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

    • 资源ID:2822479       资源大小:56.6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

    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20182019年度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 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

    2、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

    3、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

    4、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

    5、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

    6、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46题。罨画池听雨汪建中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

    8、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

    9、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

    10、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

    11、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间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

    12、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注】罨(y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

    13、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读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C“错、错、错,莫、莫、莫”是陆游钗头凤里的语句,作者用在这里是借以表达对词人爱情悲剧的叹惋,以及对词人命途多舛的慨叹。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感伤再到最后的落寞。5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6分)6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在蕴含。(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

    15、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自然教育受众群体特征【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

    16、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

    17、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

    18、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

    19、,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

    20、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

    21、。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选自周书列传十九)【注】破六汗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侯:箭靶。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C州人李祏

    22、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C践阼,阼是古代庙寝堂前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此指皇帝登临皇位。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

    23、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B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一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C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D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邑万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5分)(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柳长句 杜牧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

    24、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注】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不嫌,一作“莫将”。与桃花,一作“感杏花”。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落日”“流水”叹时光之流逝,“春光”“柳树”写出了春景之胜。B颈联中“不嫌”一作“莫将”,“不嫌”写出了柳树的自信,“莫将”则写出了柳对榆荚的蔑视。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

    25、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15本诗的颔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 。”(3)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宋人的“意”如何

    26、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

    27、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C.天

    28、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够畅达,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B.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这不仅体

    29、现在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20.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 )A. 文庙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B. 书房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C. 宗祠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D. 寺院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B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足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

    30、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C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D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22下面是某有机农产品评定机构的审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习成长”的班团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梳理出以下观点:(1)坚持自己的目标;(2)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3)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4)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5)

    31、懂得感恩。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0182019年度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答案1A【A文中提到,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一些国人对汉字产生了怀疑,这个可以彰显国人当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也照应了文章中后段“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这事实上就是文化自信心不足的一种具体体现怀疑本国或本民族文化劣等。“原因之一”范围正确,不存在以偏概全。所以这一项是正确的。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D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的基础,显然不对。原文是“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基因和基础不是对等概念,对象和形容词都不对。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因,当然有文化成分。但基础,必须是生存条件,是最基本的存活条件,譬如经济。】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