性,由此他认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含义闳深,颇契佛理”,“吾读其书,抚掌惊喜,以为颇近于东方大哲之思想”。11(4)至于康德,宗白华认为“康德书中,最精两语,即是说一切诸法,具有形而下实相,而同时为形上虚相,事理无二,几于佛矣”,无论是康德的思想还是佛学,都强调现象即本体,进而宗白华发现“东西圣人,心同理同。”11(14)宗白华早岁对佛学的兴趣,一直持续到后来对美学的研究。在其美学理论中,禅宗思想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禅宗一重“心性”倡“即心即佛”,二重“顿悟”主“顿悟见性”。禅宗的“顿悟”与“境界”说对中国艺术理论有巨大影响。禅宗的“顿悟”主张直觉顿悟思维方式,而禅宗的“境界”说与传统的“意象”理论进一步融合,二者对中国美学的妙悟说、意境论等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宗白华美学的艺境理论吸纳与融汇禅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顿悟”(妙悟)的体验方式和“境界”(禅境)理论两个向度。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宗白华美学与哲学精神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