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

    • 资源ID:2795702       资源大小:68.97K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

    2、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3、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4、B美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尉李嘉图 D威廉佩蒂【 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5、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 核心【 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C中国 D俄国【 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B】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革命性和批判性 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

    6、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C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 B 】28.“运动应从它的反

    7、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A】30.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C】3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3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

    8、观世界,这是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A】3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 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 【D】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C】35.发展的本质是A事物的量的变化 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 C 】36.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

    9、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 C 】37.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A 】38.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C 】39.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 D 】4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 B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

    10、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B 】42.哲学上物质范畴与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图案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A 】4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B 】4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被物质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

    11、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4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46.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人类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 C 】47.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4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B各种实物的总和C主体和个体的统一D多样性

    12、的物质统一、【 B 】49.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C 】50.实践高于理性的人是,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B 绝对性C 直接现实性D 客观实在性【 D 】5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52.

    13、“观念的东西不外事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A 】5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者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54.相信意念,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B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C主张精神住在客观物质世界的主管唯心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

    14、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B 】55.荀子说:“心不始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部闻。”这表明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 C 】56.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之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是,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 的根源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B 】5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结构

    15、性D层次性【 A 】58.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D 】59.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着,这是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A 】60.“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C 】61.“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 B 】6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16、界。”这一观点是说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 】6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A运动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C 】6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时物体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B 】6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 物质的B 运动的C 实践的D 精神的【 D 】66.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 A 】67.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B 相对主义诡辩论C 唯心

    17、论D 庸俗进化论【 B 】6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A 形而上学不变论B 相对主义诡辩论C 唯心论D 庸俗唯物主义【 C 】6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A 】7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C 】7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

    18、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D对一事物存在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B 】72.“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C 】7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是否承认失误的永恒发展C是否承认失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失误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C 】74.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的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

    19、明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远东,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D 】75.“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C 】76.“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C 】7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B

    20、 】78.“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A 】79.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A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 】8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

    21、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A 】8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 】8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 A 】84.“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85.事物的性质是由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C矛盾斗争性决定的 D主要

    22、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 】8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D 】8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或的灵魂”是指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情况【 C 】88.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心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融

    23、合促使事物发展【 C 】89.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同一性【 C 】90.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变量和质变的标志是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发展变化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A 】9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 】9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向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 A 】9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

    24、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C 】94.质与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B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C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是多方面的D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A 】95.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 】9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前进性 B质变C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产生,

    25、旧事物灭亡【 B 】97.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两个方面是指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方面【 D 】98.“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这里是A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A 】99.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26、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A 】100.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面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C 】101.“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10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原理【 B 】103.“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形象前后相

    27、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是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庸俗唯物论观点 D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B 】104.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内在的规定论 D事物等特殊矛盾【 C 】105.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B 】106.十八大报告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的哲学原理依据是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28、 C 】107.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决定作用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D 】108.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事假象C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事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A 】10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A否认必然性的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C 】11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

    29、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D 】111.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 】112.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C 】11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用思维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

    30、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C 】11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乎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一周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A 】11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B 】116.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面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说的是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D 】117.人类的意识嫩动性是指A能动的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的改造自然规律C自由的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的反映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C 】118.正确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A 】11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D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D 】120.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