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 资源ID:2838019       资源大小:57.2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20162017学年度平阴一中高三阶段性语 文 试 题 2017-02-1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和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2、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油菜花开了,那一片灿烂的金黄!碧云天,黄花地,远山如黛,春水含情。辽阔的田野上,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绿莹莹的麦田, ,放眼望去,阡陌纵横,满世界的流光溢彩。空气中花香弥漫,暖暖的阳光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好一派清新典雅的田园风光,好一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那一波波涌动着的波浪,(汇聚会聚)成一片金色的海洋。那夺目的浓墨重彩,像质朴的爱情一样率性而直白。翠绿托着鹅黄,磅礴而奔放,淋漓而酣畅,层层密集,春风一起,浩浩荡荡,铿锵着一股气

    3、吞山河的华美乐章。(徜徉徘徊)在一片明艳艳的花海里,满眸盈翠,花香氤氲,人在画中游,春光妩媚,醉了心,美了人。一束束金黄的花蕾, ,衣袂翩翩而舞,播洒着阵阵馥郁的馨香。躲在花丛中,轻轻地采一朵,那浓浓的花香便(萦系萦绕)在鼻翼。眯起眼晴,深深地嗅一嗅,然后静静地沉思,细细地品味。再也按捺不住一颗雀跃的心,欲飞的思绪。在一片碧绿金黄的香毯上,肆意地飞扬,飘荡。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铿锵(qing) 花香弥漫 B满眸(mu)盈翠 播洒C衣袂(mi) 世外桃园 D按捺(ni)不住 雀跃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会聚 徘徊 萦绕 B会聚 徜徉 萦系C汇

    4、聚 徜徉 萦绕D汇聚 徘徊 萦系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衬着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似一只只精灵舞动着B映衬着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似一只只舞动的精灵 C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映衬着它 似一只只舞动的精灵D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映衬着它 似一只只精灵舞动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时候,忽然闲下来也未必是坏事,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恰是一次好整以暇、梳理人生思路的机会。 B这座寺庙尽管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一直没得到过修缮,甚至于寺院内的部分墙体倒塌也无人问津。C著名作家叶广岑创作的京味小说文字自然平实,叙述从容舒展,情节不瘟不火,体现出作者较高的

    5、文学修养。D主持人循循善诱,嘉宾振振有词,现场观众踊跃参与互动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期访谈节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组的报告指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窑工在窑坑中烧制石灰时没有采取通风措施,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成了悲剧根源。 B关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如何续期的问题,深圳市确立了无论土地性质是什么,到期后都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与市政配套设施金来续期。C结束了在多伦多大学的演出后,北京人艺茶馆演出团的演员们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与现场的教师、学生及观众就话剧艺术进行了交流。D磷石膏是工业上生产磷肥、磷酸时排放出的废弃物,它含有的铬、铅、镉等多种重金属,会对人

    6、体造成直接危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动人的是文学的“精神冯俐当代戏剧空前多元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舞台技术的加入,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只是,剧作家们不能因此“偷懒”,放弃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多元化不应该代替戏剧的文学性追求。当然,有的剧作家也许并不是偷懒,而是“人力不可及”即从主观上认识不到,或是客观上能力达不到。戏剧的文学性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绝不是华丽的台词,而是通过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高分,也有不及格。有些作品过于依赖

    7、“主题当家”,有的作品“见事不见人”。它们的根本问题都是“文学退位”,立起来了不等于“立得住”,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不等于“传得开”,更遑论“留得下”。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即多为“命题作文”,但最后保留下来的戏剧,叙事技巧高超、深刻发现挖掘了人性、完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它们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的原因,是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很多戏剧作品的“创意”“立意”很吸引人,但好的创意不等于好的剧作。同样的“母题”由不同的剧作者写出来,品质完全不同。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在他们之前,同样的故事被前人多次写过,但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学家手上,那些故事才获得了卓越的文学品质,成了经典的

