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

    • 资源ID:2786482       资源大小:30.5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

    1、第二单元课时备课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导学提纲:1.读通课文几遍,划出四字词、生词,并抄写两遍。2.回答: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

    2、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收集春节对联。5、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始背诵古诗三分钟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的?交流收集的对联,(生交流)老师也带来一幅对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生读两遍。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板书课题)二、交流自学成果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

    3、美、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根据意思写成语:1)、挂起灯笼,系上彩绸。 ( ) 2)、所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 )2、检查读书情况,交流预习: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填写表格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与小组对比,看谁顺序是对的。全对得的星星(“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4、这么多的事情作者是怎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详有略,对于

    4、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三、小组互助学习1、在这么多节日里,你感受到北京人的春节时候(热闹的,是忙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和小组同学分享学习提示: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交流: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一)腊八节:1、在腊八节老北京人都干些什么?(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蒜的特点: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出示课件)师:“色如翡翠”(强调)这是什

    5、么修辞手法?比喻有什么好处呢?形象生动师:老北京的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也很有特色,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色味双全。(二)小年:你从哪些词能够看出孩子们兴冲冲渴望过年的心情?(三)除夕:本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师:下文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句写的,这在结构上叫做总分(板书)师:文中哪些语句围绕着中心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节是热闹的?生:家家敢做年菜(课件强调)。师:谁来读?读出除夕的热闹,此时,咱们似乎听到了那一声声彻夜不绝的鞭炮声,似乎看到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不时还能闻见从远处飘来的扑鼻饭香,说不定大家还能看见急冲冲赶着回家的行人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必定”(强调)赶着回家呢

    6、?师:是啊。除夕之夜,合家团圆、欢声笑语,来,孩子们,看着大屏幕齐读本段。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的到来。(生读)(四)初一:1、 “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一点也不相同师: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生:除夕人们在家而大年初一走出家门拜年;师:除夕人们忙着做年夜饭,赶着回家而大年初一人们则悠闲的逛庙会、看美景多自在。来,喜欢过大年初一的孩子们咱们拿起课本来一起读。(五)元宵节师:(出示课件)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课件图)同学

    7、们,元宵节上就只有这几种灯吗?还有么?细心的同学咱们可以看看标点符号。生:还有。因为有两个省略号。(弹出省略号)师: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灯(课件补充)。可见抓住标点符号也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经过你们这一描述。此时的老北京已经变成了灯的海洋!读出你的开心。五、书写生字六、总结,推荐作业:今天咱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感受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团圆,祥和。我国民族风情各异,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习俗,在课下查查资料,咱们在下节课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课始写字十分钟一、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引导学生

    8、从老舍的语句表达中找体味,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分析这些句子,老舍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语化”语言之中,从而表达他对年文化的热爱。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课件出示)(1)北京韵味。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9、“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2)通俗明白。如“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3)幽默诙谐。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二、 作者是怎样描述春节这一民俗的,你是从哪个方面理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从腊八写到正月二十九,是从时间顺序来描写,而除夕、元宵写得特别详细,体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 总结用幻灯片显示: 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有理地写春节的(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二

    10、是有详有略,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除夕、元宵节)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这样写使我们对灯火通宵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以后写作文也可以用时间顺序和有详有略的方法来记事。三、学习“阅读链接”,对比学习(出示课件)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梁实秋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斯妤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

    11、氛。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四、总结,布置作业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年轻一代摒弃繁文缛节,不太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五、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二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先让学生畅谈了自己怎样过得春节,再到文章内容的学习,这些就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课时我就打算以学习

    12、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为主。抓住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初一、元旦,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运用本节学习的表达方法:先总后分、有详有略写一段文字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的一天。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教学内容(课题)藏戏课 型新授教 学 方 法自主探究课前准备阅读资料 、收集视频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 学 过 程课时背诵三分钟一、谈话激趣

    13、,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

    14、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

    15、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的面具;( )的舞台;(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习 通过主题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

    16、的戏剧作业设计1、阅读主题学习22、完成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藏戏戴面具(详) 没有舞台 可以表演三五天 等 教学反思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教学内容(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课 型新授教 学 方 法自主探究课前准备 视频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

    17、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 学 过 程课时背诵三分钟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

    18、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19、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 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 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 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 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

    20、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 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 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 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 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 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 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

    21、的闽西 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 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 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 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 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 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 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 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

    22、,一包 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 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 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 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 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 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九、书写生字、词语作业设计1、阅读主题学习22、完成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为了能省时高效,我采用了分组进行的方式:全班分成两组分别整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在分组读、议,在相

    23、互交流、补充汇报。在此基础上,我将多媒体用上展示出文中相关内容介绍,使同学从视觉角度对两种形态的民居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同学们很快对两种民居特点共同之处加以描述。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第二单元_课时备课教学内容(课题)和田的维吾尔人课 型新授课教 学 方 法自主探究课前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多媒体资料教学目标、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

    24、,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教 学 过 程 课始背诵三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 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

    25、ng)儿 “库乃其” 巴扎 都帕 艾得来斯 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轻声读第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

    26、肃然起敬。 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

    27、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

    28、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六、阅读主题丛书,了解其他民族。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2、 阅读其他民族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 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教学内容(课题)口语交际 习作二课 型新授教 学方 法小组讨论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

    29、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课始背诵十分钟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