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下册美术教案.docx

    • 资源ID:2837819       资源大小:31.35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下册美术教案.docx

    1、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计划明天 2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第一课时:未来的我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二、讲授新课1欣赏职业人物图

    2、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

    3、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 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

    4、色笔、作业本、尺子教学过程: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8、学生互评,评选

    5、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9、教师评价与鼓励。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第二课 走迷宫 2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用具准备:课本、铅笔、

    6、彩色笔、作业本教学过程: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9、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

    7、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6

    8、、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9、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

    10、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 交流感想互相评价。第四课 真情对印教学目标: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

    11、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

    12、: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

    13、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

    14、剪刀、胶水、色卡纸等。教学过程: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15、。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自 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 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 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

    16、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

    17、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 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 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

    18、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第六课 静物一家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

    19、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 (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

    20、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

    21、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第七课 草丛中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2、。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五、改

    23、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4、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第八课 恐龙世界教学目标: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25、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

    26、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

    27、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

    28、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第九课 绿色呼唤教学目标: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

    29、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

    30、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


    注意事项

    本文(下册美术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