    8、戏剧作品。可以说,剧作者思想的高度、人文情怀的高度,决定其提炼人物的高度。在塑造“这一个”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历史、环境、语境等多方面的还原,让“这一个”从思想的、主题的概念中摆脱出来,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使戏剧人物比生活中的人更丰满更丰富,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从而成为戏剧文学画廊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这一个”。评价一个剧本有“文学性”,应是最高褒奖,尤其是当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以“诗性”“诗意”时,我想,它指的绝不是肤浅的、视听上的优美或浪漫,而是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而戏剧性,则是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是必须拥有的。只是,对其风格样式的广

    9、泛探索,可以给予更多包容的空间。“从文本入手”已不再是当下戏剧唯一的创作方法,国内外许多戏剧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着:从演员的独特技能入手,从一段音乐入手,从一幅画一个线条入手,从某个道具入手,从某种舞台科技手段入手这些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不同风格样式的戏剧作品中,也不乏动人之作。但是,这能证明戏剧可以没有文学吗?当然不能。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再需要“语言”,“文字”的、非传统的戏剧演出,其动人之处依然来自文学即使没有具象的、完整的人物和故事,但打动观众的,一定是文学的“精神”,即对人性的深刻独特洞察、对人的境遇和选择的理解容纳、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或单纯或细微的永恒关怀。 戏剧的文学性,是在戏剧实践中

    10、不断被追求、深化、发扬,还是被忽视,甚至退位、缺失?这决定着未来戏剧的品格、戏剧自身的价值、戏剧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戏剧的命运。 (选自201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6下列有关、“戏剧的文学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作者看来,当代戏剧文学性缺失的原因,是有的剧作家主观上不想为、无所为,或是客观上不能为、无法为。 B戏剧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剧作家能够借助情境、故事等元素,发掘出独特的人性,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C文学性是戏剧的灵魂,它同戏剧性一样,都是戏剧必须拥有的艺术特性,是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 D戏剧的文学性是衡量戏剧品格和戏剧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决定着戏剧的健

    11、康发展,事关戏剧的发展命运。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命题作文”,关注的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这是影响戏剧文学性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B古希腊的很多戏剧虽然是国家行为,但能将舞台性和文学性高度统一起来,所以既“传得开”,又“留得下”。C真正好的戏剧作品并不追求创意和立意的新颖独特,而是追求体现剧作者思想高度和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学性。 D在没有文本甚至没有台词的非传统的戏剧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动人之作,但与注重文学精神的传统剧作不能相提并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舞台技术的恰当运用,丰富着戏剧这个艺术品种,使戏剧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也在一定程

    12、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文学性。B西厢记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摆脱了思想、主题的概念束缚,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从而取得了成功。C剧本赢得“文学性”的关键在手其内在的文学的深厚和悲悯的情怀,而不在于外在形式上的优美或浪漫。D窦娥冤中的窦娥和雷雨中的周朴园,其形象已经超越了生活中的原型,显得更为丰满、丰富,具有高度典型性。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自订时文全集序戴名世余少而多病,家又贫,未尝从塾师学为时文也。稍长,病有间,困穷六经之旨,稍见端倪,而旁及于周、秦、汉以来诸家之史,好论其成败得失,间尝作为古文以发抒其意。将欲闭户著书,以自见于后

    13、世,而余多幽忧之思,性又不耽世荣,遂欲弃尘离俗,为逸民以终老。当是时,先君子授徒他方。而余自六岁从塾师受学,凡五年而四书五经读已毕。余以疾且偷惰,遂废弃不知自力于学,比读书稍有得,年已二十矣。先君子束脩之入不足以给饔飧,余亦谋授徒以养亲,而生徒来学惟时文之是师,余乃学为时文。而见近日所雕刻流传习熟人口者,卑弱不振,私窃叹之,因以其平日所窥探于经史及诸子者,条贯融释,自辟一径而行。里中有潘木崖先生,博雅君子也,家多藏书,余往往从借观,因师事之。而县司教为王君我建,两人皆奇余曰:“此文章风气之所系,其在韩公伯仲间乎?”韩公者,即故大宗伯幕庐先生,是时以雄骏古雅之文登高第。居久之,乃得入县学。又数年

    14、,贡于太学。而余自入太学,居京师及游四方,与诸君子讨论文事,多能辅余所不逮。宗伯韩公折行辈与余交,而深惜余之不遇。余本多忧,而性疏放,尤不好时文,既以此教授,则不当以苟且之术贻误生徒。而世所雕刻流传习熟人口者,诸生以余教诫故不学,而余不得已,间尝自有所作,示诸生以为之式。故余生平之文甚多,然皆出于勉强。海内学者,翕然信之,不以为非,转相购买,几于家有其书矣。今年秋,一二门人来谒曰:“往者所刘板敝不可印,盍再刊之?”余乃悉取旧本更定,删去若干篇,复增入未刻诸作而以授之。呜呼,余非时文之徒也,不幸家贫,无他业可治,乃以时文自见。失足落人间究无救于贫困而人世得失荣辱之境其为幻妄夫何足道虚名虽盛而馋谤

    15、亦随之。余年已垂五十矣,抱区区无用之书,手持而食,杂于市人村竖之间,拥褐高吟,与二三子论文讲艺于尘嚣之地,不亦愚且感之甚乎?行且举手谢时人以去,而此集也,视之已不啻遗迹,亦何所用其喋喋为?而特书其为时文之本末,以告海内学者,庶几其悲余之志也。【注】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因“南山集案”被捕下狱,后为朝廷所杀。大宗伯:宗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置,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又不耽世荣 耽:沉溺,爱好。B卑弱不振 振:奋起,振作。 C因师事之 师:以为师。D多能辅余所不逮 逮:及,达

    16、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以疾且偷惰 斧斤以时入山林B其在韩公伯仲间乎 其孰能讥之乎C而深惜余之不遇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复增入未刻诸作而以授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失足落人间究无救于贫困而人世得失荣辱之境其为幻妄夫何足道虚名虽盛而馋谤亦随之B失足落人间究无救于贫困而人世得失荣辱之境其为幻妄夫何足道虚名虽盛而馋谤亦随之 C失足落人间究无救于贫困而人世得失荣辱之境其为幻妄夫何足道虚名虽盛而馋谤亦随之D失足落人间究无救于贫困而人世得失荣辱之境其为幻妄夫何足道虚名虽盛而馋谤亦随之l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7、,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年少时对六经的学习有了心得,之后又涉猎了诸家之史,常作古文抒发心中的感慨,曾有远离尘世、隐居终老的想法。B作者为文独辟蹊径,将自己对经史及诸子著作的学习研究融会贯通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很受当时潘木崖等人的赞赏。C作者自幼读私塾,授徒之后很久才进了县学,过了几年被推荐进了太学,此后又多与有才能的人交往学习,获益匪浅。 D本文介绍了作者写作时文的起因、过程及重新选编刊印时文集的缘由,其目的是为了让天下的读书人了解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君子束脩之入不足以给

    18、饔飧,余亦谋授徒以养亲,而生徒来学惟时文之是师,余乃学为时文。 (5分)(2)而世所雕刻流传习熟人口者,诸生以余教诫故不学,而余不得已,间尝自有所作,示诸生以为之式。 (5分)l4阅读下面的清词,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春山:比喻女子的眉毛。此诗为作者悼念亡妻之作,“春山”代指亡妻。湔(jin)裙:古代的一种风俗,指农历正月,女子洗衣于水边,以避灾祸,平安度过厄难。(1)词的上片是如何刻画“寒柳”形象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

    19、分) (2)下片最后两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在表达上有何巧妙之处? (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飞鸟的活动来表现早春生机的两句是 “ ,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借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道不同不能共处形象地表达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露了在奉养祖母直至其寿终后,自己无论生死都会尽节报国、回报皇恩的心迹。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0、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也影响到社会。 。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耳濡目染之中,一个人的素养会渐渐达到新的高度和层次。 ,但他们成功的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风民风的根基。良好的家风会带动社会道德水准整体提高。良好的家风在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17下面是两张关于实体书店的调查表,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张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表中的具体数据,不超过75个字。 (4分)18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明,不超过56个字。(4分)

    21、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给予2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这项规定出台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六、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叶延滨 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汇入奔涌的大河。有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兴地向着济南流出的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历下君,真高兴和你这样有教养的君子同行!”水滴们喊它“历下君”,它们知道那个泉水汇聚的地方叫历下。 这滴泉水接受了这个名字,多秀雅的名字,

    22、一听就有历史感。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历下君想到这里,虔诚地在心里说,谢谢老天爷,让我生在这与天地同在的齐鲁大地,又幸运地从石缝中冒出来,成为济南泉水中的一滴。泉水在地下,大家都匆匆地朝上涌动,因为都知道,只要从历史的石岩中涌出来,就回家了。历下君和无数泉水在唱一首童谣:“古舜者,耕历山,历下是我家。”从尧舜爷算起,历下就要算泉水们的“老家”了。泉水的“老家”有大名“济南”,也有别号“泉城”。非常有名的泉城之画,是元代诗人、书画大家赵孟頫所著的鹊华秋色图。老先生还有诗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你这刚从石缝里涌出来的小水滴,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23、这有什么奇怪的。赵先生画鹊华秋色图的时候,也没到过济南,只听了友人的描述,便画出这天下最美的画卷。这叫什么?叫传统,也叫与生俱来的灵感。知道吗?济南的泉水,流过了济南街坊井巷的千百年,也流过了那厚厚的历史。历史感让历下君充满了自豪,没想到一滴泉水流过了济南都有了历史感。 这滴从济南流过的泉水,是从历史深处流过来的。具体一点是从哪个泉眼冒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提得有文化。 有文化的济南,泉眼都有名。取了名,就有了文化,就像古代的秀才,金榜题了名。历下君是从哪个泉眼出来的呢?最有名的是趵突泉。趵突泉比历下的名气还大,就像全世界都知道姚明,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爹叫什么。一样的道理,历下为自己土地上有这名扬

    24、天下的泉而自豪。趵突泉的三眼巨泉咕噜噜往外冒,像牡丹,像银壶,更像雪莲!别说不像,说不像是因为你没有想象力。成百上千的人围在泉池四周,像听大学者讲课,口若悬河,纵论古今。历下君觉得自己从地下冒出。见到阳光的时候,四周没这么多双眼睛。那么也许是从珍珠泉出来的?一方清池。沙底上冒出一串串水泡,慢悠悠,亮晶晶。还有黑虎泉、九女泉、玛瑙泉、琵琶泉、白石泉、芙蓉泉、起风泉七十二名泉,每个名字后面都有多少文化意蕴?有文化的名泉滋养有文化的名士。就说这漱玉泉,泉边永远有个美人倩影,那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写的这首词,历下君觉得,就像自己看

    25、到这个世界的心情。历下君认为自己应该是从漱玉泉出来的。“绿肥红瘦”就让这滴泉水感到这个世界真有说不尽的美。名泉引名士,杜甫有名句“济南名士多”,这句子挂在大明湖的历下事。天下的文人墨客,就像全济南的名泉之水,也要汇聚大明湖,名士李白、杜甫、曾巩、辛弃疾今人更多,老舍、胡适、柳亚子、叶圣陶、郁达夫都在济南留下了身影。 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还真舍不得离开济南。济南是家,济南与泉相亲相融。大大小小几百眼泉就是济南人家的“家庭成员”。外地的游客到济南,常被黑虎泉的泉水与市民百姓间的亲近画面感动。黑虎泉名字够威风,虎头张着大嘴让泉水“轰轰下泻,澎湃万状”。济南的老百姓提着水桶、水壶、大罐排着队从虎口取

    26、水,亲近嬉戏,如同家人。更多的小泉,就在井巷街市之中。芙蓉泉就是芙蓉街的一景,起风泉就是起风桥的街坊。还有恋上好人家的泉水,干脆就从市民的小院里冒出来,成为理所当然的家庭成员。早先有个叫刘鹗的作家,就用八个字写尽了济南泉水的人缘:“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不是写景,这是在说泉水与济南百姓是一家子啊。“家家泉水”,泉水流出家门走了,就像儿女出了门,儿行千里也恋家,记住济南是老家。“户户垂杨”,舍不得离家的泉水,顺着柳树根,站在家门口。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听说前些年,济南的泉水突然干涸了。枯泉干沟,残荷衰柳,让济南百姓心急如焚。人有病。天知否?济南的百姓家里哪

    27、能少了一泓清泉啊。世道好,知民心。经过整治乱开煤窑、乱打深井等急功近利的荒唐之举,泉水又像久别的亲人,回到了柳街水巷。 世上还有比泉水更多情的水吗?世上还有比济南更亲泉水的城吗?我想和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打个招呼:“历下君,多保重。”我也有点含不得历下君的济南了。 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请像济南爱泉水那样地爱护地球吧,不要让你眼晴里的泪花,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历下君问好! 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话,你见过吗 (选自2016年第l期人民文学,有删改)1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1)是的,泉水从济南流过,也就是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回归与穿越之旅。 (2分) (2)人们爱说风水,济南的风水就

    28、是这像百姓一样密布于街巷的泉水。 (2分)20济南的泉水富有文化意蕴,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4分)21文章结尾两段有什么用意? (4分)22本文通篇采用拟人手法,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好处所在。 (6分) 七、 (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在那之前,它们从未想过雪崩这件事,只是愉快地叠加着。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A(B“洒”应为“撒”;C“园”应为“源”;D“捺”应读n。)2.C(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汇聚:聚集。徘徊:在一

    29、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萦绕:萦回。萦系:记挂;牵挂。)3.B 4.B(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无人问津:没有人探问渡口,后泛指没有人探问情况。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5.D(A结构混乱,删去“成了悲剧根源”;B成分残缺,句末添加“的原则”;C不合逻辑,“教师、学生及观众”并列不当,将“及”改为“等”。)二、(9分,每小题3分)6.C(文学性“是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有误。)7.B(A关注时代的主流价值并非影响戏剧文学性提高的原因;C

    30、“并不追求创意和立意的新颖独特”表述绝对化;D“不能相提并论”的论断原文无根据。)8.A(“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文学性”错误。)三、(12分,每小题3分)9.C(师:名词作状语,以对待老师的礼节。)10.C(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介词,因;介词,按照。B副词,表揣测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11.B12.D(对本文的写作目的理解有误。)四、(24分)13.(10分)(5分)先父教学收入不够供给(全家)餐食,我也想通过教授学生来供养父母,可学生们来求学只为学习时文,我才学习写作时文。(重点注意“束脩”“给”“亲”“惟是”“师”的翻译。

    31、)(5分)而世上雕版印刷流传、人人口中所熟习的(时文),学生们因为我的教导告诫所以(或者“的缘故”)不学,而我不得已,曾间或写作时文,给学生看,用它来当范文。(重点注意“雕刻”“故”“间尝”“示”“式”的翻译。)14.(8分)(4分)以问句“飞絮飞花何处是”和叠音词“疏疏”写出寒柳的萧条、稀疏之形,以“层冰积雪”、冷月相照的环境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2分) 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神态,丰富了寒柳的形象。(2分)(4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西风以人的情感,(1分)写西风因无论如何吹拂也无法让紧锁的眉头舒展而感到遗憾(或:埋怨西风无论如何吹拂也无法让紧锁的眉头舒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内心愁苦的深重;(2分)“吹不散眉弯”化抽象为具体,将愁苦表现得真实可感。(1分)15.(6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臣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